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杂9144是甘肃省天水市农科所于1990年以引2A为母本,自育新恢复系TH10为父本选育而成的国内第一个高抗矮花叶病的高梁杂交种.连续几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杂种抗病抗倒,高产稳产,适宜在我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利用隐性的矮生基因,培育叶片直立上冲,光能利用率高,抗倒、耐肥,适于密植和间套作的矮秆玉米杂交种,正在成为世界玉米育种的一种发展趋势。 1965年,我所从品种间杂交种“东风1号”(龙门大心×金皇后)的自交后代中发现了矮生植株,并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自力更生地开展了玉米矮秆育种的研究工作。十多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先后选育出了“矮325”、“矮331”、“龙73”、“杂  相似文献   

3.
于1987年在威宁县采用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地膜玉米比露地玉米增产显著,增产率最高达185.9%,杂交种平均增产95.5%;经济性状表现较好,植株增高,变粗.全生育期提早,杂交种缩短40~47天,农家种缩短46天,覆膜后提高了地温和积温,杂交种积温平均增加350℃,农家种增加387℃。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使半凉山地区种植杂交玉米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病毒病害。70年代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开始发生,以后发病逐年加重。从80年代初期至今,河北省从南到产依次从偶发区发展成重病区,严重着河北省的玉米生产。1991-1993年我们对1121份玉米材料进行对玉米矮花叶病的人工接毒抗性鉴定,有88.2%的玉米自交系和多数玉米杂交种不抗玉米矮花玉病,其中包括应用最多的骨干玉米自交系和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推玉米杂交种,有的应已达10年  相似文献   

5.
应用非参数统计量对2002年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4000株/667m^2密度(一)组的资料进行了度量。结果表明:在供试杂交种中,滑986、洛试202以及浚9925产量较高,分别位于第1、2、3位,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参试杂交种产量稳定性(或适应性)指数间有差异,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对品种差异分辨力较高的试点为驻马店市农科所、睢县农科所以及浚县农科所。  相似文献   

6.
魏亚红 《现代农业》2011,(10):48-48
在分析锦杂106的父、母本特征特性及多点试验、示范基础上,阐述了提高高梁杂交种锦杂106制种产量及纯度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辽饲杂4号是由国家高梁改良中心在1999年以自选的不育系L0201A为母本,用自选的甜高粱恢复系LTR101做父本,精心育成的以饲用为主,饲粮兼用高梁杂交种,已于2004年通过国家高梁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粱2004016)。[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高产抗病中熟玉米杂交种──聊88—2曹修才,侯廷荣,张桂阁,李学杰(聊城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52058)聊88—2是聊城地区农科所以外引系8112作母本,自选系聊85—308作父本,于1988年杂交育成的紧凑型高产、中熟、大穗型玉米杂交种。1989~...  相似文献   

9.
蠡玉17     
《河北农业科技》2005,(3):44-44
蠡玉17是河北省蠡县农科所选育的株型紧凑、高产、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的中熟玉米杂交种。2003年参加河北省夏玉米低密度组引种试验,平均亩产646.6公斤,居104个参试品种的第3名。  相似文献   

10.
玉米推广品种与品种资源抗病毒病苗期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苗期人工接毒 ,对当前推广的 3 8个杂交种、1 8个自交系玉米品种进行了抗玉米矮花叶病毒鉴定 ,调查了 4 3 8个品种资源材料田间自然感染玉米矮花叶病毒和玉米粗缩病毒的情况。鉴定出高抗玉米矮花叶病毒的玉米杂交种 1 4个、自交系 6个 ,分别占供试材料的 3 6 84 %和 3 1 58% ,品种资源中存有大量的抗性材料 ,抗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的材料均在 70 %以上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纬寒地早熟玉米制种种子成熟度不好,后期脱水困难,发芽工达不到生产用种标准等问题,用黑河农科所育成的早熟高产玉米杂交种边3-22为试验材料进行多年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纬寒地制早熟高产玉米杂交种,采用大垅双行地膜覆盖技术,比提早直播和正常直播种子成熟期分别提前10-15天以上,种了发芽率也达到生产用种标准以上。  相似文献   

12.
濮单5号(濮3612)是濮阳市农科所育成的玉米新品种,组合为P36×9212。该杂交种属中熟品种,全生育期需≥10℃积温2 400℃左右。1996-2001年在河南省各级产量试验中,产量较对照增产9.0%-28.7%,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夏玉米产区种植.种植密度以每公顷5.25万株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河南农业科学》2004,(10):93-93
浚单20(浚97—1)是河南省浚县农科所选育的早熟高产玉米杂交种。2003年先后通过河南、河北两省和国家审定,被列为国家玉米重点推广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安玉12号     
安玉12号是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用420作母本、A41作父本育成的玉米新杂交种,200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豫玉 2 7号系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多抗优良玉米杂交种 ,组合为“独 32 1× 5 3选 3”。 199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被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确定为“十五”重点推广玉米杂交种 ,2 0 0 4年 3月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 品种来源母本自交系“独 32 1”系洛阳市农科所 1989年用自选系(独青×异 32 )杂交后 ,经 5年 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自交系 ,含“混选 1号”、“金皇后”、“武陟矮玉米”等目前较为少用的国内优质种质。其主要性状是配合力高、株形紧凑、高抗大、小斑病。“5 3选 3”是从“冀 5 3”中选育的…  相似文献   

16.
推广杂交种是当前提高玉米产量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文化大革命以来,杂交玉米的面积不断扩大,对提高我国玉米产量起了显著的作用。1965年,杂交种的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不到10%,至1975年增至55%,平均单产提高了68.6%。丹东农科所据辽宁省19个年度各区域试验点的资料所作的分析表明,在提高玉米产量的综合因素中,杂交  相似文献   

17.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在我省发展前景初探姜明月(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紧凑型玉米是指果穗上部叶片相对直立,叶片与茎秆之间夹角较小,株型紧凑的一类玉米杂交种或其它材料。早在1971年2月,中国农科院在海南岛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杂”育种座谈会上,对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8.
周单8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科所最新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具有株型紧凑,较早熟、优质、结实性好等优良特性。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高梁新杂交种“赤杂16号”产量超对照品种“敖杂1号”19.05%,抗逆性强,分蘖性强且成穗,粗淀粉含量74%,属高产、多抗、质优、酿造型品种。2002年1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6月通过国家高桀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累计推广面积7万多hm^2。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   总被引:152,自引:10,他引:142  
五十年代,我国玉米自交系杂交种以“农大4号”等为先导用于生产;六十年代,由于选育出“矮金525”和“塘四平头”等自身产量较高的优良自交系,使“新单1号”、“白单4号”迅速推广,全国单交种的应用出现了新局面;七十年代初,全国第一次“两杂”(即杂交玉米、杂交高粱)会议认为,杂交玉米组配方式不拘一格,单交为主,双交、三交及综合杂交种,因地因种制宜,合理搭配种植,以便充分发挥玉米杂交优势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