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总结出一套适于寒冷地区暖棚设施栽培羊肚菌关键技术,包括棚室处理、菌种培养、栽培最适条件优化、采收处理等,实现“秋播冬收”和“春播夏收”一年两收生产模式。该技术经多点应用,羊肚菌每667 m2产量可达500 kg。  相似文献   

2.
为了利用冬闲期的冷棚来降低羊肚菌人工栽培成本,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探索出1套适宜华北地区的羊肚菌冷棚栽培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羊肚菌品种选择、栽培季节安排、土质要求和栽培流程及出菇管理等.在冷棚栽培羊肚菌可以利用果树、蔬菜大棚等设施,增加了棚室冬闲期的产出,每667 m2鲜菇产量可达200 k g,增加生产效益2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经济价值极高,深受大众欢迎,野生羊肚菌供不应求.羊肚菌人工栽培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羊肚菌室外栽培已趋于成熟,但室内栽培和液体发酵仍处于发展阶段,有待继续突破.该研究回顾了国内外研究人员有关羊肚菌人工栽培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到目前为止取得的进展,主要介绍了羊肚菌菌种制备技术、大田栽培技术以及工厂化生产这3个部分内容,并提出了羊肚菌人工栽培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给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继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方地区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难点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弥补冬季北方地区羊肚菌的市场空白,解决北方地区羊肚菌人工栽培的技术难点,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一套适宜北方地区的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介绍了日光温室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品种选择、栽培季节安排、土质要求和栽培流程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实践证明,该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实现667 m~2产值15.47万元。  相似文献   

5.
羊肚菌是珍稀食用菌,近年来在我国川渝地区得以大面积栽培并迅速扩展至全国各地,栽培面积至2016年度已达23 400亩。然而栽培技术还不成熟,每年有约80%的栽培者亏损。指出亏损原因除技术、气候因素外,与过高的设施化投入,过高的菌种/技术费用支出等有关。分析羊肚菌栽培环节的项目投入和产出,包括土地地租、基建、菌种及技术、人工和杂费等,提出不同区域的稳健性羊肚菌发展方案和提高项目收益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羊肚菌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野生菌种的人工驯化、子实体形成机理以及栽培技术的探索等方面.为了实现羊肚菌周年化栽培,通过对羊肚菌的分类鉴定方法和人工栽培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菌种、外源营养以及栽培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羊肚菌新品种的驯化和周年化栽培技术的突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隶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国内外对羊肚菌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应量,价格居高不下。近几年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成熟,但是在实际栽培中,由于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和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羊肚菌栽培产量差异大,经济效益不稳定。笔者通过对羊肚菌无基料栽培管理,认为羊肚菌栽培实现高产和稳产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辛颖 《食用菌》2020,(3):56-57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羊肚菌周期短,投入成本低,效益高。近年来,我国人工栽培羊肚菌技术取得了突破,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羊肚菌栽培模式主要有大田仿生露地栽培模式、小拱棚(套棚)栽培模式、冷棚栽培模式、日光温室栽培模式。日光温室栽培羊肚菌,可以适时人为调控栽培环境,减少不利自然环境因素对出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我国羊肚菌栽培中土地租金、栽培设施和人工费等栽培成本投入过大等问题,通过多年栽培试验,总结了通过适宜林地的选择、播种全程机械化操作和免补水栽培管理等轻简栽培关键技术,降低和节省了土地、棚体、喷淋设施和用工等支出,可节省40%以上的栽培成本,实现了以林养菌、生态高效的羊肚菌林下机械化轻简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宜昌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羊肚菌的出菇规律,探索和总结羊肚菌避雨设施化栽培技术。内容涉及生产季节安排和菌种选择、栽培前大田处理、栽培管理、采收与干制加工。采用避雨设施栽培在羊肚菌出菇期间可有效控制土壤水分并降低倒春寒的不利影响,保证羊肚菌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露地栽培羊肚菌受自然气候影响极大,为了探索适宜室内栽培的菌株与光照条件,在设施大棚内利用周转筐栽培羊肚菌,研究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羊肚菌分离1号、羊肚菌分离2号的出菇情况以及不同遮阴处理对六妹羊肚菌出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六妹羊肚菌的产量最高,每筐子实体朵数为13.4朵,每筐鲜菇质量为150.1 g,鲜菇商品性状较好,菌盖呈塔尖顶形,子实体呈灰黑色、大小适中,单朵鲜质量为11.2 g,菇柄最短,菌盖最长,菌盖最宽位置位于菌盖与菇柄连接处;梯棱羊肚菌的综合表现次于六妹羊肚菌,但优于羊肚菌分离1号和羊肚菌分离2号;盖1层遮阳网的六妹羊肚菌处理可以正常出菇,而不盖遮阳网和盖2层遮阳网的处理均无法正常出菇;因此,利用设施大棚栽培羊肚菌时,可以选择栽培六妹羊肚菌,在棚内加盖1层遮阳网,以保证出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并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冷凉山区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对引进的2种羊肚菌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和七妹羊肚菌(M.eximia),采用2种设施模式(简易平棚和简易平棚套小拱棚)开展栽培比较试验,对比分析2个种在不同设施模式下的出菇情况、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结果显示,六妹羊肚菌表现突出,可作为优良首选品种在黔西北冷凉山区推广栽培;简易平棚套小拱棚栽培的羊肚菌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出菇整齐,是可推广应用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羊肚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也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羊肚菌栽培现状、羊肚菌产业市场现状和产业发展趋势,并展望产业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调查辽宁省的羊肚菌资源,了解其产地环境及种属的关系,探寻羊肚菌在辽宁省发生的适合条件,对辽宁省7市16个羊肚菌发生地开展了资源调查,共采集到羊肚菌样本53份。采用ITS和多基因系谱一致性系统发育种识别法(GCPSR),对采集到的羊肚菌样本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采集的羊肚菌样本被鉴定为5种,即Morchella sp.(Mes-6)、Morchella sp.(Mes-8)、Morchella sp.(Mes-9)、Morchella sp.(Mes-20)、Morchella sp.(Mes-21),其中,Mes-20和Mes-21为辽宁省新记录种。辽宁省的野生羊肚菌资源主要集中在朝阳市,以Mes-6为主。采用11条ISSR引物,共检测出多态位点51个。在居群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为0.1201±0.0466,居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60.79%,居群内占39.21%,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  相似文献   

15.
选用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大豆秸秆、玉米秸秆、花生藤、棉花杆、甘蔗渣7种农作物秸秆作为培养基人工栽培羊肚菌。结果表明:小麦草粉上羊肚菌菌丝生长最快,菌丝浓密,大豆杆粉上羊肚菌子实体形成最早,生物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忻州地区薄皮甜瓜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在介绍移动大棚结构、优势、经济效益等的基础上,总结了1套适合忻州地区薄皮甜瓜种植的栽培模式,主要内容包括选地、整地、施基肥、播种育苗、苗床管理、定植、植株调整、坐果期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等。移动大棚的推广应用克服了设施栽培中的土壤连作障碍;加之适宜栽培技术的应用,实现1350 m2的大棚早春1个生产季生产商品甜瓜约5000 kg,产值在3.0万~4.0万元,且设施栽培的薄皮甜瓜上市早,效益好,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7.
南充是四川省第二大蔬菜主产区,深度了解当地蔬菜保护地的栽培现状,提供相应的改善性建议,对促进该区域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调研分析了南充市各区县蔬菜保护地栽培的现状,结果显示:栽培设施主要有塑料小中棚、塑料大棚、连栋温室及日光温室,塑料棚面积高达设施总面积的99%;设施数量及面积在各区县具有显著差异;蔬菜种类以茄果类、瓜类、豆类为主;生产组织模式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户为主。总结了当前南充蔬菜保护地栽培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增加机械化程度、打造地方特色蔬菜、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市场对水果黄瓜的需求,近年来湖州市开展了水果黄瓜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技术推广,通过分析水果黄瓜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以及其营养液配制及供给方法,从黄瓜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基质育苗、种植前准备、种植管理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浙北地区水果黄瓜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技术要点,通过技术应用,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改善了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产品流通跟踪调查、定点社区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贸易、市场、产品流通3个方面调查了我国主要羊肚菌产区的产业现状,总结了该产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有助于正确认识我国羊肚菌业的现状和未来,促进我国羊肚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北方草莓日光温室空间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开展了后墙立体栽培韭菜的关键技术研究应用。通过栽培管道安装布设、无土栽培基质填充、韭菜品种优选、科学水肥调控等措施,在京郊草莓采摘季同期可收6茬韭菜,不仅美化了温室环境,丰富了采摘内容,而且提高了温室空间利用率,相当于增加土地面积60 m2,每年可增加收入6 000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