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辣椒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为明确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利用RAPD技术对来自不同生态环境不同类型的辣椒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1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9个用于PCR反应,88.68%的扩增条带表现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6份辣椒种质资源可分为六大类,DNA分子水平上辣椒亲缘关系与传统方法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综合相关文献资料,从辣椒属起源与分布和种质资源研究与应用剖析我国辣椒属种质研究现状。辣椒属起源与分布的认识是辣椒属种质资源研究的基础,目前多数学者都承认辣椒起源南美洲,全世界有25个种,其中5个栽培种,我国分布有1个野生种。对辣椒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利于辣椒属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合理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是辣椒属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对辣椒属的分类、亲缘关系、辅助育种作较为精确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对43份辣椒种质进行形态学和SRAP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辣椒的28个形态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系数6处可以聚为6个组群。94对SRAP引物组合中,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清晰条带数为8.34条,其中多态性比率为13.90%,从中筛选出28对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用于SRAP分析。绘制亲缘关系聚类图,43份辣椒种质间的相似系数分布为0.59~0.96,在0.72的相似系数处分为6个组群。SRAP聚类与形态学聚类相似度高,二者都可为辣椒的遗传分析及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系统介绍了辣椒种质资源冗余、遗传狭窄性分子评估以及辣椒种间亲缘关系和种内遗传多样性分子评价的主要进展.列举了一些优异种质特异基因的分离与克隆,并指出了辣椒种质资源研究正朝着资源保存核心化、基因发掘规模化、资源评价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应用形态学与RAPD标记对朝天椒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朝天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结合运用形态标记与RAPD标记对7份朝天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形态标记以10.25的遗传距离将7个朝天椒辣椒种质材料分成了5类,RAPD分子标记以15的遗传距离将供试辣椒种质分成4类,扩增片段的多态性比例为24.4%,扩增多态性位点多,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不明显,对于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从分子水平和传统形态学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海南7个逸生辣椒品种的亲缘关系,为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提供依据,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海南农村的7个逸生辣椒品种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从19对I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0条DNA条带,多态性条带45条,多态率达87.22%。2)聚类分析将海南7个逸生辣椒品种分为2大类,簇生椒归为一类,其余6个品种的遗传距离相近,归为小米椒+朝天椒类。3)按海拔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低海拔对辣椒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ISSR标记对3个基因型(AAA,AA和ABB)共35份香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筛选出的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8条带,扩增片段长度为200~2 000bp,27条具有DNA多态性,多态性为71.05%,遗传距离为4.30%~33.33%。用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遗传距离25%为阈值,35份香蕉种质可分成6个类群,除贡蕉(AA)和金粉1号(ABB)分别归为Ⅲ和Ⅳ两个类群之外,其余33份种质分为4个类群,其中Ⅰ类群包含着来自不同地方的基因型为AAA和ABB的22份香蕉种质。基因型为AAA和ABB的香蕉种质并不被简单地划分成两类,部分基因型相同的香蕉种质之间没有表现出紧密的亲缘关系。本研究所用的6条引物能把香蕉种质区分开,ISSR分子标记对研究香蕉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明确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辣椒育种的亲本选配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收集的1 000份辣椒种质的19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开展果实形状、始花节位、辣椒机械采收理想株型等的育种工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 000份辣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0.80%~6 199.29%,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3~2.274,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71对性状形成了相关性,有131对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2.75%,8个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聚类分析将1 000份种质聚为8类,每类的遗传多样性各不相同,可服务于不同的育种目的。本研究采用的辣椒种质份数多达1 000份,遗传多样性丰富,为辣椒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试材。  相似文献   

9.
SSR分子标记是现今使用较广泛的分子标记技术,国内外研究人员利用该技术在辣椒亲缘关系分析和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杂交品种纯度鉴定、雄性不育等方面进展显著。本文作者就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我国辣椒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反向序列标签重复技术(inverse sequence-tagged repeat,ISTR)对43份安徽省榧树种质资源及3份浙江省榧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ISTR能很好地用于榧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多态性比例为87. 09%,46份榧树种质遗传相似系数为0. 548 4~1. 000 0,表明安徽省榧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采用UPGMA(非加权组平均算法)对46份种质的ISTR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分为3个类群,来自同一地方的种质基本上都独立聚成类群,表明种质间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较为密切;相似的种质类型聚为一类,可能与实生繁殖方式有关。ISTR标记可在榧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1.
梨RAPD扩增产物两种凝胶电泳指纹特点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RAPD技术已经应用于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但是尚没有对11个碱基引物的RAPD优化技术在梨品种鉴定方面的深入研究,也缺乏对梨RAPD的PCR产物特点进行分析的报道。鉴于此,该实验首次开展了选用11个碱基引物的RAPD鉴定梨品种上的研究,并对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的指纹图谱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PAGE电泳检测出的谱带的总数量以及多态性谱带的数量均高于前者。两种电泳指纹标记资料进行梨品种聚类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随机挑取的21个片段进行克隆与测序分析,结果发现21个片段都是对应RAPD引物的扩增产物,其中3条为编码蛋白序列,18条为非编码蛋白序列。  相似文献   

12.
应用RAPD标记对大蒜18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3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3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7条。根据36个标记位点的信息,利用POPGENE32软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75%,平均每个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964,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819,Shannon s多样性信息指数I=0.4158。根据Nei s遗传距离进行各类型间的UPGMA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将18个品种分为2大类群,成都二水早与其它地区大蒜种质资源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利用RAPD技术对10种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00条10bp的RAPD引物中筛选获得17条多态性引物,对石斛属的10个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0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1.8个多态性条带。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56~0.676。根据RAPD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石斛属的10个种区分开来,划分为4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技术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葫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西葫芦资源合理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利用RAPD标记对21份西葫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43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5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共获得285条DNA谱带,其中267条为多态性带,多态率达93.68%,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1.4条带。利用DPS软件建立了21种西葫芦材料的聚类分析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为10.86处,21种西葫芦材料可分为三类,而在这其中8号和9号材料的亲缘关系最近,而12号材料与其它材料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椰子遗传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椰子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8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从中国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椰子种植区所采集的67个椰子种质进行随机扩增,以筛选适合于对所有椰子品种进行RAPD分析的引物。[结果]共筛选出30条能扩增出条带清晰、明亮、具多态性且重复性好带型的有效引物。12个随机引物在所有样品中共扩增出340条带,即检测到340个椰子RAPD位点,其中307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占总位点的90.3%。[结论]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椰子大量样品的系统分析,为椰子的品种鉴定、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依据和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6.
芒果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芒果形态标记的遗传多样性,从同工酶标记技术、RAPD标记技术和AFLP标记技术等方面总结了芒果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The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 (RAPD)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diversity among 21 germplasm materials of Kudingcha species in Oleaceae, which involved 8 species, i.e., Ligustrum robustum (Roxb.) Blume, L. henryi Hemsl., L. japonicum Thunb, L. japonicum Thunb. var. pubscens Koidz, L. lucidum Ait., L. pedunculare Rehd, Osmanthus masumuranus Hayata, and L. delavayanm Hariot. 20 RAPD primers selected were applied for the amplification on the 21 germplasm materials mentioned above. 427 bands were obtained, and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 (PPB) was 97.7%.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GS) ranged from 0.1522 to 0.8322 with an average of 0.5466.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ce among germplasm materials of Kudingcha species in Oleaceae, and UPGMA cluster based on the GS of RAPD could distinguish all test germplasm materials clearly and indicate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8 species mentioned above, all of which indicated that RAPD markers could be used for the studies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and classific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Kudingcha species in Oleaceae. Analysis results of RAPD showed that L. japonicum Thunb. var. pubscens Koidz has closer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L. pedunculare Rehd and further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L. japonicum Thunb. among all tested specie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study whether L. japonicum Thunb. var. pubscens Koidz should be classified into a variata of L. japonicum Thunb, or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independent species. The analysis results supported that L. pururascens Y. C. Yang should be combined into L. robustum (Roxb.) Blume.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30份山茶属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30份山茶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17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138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29条,多态性比率为93.5%,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605 ~ 0.855.[结论]利用NTSYS软件对RAPD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0份资源分为5大类群,其分类结果与张宏达分类体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黄文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16-12017
[目的]对40份亚麻种质资源进行分类。[方法]通过RAPD技术分析,利用类平均法(UPGMA)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从供试材料中筛选出11条具有多态性的RAPD引物。RAPD引物共扩增到71条清晰的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8.8%。对标记结果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表明地理位置相近的品种聚为一类。[结论]为大批量亚麻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类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