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德朝 《蜜蜂杂志》2005,25(7):27-27
巢虫为蜡螟的幼虫,蜡螟成虫白天多隐藏在缝隙中,夜间出来活动。雌蛾与雄蛾在夜间交尾,经交尾后的雌蛾即可潜入蜂箱内产卵。每只雌蛾可产卵2000~3000粒,卵产于蜂箱的缝隙里或蜡屑中。初孵化的幼虫在蜡屑中生活2~3天后,就可上脾危害。当蜂群弱小,脾多蜂少时,巢虫便乘机上脾穿洞蛀食蜡质,吐丝作茧,大量繁殖,伤害蜜蜂子脾,严重破坏了蜂群正常生存及繁殖条件。在气温较高时,蜂群中撤出的备用巢脾及一些深色老脾极易遭受巢虫危害,蜡螟窜入空巢脾产卵,巢虫以蜂蜡为饲料加速繁殖,不久便使巢脾失去利用价值。近年来,由于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蜂场中巢…  相似文献   

2.
巢虫为蜡螟的幼虫,蜡螟成虫白天多隐藏在缝隙中,夜间出来活动.雌蛾与雄蛾在夜间交尾,经交尾后的雌蛾即可潜入蜂箱内产卵.每只雌蛾可产卵2 000~3 000粒,卵产于蜂箱的缝隙里或蜡屑中.初孵化的幼虫在蜡屑中生活2~3天后,就可上脾危害.当蜂群弱小,脾多蜂少时,巢虫便乘机上脾穿洞蛀食蜡质,吐丝作茧,大量繁殖,伤害蜜蜂子脾,严重破坏了蜂群正常生存及繁殖条件.在气温较高时,蜂群中撤出的备用巢脾及一些深色老脾极易遭受巢虫危害,蜡螟窜入空巢脾产卵,巢虫以蜂蜡为饲料加速繁殖,不久便使巢脾失去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养中蜂的朋友都知道要经常清扫箱底,及时清除掉落箱底的蜡渣和巢虫。有些卫生搞得好的蜂场,箱底确实找不见一点蜡渣,也没有发现巢虫的幼虫和蛹,但有时却会发现蜂箱中也会有蜡蛾(巢虫的成虫)出现。当然,这也预示着蜂群还会继续受到巢虫危害,因为成虫会产卵,卵孵化的小幼虫又会上脾为害。但问题是这些蜡蛾究竟从何而来?据我们研究,蜡蛾的飞翔能力不强,远距离迁飞而来几乎没有这种可能。所以这些蜡蛾的来源应该是自己的蜂场。  相似文献   

4.
巢虫是危害中蜂的最大凶手,养蜂者终年与巢虫作斗争。只有培育抗巢虫的蜂群,才是饲养中蜂的惟一出路。下面我谈一下怎样选择抗巢虫蜂群,如何培育抗巢虫蜂王,供同志们参考。1怎样选择抗巢虫蜂群?一到高温季节,蜡蛾产卵多,繁殖特别快,危害  相似文献   

5.
任华 《中国蜂业》2006,57(9):19-19
有一次,我把上年养过西蜂的双王箱蜂胶留下,中隔板也未动,箱内蜂胶较多。后来我把两个中蜂小群放到此箱饲养,其它蜂群内常出现巢虫,而此箱内的中蜂群从春到秋未见巢虫,这大概是蜂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巢虫危害蜂群很厉害。它吃食蜂蜡 ,咬毁巢脾 ,在巢脾上作隧道。并且吐丝作成网 ,套在隧道内 ,破坏虫蛹生长。严重者中蜂会全群弃巢而逃。当小巢虫在巢脾上活动时 ,意蜂抵抗巢虫能力较强 ,能口衔小巢虫飞出箱外丢弃。中蜂抵抗巢虫能力较弱 ,只能在巢脾上驱逐小巢虫。小巢虫离开巢脾 ,跌落在箱底。此时如果箱底光滑洁净 ,无蜡屑、房盖可供其潜藏 ,又会东爬西爬 ,爬到巢箱壁 ,沿着箱壁又会爬到巢脾上进行危害 ,蛀蚀巢脾。如果箱底有蜡屑、房盖等物 ,巢虫就能在这里栖身。我们可以利用它这个弱点 ,用长 33cm ,宽2cm的旧纸或旧报纸 ,卷成 3cm直径…  相似文献   

7.
巢虫阻隔器改良安装法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防治巢虫对中蜂的危害,1996年以来,我们在本省黔东南中蜂产区大力推广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生产的巢虫阻隔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从季节看,秋季的防治效果不如夏季,秋季蜂群的被害率较夏季高6%~10%,脾均白头蛹数多10~15头。其原因是黔东南夏季缺蜜,而初秋(8月下旬~9月中旬)五倍子、千里光、火草等开花流蜜,工蜂泌蜡旺盛,常在巢框、框耳与箱内壁,搁条与箱内壁间泌蜡,造成巢框与蜂箱内壁粘连。虽每次检查时将赘蜡铲除,但隔天检查又有粘连现象,不但给管理带来麻烦,还给部分巢虫的初孵幼虫提供了通过粘连处上脾的机会(而不…  相似文献   

8.
减少蜡屑,避免巢虫的危害●龚德春巢虫是蜡螟的幼虫,一年四季可在蜂箱里繁殖,气温越高,繁殖越快。巢虫幼龄时在箱底或箱缝中的蜡屑里生活2~3天,才能上脾危害巢脾,将巢房底穿成“隧道”,并吐丝结茧,毁坏巢脾,严重时可将大部分巢脾变成废渣,箱内吐丝作茧,使箱...  相似文献   

9.
巢虫,俗称绵虫,是中蜂夏秋季节的致命害虫。目前还没有治疗巢虫的特效药物,故巢虫防治应注重饲养管理,培养蜂群内部的抗虫优势。 一、巢虫滋生的规律 3~4月,蜡螟出现。它们白天潜伏在缝隙里,晚上活动。雌、雄蛾夜间交尾,觅蜂蜜香味入蜂箱产卵。初孵化的巢虫在蜡屑里潜伏,二三天后上  相似文献   

10.
巢虫又叫“绵虫”,是蜡螟幼虫,属螟蛾科。常见的有大蜡螟(Galleroa mellinella L)和小蜡螟(Achrois grisella Fabr)两种。一般出现于3—4月,晚上出来活动,雌雄蛾夜间交尾后,产卵于蜂箱的缝隙处或箱底的蜡屑中。初孵化的幼虫,先在蜡屑中生活,约二、三天后就上脾,若蜂群强大,蜡螟幼虫无法上脾。幼虫老熟后,以蜜蜂巢脾、蜂蜡为主要寄主,  相似文献   

11.
据我和我们邻居的实践证明,蟑螂不能防治巢虫,反而对蜂群有害。1.箱内如有几只蟑螂,到晚上就会有蜜蜂出巢来扑灯,看起来蟑螂不吃蜡碴而是偷吃蜂蜜,使蜂群不安,出巢扑灯。最后我实验,箱内没有敌害和蟑螂,把灯放到巢门,蜂群很安静,不来扑灯。2.越夏期,蜂糖、蜂粮已尽,蟑螂开始咬巢脾,但是箱底仍然有蜡碴。说明蟑螂,吃不到巢房底部的蜂粮、蜂糖,所以咬巢脾。3.如果一段时间不去看蜂群,箱内蟑螂也多,巢虫也多,说明蟑螂和巢虫可以共生,并不防治巢虫。还是83年杂志中,有一位同志说得好,用开水防治巢虫,只要有一只空箱,用开水  相似文献   

12.
杨朝环 《蜜蜂杂志》1999,(10):17-18
2中峰的主要敌害(天敌)2.1巢虫巢虫是错蛾的幼虫。蜡蛾,学名:蜡螟,有大蜡蛾(大蜡螟)、小蜡蛾(小蜡螟)2种,生活力强、繁殖很快。蜡螟除早春、晚秋和冬季外,都能在蜂巢内活动。巢虫1年能繁殖3代,第三代成熟的巢虫在巢箱角缝或上框架内吐丝或结茧越冬,到春末夏初温度适宜时就羽化成蜡蛾,在蜂场各处找地方产卵繁殖。巢虫主要危害中蜂巢脾。巢虫钻蛀巢脾时,以吐丝连缀粪粒作成隧道,蛀食蜂粮(蜂巢花粉)、蜂蜜,毁坏巢脾和咬伤咬死幼虫。西方蜂种能驱逐蜂巢内的巢虫,因此受害较轻;中蜂驱逐巢虫的能力差,一旦被侵害,则会引起…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答     
问题解答问:蜂群的封盖子上巢虫危害严重,该怎么处理?(河北迁安周立江)答:引发封盖子脾上有巢虫严重危害,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保存的空脾被巢虫的成蛾潜入产了卵;二是蜂箱底部蜡屑等污物多,潜生许多小巢虫,而导致上脾危害。防治的办法:定期清刮箱底,刮后用...  相似文献   

14.
蜂群越冬前,养蜂人都要紧脾,从箱内提出较多空巢脾。这些空巢脾若管理不善会被巢虫叮蛀、老鼠咬坏,对春繁后加继箱很不利。如何管理好冬  相似文献   

15.
正蜜蜂春繁,是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出不得半点差错。近年来,我是这样做的:一、箱外观察怎么看平时到蜂场观察蜜蜂活动,推测蜂群的大致情况。1.发生鼠害越冬期,蜂箱前有碎蜂尸,表明发生鼠害。如果从箱底板掏出许多蜂尸和碎蜡渣,说明老鼠已潜入蜂箱,需要开箱处理。2.蜂王丧失早春,有些蜜蜂在巢门前振翅爬行,可能是丧失了蜂王。有蜜粉源的晴暖天气,个别蜂群蜜蜂极少出巢采集花粉,蜜蜂在巢门前乱爬,而其他蜂群采集正常,说明蜂王可能丧失。3.饲料缺乏在越冬后期,个别蜂群不管天气好坏不断往外飞,常有蜜蜂从巢门爬进爬出,提起蜂箱感到很轻。说明巢内缺饲料,急需补喂。  相似文献   

16.
正阿坝中蜂生活在川西高原,越冬期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快。白天太阳直晒蜂箱,造成箱内气温过高,大量越冬工蜂有出巢冲动甚至出巢。当天气变化后,高原气温下降较为迅速并常伴有大风出现,大量出巢的工蜂会冻死巢外。出巢冲动使得越冬蜂群散团,巢内饲料大量消耗,越冬蜂群会因饲料不足而饿死。阿坝中蜂越冬一般仅遮阴箱盖,往往会因忽略了阳光照射箱壁而影响箱内温度。笔者在阿坝蜜蜂保种场通过对越冬蜂群进行箱盖及箱壁遮阴和箱盖遮  相似文献   

17.
刘茹馥 《蜜蜂杂志》2002,(10):22-22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 ,生活在蜂巢内 ,在巢脾上穿隧道 ,纵横吐丝作茧 ,蛀食巢脾 ,使蜂王产的卵无法孵化 ,甚至使蜂群全军覆没。库存的巢脾会成箱地被巢虫蛀食而空。巢虫发生的季节各地不同 ,但以春秋两季较为严重 ,应予以特别注意防范。1 堵严蜂箱四壁的缝隙 ,使蜡蛾 (蜡螟的成虫  相似文献   

18.
1.蜂巢巢脾要做到蜂多脾少,每张巢脾上都有蜜蜂爬满,没有一点空隙,保护好巢脾,不使蜡蛾躲到巢脾上产卵,这是最根本防止巢虫危害的办法。2.蜂箱力求完好,没有缝隙。如有裂缝,用油灰补好,使蜡蛾没有藏匿和产卵之处。3.箱底有蜡屑及垃圾不能积存,应及时清除,不让蜡蛾在上面产卵。4.夜间缩小巢门,减少蜡蛾潜入蜂箱、蜂巢的机会。防治巢虫小经验@钱宗柏$江苏省张家港市医药公司!江苏张家港215600  相似文献   

19.
中蜂最易受巢虫危害,严重的蜂群弃巢而逃。经多年观察,我发现存有蜡屑的蜂箱底部经常会有巢虫或巢虫结茧化蛹。我尝试着用四方的矿泉水塑料瓶,剪掉一方做成简易饲喂器,放在蜂箱内,有意识地在漂浮物中加入些旧巢脾,吸引蜡螟产卵,效果不错。这种饲喂方法,蜜蜂采食方便、快捷,还能消灭大量巢虫及蟑螂等。  相似文献   

20.
能否方便、快捷地取得大面积适龄幼虫是生产蜂王浆流程巾的关键环节.早年笔者生产蜂王浆时是从生产群(大群)中取虫,除种王群、交尾群用平箱饲养外,全场都是加继箱的生产群,产浆时必须从大群里取虫.这固然能让每一只蜜蜂都能采蜜、泌浆,最大限度地利用全场蜂力,但取虫时上下继箱劳动强度大,4天前加的脾又来取虫,在产蜜季节对蜂群多干扰,势必影响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