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豫中烤烟烟碱和总氮含量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对浓香型烤烟产区27个上二棚烟叶样品分析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烟碱和总氮含量与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与类胡萝卜素类香气成分含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在烟碱含量为3.82%时总类胡萝卜素类香气物质含量最高,在烟碱含量1.28%~3.92%范围内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4、法尼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香叶基丙酮含量随烟碱含量的增高呈持续增加趋势。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含量与烟碱和总氮含量也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但茄酮含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烟碱含量为2.62%,总氮含量为2.77%时,此后显著下降。糖和氨基酸棕色化反应产物仅个别成分与烟碱和总氮含量显著相关。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新植二烯和中性挥发性物质总量与烟碱和总氮含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在烟碱和总氮含量分别为2.89%和3.05%时中性挥发性物质总量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白肋烟烟碱转化对烟叶中性和碱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GC/MS对白肋烟不同烟碱转化程度烟叶的中性和碱性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烟碱转化导致烟叶中性和碱性挥发性成分组成比例发生变化,一些重要香气成分如巨豆三烯酮和β-大马酮含量降低,而一些糖和氨基酸类降解产物糠醛、糠醇含量增加,胺类的吲哚含量增加显著。烟碱转化还导致碱性成分中的麦斯明含量大幅度增加。不同烟碱转化率样品的新植二烯、茄酮等香气成分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不同晾房晾制白肋烟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质联用仪对四川省6种白肋烟晾房(竹笆涂泥晾房、全板晾房、黑膜夹草晾房、全黑膜晾房、黑膜推杆晾棚、小青瓦晾房)晾制后烟叶中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卷制单料烟进行感官评吸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白肋烟香气质量的晾房种类。结果表明,不同晾房晾制的中部叶总中性物质含量的排序为竹笆涂泥晾房黑膜夹草晾房全黑膜晾房黑膜推杆晾房全板晾房小青瓦晾房,上部叶的排序为竹笆涂泥晾房黑膜夹草晾房黑膜推杆晾房全板晾房全黑膜晾房小青瓦晾房,去除新植二烯后以黑膜推杆晾房晾制的烟叶总中性香气物质含量最低。竹笆涂泥晾房和黑膜夹草晾房巨豆三烯酮、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主要类胡萝卜素类降解成分、茄酮及上部叶的氨基酸和糖类降解产物都较高,小青瓦和全板晾房晾制的中部叶总中性香气成分和上部叶类胡萝卜素降解成分含量多处于较低水平,黑膜推杆晾房和全黑膜晾房烟叶西柏三烯降解产生的茄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晾房。中部叶感官评吸得分排序为竹笆涂泥晾房黑膜夹草晾房全黑膜晾房黑膜推杆晾房全板晾房小青瓦晾房。  相似文献   

4.
施氮水平对海南茄衣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氮用量处理对发酵后雪茄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在海南儋州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水平与海南茄衣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随施氮量的增加,上部叶中新植二烯和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总量含量增加,中部叶则是先增加后减少;上部叶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呈现先增后减,中部叶则逐渐减少;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上部叶中茄酮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中部叶则是逐渐减少;其他物质含量整体呈现递减的趋势。从4类致香物质含量变化得出,施氮量180 kg/hm~2对提高雪茄茄衣致香物质最有利。  相似文献   

5.
探索云南烟区‘KRK26’叶片质体色素在烘烤中的降解特征,为其香气品质评价和烘烤参数优化提供参考。基于气-质联用法研究云南玉溪烟区津引烤烟‘KRK26’中部叶片质体色素在三段式烘烤中降解产物的种类、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烘烤中,‘KRK26’类胡萝卜素的主要降解产物有11种,叶绿素的有3种。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1、2、3和4、金合欢基丙酮和茄酮含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干筋期,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和3-氧代-α-紫罗兰醇的均在定色前期,吡咯、新植二烯和呋喃的分别在变黄前期、定色后期和变黄中期。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不同降解产物含量间的差异、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在烘烤不同阶段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叶绿素降解产物含量在不同阶段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显著、不显著正相关或显著、不显著负相关。类胡萝卜素的优势降解产物在各烘烤阶段均主要为茄酮、总巨豆三烯酮、金合欢基丙酮和β-大马酮,叶绿素的为新植二烯;新植二烯含量占类胡萝卜素和质体色素主要降解产物总量始终分别在94.0%和89.8%以上。所以,新植二烯、茄酮、总巨豆三烯酮、金合欢基丙酮和β-大马酮是决定‘KRK26’香味品质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6.
杀青前后烤烟叶片中性香气物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测定了杀青前后烤烟叶片中性香气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杀青前后不同中性致香成分的含量不同,杀青后含量降低的中性致香成分有3-己烯-1-醇、苯甲醇、芳樟醇、壬醛、5-甲基正糠醛、癸醛、茄酮、β-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十四醛、2-十四烯-1-醇、新植二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其中壬醛、5-甲基正糠醛、癸醛、β-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2-十四烯-1-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四醛等中性致香物质均以痕量存在。杀青后含量升高的中性致香物质有糠醛、对二甲苯、苯乙醛、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混合物、二氢猕猴桃内酯等,其中二氢猕猴桃内酯为杀青过程新增加的中性致香产物。随杀青过程变化较小的中性致香物质有邻二甲苯、β-二氢大马酮等。  相似文献   

7.
烤烟不同部位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叶长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集我国南方烟区166份烤烟品种K326不同部位叶样品, 研究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叶片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烟碱、总氮、还原糖、钾、氯、氮碱比、糖碱比、钾氯比、叶长在样品间存在广泛的变异; 氯含量和钾氯比在部位间差异不显著, 叶长、烟碱含量、氮碱比和糖碱比在部位间差异显著; 总氮、还原糖含量在中部、下部叶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但二者均与上部叶差异显著; 上部、中部叶的钾含量差异不显著, 但二者均与下部叶差异显著; 在一定范围内, 烤烟上部叶烟碱、总氮和钾含量随叶长的增加而增加, 氮碱比随叶长的增加而降低; 中部叶烟碱、还原糖、钾含量和钾氯比随叶长的增加而增加, 氯含量和氮碱比随叶长的增加而降低; 下部叶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和钾氯比随叶长的增加而增加, 烟碱、总氮和氯含量随叶长的增加而下降。叶长63.0 cm对上部叶的烟碱、总氮含量和糖碱比与下部叶的钾、氯含量均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长度。  相似文献   

8.
李伟  张静  刘浩  闫辉  王超 《作物杂志》2016,32(5):135-43
为完善云南省保山地区烟草红花大金元品种的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烟叶结构优化方法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感官评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烟叶结构后各处理的烤烟产量、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处理C(封顶时下打2叶、上打2叶留18片叶)上等烟比例增加最多,达4.17%,与对照产值差价最小,为528元/hm 2。处理D能显著提升B2F等级的化学成分得分和外观质量;处理C感官质量评吸得分最高,达78.899,且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各优化烟叶结构处理的致香成分均较对照有所提高,处理C香气物质总量最高,达637.39μg/g,较对照增加了60.09%;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为526.25μg/g,占致香物质总量比例最高,达82.56%;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和巨豆三烯酮等8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苯丙氨酸裂解产物含量也最高。综合分析,封顶时下打2叶、上打2叶留18片叶,可明显提高红大上部烟叶的品质和致香成分,提升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烤烟品种质体色素含量在不同香型烟叶产区的差异,采用GC/MS法分别检测了种植在典型浓香型、中间香型、清香型烟叶产区K326、云烟87和湘烟3号第9-12叶位烟叶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结果表明:检测到的绝大多数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云烟87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显著高于K326和湘烟3号;检测到的全部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在不同香型烟叶产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无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含量和质体色素降解产物中的巨豆三烯酮A、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C、巨豆三烯酮D、β-紫罗兰酮、脱氢二氢-β-紫罗兰酮6种致香成分含量在两个浓香型烟叶产区无显著差异,但一致地显著高于中间香型和清香型烟叶产区,且按浓香型、中间香型、清香型烟叶产区的顺序依次递减。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在不同品种、不同香型烟叶产区间差异的存在,揭示了不同生态产区烟叶香型特色形成的物质基础,对彰显不同烟叶香型烟草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收方式与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和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提高上部叶的可用性,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研究了上部烟叶采用常规采烤(T1)、一次性采烤(T2)和带茎砍烤(T3)等3种方法对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上部叶带茎砍烤能明显提高上部烟叶的水溶性总糖、还原糖、钾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降低总氮和烟碱含量,但对氯含量的影响不大;一次性采收(T2)的效果介于带茎砍烤与常规采收之间。(2)上部叶带茎砍烤有助于提高质体色素的降解程度,其新植二烯含量是对照的1.61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是对照的1.29倍。(3)上部叶带茎砍烤对非质体色素的降解有较大促进作用,其茄酮、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等含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28.64%、28.94%和31.79%。因此,带茎砍烤使上部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提高了上部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增加了上部叶的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烤烟特征香气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不同产地烟叶特征香气物质含量的差异,采用GC/MS测定方法,对国内8个烤烟产地初烤烟叶样品的6类烟叶致香物质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烤烟香型相同的产地之间,其特征香气物质的含量没有明显的趋同性,但还是有规律可循。(2)清香型烤烟产地的烟叶表面分泌物降解产物、醇类香气物及其他香气物的含量高于浓香型和中间型烤烟产地的烟叶。(3)烟叶表面分泌物降解产物、醛类香气物及叶绿素降解物的含量,以清香型烤烟产地的威宁为最高,6类致香物质中威宁有3种含量为最高值,居8个产区之首。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和顶端调节剂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烟九号(当地主栽品种)为试材,于2008 - 2009年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顶端调节剂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顶端调节剂及其两者互作对烤烟中的5类香气物质(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以及其他类降解产物)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调制方式对茄芯和茄衣烟叶化学成分及香气品质的影响,以传统茄芯品种什烟1号及当地主栽茄衣品种德雪3号为材料,设置晾制、晒制及烤制3种调制方式,对调制后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中性香气成分、感官质量及TSNAs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雪茄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均在烤制条件下较高,晾制和晒制导致这些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茄芯经晒制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最高,为877.87μg/g,而茄衣则在晾制后含量最高,为1020.40μg/g,2种雪茄烟叶均在烤制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最低。茄芯和茄衣烟叶均以晾制后的TSNAs(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最高,分别为2058.29和2044.75ng/g,烤制可显著降低2种类型雪茄烟叶的TSNAs含量。茄芯和茄衣烟叶的生物碱含量经晒制后显著降低,且以晾制后最低,烤制后生物碱降低幅度较小。2种雪茄烟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在烤制后最低。感官评吸结果表明,茄芯烟叶以晒制方式调制的烟叶质量最好,茄衣烟叶则以晾制效果最佳。因此,茄芯烟叶在晒制条件下烟叶化学成分协调,香气成分优良,抽吸品质较好,有利于实现优质低害。茄衣品种德雪3号则在晾制条件下香气浓郁,评...  相似文献   

14.
湖南与河南烤烟烟叶中挥发性致香物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将湖南与河南两省烤烟中的中性香气成分的含量进行对比,以明确两省烤烟在致香物质方面的差异,从而为探讨两省卷烟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HP5890Ⅱ-5972气质联用仪定性、内标定量法。[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测出的中性致香成分中,湖南B2F烤烟质体色素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等香气物质总量均比河南烤烟高,而湖南C3F烤烟中的新植二烯,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总量却低于河南同等级烤烟。[结论]湖南与河南烤烟的中性致香物质差异比较明显,河南烟叶致香物质总量明显低于湖南。  相似文献   

15.
浓香型烤烟不同叶点生物碱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本试验于豫中浓香型产区主栽品种中烟100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叶点生物碱含量的分布。结果表明:烟碱、降烟碱、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含量从叶基部到叶尖端均逐渐增加,从主脉两侧向叶边缘也呈增加趋势,以近尖端的边缘部位含量最高,基部近主脉处最低,烟碱含量最高点较最低点高41.32%。总生物碱中烟碱含量占94.18%,新烟草碱占2.94%,降烟碱占2.23%,假木贼碱占0.63%。  相似文献   

16.
最佳种植密度有利于对不同叶型马铃薯品种的田间管理,而且在高产同时可以获得最佳产量组分。为研究马铃薯叶型和种植密度的相互关系,找到不同叶型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选取株型直立的中晚熟代表品种Atlantic(叶上冲型)和甘农薯7号(叶平展型),固定行距70cm,设置30、25、20、15和10cm 5个株距,测定了植株性状、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块茎产量组分,并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2个品种性状差异以及植株性状和产量组分之间的相关性。田间鉴定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株高、节间距、披垂度和叶面积指数增加,茎粗、垂角和叶夹角降低,光合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增加,但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降低。相对于叶上冲型品种Atlantic,叶平展型品种甘农薯7号披垂值显著增加。株距为15~30cm时,2个品种种植密度的提高均可以显著增加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小区产量。结果表明,叶平展型品种甘农薯7号在株距25cm、叶上冲型品种Atlantic在株距20cm时,植株冠层结构分布最佳,商品薯率和小区产量较高,为最适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7.
氮用量对烟叶质体色素及中性香气基础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质体色素及中性香气基础物质是影响烤烟香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采取合理的氮肥调控措施提高烤烟香气质量,研究了不同氮用量条件下8306和K326两个烤烟基因型叶片质体色素及中性香气基础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烟草鲜烟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加,随烟草生育期推进而减少,与K326相比,高香气基因型8306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不同基因型烤后烟叶中性香气基础物质总量,随氮用量增加8306的含量升高,K326的含量降低,在基因型间则表现为8306的含量高于K326的含量。8306和K326两个烤烟基因型,成熟期鲜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与烤后烟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氮素营养特性差异较大的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顶部4片展开叶中叶片总氮、叶绿素和游离氨基酸及叶鞘总氮含量的叶位分布特点。各生育期叶片和叶鞘总氮含量均以顶1叶最高,而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的最高含量叶位随品种和生育期而异。抽穗前游离氨基酸的最高含量叶位随品种和生育期变化较大,而抽穗后以顶1叶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