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不同饲喂方式和温度条件下,观察我国北方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甘肃株的生活史及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试验蜱分组后置于不同饲喂方式和温度下,待其发育到下一阶段,叮咬实验动物,连续调查其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完成一个世代需101 d~148 d。成年饥饿雌蜱吸血期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缓慢吸血和快速吸血;经兔体叮咬的成年雌蜱其饱血体重小于羊体。不同饲喂条件下长角血蜱饱血体重、产卵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幼蜱、若蜱的蜕变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饱血雌蜱处于发育阶段时,产卵前期、产卵期及卵的孵化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6℃~30℃条件下长角血蜱产卵量没有变化,利于蜱的存活;4℃以下和45℃以上饱血蜱及其后代不能存活;16℃以下蜱的发育周期延长。结果表明,长角血蜱为三宿主蜱;雄蜱可以帮助雌蜱吸血;在羊体上的吸血能力优于在兔体上的吸血能力;温度对长角血蜱的发育繁殖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麻点璃眼蜱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麻点璃眼蜱(Hyalomma rufipes)幼蜱至若蜱置于牛体或兔体、成蜱置于羊体摄食;若蜱蜕化、饱血雌蜱产卵和孵化在28℃、相对湿度约80%的培养箱中完成。在此条件下,对从甘肃省永靖县羊体获得的麻点璃眼蜱在实验室进行了生活史研究。试验证实,该种蜱为二宿主蜱,一个生活周期需要经过幼蜱、若蜱、成蜱和卵4个发育阶段。幼蜱5-7d饱血,蜕化为若蜱后不离开前一变态期蜱的寄生部位,继续在宿主体上叮咬吸血,经14-24d若蜱饱血脱落。若蜱蜕化期为18-63d,平均40.5d。雌蜱饱血需8-16d,平均12.0d。雌蜱产卵前静止期6-43d,产卵期16-29d,平均22.5d。卵经20-41d孵出幼蜱,平均31.5d。该种蜱在实验室完成一个生活周期需要91-226d。  相似文献   

3.
青海血蜱生活史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天然草场上的青海血蜱在实验室进行了生活史观察,结果,青海血蜱生活史校长,为三宿主蜱,1个生活周期为138-217d,1年1个世代,幼蜱,若蜱的吸血期,蜕变期皆随季节和温度不同而有差异。饱血雌蜱的产卵前期和产卵期随温度不同而有差异,并随不同月份有明显的生殖滞育现象,另外,还对各期饥饿虫体的寿命和量度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4.
对草原革蜱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在20℃~25℃室温条件下,饱血雌蜱卵前期为3~8天,产卵期为35~40天,日均产卵量为240枚,总产卵数达8000~9200枚。蜱卵经18~20天孵化为幼蜱,幼蜱活动力较强,能积极寻代宿主;幼蜱在小白鼠体表因3~5天离开,在隐蔽处不动,经7~10天蜕变为若蜱,若蜱不吸同一宿主的血液,另找其他幼物吸血。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需步县南山牧场长角血蜱的发育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观察,长角血蜱雌虫1月份和8月份在兔体饱血时间为6-9d,8月份和9月份在牛体饱血期为4-7d,饱血雌虫产卵前期为7-10d,产卵期为17-27d,产卵数312-1268粒,卵孵化期为16-21d。幼虫8月份在兔体饱血期为5-7d,9月份为3-4d,8月份在牛体饱血期为3-5d,9月份为2-2.5d。饱血幼虫蜕化期8月份为16-19d,9月份为10-17d。  相似文献   

6.
麻点璃眼蜱的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9-2000年3-9月份从甘肃省永靖县的绵羊、山羊体表采集蜱842只(雄虫453只,雌虫389只),经鉴定为麻点璃眼蜱(Hyalomma rufipes).该种蜱对山羊的侵害大于绵羊,,一般寄生于羊后肢内侧,肛门周围和母亲外生殖器周围等无毛或毛稀少、毛毛短的部位。经实验室人工饲养,证明该种蜱为二宿主蜱,饱和血雌虫产卵前的生殖滞育期平均39.5d,产卵期平均22.5d,卵孵化平均27d,幼虫从开始吸血到变为饱血若虫19.5d,饱和血若虫蜕皮约37d;成虫活动季节为3-10月份,5-6月份为高峰期,羊在高峰期的感染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的敏感度和对雌蜱产卵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1~1992年在福建省研究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各变态期的敏感度和对饱血雌蜱产卵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蜱对溴氰菊酯最敏感,当施用浓度为5ppm时,幼蜱平均死亡率为100%;若蜱其次,死亡率28.9%;未吸虫成蜱敏感度最低,死亡率仅10%。据X2检验,微小牛蜱在不同变态期间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差异极显著(P<0.01)。饱血雌蜱接触溴氰菊酯10μg/虫后,其产卵前期比对照蜱延长6天,产卵期缩短6天,产卵量减少2188粒。  相似文献   

8.
七种药物对微小牛蜱的半数致死浓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浸渍法测定了楝素、三氟氯氰菊酯、苦皮藤、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哒嗪酮、螨净7种药物对未吸血的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幼蜱、若蜱、成蜱及其饱血雌蜱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所用药物中半数致死浓度最低的3种药物是楝素、三氟氯氰菊酯、苦皮藤。植物性杀虫剂楝素对未吸血微小牛蜱的幼蜱、若蜱、成蜱及饱血雌蜱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01~3.13、4.37~4.77、11.18~11.36、275.50~276.50mg/L;植物性杀虫剂苦皮藤对未吸血微小牛蜱的幼蜱、若蜱、成蜱及饱血雌蜱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22~4.42、10.30~10.50、82.50~82.70、635.30~636.70mg/L;人工合成的除虫菊酯类的三氟氯氰菊酯对未吸血微小牛蜱的幼蜱、若蜱、成蜱及饱血雌蜱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42~3,44、7.10~9.06、42.30~42.50、545.50~546.70mg/L。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了实验室内,在相对湿度基本相同(90—94%)、温度不同(14.8—17.4℃、25℃、30℃)的条件下,对采自自然草场上的青海血蜱饥饿成虫,在羊体上吸饱血后,进行了:产卵前期及产卵期、卵期、幼虫吸血期、幼虫蜕变期、若虫吸血期、若虫蜕变期、雌虫吸血期等的试验观察。结果得出其生活史较长,一个世代平均需要525.9—265.9—211.8天。并对性别比例、各期饥饿虫体的寿命和量度,做了观察记载。青海血蜱除邓国藩描述的与日本血蜱在形态上不同外,在生物学特性上也有差异,前者较后者产卵数少而各期虫体的吸血和蜕变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将实验室培育的“洁净”长角血蜱的幼虫、若虫、成虫及微小牛蜱的幼虫,先后分别释放到人工感染卵形巴贝斯虫单一种牛体上不同部位事先粘贴好的布袋中,使其自行叮咬吸血。待饱血脱落后亦分别收集,置28℃、相对湿度约90%的条件下蜕皮或产卵孵化。而后用不同世代和各变态期的蜱,分别叮咬感染除脾和非除脾健康易感牛。结果表明,长角血蜱的当代若虫和成虫对卵形巴贝斯虫没有传播能力,幼虫和若虫吸入的病原亦不能经卵传递;饱血雌虫吸入的病原可经卵传递,次代幼虫、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都具有传播能力。次代感染幼虫经兔体后的若虫和成虫也具有感染力。 微小牛蜱不能传播该种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