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7-104”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用(卷2×IR58)×(窄叶青8号×龙菲313)杂交选育的早晚兼用型高产水稻良种。1989年安溪县引进试种,表现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1990年开始示范推广,1995年全县种植13587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1.8%;1990年至1996年全县累计推广65359hm2,平均每公顷产6874.skg,每公顷比原当家品种增产907.5kg,增产15.2%,累计增产稻谷5931.3万kg。至1997年早季,全县累计推广面积达7.33万hm2。本文重点对“47-104”高产稳产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一、充分利用本地光温资源“47-104”对温光反应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2.
朝谷11号推广辽宁省农办、财政厅下达的1998-2000年重点农技推广项目。在3年的推广中有两年大部分地区遇到严重干旱,由于该品种抗旱耐瘠性好,高产稳产、食口性好等优良特性,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3年共推广了7.22万hm^2,共计增产粮食4538.58万kg,增产谷草4948.15万kg,增加经济收入7030.54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玉米科学》1997,5(1):009-009
四单48是四平市农科院1986年有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1993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准予推广。1产量1990-1992年参加吉林省玉米杂交种联合区域试验,三年23点试验,全部比对照增产,平均公顷产量10499,0kg比丹王13增产15%,居本熟期第一位,1991-1992年参加吉林省玉米杂交种生产试验,二年7点次平均公顷产量8790.1kg,比对照丹王13增产7.0%。lop,lop年在梨树、公主岭、双辽、长岭等市县大面积生产试验,10个示范点平均公顷产最为oq-M-Ikg,比对照丹玉13增产14.8%。2特征特性生育日数:四单48出苗至成熟130天左右,…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娄底地区从1976-1993年累计推广杂交水稻2089.94万亩,增产稻谷12.37亿kg,增加产值98979.6万元,双季杂交稻产投比达1.27-1.76,能投比为2.02-3.32,氮粮比为1:28.7-1:34.9。杂交水稻投资报酬率高,经济效益与技术优化等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复合性营养型的化学催熟剂-甘蔗增糖增产剂在我县蔗区应用的可行性,在1994/95年榨季实施400公斤示范推广经验上,在1995/96年榨季继续推广666.7公顷,每公顷用4500ml,增糖增产剂兑水750kg进行喷施,30天后调查表明,可增加甘蔗蔗糖份,1.35%,田间锤度增加2.24%,每公顷增产蔗茎6291kg,增幅达9.4%,大机压榨甘蔗蔗糖份增加0.71%,重力纯度增加0.104%。  相似文献   

6.
大豆应用稀土动植宝拌种或喷施,均可获得显著增产效果,平均667m^2增产大豆15-33kg,增产11.72%-27.27%。以0.5kg大豆种子拌稀土原液7ml增产效果最佳,667m^2增产54.0kg,增产49.1%。喷施以200-300ppm浓度增产效果最佳,667m^2增产42.8kg,增产28.92%。拌种比喷施更简便易行,增产效益比喷施好,但要注意到即拌即播。  相似文献   

7.
在施用等量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硫肥,667平方米增产蔗茎268-649公斤,增产5.27%-11.82%,蔗糖分提高0.28-0.42个百分点,净增收入58.02-78.45元,并有一定的增产后效。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重迎茬条件下大豆施磷的增产效果,在满足施氮基础上,施磷有增产作用,迎茬增产16.6%-62.5%,重茬增产13.3%-49.5%。使用叶面施肥,可以弥补减轻根系吸收和运输功能减弱造成的损失,平均迎茬增产7%,重茬增产10.10%。  相似文献   

9.
在黑龙江省依安县的自然生态条件下,试验、示范、推广了甜菜130cm超大垄栽培技术。1997-1999年累计推广面积达5067hm^2,平均单产为52.46t/hm^2,总增产甜菜12.87万吨,增加收入3861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1996-1999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农场进行了油菜增产灵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油菜增产灵的处理,每公顷比清水对照增产120-135kg菜籽,增产率为7.0%-7.8%。  相似文献   

11.
对七个甘蔗新品种在我厂农场进行区域化试验,以本省当家品种闽糖70-611为对照种。试验结果通过方差分析和L.S.D.测验,蔗茎产量以闽糖88-103表现最好,其比对照种增产27.1%;其次为闽糖85-84和选-50,分别比对照种增产26.7%、26.2%,以上三个品种增产均达极显著平准。闽糖90-525比对照种增产13.2%,接近显著平准。其余三个品种比对照种略有增、减产,但均达不到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7603-10-12-1作母本,邢408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选择法育形成H花-3花生新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生育期短产稳产。试验荚果、籽仁比对照冀油4号分别增产8.9%和9.1%。示范荚果产量4608kg/hm^2,荚果普通形,百查重243g 百仁重97.4g,出米率73.0%74.0%;含油量55.76%,粗蛋白含理22.27%,抗旱性强,抗病性好,适应推广。  相似文献   

13.
植物高产精在开割芽接树上使用可增产干胶1.4-7.1%,干胶含量提高2.1-7.8%,树围增长5.5-18.2%。且减少和控制胶水长流,延长增产持效期,干胶产量持续稳定,无剧增剧减现象。  相似文献   

14.
芒果反季节栽培技术研究总结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南部,对小青皮、象牙、留香、鸡蛋芒、紫花等5个芒果品种的4-5龄的幼树,每株土施多效唑5-20克(15%的可湿性粉剂),能提早开花1-2.5个月,开花率提高,增产效果显著。小青皮、象牙芒和留香的增产幅度31.2-61.8%、12.2-58.7%、23.2-48.5%,并鸡蛋芒和紫花芒的增产效果明显,而且抽穗整齐  相似文献   

15.
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选用大穗型陕253和多穗型长武112两个品种,进行地膜穴播、露地穴播和露地条播,结果表明,地膜穴播对照露地条播的小麦生长发育显著加快,成穗率提高12-22个百分点,在穗数增加103-258万/hm^2,增产1350.0-1600.5mg/hm^2,增产幅度达27.5%-35.2%,增收906-1293元/hm^2;露地穴播的小麦前期比对照生长慢,拔节后生长速度猛增,干物质积累增加1.3-1.4倍,成穗率提高7-9个百分点,增产5.5%-15.1%,增收346-842元/hm^2。  相似文献   

16.
重迎茬大豆栽培施氮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重迎茬大豆根部易受病虫危害,吸收氮素营养和固氮能力减弱。通过施氮肥试验,研究出一整套重迎茬条件下施氮技术。重迎茬大豆施氮有增产作用,迎茬施氮增产1.9%-9.71%。适宜施氮量54kg/hm^2其中1/2作追肥;重茬大豆施氮增产7.22%-12.6%,适宜施氮量54kg/hm^2,其中1/3作追肥。在大豆出复叶时2次追肥施尿素可增产9.4%-12.5%。出现“黄萎”症状时喷施增产为12.7%-16.8%。建议生产上采用此技术。  相似文献   

17.
棉花蕾期喷施烯效唑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蕾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结果表明:初蕾期喷施15~75mg·kg-1烯效唑,能降低棉株高度、主茎节间长度,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提高棉花产量。其中以喷施60mg·kg-1烯效唑处理增产效果最好,较喷施清水增产皮棉161.5kg·hm-2,提高12.6%;较喷施200mg·kg-1缩节安增产皮棉40kg·hm-2,提高2.8%。  相似文献   

18.
地膜棉高产栽培群体结构特征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棉是我场棉花生产上近几年推广的一项高产新技术。较露地直播棉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1996~1997年6.67hm2(百亩)丰产方最高皮棉产量达2156.25kg·hm-2,高产田块最高皮棉产量达2208kg·hm-2。因此,地膜棉是实现棉花高产更高...  相似文献   

19.
6个甘蔗新品种单点区试结果,闽糖92-505表现最优。其蔗茎产量比CK1(新台糖10号,下同)增产24.9%,比CK2(闽糖70-611,下同)增产24.3%;增产均达极显著;12月上旬蔗糖份17.02%,比CK1高1.92个百分点,比CK2高2.79个百分点,亩含糖量1592公斤,比CK1增糖40.8%,比CK2增48.6%。其次是闽糖92-648,其蔗茎产量比CK1增产16.1%,比CK2增产15.5%,增产均达显著平准,12月上旬蔗糖份16.75%,比CK1高1.65个百分点,比CK2高2.52个百分点;亩含糖量分别比CK1和CK2增加28.6%和35.9%,闽糖92-464位居第三,其蔗茎产量分别比CK1和CK2增产6.7和6.2%,12月上旬蔗糖16.53%,比CK1和CK2分别高出1.43和2.30个百分点。亩含糖量分别比CK1和CK2增加16.8%和23.3%。其余三个品种的综合表现依次为92.142、93-1.19和92-851。这三个品种由于蔗糖茎产量或蔗糖份高,其亩含糖量均比CK1和CK2增糖,增加幅度4.4-17.5%。  相似文献   

20.
地处滨海高产稻区的大洼县.自1993年应用抛秧技术以来,由于省工、省水、低成本、增收节支,1993-1995年累计推广31.33万亩,累计增产稻谷为1566.5万kg,综合效益增加了3749.15万元,1996年已全面推广。实践证明,抛秧比插秧水稻平均增产12.34%左右。抛秧栽培具有显著增产优势。1增产原因1.1秧苗整齐、健壮、素质好营养钵育苗,养份均匀地集中在钵孔内,每穴秧苗都有一个独立的营养环境,不争肥、不争光、生长稳健、整齐一致。同时秧苗在旱育环境下生长,体内束缚水含量高。干物质积累多,根多而壮,碳氮比适宜,地上部与地下部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