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给燕麦优化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高β-葡聚糖含量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地区的四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燕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开花到籽粒完全成熟,β-葡聚糖含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总β-葡聚糖在花后15 d内迅速合成,是β-葡聚糖合成积累的关键时期,之后合成和积累速度减缓,其中可溶性β-葡聚糖在花后10 d内积累速度较快,而后变缓.不同燕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可溶性β-葡聚糖所占比例表现为皮燕麦高于裸燕麦.从燕麦籽粒形成到成熟,不同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花后15 d左右达到最大值,葡萄糖含量与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葡萄糖含量不是燕麦籽粒中β-葡聚糖合成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燕麦β-葡聚糖的保健作用及影响其积累的因素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燕麦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燕麦β-葡聚糖能预防和治疗由高血脂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关于燕麦β-葡聚糖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目前虽已有一些假说,但均未取得充分的证据。燕麦β-葡聚糖的含量存在遗传差异,裸燕麦的含量通常高于皮燕麦,不同基因型的裸燕麦,其β-葡聚糖的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环境因素对燕麦β-葡聚糖含量也有明显影响,氮素供应的增加通常会提高β-葡聚糖含量,但是其他环境因子包括磷、钾等矿质元素对燕麦籽粒β-葡聚糖合成及积累的影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燕麦β-葡聚糖的合成与积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燕麦β-葡聚糖具有明显的保健功效,这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燕麦β-葡聚糖具有β-(1,3)(1,4)两种糖苷键,而且排列有序,主要分布于籽粒糊粉层,通常与其它物质结合存在。燕麦β-葡聚糖是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的,但β-葡聚糖的合成过程目前还不清楚,β-葡聚糖合成酶(或复合体)可能是合成过程的关键酶。除遗传因素外,水分供应、总辐射、矿质营养、籽粒成熟期温度等环境因素均对β-葡聚糖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燕麦β-葡聚糖降血糖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燕麦β-葡聚糖降血糖性能研究进展。首先从食品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和α-淀粉酶活性等方面阐述了燕麦β-葡聚糖降血糖的功效,进而介绍了燕麦β-葡聚糖的结构因素——分子量和含量,以及食品加工过程对其降血糖功效的影响,最后综述了燕麦β-葡聚糖几种可能的降血糖机制,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给燕麦优化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高β-葡聚糖含量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地区的四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燕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开花到籽粒完全成熟,哥葡聚糖含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总β-葡聚糖在花后15d内迅速合成,是β-葡聚糖合成积累的关键时期,之后合成和积累速度减缓,其中可溶性β-葡聚糖在花后10d内积累速度较快,而后变缓。不同燕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可溶性β-葡聚糖所占比例表现为皮燕麦高于裸燕麦。从燕麦籽粒形成到成熟,不同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花后15d左右达到最大值,葡萄糖含量与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葡萄糖含量不是燕麦籽粒中β-葡聚糖合成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中国燕麦区试品种(系)主要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燕麦的主要营养品质状况,收集2013年中国燕麦13个区试点的292份燕麦样品,测定其粗蛋白、粗脂肪和p-葡聚糖含量,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燕麦样本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013年参加区试燕麦品种(系)的粗蛋白、粗脂肪、β-葡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14.07%、5.81%、3.62%;裸燕麦的营养品质优于皮燕麦;华北、西北、西南生态区样品的粗蛋白、粗脂肪、β-葡聚糖平均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华北生态区燕麦样品的营养指标平均值较高;西南生态区样品的粗脂肪平均含量最高,但粗蛋白、β-葡聚糖平均含量最低.不同试点比较,燕麦样品的粗蛋白、粗脂肪、β-葡聚糖平均含量最高的分别是宁夏固原(16.44%)、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6.80%)、河北张家口(3.99%);内蒙古乌兰察布试点燕麦样品的综合营养品质较高;大区域种植的品种(系)营养品质较好的分别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燕2009、坝莜12号、冀品1号,山西大同市的白燕11号,宁夏固原市的坝莜12号.  相似文献   

7.
以大麦穗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碱液浸提、胰酶水解和乙醇、硫酸铵、异丙醇的先后沉淀,提取纯化β-葡聚糖。分别以自制β-葡聚糖和进口β-葡聚糖为底物,用β-葡聚糖酶活测定比较法,得出自制β-葡聚糖纯度为77.12%。淀粉碘液显色反应结果表明淀粉含量少,还原糖仅为0.83%,自制糖中蛋白质含量平均占5.91%,β-葡聚糖提取率平均为1.08%,最高达1.44%。  相似文献   

8.
大麦β—葡聚糖酶的研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存在于大麦糊粉层和质片中的大麦β-葡聚糖酶(1,3-1,4-β-葡聚糖酶)属于诱导酶,种子萌发期间受赤霉酸(GA)诱导而激活。1,3-1,4-β-葡聚糖酶和1,3-β-葡聚糖酶基因是β-葡聚糖酶基因家族中两类,这两类β-葡聚糖酶水解酶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它们与大麦的制啤和抗病密切相关,遗传工程将为大麦的品质改良和选育抗病品种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谷物β-葡聚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在食品等领域广泛应用。如何快速、准确、经济地检测β-葡聚糖含量已成为燕麦、大麦等谷物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谷物β-葡聚糖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法、色谱法、刚果红法、荧光法、粘度法、近红外法等,各方法采用不同的原理,在准确度、检测效率、检测成本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其中,酶法测定结果准确度高,已被开发成试剂盒并成为谷物β-葡聚糖的标准检测方。法,但是高纯度酶价格昂贵;近红外法检测简单快捷,可大批量检测样品,甚至可以选用全谷物籽粒进行无损检测,然而该方法在建立时需要大量已知含量的样本确定定量模型。本论文综述了当前谷物β-葡聚糖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0.
pH值对巴西橡胶树胶乳β-1,3-葡聚糖酶结合黄色体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黄色体内含物中的多种可溶性蛋白质以及黄色体膜在胶乳凝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已提出了多种阐明胶乳凝固机制的假说,但有关β-1,3-葡聚糖酶在胶乳凝固中的作用尚无报导.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DS-PAGE)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ning),对不同pH值条件下破裂收集的黄色体内含物和膜组分中的蛋白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5.5左右的酸性环境中,β-1,3-葡聚糖酶主要表现为可溶性蛋白质,很少结合黄色体膜;但在pH6.9左右的中性及偏碱性的环境下,大量β-1,3-葡聚糖酶结合到黄色体膜上,可溶性蛋白所占的比例很低.首次发现了β-1,3-葡聚糖酶可以结合黄色体膜,二者结合的程度明显受环境pH值的影响.该结果对于认识β-1,3-葡聚糖酶的生物功能,完善黄色体在胶乳凝固中的作用及阐明乳管堵塞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裸燕麦不同品种间膳食纤维组成、含量与营养品质的多样性,完善裸燕麦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筛选出优异资源,测定了24个裸燕麦品种籽粒的膳食纤维组成(β-葡聚糖、半纤维素、果胶、纤维素、低聚糖和抗性淀粉)和营养品质指标(蛋白质、淀粉、灰分和脂肪),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4个裸燕麦品种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β-葡聚糖和半纤维素占总膳食纤维的比例范围分别为31.2%~49.0%和25.8%~48.7%,是裸燕麦膳食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半纤维素、β-葡聚糖和果胶可作为裸燕麦营养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品质综合评价前10名的燕麦品种分别为张莜8号、迪燕1号、白燕16号、坝莜13号、魏都莜5号、白燕2号、晋燕17号、坝莜16号、坝莜18号和白燕18号。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裸燕麦品种可划分为5类,类群Ⅲ中品种的蛋白质、β-葡聚糖和脂肪含量最高,类群Ⅳ中品种的半纤维素含量较高。综合品质评价前十名的燕麦品种有1个来自类群Ⅲ,2个来自类群Ⅱ,有3个来自类群Ⅳ,有4个来自类群Ⅰ,这10个品种可用于改良燕麦籽粒品质性状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1,3-葡聚糖酶与大豆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具有不同抗性的3个大豆品种的真叶和第1片复叶被大豆疫霉菌侵染后β-1,3-匍聚精酶的活性,并分析其与抗病性的关系.侵染大豆真叶和第1片复叶后备品种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接种大豆真叶后抗病品种48 h出现酶活性高峰,酶活性增加105.9%;中感晶种和感病品种72 h出现酶活性高峰,酶活性增加量分别为66.3%和65.7%.接种大豆复叶后酶活性的变化与真叶反应一致.说明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与大豆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酶活性峰值出现早,酶活性增加量高.对酶的部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为5.0,在55℃以下,pH 4.5~7.5范匍内酶活性较稳定.Ca2+、Mn2+、K+、Al3+对酶均有激活作用,Mg2+、Cu2+、Zn2+、Fe3+、Fe2+、Hg2+、Ba2+对酶有抑制作用.抑菌试验表明,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对大豆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酶法制备大豆寡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陶红  梁歧 《大豆科学》2004,23(1):26-29
以Promatex为工具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制备大豆寡肽.分别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DH值的影响,确定了热处理条件为90℃、10min.Promatex的水解条件为:pH值为7.0,酶用量为0.53ml,酶添加量为E/S:10.6%,温度50℃,水解6hr.制取的大豆肽的DH为28.23%,PCL在2-4之间为寡肽.  相似文献   

14.
以CO39四叶期水稻苗的叶片为材料,提取水稻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获得水稻β-1,3-葡聚糖酶基因(CO39-β-1,3-Glu),经序列测定得知该基因大小为489bp,通过Blastn搜索确定该片段位于水稻10号染色体。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O39-β-1,3-Gill与己知的水稻Gns7和大豆Glycinesoja clone Gs522194a endo-β-1,3-glucanasegene,Glycine soja clone Gs464889-Bendo—β-1,3-glucanase gene三个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51.5%,47.2%和49.1%。CO39-β-1,3-Giu基因是β-1,3-葡聚糖酶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5.
大麦β 葡聚糖的提取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麦是世界上第四大禾谷类作物,其籽粒中的β-葡聚糖是重要的功效成分之一。本文综述了大麦籽粒β-葡聚糖的特性、含量变化和结构特征、提取方法和工艺,以及在大麦饲料、啤酒麦芽、饮料食品、保健医药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以CO39四叶期水稻苗的叶片为材料,提取水稻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获得水稻β-l,3-葡聚糖酶基因(CO39-β-l,3-Glu),经序列测定得知该基因大小为489bp,通过Blastn搜索确定该片段位于水稻10号染色体。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O39-β-l,3-Glu与已知的水稻Gns7和大豆GlycinesojacloneGs522194aendo-β-1,3-glucanasegene,GlycinesojacloneGs464889_Bendo-β-1,3-glucanasegene三个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51.5%,47.2%和49.1%。CO39-β-l,3-Glu基因是β-l,3-葡聚糖酶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7.
青稞β 葡聚糖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优质种质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青稞品质育种提供参考,采用国际通用的混合键β-葡聚糖分析方法测定了195份青稞种质的(1→3),(1→4)-β-葡聚糖含量,结果显示,测定材料的平均β-葡聚糖含量为5.10%,变化范围为3.03%~7.16%;有21份材料的含量高于6%,1 5份材料低于4%,可分别用于食用、饲用和酿造用品种的育种.青海省18个育成品种(系)的β-葡聚糖含量变化范围为3.68%~6.48%,昆仑2号和昆仑10号β-葡聚糖含量分别高达6.23%和6.49%,05-鉴12和09-鉴16的β-葡聚糖含量最低,分别为3.77%和3.68%.不同棱形、粒色和粒重的种质之间β-葡聚糖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茶树叶绿素酶提取、分离纯化与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优化茶树叶绿素酶提取及活性分析条件的基础上,对茶树叶绿素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与鲜叶等量PVP,用pH7.5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提取的叶绿素酶活性最高,叶绿素酶的活性分析最佳条件为在45℃条件下反应15min;经过分离纯化后,叶绿素酶的纯度提高了55.96倍,酶的得率为9.45%,SDS-PAGE结果显示有一条蛋白质的条带,酶的亚基分子量为37.2kD;对纯化后的叶绿素酶的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pH为7.5,45℃时候反应活性最高,在4℃保存条件下,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逐渐下降,保存一个月后叶绿素酶活性剩余45%,用2mmol/L和7mmol/L的金属离子(Ca2+、Mg2+、Zn2+、Fe3+)、EDTA处理,都对叶绿素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高原土壤因子对青稞功能性营养成分的影响,对西藏18个县青稞的β-葡聚糖含量与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解性氮含量与p H值是影响β-葡聚糖含量和黄酮含量的主要因子,其中β-葡聚糖含量与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 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磷、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酸性、强碱性土壤逆境环境下,青稞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对燕麦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个基因型燕麦在沈阳、彰武、台安3个试验点和引种地坝上地区的β-葡聚糖含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因素及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燕麦β-葡聚糖含量有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基因型影响最大。环境因素与品种互作因素的相关分析,AMM I模型中的PCA1的环境指数大体上可理解为是7月的积温,且呈负相关,PCA1与各月的积温和四月的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和其他月的降水量呈正相关;同样,AMM I模型中的PCA2的环境指数大体上可理解为4月、生育期内的平均温度。PCA2与4月、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