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各采收期北五味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寻找最佳施肥方案以及最佳采收期。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周边山坡暗棕壤上人工栽培五味子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配方施肥(F)、配方施肥+草炭(FP)、配方施肥+草炭+锌肥(FPZ)和配方施肥+锌肥(FZ)处理。测定北五味子产量和五味子醇甲含量。结果表明,施用草炭和锌肥可以提高五味子的产量和品质,草炭和锌肥配施效果更佳。配方施肥+草炭+锌肥(FPZ)处理与对照相比可提高北五味子产量71.31%,与单施化肥即配方施肥(F)处理相比产量提高25.70%。北五味子果实中五味子醇甲含量(果肉和籽粒总量)逐渐变小,而籽粒中的五味子醇甲含量逐渐提高,草炭对北五味子籽粒中五味子醇甲含量影响较大,施用草炭可以显著提高五味子醇甲含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肥管理技术对北五味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配方施肥、草炭、滴灌、叶面肥等处理和土壤中不同组分有机质对五味子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了不同水肥管理技术对五味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提高胡敏酸和富里酸作用显著,不同施肥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草炭处理效果极显著;胡敏素含量,只有草炭处理与对照处理达到差异显著,这与草炭处理本身含有胡敏素有关;各个处理的高活性有机质的含量均与对照处理达到显著差异,配方施肥和普通施肥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滴灌处理的值最大。由上述结论可知,除高活性有机质外,草炭处理对于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作用明显好于其他处理,而配方施肥与普通施肥对于有各种有机质组分开的提高差异不显著。随着土壤中胡敏酸、富里酸和高活性有机质的增加,五味子产量逐渐增大呈现出正向关联且显著相关,可知上述几种有机质均有利于五味子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宿州的西二铺村和湖町村分别设置了农民习惯施肥(CK)处理、配方肥处理、配方肥分别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以及同时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配方肥显著增加了小麦产量,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进一步增加了小麦产量,进而提高小麦经济效益;同样,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幅达到35.0%、107.0%、99.1%。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增加了籽粒锌和硫的积累量,对籽粒锌含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籽粒硫含量影响不明显。不同处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差异均不显著,但增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籽粒的谷醇比,降低了直支比,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提高。因此,在土壤锌和硫含量较低的地区,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能促进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在扩大推广玉米配方专用肥的同时实施"2+x"配方试验,比较了施用锌肥+玉米专用肥和仅施用玉米专用肥的田间效果,以优化玉米的施肥配方。结果表明,在严重灾害气候条件下,玉米专用肥+锌肥处理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其玉米籽粒产量提高760.5~1 140kg/hm2,增产率达11.3%~17.0%。  相似文献   

5.
锌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作物缺锌会出现幼叶变小、节间缩短等情况,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锌肥施用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本研究在同等锌肥施用量的条件下,设置滴灌施肥、叶面喷施、底施处理,以不施锌肥作为对照,研究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设施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叶面喷施和底施3种锌肥施用方式均提高了设施番茄的产量,降低了果实酸度,提高了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锌含量。其中以滴灌施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大,且操作简便,为设施番茄最佳的锌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氮锌配施对小麦产量及氮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扬麦16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2种氮肥用量下6个施锌量和4种施锌方法对小麦的产量和成熟期植株的氮、锌含量及累积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锌肥的施用在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也显著增加小麦植株的锌、氮含量,且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锌方法在提高籽粒锌含量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叶面喷施与土施(S50+F2)、叶面喷施(F2)、土施(S50)、对照(CK),且叶面喷施锌肥的效果显著高于土壤施用。氮肥用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和小麦植株对氮、锌的吸收与累积,表现为高施氮量处理高于常规施氮量处理。籽粒中的氮含量和锌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施氮量和常规施氮量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 9和0.885 1。在本试验条件下,合理运筹氮、锌肥料和优化施肥措施是提高小麦产量与籽粒锌营养品质的一个快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番茄最佳锌肥施用方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迪安娜番茄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在同等锌肥施用量的条件下,研究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底施、滴灌施肥、叶面喷施)对番茄生长、果实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施用锌肥可以促进番茄生长,滴灌施肥的单果重比不施锌肥高19.50%,产量提高19.52%;滴灌施肥处理可以增加番茄果实中可溶性总糖、Vc和全锌含量,叶面喷施的果实全锌含量最高,与种植前相比,底施和滴灌施肥均可以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结论]增施锌肥可以促进番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滴灌施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通过合理的施肥处理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为实现贵州茶叶高产、优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该文研究了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黔湄80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肥─配方肥处理F2的产量与不施肥对照处理F01、.5倍微生物有机肥─配方肥处理F3、微生物有机肥处理F4存在显著差异,而与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F1之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处理可以提高黔湄809的产量和氨基酸含量,尤其以施微生物有机肥─配方肥的效果最佳,但施肥过量会导致产量和茶多酚含量的降低,对水浸出物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氮锌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其氮锌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扬麦16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的条件下,研究2种氮肥用量、6种施锌量与4种施锌方法对小麦产量与成熟植株氮锌含量的效果。结果:锌肥施用既可以增加小麦产量,又可以增加其氮锌含量,且增加量随施锌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不同的施锌方法在提高小麦籽粒的锌含量上,其效果从高到低为叶面喷施与土施(S50+F2)、叶面喷施(F2)、土施(S50)和对照(CK),其中叶面喷施锌肥效果显著高于土施效果。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和小麦植株氮锌含量有积极影响,高施氮量效果优于常规施氮量。结论:合理施用氮锌肥料与采取正确施肥措施是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氮锌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其氮锌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扬麦16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的条件下,研究2种氮肥用量、6种施锌量与4种施锌方法对小麦产量与成熟植株氮锌含量的效果。结果:锌肥施用既可以增加小麦产量,又可以增加其氮锌含量,且增加量随施锌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不同的施锌方法在提高小麦籽粒的锌含量上,其效果从高到低为叶面喷施与土施(S50+F2)、叶面喷施(F2)、土施(S50)和对照(CK),其中叶面喷施锌肥效果显著高于土施效果。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和小麦植株氮锌含量有积极影响,高施氮量效果优于常规施氮量。结论:合理施用氮锌肥料与采取正确施肥措施是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北五味子叶片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日变化,为今后人工合成木脂素类成分和开展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超声提取五味子叶片的木质素类成分,并利用HPLC对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袭进行含量测定。3种木脂素类成分在叶片中的含量从6:00时至9:00时呈上升趋势(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在9:00时达到1d中的最大值);9:00时至15:00时呈递减趋势;15:00时至18:00时又呈上升趋势(五味子甲素在18:00时达到1d中的最大值).同一节位叶片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不同锌含量土壤上配方肥及锌肥在冬小麦上的增产效果。[方法]以平乡县为例,筛选土壤有效锌含量不同梯度大田开展试验。[结果]当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为0.68 mg/kg时,配方肥增施锌肥的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为10.8%。当有效锌含量为1.34和1.57 mg/kg时,较配方肥处理,配方肥+Zn产量变化不明显。当有效锌含量为2.26 mg/kg时,增施锌肥造成明显减产,减产390kg/hm2。与配方肥和常规处理相比,当配方肥增施锌肥15 kg/hm2ZnSO4·7H2O时,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显著提高。与常规施肥相比,单施配方肥产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当耕层土壤有效锌1.0 mg/kg,时可隔年适量施用锌肥,用量以11.3~15.0 kg/hm2ZnSO4·7H2O为宜;当耕层土壤有效锌1.0 mg/kg时,可不施锌肥。施用配方肥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态效益优势,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施肥及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处理5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他们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相比,不同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均可提高木薯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处理1的木薯产量增幅达到35.81%,差异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木薯最优的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是技术综合集成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氮磷减施的条件下,研究钾锌互作与习惯施肥(以下简称习惯施肥)对棉花生物量、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差异,为棉花的经济效益和耕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意义。【方法】设5个处理,处理1:习惯施肥(NP);处理2:80%习惯施肥(80%NP);处理3:80%习惯施肥+钾肥(80%NP+K);处理4:80%习惯施肥+锌肥(80%NP+Zn);处理5:80%习惯施肥+钾肥+锌肥(80%NP+K+Zn)。【结果】80%习惯施肥(80%NP)相比习惯施肥(NP)显著降低棉花生物量、产量及养分的吸收利用;80%习惯施肥+钾肥(80%NP+K);80%习惯施肥+锌肥(80%NP+Zn)较80%习惯施肥(80%NP)提高了棉花生物量、产量和养分的吸收利用,但低于习惯施肥(NP);80%习惯施肥+钾肥+锌肥(80%NP+K+Zn)与习惯施肥(NP)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氮磷减施条件下,选择80%习惯施肥+钾肥+锌肥(80%NP+K+Zn)对提高新疆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中微量元素硼、锌对水稻的增产作用,进一步完善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并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特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基肥分别施加折存量为1.5kg/hm2的锌肥和折存量为1.65kg/hm2的硼肥增产效果不明显,籽粒全硼和全锌含量变化也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以青薯9号原种为材料,研究3种施肥量(不施肥(N)、农民习惯施肥(H)、配方肥(P))和3种覆膜类型(不覆膜(F)、黑膜(B)、渗水地膜(S))下不同肥膜组合对马铃薯生长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膜组合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累积量影响不同,配方肥处理较不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株高分别提高了 22.2%和11.8%,茎粗提高了 31.0%和13.7%;黑膜与渗水地膜较无膜处理株高显著提高12.0 cm;配方肥较不施肥时全株和块茎干物质累积分别显著提高2 492.37和2 191.46 kg·hm-2.配方肥较不施肥与农民施肥产量分别提高20.9%和10.8%,黑膜与渗水地膜较无膜产量分别增产6 080.9和5 101.1 kg·hm-2.黑膜与渗水膜较无膜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4.5%和18.6%,施肥与覆膜二者交互作用下以配方肥+黑膜和配方肥+渗水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82.07和80.42 kg·hm-2·mm-1.因此,配方肥+黑膜或配方肥+渗水膜能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可作为一个宁南山区马铃薯推荐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水稻土花生植株Ca、Zn营养改善状况,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和南方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不同施肥模式(T1:不施肥;T2:复合肥750 kg·hm-2;T3:复合肥375 kg·hm-2;T4: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T5: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钙肥;T6: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锌肥;T7: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钙肥+锌肥),起垄覆膜栽培,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花生各器官Ca、Zn含量、积累量及荚果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钙肥和锌肥均明显提高了花生根系、茎秆、叶片、果针、荚果中Ca和Zn含量,最高分别提高了53.42%和41.57%;同时施用钙肥和锌肥,除了部分器官相应的Ca和Zn含量、积累量、荚果分配系数降低外,其余器官均比未施用钙肥和锌肥处理有所提高,Ca和Zn积累量最高分别提高了4866%和49.55%,荚果Ca和Zn分配系数最高分别达到0.080和0.180。施钙处理和施锌处理两者间对Ca与Zn积累量及分配系数存在协同吸收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从而加快了Ca与Zn向荚果的富集,扩大了“库容”,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为花生高产打下基础,为南方水稻土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合理施肥与地表覆盖是干旱地区板栗高产优质的必要措施,本研究依据河北省迁西县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一个优化的行间覆草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管理模式,并进行效果验证,旨在为其改进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8年生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行间覆草(GC)和清耕(CT),副处理为4个施肥处理,即单施无机肥(F)、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F + M)和不施肥(CK),于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研究覆草?施肥模式对板栗叶片功能性状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处理28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佳土壤管理模式。  结果  (1)各施肥处理的新梢长度和粗度、叶面积、百叶干质量、百叶厚以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且GC(F + 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地表覆草和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量最为明显的是GC(F + M)处理,分别比GC(CK)提高了6.00%、20.13%和44.87%。(3)有机无机肥配施(F + M)对于提高板栗坐果率、出实率、单粒质量和单株产优于单一施肥处理,其中GC(F + M)和CT(F + M)处理的单粒质量分别可达到10.32和9.92 g,较CT(CK)分别提高了26.01%和21.12%。(4)不同覆草?施肥模式处理的单株产量增幅为4.95% ~ 45.21%,GC(F + M)处理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较CT(CK)处理分别提高了13.04%和36.57%。(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GC(F + M)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GC(F)处理,然后是CT(F + M)和CT(F)处理,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施无机肥更有利于板栗枝条和叶片的生长发育,以及光合性能和果实产量品质的提高。  结论  在迁西干旱地区板栗栽培中,地表覆草?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是该地区板栗提质增产的最适土壤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