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弄清贵州某场猪发病猪的死亡原因,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诊断和RT-PCR检测核酸确诊等方法,对该场猪发病猪死亡原因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流行病学调查和剖检病理初步诊断该猪场发病猪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RT-PCR检测核酸确诊发病猪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细菌培养、分离和生化特性鉴定确诊为猪副嗜血杆菌。造成该猪场猪发病死亡的原因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牛流行热病毒及细菌混合感染情况以及治疗方案,该文采集疑似发病奶牛鼻腔棉拭子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牛流行热病毒RT-PCR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发病奶牛混合感染牛流行热病毒、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这在临床中极少见。通过药敏试验,选择灵敏的抗生素治疗,发现发病牛治疗中使用庆大霉素、安普霉素等效果较好。可见,感染牛流行热病毒的牛只可能同时感染其他细菌,通过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猪只发病原因,课题组成员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RT-PCR检测、细菌分离鉴定等方法对送检的发病猪病料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该猪场猪只为猪瘟病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建议该猪场根据诊断结果及时做出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猪只发病原因,课题组成员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RT-PCR检测、细菌分离鉴定等方法对送检的发病猪病料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该猪场猪只为猪瘟病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建议该猪场根据诊断结果及时做出处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宁某规模猪场蓝耳、圆环病毒与多病原混合感染引起的疫情的病原及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对蓝耳、圆环病毒与多病原混合感染引起的疫情做出诊断并提出猪场整体控制措施。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剖解、细菌分离鉴定及抗原、抗体检测对疫情原因进行分析确诊。结果表明,本疫情主要是由蓝耳、圆环病毒与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弓形虫等多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猪场免疫程序存在一定缺陷。【结论】本规模猪场疫情复杂,进行疫病防治时不应仅针对某个病原进行,应从猪场整体考虑制定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猪瘟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海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42-7843,7845
[目的]为了弄清河南省猪瘟的流行病学规律,研究猪瘟强毒株感染情况,查实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情况。[方法]使用ELISA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方法对301份病猪的样本进行猪瘟强毒抗原及细菌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猪瘟在河南省猪群的感染、流行范围情况及同细菌病的混合感染情况;对猪瘟阳性猪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对采取措施后没有效果的猪场进行了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的检测,确定混合感染情况。[结果]猪瘟在河南省流行广泛;猪瘟病毒的平均检出率为26.25%;细菌感染占猪瘟病毒总阳性样本的25.31%;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与猪瘟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综合性防治措施实施后对大部分猪厂效果明显;但对混合感染的猪群效果不好。[结论]猪瘟与细菌、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是造成猪瘟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是净化猪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西某猪场发生的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与诊断结果,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猪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发展,猪病发病概率明显提升,且发病原因复杂,病毒及细菌变异情况严重,增加了诊断和防控难度,尤其是一些混合类型的感染病例不断出现,与单一性病症相比,混合感染防控难度更大,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挑战.为此,要加强对混合感染病例的研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到全面防控,减少混合感染疾病带来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发展,猪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是目前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往往在集约化猪场呈暴发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感染或潜伏感染副嗜血杆菌的病猪,容易造成免疫失败,因而导致其他疾病在猪场混合感染流行。笔者近年在工作中曾对宜章县白石渡镇、长村乡等地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我省养牛业生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疾病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整个养牛业的生产,牛病频发和难以治疗已成为困扰广大养殖和兽医人员的难题,为此,就当前牛病治疗困难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探讨,以促进养牛业的健康发展。一、牛病治疗难的原因1、混合感染,影响疗效当前牛病流行特点之一是多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如细菌与细菌、细菌与病毒、病毒与病毒或与寄生虫等。牛一旦发病,多为混合感染。多重感染带来的后果就是增加诊断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养牛业生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疾病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整个养牛业的生产,牛病频发和难以治疗已成为困扰广大养殖和兽医人员的难题,为此,就当前牛病治疗困难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探讨,以促进养牛业的健康发展。一、牛病治疗难的原因1、混合感染,影响疗效当前牛病流行特点之一是多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如细菌与细菌、细菌与病毒、病毒与病毒或与寄生虫等。牛一旦发病,多为混合感染。多重感染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月广西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大量发病,病猪出现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关节肿大等症状,对送检的一例病猪进行剖检、分子学检测、细菌学检测后,最终确诊为猪圆环病毒2型与链球菌的混合感染。分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头孢曲松钠、头孢拉定、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高度敏感。针对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猪场免疫程序,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2种主要传染病,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河南省漯河市某猪场的2种疫病感染,采用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细菌学检查和兔体交叉免疫试验对发病仔猪进行了诊断,确诊为猪瘟和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为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湛江市猪场的猪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发生现状,详细分析了引起混合感染的原因,并给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降低猪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率,提高养猪效益。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对2013年12月玉林某猪场发生的一起动物疫病进行诊断,确诊为猪伪狂犬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并分析广西猪伪狂犬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情况、发病特点及提出预防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江苏省部分猪场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瘟(CSF)混合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PRRS/CSF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9.7%,表明江苏省猪群中PRRS/CSF混合感染普遍存在,并且不同猪群发病情况不尽相同.专门育肥的猪场阳性率较高,为15.2%;保育猪(10.0%)和育肥猪(13.2%)阳性率高于哺乳仔猪(6.0%)和繁殖母猪(4.0%);未免疫PRRS疫苗的猪场阳性率为12.7%,明显高于免疫猪场(5.3%).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我省养牛业生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疾病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整个养牛业的生产,牛病频发和难以治疗已成为困扰广大养殖和兽医人员的难题,为此,就当前牛病治疗困难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探讨,以促进养牛业的健康发展。一、牛病治疗难的原因1、混合感染,影响疗效当前牛病流行特点之一是多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如细菌与细菌、细菌与病毒、病毒与病毒或与寄生虫等。牛一旦发病,多为混合感染。多重感染带来的后果就是增加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一、发病原因 1.生物因素: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实质是由病毒、细菌以及支原体等多种病原引起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混合感染性猪病,并发猪瘟混合感染的会出现高烧不退,死亡严重。  相似文献   

19.
对某猪场的生长肥育猪发病及诊治情况进行了全面报导。经流行病学、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及动物接 种试验,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与弓形体混合感染。采用贝尼尔+磺胺、六甲氧的治疗方案,使病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20.
2004年4月,南阳市郊某猪场暴发猪附红细胞体和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猪大批死亡,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该猪场存栏850头商品猪,40头母猪,相继有92头仔猪、210头架子猪发病,共死亡184头,死亡率达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