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居于长江中游的“江西”经济迅速崛起的时期。唐中期以来,江西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呈商品化生产趋势,商业走向兴盛,整个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成为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奠定了作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前沿地区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唐代江西粮食生产与贸易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地处长江以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适宜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生长。随着秦汉以来江西农业开发的逐步展开,江西粮食产业不断加强,六朝隋唐时期江西已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稻作区、粮食供应的主要基地之一。特别是唐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包括江西在内的江淮成为唐朝经济命脉所在,  相似文献   

3.
袁进 《农业考古》1990,(1):173-178
六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社会经济严重破坏,民不聊生,迫使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此期南方社会则相对安定,受战乱影响较小。南迁的北方侨民与江南土著居民一道辛勤劳动,使江南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始赶上或超过北方。这一时期江西地区的人口增长较快,丘陵荒地被大面积开垦,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社会经济出现了兴旺繁荣景象。六朝江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农业和畜牧业经济的空前大发展。大量考古材料表明,六朝时期是江西古代畜牧业经济大发展时期。家畜饲养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即已开始。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能给人们以可靠的肉食来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江西农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静  崔存岭 《古今农业》2006,429(2):110-120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其农业产出居全国前列。抗日战争时期,江西农业虽受战争影响有所衰落,但江西人民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将战争的破坏降至最低限度。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石,农产品的供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抗战时期江西农业之产出,不仅为江西本省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而且对支撑东南抗战、坚持全国持久抗战直至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江西先秦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鄱阳湖——赣江流域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襟江带湖,沃野千里,是一个很适宜农业生产发展的地区,历史时期以后,迄至今天,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然而,今天是从昨天、前天发展过来的,究本溯源,这一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先秦时期就有着相当的规模和发展水平。现据有关的考古资料,对江西先秦时期的农业考古情况作一综合概述。 (一) 新石器时代早期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江西地区最早农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这主要以赣东北万年县境的大源乡仙人洞洞穴遗址为代表。该遗址有上、下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下层文化当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上层为新石器时代中期。对仙人洞遗址的具  相似文献   

6.
汉代江西的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地区从新石器早期开始,就不断的开发了出来,到春秋战国时期,水稻农业已有相当的水平,制陶、冶铸和纺织等手工业生产也有较大的发展。已经发现的商周文化遗址,不少于二百处,分布于四十余个市县,表现了经济开发的普遍性、广泛性。然而,由于政治经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由于先秦两汉时期关于江西地区的文献资料绝少,加上秦王朝还没有来得及在江西境内设郡,便被人民起义推翻了,在全国政治地图上江西境内呈现空白,于是给人一种印象:江西在秦汉四百年间还处在刚刚开发的阶段。其实这是假象,它不符合江西  相似文献   

7.
西汉中叶,因司马迁曾用“火耕水耨”来形容过楚越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后来的人们便对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相当低,甚至把“人耕水耨”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经济相提并论。现在随着南方地区考古材料日益丰富,学者们不仅对“火耕水耨”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正确的认识,而且对秦汉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估价也有所提高。以下从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力状况和农业发展成就等几方面,对江西地区秦汉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作一考察。一、“火耕水耨”与江西地区的自然条件“火耕水褥”是西汉时期讲到农业生产时的常用语,汉代史籍…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的战乱促使河北山东等地的世家大族及流民纷纷迁徙到辽西地区,此地的人口数量大为增加,且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十六国时期,先后统治辽西地区的前燕、后燕、北燕三个地方政权对农业的重视和发展,加之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农耕基础,辽西农业在耕作技术、作物的种类、水利灌溉等方面都有了较快发展,且带动了慕容鲜卑由畜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农业生产虽受自然灾害和战争等因素的限制但整体上呈现波浪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金凤 《古今农业》2005,3(4):61-67
唐代饮茶风俗的盛行与茶叶需求量的大增,刺激了江西地区的茶叶经济的发展,江西成为全国著名的茶叶生产和贸易中心之一.茶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江西农业经济结构,推动了江西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进步,为江西经济在唐代的中部崛起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试论北宋时期江西农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在我国整个封建社会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北宋时期,是整个封建社会经济,特别是江西的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江西经济在北宋时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农业的迅速发展,认真探讨其迅速发展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颇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九江开埠以后江西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鸣  张蕾 《农业考古》2005,3(3):90-96
九江开埠通商是江西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为相对封闭的江西地区开启了对外交流的窗口,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在九江对外贸易的拉动和激发下,江西农业生产结构亦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大致表现在二个方面:其一是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结构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而发生显著的变动;其二是农村经济中非农产业的变动以及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本文仅就上述两个方面作些简要论列。  相似文献   

12.
对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东区2023年度发掘中采集的晚商至汉代浮选样品鉴定分析显示,晚商时期先民的粮食作物组合为粟、黍、大豆,作物构成状况指向了粟作在先民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与中原其他晚商时期植物考古记录具有一定相似性;东周至汉代的考古记录中,以粟、黍为代表的粟作农业仍是先民生业的组成。南东陶遗址的浮选结果为豫西北地区商代至汉代农业结构的探研提供了证据,随着发掘与研究的深入,对这一区域不同时期先民农业经济与生业系统的认识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秦汉时期,南方农业技术的特点是“火耕水耨”,这显然是比较落后的耕作方式。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兼并和争衡的局势。为了富国强兵,魏、蜀、吴都在竭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东汉末年以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其中有不少知识分子和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和手工业劳动者们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带到了江南,从而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汉末三国,江西隶属于孙吴政权,是孙吴集团与魏、蜀争衡的战略要地。孙吴集团对江西异常重视,从经济到文化,都进行了大量的开发。西晋统一之后,北方经济由于三国战乱而遭破环,大量人民继续南迁。到东晋时期,东南便开始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江西的农业科技也就在这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我国内陆交通枢纽地区,京广、京九、陇海、西宁等铁路干线贯通河南省,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区位优势突出.特别是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中原崛起,文化强省"战略实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下,茶文化、茶经济发展迎来了大好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将实施科教兴农确定为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跨世纪发展必须坚持的十条方针之一.这个方针完全符合我们江西的实际.要推进江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努力办好教育,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应在以下诸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江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东、南、西三面环山,北临大江,大致上是一个以赣江、鄱阳湖为中心的大盆地。境内地形多样,江河纵横,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江西,是中华大地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蚕业渊源也甚早。一九七八年在江西贵溪春秋战国时期的崖墓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纺织品和纺织工具,其中也有丝绢,表明江西地区至迟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了蚕桑生产。但是,由于各种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使江西蚕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走了一段相当艰难缓慢迂回曲折的路程。直到唐代,江西蚕业和全国蚕业发达地区相比,还不占重要地位。《唐六典》和《元和郡县志》所列全国丝绢产地和贡赋中还未见江西的材料。宋代,随着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在劳动人民艰苦开拓下,江西蚕业出现了繁荣兴盛的新局面,达到了江西蚕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本文试图就宋代江西蚕业发展情况,作  相似文献   

17.
黄爱华 《农业考古》2012,(6):374-377
江西地处中国内陆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平原地区,物产丰盛,资源丰富,农产品的种类繁多,盛产稻米等多种农产品,在全国农业经济中历来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江西农业生产规模偏小,总量不大。近几年来,在推进全省农业结构战略调整中,农业获得了较快的增长,尤其在中部省份是以粮食、水产、山林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农业优势较  相似文献   

18.
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基于对开封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开封市农业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前开封市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264-266
在先秦时期,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历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作为华夏文明的核心,中原文化始终同荆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荆楚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吸收与融合是多方面的和长时间的,中原文化无论在器物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始终是荆楚文化的源头活水,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荆楚文化的流变。中原文化随着北人南迁而逐步南渐,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交流是全方位、多领域的,涉及经济、科技、农业、民俗等。其中,中原和荆楚之间在农业文化领域的传播与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汪晓莺 《农业考古》2005,(6):244-246
新时期下,江西农村经济呈稳定发展态势,但受工业发展速度缓慢的影响,江西农业发展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江西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