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评价绿汁发酵液和乳酸菌剂MMD3在苜蓿青贮中的适宜含水率范围,以及两者在不同含水率时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用3个不同的含水率水平72.72%,47.30%和28.48%做苜蓿青贮试验。结果表明:1)在本试验中,苜蓿青贮以47.30%含水率的效果最好;2)添加乳酸菌剂MMD3和绿汁发酵液提高了青贮苜蓿的营养价值,乳酸菌剂MMD3的青贮效果要优于绿汁发酵液;3)高含水率水平(72.72%)和中等含水率水平(47.30%)苜蓿青贮中添加MMD3和绿汁发酵液对苜蓿青贮效果显著,在低含水率(28.48%)苜蓿青贮时添加效果不明显;4)添加乳酸菌剂MMD3苜蓿青贮中乙酸含量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不同添加剂对拉伸膜裹包苜蓿青贮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添加剂、不同贮藏时间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与养分动态。【方法】设对照、添加甲酸或绿汁发酵液处理,鲜苜蓿整株打圆捆后,拉伸膜裹包青贮,取样后进行分析。【结果】添加甲酸或绿汁发酵液均可以改善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青贮pH极显著下降(P<0.01),而且乳酸含量增加(P<0.05),氨氮含量减少(P<0.05),而且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添加剂处理效果更佳;不同添加剂处理对苜蓿青贮的CP、NDF、ADF、非蛋白氮、酸性洗涤不溶性氮含量影响不大,而贮藏时间对各营养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结论】秋季最后一茬苜蓿青贮时,添加甲酸或绿汁发酵液,可以延长苜蓿青贮的贮藏时间,从而保证苜蓿青贮的均衡供应。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菊粉酶活力,以菊芋汁为主要培养基成分,对一株产菊粉酶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变异株AU-55发酵产酶历程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菊芋汁中还原糖的含量为3.4 g.L-1,菊糖含量约为121.3 g.L-1;黑曲霉AU-55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发酵液中菊粉酶活力、糖度、酸度、菌体生物量随着发酵时间的不断延长而变化,96 h菊粉酶活力达到最大;菊芋汁添加量、玉米浆添加量、初始pH、接种量对黑曲霉AU-55菊粉酶活力的影响均显著,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参数为:菊芋汁250.0 mL.L-1,玉米浆20.0 g.L-1,NH4H2PO45.0 g.L-1,MgSO4.7H2O 0.5 g.L-1,NaCl 3.0 g.L-1,初始pH 6.5,接种量35.0 g.L-1,30℃,200 r/min下,培养4 d,所得菊粉酶活力最高达42.3 U.mL-1。  相似文献   

4.
添加绿汁发酵液对不同含水率象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明绿汁发酵液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用3种预干程度不同的象草调制了青贮。每种象草均设对照(CON)、添加5 mL/kg绿汁发酵液(FGJ1)和添加10 mL/kg绿汁发酵液(FGJ2)3个处理。常温下贮存50 d开封,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绿汁发酵液可显著提高象草青贮品质;适当降低象草的含水率对于提高象草青贮品质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蛹虫草培养残基制作发酵型含乳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蛹虫草培养残基、奶粉和带活菌酸奶为主要原料制作发酵型含乳饮料,其最佳配方为料水比1:12、每100 mL蔗糖添加量6g.与葡萄糖配比2:1、每100 mL奶粉添加量10g、每100 mL带活菌酸奶添加量为25 g;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8h,可制得具有虫草特有风味且酸甜适中口感好的新型发酵含乳饮料.  相似文献   

6.
为增加黑莓汁中乳酸菌胞外多糖含量,利用产胞外多糖乳酸菌MB2-1和JX5发酵黑莓汁,并测定发酵过程中黑莓汁的pH值、黏度及多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确定用于发酵黑莓汁的乳酸菌种类和碳源。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作为碳源时,乳酸菌MB2-1和JX5发酵在32 h时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为2.75 g/L和3.06 g/L,说明将乳酸菌JX5作为发酵菌株,葡萄糖作为碳源添加到黑莓汁中进行发酵,可增加黑莓汁中乳酸菌胞外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酶解和发酵联用技术,研究了提高蛋壳中钙的生物利用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提高蛋壳中钙的转化率。试验在蛋壳酶解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酵,以发酵液中游离钙离子含量为考核指标确定混合菌种的接种量、发酵时间、葡萄糖添加量。结果表明:当接种量(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1∶1)8.7%,发酵时间19 h,葡萄糖添加量3.93%,发酵温度37℃,钙的转化率最高,每100 g蛋壳可获得4 921 mg钙。  相似文献   

8.
选用全麦面包渣为原料,接种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制作面包渣发酵液,并将红枣汁和该发酵液进行调配制作复合饮料,分别对全麦面包发酵液制备的条件和复合饮料的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8℃、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0%、发酵时间为22 h、酵母粉添加量为2.2%;乳酸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44℃、乳酸菌粉添加量0.2%、发酵时间10 h;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白砂糖添加量12%、红枣汁添加量25%、黄原胶添加量0.1%。该复合饮料色泽光亮、酸甜适宜、口感柔和爽滑,具有红枣、小麦发酵和乳酸菌发酵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9.
利用食用级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鱼蛋白制备抗氧化型发酵液,以发酵液的DPPH清除率为抗氧化性指标,分别研究了接种量、发酵时间、料液比、葡萄糖添加量、装液量和摇床转速对产物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2%、发酵时间24 h、水:鱼肉比例2:1、葡萄糖添加量2%、(50~100)mL/250 mL三角瓶的装液量和摇床转速150 r/min分别是各单因素下的最佳水平。发酵液经蛋白质、肽类和游离氨基酸定性检测均呈阳性,表明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肽类混合物。  相似文献   

10.
对甲醇耐受性脂肪酶产生菌Galactomyses geotrichum SXL-107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碳源、氮源和诱导剂,响应面法确定发酵培养条件,250 mL摇瓶培养和10 L发酵罐发酵试验进行验证.SXL-107菌株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成分为黄豆粉25.56 g.L-1、橄榄油16.74 g.L-1、蔗糖4.78 g.L-1、蛋白胨10.00g.L-1,(NH4)2SO45.00 g.L-1,KH2PO41.50 g.L-1和Mg2SO41.00 g.L-1,培养温度30℃,起始培养基pH6.0,诱导剂橄榄油于发酵培养的第0,6,12 h分3批添加,在250 mL摇瓶发酵水平上,脂肪酶活性达到317.21U.mL-1,较初始发酵条件时脂肪酶活性提高了3.05倍;在10 L发酵罐放大试验中,脂肪酶活性在发酵培养38h时达到最大值332.03 U.mL-1.  相似文献   

11.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P)对正常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后培养活性的影响,并用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25~400μg.mL-1的SP能协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400μg.mL-1的SP显著促进脂多糖(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SP提高正常猪脾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间段的NO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SP提高PRRSV感染的猪脾细胞体外培养分泌NO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培养8 h时200μg.mL-1SP、12 h时100~400μg.mL-1SP、24 h时100μg.mL-1和400μg.mL-1SP均能显著地促进NO分泌(P<0.05)。400μg.mL-1SP极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猪脾细胞分泌IL-2(P<0.01),100μg.mL-1和400μg.mL-1SP显著促进PRRSV感染猪脾细胞IL-2和IFN-γ的分泌。结论:马尾藻多糖通过促进猪脾细胞增殖和分泌NO、IL-2和IFN-γ来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和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牛乳骨桥蛋白(bovine Osteopontin,bOPN)是否可引起大鼠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γ-H2AX焦点的形成的可能性。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破骨细胞,用bOPN处理破骨细胞,MTT比色法测定bOPN对破骨细胞的增殖影响,应用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细胞核内DNA双链断裂(γ-H2AX焦点)的形成。在细胞增殖实验中,bOPN 100μg.mL-1浓度组在24 h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100μg.mL-1浓度组在72 h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免疫荧光试验中,1、10、100和1 000μg.mL-1处理组都可以使OC形成焦点,尤其1 000μg.mL-1处理组时数量虽不多,强度却明显增加。总之bOPN可使H2AX磷酸化,进而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绿汁发酵液作为青贮添加剂研究其对水稻秸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汁发酵液(PFJ)或其发酵液稀释再发酵后的绿汁发酵液(dPFJ)处理组的青贮稻秸中的pH和氨态氮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由此可见,PFJ和dPFJ能够明显地改善水稻秸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拟建立高粱红曲菌M-3的菌丝高效制备和再生原生质体的优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以1.0mol·L~(-1)山梨醇(pH8.0)为高渗透稳定液,以纤维素酶(0.3%)和蜗牛酶(0.3%)为裂解酶的条件下,考查不同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酶解pH等单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确定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2h、pH值为6.0、温度32℃,在此工艺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数为3.000×10~6个·mL~(-1),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再生率为19.33%(再生菌落数为5.80×10~5个·mL~(-1))。  相似文献   

15.
8头健康猪按体质量单次深部肌内注射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5 mg.kg-1林可霉素,10 mg·kg-1大观霉素)混悬注射液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林可霉素和大观霉素的血药浓度,使用非房室统计矩分析方法处理得到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林可霉素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ke=(0.21±0.01)h-1;t1/2β=(3.38±0.09)h;tmax=(0.29±0.02)h;Cmax=(5.15±0.18)μg·mL-1;AUC0~LOQ=(10.27±0.38)μg·mL-1.h;MRT=(3.52±0.11)h;ClB/F=(0.46±0.01)L·h-1·kg-1;VZ/F=(2.26±0.12)L·kg-1.大观霉素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ke=(0.43±0.01)h-1;t1/2β=(1.64±0.06)h;tmax=(0.44±0.03)h;Cmax=(20.05±0.70)μg·mL-1;AUC0~LOQ=(51.82±0.98)μg·mL-1·h;MRT=(2.39±0.04)h;ClB/F=(0.19±0.01)L·h-1·kg-1;VZ/F=(0.46±0.02)L·kg-1.结果表明,肌内注射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混悬注射液后,两药均迅速吸收并快速消除,但后者吸收稍慢,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16.
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注射不同密度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于注射后6,12,18,48,72h测定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结果表明:5×107cell.mL-1,5×108cell.mL-1组血淋巴中CAT活性均有升高趋势,其中5×108cell.mL-1组在18h极显著增加(P≤0.01),24h显著增加(P≤0.05)。5×108cell.mL-1组SOD活性最初表现为抑制,在12h和18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h后明显升高,5×107cell.mL-1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肝脏中ALP活性在18h与对照组相比,5×108cell.mL-1组极显著升高(P≤0.01),5×107cell.mL-1组显著升高(P≤0.05)。注射后ACP活性有明显升高的趋势,5×108cell.mL-1组在12h和18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注射后24h5×107cell.mL-1,5×108cell.mL-1组活性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并比较泰妙菌素混悬注射液和泰妙菌素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7头健康猪,按随机拉丁方设计,进行单次给药剂量(10 mg&#8226;kg-1 b.w)静注、肌注泰妙菌素注射液和肌注泰妙菌素注射混悬液,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血浆中泰妙菌素的浓度,罗红霉素作为内标,3P97药动学计算软件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 猪静注给药的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三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β为2.04±0.23 h,t1/2α为0.39±0.06 h,t1/2π为0.12±0.04 h,Vd 为8.73±1.83 L&#8226;kg-1,AUC为3.78±0.52μg&#8226;mL-1&#8226;h-1,ClB为2.99±0.43 L&#8226;kg-1&#8226;h-1)。猪肌注泰妙菌素注射液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主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0.06±0.01)h,t1/2β(3.67±0.41)h,Tmax(0.18±0.03)h,Cmax(1.32±0.25)μg&#8226;mL-1,AUC(2.62±0.21)μg&#8226;mL-1&#8226;h-1,生物利用度为73.51%。猪肌注泰妙菌素混悬液的药时数据则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Ka(0.04±0.01)h,t1/2Ke(2.90±0.43)h,Tmax(0.27±0.03)h,Cmax(0.7±0.11)μg&#8226;mL-1,AUC(2.80±0.35)μg&#8226;mL-1&#8226;h-1,生物利用度为75.73%。t检验比较肌注泰妙菌素注射液和泰妙菌素注射混悬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两者除达峰浓度Cmax有显著差异外,AUC、t1/2Ka、Tmax、t1/2Ke和生物利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泰妙菌素注射混悬液肌注后在猪体内具有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达峰迅速,消除较快的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氟苯尼考颗粒与氟苯尼考粉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猪14头随机分为A、B2组,分别单剂量胃管灌服氟苯尼考粉和颗粒,按体质量给药剂量均为30 mg/kg,进行比较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血药浓度.采用药动学分析软件WinNonlin 5.2.1的非房室模型处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氟苯尼考粉灌胃给药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β=(10.22±0.18)h,ke=(0.07±0.01)h-1,tmax=(1.67±0.48)h,Cmax=(24.68±1.13)μg·mL-1,AUC=(190.97±16.60)μg·mL-1·h,MRT=(8.33±0.42)h,tcp=(17.66±1.52)h.氟苯尼考颗粒灌胃给药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β=(16.36±4.14)h,ke=(0.05±0.01)h-1,tmax=(5.71±0.47)h,Cmax=(12.23±0.78)μg·mL-1,AUC=(155.44±6.59)μg·mL-1·h,MRT=(14.96±0.35)h,tcp=(23.03±0.49)h.试验结果表明,与氟苯尼考粉相比,氟苯尼考颗粒的消除半衰期更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也较长.  相似文献   

19.
添加剂与青贮时间互作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长第二年的紫花苜蓿为材料,设计四个试验组,每组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甲酸(5.0 mL.kg-1、5.5mL.kg-1和6.0 mL.kg-1)、蔗糖(10 g.kg-1、20 g.kg-1和30 g.kg-1)、发酵汁(Previous fermented juice,PFJ,1.5 mL.kg-1、2.0 mL.kg-1和2.5 mL.kg-1)和不同比例无芒雀麦(25%、33%和50%),同一水平设3个重复。分别在青贮第2、8、15和45天测定青贮料pH、粗蛋白、氨态氮/总氮(NH3-N/TN)及乳酸、乙酸、丙酸含量,以揭示不同青贮时间不同类型添加剂的青贮效果。结果表明,在青贮的第2、8、15和45天以甲酸和蔗糖对青贮料的发酵品质影响最大,各时间点pH不同程度下降,且与对照差异显著;粗蛋白不同程度分解破坏,NH3-N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综合评定,30 g.kg-1的蔗糖添加效果最好,6.0 mL.kg-1的甲酸添加效果次之,其次是混合青贮组和对照组,PFJ处理的青贮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