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症状识别1.1疫病。属真菌性病害,叶、茎、果均可染病。叶片感病时产生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造成叶片软腐;茎、枝条感病,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  相似文献   

2.
<正>1桃细菌性穿孔病1.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果实和嫩梢、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扩大成约2毫米左右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病健交界处发生一圈裂缝,病部脱落后形成穿孔,故称"穿孔病"。果实发病时,果面发生暗紫色圆形病斑,中央稍凹陷,边缘水渍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黄白色粘性物质;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枝条受害后形成溃疡斑。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流行性真菌病害,发病时期多在降雨偏多,雨量集中、相对湿度大、雾露日多的7月份。其发病后的主要症状是:叶片尖端后边缘处产生褐色病斑,病斑与健部有明显界限,呈水渍状,潮湿时病斑叶背产生白色霉层;茎部发病初期呈稍凹陷的褐色条斑,潮湿时出现白霉;薯块感病时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严重时病部变软腐烂。该病发生轻者减  相似文献   

4.
<正>1病害防控1.1炭疽病1)症状。此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新梢、嫩叶、花穗和果实,新梢和嫩叶被为害时,有淡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嫩叶感病严重时病斑穿孔叶片脱落、嫩梢干枯;花器被感染时,花蕾柄部有红褐色不规则的斑点,导致花蕾枯萎、花序变黑;幼果初感染时,表皮产生很小的褐色斑点和黑色斑点,严重感染时,病斑渐渐扩大,果实变黑脱落或形成僵果;大果初被感染时,有黑色斑点,然后迅速扩大,并产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辉清 《农村科技》2010,(12):27-27
<正>一、危害症状叶片受害,先在叶缘产生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成不规则大斑。病斑边缘不明显,叶片背面边缘产生白色霉状物。植株茎部受害,产生稍凹陷的褐色条斑,潮湿时,病斑上也长出白霉,病害发展快时,病株很快枯萎。病薯内部组织变褐坏死,与健康组织无明显分界,无食用价值,土壤干燥时,呈干腐状。  相似文献   

6.
1危害症状 疫病可以侵害西瓜的幼苗、叶、茎及果实.伸蔓期叶片受害,产生暗绿色水渍状、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病斑扩展迅速,造成全叶腐烂;干燥时,病斑浅褐色至青白色,易破裂.茎蔓发病,在节部产生暗绿色水渍状梭形斑,后期病斑环绕,受害部溢缩.湿度大时,病部呈暗绿色腐烂;干燥时,变灰褐色干枯,病部以上全部枯死.果实受害呈圆形凹陷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很快发展至整个果实,果实软腐,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  相似文献   

7.
<正>1987年6月,我院安宁渠试验场草莓果实成熟时发病腐烂,病果率达10%.病果表面无光泽,并有灰褐色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一层白色霉状物,果肉呈灰褐色、腐烂,并有难闻的腥臭味,干燥时病果干缩呈褐色僵果.经分离、镜检和回接试验,确认本病是苹果疫霉菌[Phytophthoracactorum(Lebert et Cohn)Schr(?)ter]侵  相似文献   

8.
<正>1症状识别和发病条件1.1症状识别。典型的症状是先在叶背形成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水渍状病斑,进一步发展成多角形枯斑,空气湿度大时,在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当叶背开始出现水渍状病斑时,叶正面并无明显的变化,只是到后期才会在叶背枯斑对应部位的叶正面出现边缘不整齐的褪绿黄斑,进而发展成多角形病斑,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全叶干枯。  相似文献   

9.
<正>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发病初期为浅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为不规则灰白色病斑,叶柄和茎部发病时产生褐色长圆形略凹陷病斑,上面散布小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茎部病斑连片、腐烂。  相似文献   

10.
对葱紫斑病的病斑产孢、孢子飞散传播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葱紫斑病的病斑在温度为25~28℃时的产孢能力最强,而在30~35℃时的产孢能力较差;葱紫斑病的病斑产孢量随着保湿时间的增长而增多;施氮、钾肥的植株产生的病斑的产孢量要小于不施肥及施磷肥的植株上产生的病斑的产孢量;病斑在黑暗条件下的产孢量明显高于在散射光条件下的产孢量;葱紫斑病的病斑在6~9日龄时产孢能力较强,其中8日龄病斑的产孢能力最强,而1~3日龄的病斑产孢能力较弱;病斑在夜间的的孢子释放量明显多于在白天的释放量。葱紫斑病在田间呈聚集型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一、炭疽病的特征黄瓜幼苗发病,子叶上出现褐色圆形或半圆形病斑;茎基部出现黄褐色凹陷斑,外围有黄色晕圈,潮湿时上面生红色黏稠物,干燥时病斑中部破裂或脱落;瓜蔓或叶柄上成椭圆形或梭状病斑,最后引起植株死亡;瓜体上病斑呈水渍状褐色凹陷圆斑,后期瓜体开裂,表面生粉红色黏稠物,瓜体畸形或从病部弯曲。  相似文献   

12.
淡水白鲳病害较少,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秋冬季节,当水温在20℃以下时,幼鱼易患白皮病、指环虫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还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黑龙江省某农场90头诊断为酮病的泌乳奶牛血清中FGF21与酮病相关性,应用ELISA试剂盒和生化分析仪测定奶牛血清中FGF21浓度以及酮病时主要血清指标,通过统计学分析FGF21与酮病相关性。结果表明隐性酮病时血清FGF21与BHBA呈正相关;临床酮病时血清FGF21与BHBA无相关性。结论 FGF21可能成为调解奶牛隐性酮病的新因子,但需要扩大样本数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1.症状。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严重时果实也会发病。叶片受害时,先是正面出现橙黄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成近圆形病斑,病斑中部黄色,边缘淡黄色,外围有一黄绿色环纹,后期病部溢出淡黄色黏液,不久即干枯。病斑直径5毫米左右,表面密生针头大小的黑褐色颗粒(即病菌的性孢子器),一枚叶片可产生多个病斑,常造成叶片干枯脱落。新梢染病后,初期病部稍肿起,尔后病斑渐渐凹陷,出现锈孢子器,病部龟裂,新梢枯死,刮风时病梢易折断。  相似文献   

15.
淡水白鲳病害较少,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大都在90%以上.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当水温在15~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还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  相似文献   

16.
<正>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片正、背面均可受害,叶片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后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外围黄褐色,中部淡黄色,患病组织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发病中期病斑极易穿孔,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变为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且病斑中央常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常伴有环状灰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  相似文献   

17.
<正>1.疫病引起的枯叶。疫病是保护地韭菜的主要病害。受害部位均出现水渍状,叶片与花薹病部为深绿色,而根与鳞茎则为淡褐色,病部均无明显边缘。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稀疏的霉,干燥时病叶变成枯黄  相似文献   

18.
对番茄叶霉病病斑产孢规律的研究表明:在保湿24h内,随着保湿时间的延长,病斑相对产孢量也随之增加;黑暗条件有利于病斑产孢;病斑产孢适宜温度为10~28℃。其中,在23℃时产孢量最大,4℃和35℃时病斑几乎不产孢;在80%~100%的相对湿度范围内病斑均可产孢,病斑产孢量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另外,病斑相对产孢量随氮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却随着磷钾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减少;6~9龄的病斑产孢能力最强。叶霉病菌分生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在番茄植株株高30~100cm范围内,60cm株高处分生孢子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9.
丑波 《现代农业》2014,(7):43-43
<正>炭疽病的特征:黄瓜幼苗发病,子叶上出现褐色圆形或半圆形病斑;茎基部出现黄褐色凹陷斑,外围有黄色晕圈,潮湿时上面生红色黏稠物,干燥时病斑中部破裂或脱落;瓜蔓或叶柄上呈椭圆形或梭状病斑,最后引起植株死亡;瓜体上病斑呈水渍状褐色凹陷圆斑,后期瓜体开裂,表面生粉红色黏稠物,瓜体畸形或从病部弯曲。一、症状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上生橙黄色点状胶质  相似文献   

20.
<正>棚室蔬菜苗期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蔬菜苗立枯病,俗称死苗病。在大棚温室蔬菜育苗期发生普遍,严重时整个苗床受害,主要为害辣椒,其次为害茄子、黄瓜、莴苣等,是危害蔬菜幼苗的主要病害之一。一、病状识别发生时受害种子烂在土壤中。幼苗和大苗都可受害,发病初期,在茎基部一侧产生椭圆形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围茎一周时,病部干缩并向根部扩展,植株死亡。拔起病苗,根部皮层脱落。土壤潮湿时,病部产生淡褐色稀疏丝状菌丝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