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1、农村发展模式粗放及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①种植结构的变动.不同种植业结构表现为不同的土地利用覆被,通过"源"、"汇"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作用,控制或导致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2.
根据元谋干热河谷小新村流域高温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经济贫困、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单元化及种植体系不合理的现状,应用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与试验示范,以小流域为单元,选择小新村为试验示范村,采用“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农户”参与式方法,开展生态村建设。实践证明:小新村流域生态村建设,提高农户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意识和人文素质,增加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村容村貌整洁,提高农村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年退耕还林(草)工程示范小区建设,分析了工程对土地利用状况、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的影响,对退耕还林(草)工程进行了效益评价,认为退耕还林(草)工程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经济建设建立在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不会导致农村经济衰退或农民减收,而且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要始终把农村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关键的部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和必然选择。目前,运城市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就进一步调整运城市农村产业结构提出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对于我国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村经济建设仍然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和充足劳动力、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应当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强化人才的“引、育、留”,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协调治理,以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河西古浪县沙漠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媛艳 《农学学报》2011,1(9):41-48
通过对河西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新垦绿洲区农业生产、土地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区域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区农业用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品种单一产业结构简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严重制约了区域生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了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和发展新垦人工绿洲农业生产,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生态农业,增加区域经济收益,采用在项目区增加种植经济植物、节水型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发展优质牧草和地膜种植面积,扩大养殖业等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种植结构,改革现行农田耕作技术,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强土壤肥力,达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沙漠绿洲边缘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西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新垦绿洲区农业生产、土地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区域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区农业用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品种单一产业结构简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严重制约了区域生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了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和发展新垦人工绿洲农业生产,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生态农业,增加区域经济收益,采用在项目区增加种植经济植物、节水型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发展优质牧草和地膜种植面积,扩大养殖业等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种植结构,改革现行农田耕作技术,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强土壤肥力,达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沙漠绿洲边缘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宁夏退耕还林核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生产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群众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相似文献   

9.
<正>1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四大“瓶颈”1.1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近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我国农业长期存在剪刀差,以及农村种植结构的不合理,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并且长期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文章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角度入手提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WTO后,云南景洪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迫切需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结构为发达国家的现代农村经济结构。但景洪市农村产业结构还存在第一产业比重大且种植结构不合理,与农业有关的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关联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宜深化种植结构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更新农民生产经营理念,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三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解决农民问题、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面貌、保护农村原生态文化,从而促进了“三农”建设。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必须坚持政府推动与尊重农民意愿相结合,正确处理乡村旅游与“三农”建设的关系,注意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以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进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文章对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的管理者责任意识缺乏、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政府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提高农村管理者的竞争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解决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柳河县农村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柳河县农村生产以农业为主,农业经济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5.9%;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5.3%;种植业以传统粮食作物为主,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2%,烟叶、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仅为3.5%。在粮食作物中,水稻、玉米、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22.4%、51.6%和15.6%,小杂粮很少,有的乡镇几年来没种过杂粮,缺少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15.
目前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增长方式,已成为各地挖掘土地潜力的重要方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村居民点因存在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等因素,土地利用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兵团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分析和潜力预测,指出影响潜力实现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导致民勤绿洲下游地区土地次生盐化严重、土地退化和生态失衡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历史文献法研究了民勤绿洲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史,用遥感方法获取了2008年绿洲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对地貌、地下水和土壤的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表明:1)绿洲农业开垦起源于水源充足、土壤持水性好的中下游区域,并逐渐向外围及上游发展;2)绿洲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空间配置不合理,下游灌溉且主要用矿化度高的地下水灌溉导致严重次生盐渍化;3)传统农业模式下绿洲下游已出现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恶化,且农民生计无法保证。为此,本研究提出通过"流"的方式重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即农村居民点向上游迁移,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发展特色林果,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节约农业用水并利用上游回水为下游地区腾退的农业用地恢复耐盐植被,从而改善绿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介绍了化肥使用不合理、秸秆焚烧与自然资源开发不合理带来的农村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采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加以整治,对环境良好的地区要做好预防工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而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应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严格控制乡镇工业污染。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虽然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因此,在促进农村经济新一轮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大乡镇工业污染控制力度。首先,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  相似文献   

19.
黄杰  滕明雨  王笃利  王铭堂  张颖  陈慈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82-11185
阐述了“科技农村、绿色农村、人文农村”的内涵,对三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与新农村建设内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初步构建起“科技农村、绿色农村、人文农村”理论体系。研究表明,“科技农村、绿色农村、人文农村”理论内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是一脉相承的,3个要素之间合而不同、共生契合,其中,“科技农村”是基础,而“绿色农村”和“人文农村”对“科技农村”具有限域作用;通过三要素之间良性互动所形成的共生、共强发展模式有助于新农村建设远景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一、农业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首先表现为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由于受“农村就是农业,农业就是种植业,种植业就是粮食”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本上是单一农业生产结构占统治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党明确提出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任务,经过努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粮、棉、油的比例仍占到种植业总量的80%,种养业占整个农业产值的70%以上。即使是瓜菜、林果、畜牧生产也存在着严重的品种结构不合理问题,主要是大路货多,优、特、稀、名品种少,科技含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