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适宜的留茬高度对羊草割草地的牧草生长与牧草营养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呼伦贝尔羊草割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刈割时期与刈割留茬高度对牧草的经济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本实验设置3个刈割时间,4个留茬高度,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结果表明,8月15日刈割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时期;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ADF和NDF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留茬高度2 cm的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8 cm(P<0.05),但与留茬高度5 cm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刈割时期不同留茬高度下群落粗蛋白(C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呼伦贝尔羊草割草地适宜刈割时间为8月15日左右,以留茬高度2-5 cm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刈割对羊草草甸草原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刈割时间和合理的留茬高度,以科尔沁草原区羊草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利用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2个因素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中,刈割时间设3个水平,留茬高度设4个水平。结果表明,8月15日刈割的群落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和羊草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8月1日刈割(P〈0.05);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和羊草cP含量逐渐下降,群落ADF和NDF含量逐渐增加,且8月1日刈割与9月1日刈割间差异显著(P〈0.05),但与8月15日刈割无显著差异(P〉0.05);羊草ADF和NDF含量呈增加趋势,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群落地下生物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羊草根茎生物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留茬高度2cm处理的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8cm处理(P〈0.05).与留茬高度5cm间无显著差异(P〉0.05),留茬高度2cm、5cm和8cm处理间的群落C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科尔沁草原区羊草草甸草原适宜刈割时间为8月15日左右,以留茬高度2-5cm为宜。  相似文献   

3.
刈割时间与留茬高度对羊草草甸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刈割时间与留茬高度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产量和干草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刈割时间与合理留茬高度,本研究以吉林省大安市姜家甸羊草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通过刈割时间与留茬高度两个因素,各设3水平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8月1日至9月1日间,随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盖度呈明显的递增趋势(P0.05),群落和羊草干草粗蛋白(CP)含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0-10、10-20和20-30 cm三个土层深度的群落根系生物量呈现出由增到减的变化过程,而羊草根系生物量在10-20 cm土层呈减少。8月15日刈割,群落和羊草产量均最高;留茬高度8 cm处理群落产量最高,留茬高度2cm处理羊草产量最高,但在2~8 cm留茬高度范围内,群落和羊草营养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吉林省西部羊草草甸8月15日刈割、留茬高度2 cm,可收获当年最高羊草产量和干草品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割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刈割干扰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及其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时间对植物的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影响,留茬高度对植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地上生物量显著下降;刈割时间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影响不明显。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刈割对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生产力及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刈割为对照(CK),以不同留茬高度8 cm (R8),5 cm (R5),2 cm (R2)为处理,于2014—2019年8月生物量高峰期对草地地上生物量、牧草产量及刈割生产力衰减指数(Mowing reducing productivity index,MRPI)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与CK相比,R5和R2的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2016年,R2的群落产量显著高于R5(P<0.05);随着留茬高度逐渐降低,禾草相对地上生物量及相对产量呈增加趋势,而非禾草呈降低趋势。然而,R2的群落MRPI显著低于R8(P<0.05),主要由非禾草的MRPI降低造成,此外,R2的禾草和非禾草MRPI的变异系数高于R5和R8。综上所述,在草地刈割利用过程中,植物群落刈割留茬高度为8 cm时较适宜,有利于草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秋末适宜刈割期和留茬高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秋末不同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对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株高、分蘖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秋末刈割时间的推迟,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株高、分蘖数、地上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同一刈割时间,随着留茬高度的提高,其株高、分蘖数、地上生物量均相对增加。综合考虑,在广州地区10月中上旬刈割,留茬高度可控制在10cm以上;10月下旬刈割,留茬高度应不低于15cm;11月上旬刈割,留茬高度最低可控制在20cm,否则会造成翌年分蘖死亡率升高,生物量下降,营养物质储备降低,影响牧草再生。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高原南缘羊草草甸草原为对象,设5个利用梯度,即不刈割、留茬2,5,10和15cm,研究了连续刈割处理3年后羊草草甸草原生物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落中羊草地上生物量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P<0.05);群落生长量为不刈割处理显著高于留茬10和15cm(P<0.05);多样性指数(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增大(P<0.05)。羊草相对密度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糙隐子草和委陵菜属植物随刈割强度增大而增大(P<0.05)。相关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呈“单峰型”曲线关系,而与草原优势物种——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8.
分别于2013年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马场人工割草地进行刈割,并进行了产草量测定和牧草品质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刈割时期对建植第3年和第7年割草地的鲜草和干草产量无明显影响;8月上中旬刈割牧草的粗蛋白(CP)含量与7月上中旬刈割牧草相比显著降低(P〈0.05);刈割牧草中。豆科牧草的比例无明显变化,但8月上中旬刈割牧草的叶茎比显著降低(P〈0.01);在8月上中旬刈割的牧草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由试验可知,昭苏马场的合理割草时间以7月上中旬为宜,此时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较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哈尔滨市几种一年生牧草不同刈割高度下,再生性能及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时留茬高度不同,对牧草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晚熟籽粒苋留茬50 cm,刈割时期为抽穗初期,刈割次数可达到3次,总产量可达到54 500 kg/hm^2;晚熟苦荬菜株高达到60-100 cm,留茬20 cm,产量达到43 950kg/hm^2;菊苣株高50-60 cm,留茬5 cm,产量达到50 700 kg/hm^2;高丹草留茬20 cm,产量达到96 300kg/hm^2。  相似文献   

10.
适宜的刈割方式是牧草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能促进牧草的再生和分蘖(枝),提高牧草的产量和改善营养价值。不同的刈割方式(包括刈割时间、刈割次数、留茬高度)对牧草的生长、再生及牧草周围的环境都会产生不同影响。本文综述了刈割对牧草的生长、再生、草地群落结构、草地生产力及草地微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沙化草原区是半干旱天然打草场的重要分布区,针对该区域的草场现状,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对科尔沁区天然打草场不同刈割频次下的草地植被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频次不同,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刈割2次处理下的羊草生物量在群落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比刈割1次的减少了23.87%;而一年生牧草虎尾草和苣荬菜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生物量比刈割1次的分别增加了14.17%和12.98%;从产草量来看,刈割1次处理下的干草产量略高于刈割2次处理,而鲜草产量是刈割2次处理较高;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是刈割1次处理的净收入高于刈割2次处理,高出403.10元/hm2。由此可以看出,刈割2次处理减少了群落中的多年生牧草数量,促进了一年生牧草的繁殖,并且投入较高,因此,在科尔沁地区的天然打草场,1年刈割1次更有利于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更新和生物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为研究对象,设置五种处理:对照(CK),切根(Q),切根+低水平有机肥(QO1),切根+中水平有机肥(QO2)和切根+高水平有机肥(QO3),分析不同处理对天然打草场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为退化草地的恢复和改良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刈割对羊草和全叶马兰生长与种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巴雷  王德利  曹勇宏 《草地学报》2005,13(4):278-281,312
研究刈割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全叶马兰(Kalimeris integrifolia)生长与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强度越大,相对生长速率越大;留茬4.8和12cm之间差异显著;刈割改变植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削弱种间关系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刈割对羊草生长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刈割对羊草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经过17年不同刈割处理的内蒙古羊草草原羊草种群的叶面积指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连年刈割使羊草叶面积指数迅速下降,轮休则能减弱下降趋势;隔几年刈割一次会促进羊草种群的生长,增加其叶面积指数;结实期和结实后期刈割,叶面积指数下降最大,开花期刈割次之,果后营养期刈割下降最小;羊草叶面积指数的变化主要由刈割后种群密度的变化引起,平均单叶面积对其影响较小;分株叶片数的变化对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影响;羊草叶面积指数的变化与羊草营养枝高度、干重、密度和种群相对生物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与生殖枝高度和群落总生物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人工草地高效生产和稳定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于2002~2017年8月中旬(生物量高峰期)刈割前进行刈割频次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ein. cv. Caoyuan No.2)+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混播旱作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影响的研究。16年连续刈割划分为刈割前期(第1~5年)、中期(第6~11年)和后期(第12~16年)。结果表明:(1)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3种牧草的平均高度、总密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均降低(不含一年刈割一次);其中,在刈割前期和中期对刈割响应不明显,且有所滞后,在刈割后期响应较为明显。(2)长期刈割使人工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占比发生明显改变。在刈割前期,各刈割频次下3种牧草的总地上生物量占比差异不明显;从刈割中期开始,3种牧草的总地上生物量占比呈随刈割频次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含一年刈割一次)。(3)在内蒙古半干旱区羊草+草原2号杂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旱作人工草地的长期刈割利用以一年刈割一次为宜。  相似文献   

16.
施氮和刈割对辽西北退化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氮和刈割是天然草地有效管理方式。为探究退化草地高效利用方式,以辽宁省西北部农牧交错区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氮肥添加(0、10 g N·m-2·a-1)和刈割处理(留茬高度3、6、12 cm、不刈割),通过连续两年测定牧草产量和22项牧草品质指标,分析施氮和刈割对辽西北退化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显著提高了2018和2019年产草量、粗蛋白和2019年牧草产奶净能、维持净能、增重净能、总可消化养分、奶吨指数,极显著降低了2019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对退化草地牧草产量、净能以及养分含量的提升均有促进作用。2)刈割显著影响了2018和2019年牧草中性洗涤纤维、钙元素、磷元素含量、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相对饲喂价值,2018年粗灰分、镁元素含量以及2019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维持净能、增重净能、总可消化养分和相对饲草品质,在对退化草地进行适度利用的同时牧草品质也有较大提升。3)施氮和刈割交互作用对退化草地牧草粗蛋白、粗灰分、产奶净能以及奶吨指数有显著影响。4)牧草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可消化中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镁元素、产奶净能、维持净能、增重净能、奶吨指数、总可消化养分以及相对饲喂价值共12项营养品质指标与粗蛋白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施氮和刈割作为退化草地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方式,单独作用或交互作用均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反馈,其中以施氮结合留茬3 cm刈割处理下牧草产量和品质最高,可为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割草地群落特征与土壤化学性质对利用年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呼伦贝尔不同利用年限的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日阴菅(Carexpe pediformis)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杂类草两种类型的割草地群落特征、植物营养成分及土壤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刈割使群落盖度降低,贝加尔针茅株丛破碎化、小型化,羊草退化;多年刈割的贝加尔针茅+日阴菅样地群落Mar-gar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同类型围封3年的样地,羊草+杂类草割草利用多年的样地Margarlef丰富度指数高于利用5年的样地。随刈割年限的增加,蔷薇科、菊科、毛茛科等一年生植物随之增加,地上生物量、枯落物现存量随着刈割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多年刈割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