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敬的陈文华先生并大会组委会 :欣闻第四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于金秋时节在江西万年召开 ,我谨以个人名义并代表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表示热烈祝贺。农业考古是研究成果丰硕、很有国际影响的学术领域 ,稻作文化的研究尤其活跃。江西是大型农史刊物《农业考古》的故乡 ,近年来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在稻作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发现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及时在这里举办国际学术讨论会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相信本次学术讨论会必将进一步促进稻作文化及农业考古的研究和探讨 ,为农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预祝大会取得圆满…  相似文献   

2.
稻作之源     
作为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稻作起源地,是继地中海东岸新月形地带的小麦种植起源地、中美洲的墨西哥玉米种植起源地之后,又一个考古的惊世发现!近日,我应邀到万年,在参观洞穴遗址后,参加仙人洞、吊桶环稻作文化标识物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3.
广东史前稻作农业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安强 《农业考古》2005,(1):149-155
广东史前稻作农业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不多,且年代相对较晚,因而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不被稻作农业起源研究者重视。但随着湖南道县玉蟾岩万年古稻和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水稻硅质体的发现,特别是广东英德牛栏洞水稻硅质体的发现,地处岭南的广东地区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一批学者的重视。将广东史前稻作农业考古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其稻作农业文化概况进行较为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显得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在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指导下,由中国农业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已与近日出版发行。该书是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一次系统记录和生动展示。系列读本首批共11本,包括:《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贵州从江稻鱼鸭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  相似文献   

5.
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日前,农业部公布了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大规模推广,我国传统农耕技术的使用正在萎缩,农业文化遗产也面临消失的危机。危机面前,我们不禁要问:农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万年贡米的保护现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介绍了我国大米类资源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概况以及万年贡米的起源、特征、原产地环境,分析了万年贡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现状,探讨了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万年贡米以其白如玉、形如梭、口感松软香醇而享誉世界。本文通过文献查阅与调查研究,归纳整理了万年贡米的渊源、生育特点与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8.
曹柯平先生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存再研究及中国稻作农业起源新认识》一文(刊《东南文化》1998年3期)中提出了一种稻作农业起源的新假说。认为距今8000-9000年左右,淮河南岸(如河南舞阳贾湖)古代居民,率先发明早期稻作农业;不久,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传播,稻作农业迅速在原始农艺基础较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扩散,如湖南澧县彭头山、八十土当。这种全新的理论假说,很快便在学术界有所反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经济史》1998年6期予以转载。然而,拜读该文后觉得:文中有些提法欠妥,结论更是值得商榷。彭头山稻作农业决非贾湖传…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承办,中国农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54期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在江西万年召开。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温青、《农村百事通》主编徐健受邀参加此次研讨会。会议间隙,社长温青、主编徐健分别拜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并向院士介绍了《农村百事通》的简要情况。谢华安院士对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江西省万年县大源乡仙人洞遗址发掘于 2 0世纪 6 0年代 ,出土了距今 80 0 0年前的陶片 ,被誉为中华第一陶。 2 0世纪 90年代中美考古学家联合进行前后三年的考古发掘 ,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完整系列地层 ,并发现了距今万年左右的水稻植硅石 ,将江西乃至长江中游的稻作历史推前数千年 ,从而再次为中外考古界所瞩目 ,被评为 2 0世纪中国百年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弘扬稻作文化 ,扩大影响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及旅游的发展 ,万年县政府决定在2 0 0 3年 9月 2 0 - 2 4日…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的驯稻──江西万年仙人洞是水稻起源地湖北省仙桃中学张佩琪(农业考古)编辑部于1997年10月下旬在江西南昌组织了一次以稻作起源为主题的“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有国内外专家学者130余人参加。其中有美、加、罗、日、韩各国20余人。大家畅...  相似文献   

12.
由江西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万年县政协编辑的《人类陶冶与稻作文明起源地——世界级考古洞穴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大型图册最近由江西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早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考古学者们曾先后对位于江西省万年县的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进行过5  相似文献   

13.
张掖乌江贡米历史悠久,是甘州传统农业的代表农作物之一,拥有近千年历史,在古代素有"皇家贡米"的美誉。该文探究了张掖乌江贡米的有机栽培技术内容,同时探析了张掖乌江贡米发展层面的未来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2月,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秘书处致信中方,确认中方提出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正式被纳入GIAHS,至此,中国GIAHS项目点共计15个,居全球之首。此次新纳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包括4处,分别是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湖南新化紫鹊梯田和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相似文献   

15.
邀请函尊敬的女士、先生 :自 1 991年 8月、1 997年 1 0月在中国江西南昌举行过两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1 999年 9月在湖南株洲举行过第三届农业考古国际讨论会之后 ,转眼又经过了几年时间。在此期间 ,各国的农业考古 (特别是稻作文化 )发现和研究又有很大进展 ,取得了重要成果 ,有必要进行一次学术交流和总结 ,以便更好地推动本学科的发展。江西省万年仙人洞遗址近年来由于在稻作文化的一系列重要发现 ,以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注意。最近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并被评为“中国 2 0世纪百年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立霞 《农业考古》2022,(4):239-24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是个充满神奇与想象色彩的意象。江西鹤文化的兴起有着久远的历史。在传统社会,鹤文化在江西极为兴盛并广为传播,鹤的文化意蕴不仅彰显于江西的地名、传说故事之中,也深深融入江西人民的日常生活,成为江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鹤文化既依存于江西多山多水的自然地理,又交融于江西儒释道并存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江西是世界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宋一代是江西农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稻作文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江西稻作文明的进步表现为水稻的广泛种植、品种的不断丰富、粮食产量的逐年提高及《禾谱》等农业著作的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禾谱》,正是这一时期江西稻作文明的理论结晶,它详细介绍了吉泰盆地水稻的品种特征和栽培方法,对江西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南县优质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稻种植在广南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八宝独特灵秀的山水、土壤及气候条件,孕育了八宝米的优良品质,明清两朝曾作为贡米上贡朝廷,故享有"贡米"之称.2001年广南县被国家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暨推荐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援予"中国八宝米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23-28日,在中国江西南昌召开的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日本神奈川大学河野通明教授提出了一个“江南汉族稻作文化”与“江南非汉族稻作文化”的概念。他将公元307年晋代南渡后大规模民族移动中,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南下定居的汉族稻作情景,称为“江南汉族稻作文化”,而把汉族南下以前,江南地区通行的稻作,称为“原江南非汉族稻作文化”。他认为,江南汉族稻作文化体现在自南宋以后多次绘制过的耕织图中,其特点是:(1)男子插秧;(2)收获的稻谷经过脱粒、脱壳而以米的形态保存于地窖;(3)未见…  相似文献   

20.
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于2014年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2018年作为"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主要是由客家梯田这一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及其所承载的丰富多样的文化体系共同构成。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具有悠久性、立体性、多样性、季节性、活态性、动态性、有序性、独特性、濒危性和珍贵性等10个明显特征。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具有10个方面的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技术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科普价值、科研价值、旅游价值和示范价值。当前,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存在着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组分衰减、劳力减少、耕地撂荒、农田退化、投入不足和效益下降等诸多问题与挑战。为实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保护措施,如:提高认识、搞好规划、环境整治、生态建设、用养结合、加深研究、开展合作、增加投入、完善法规和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