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斜带石斑鱼,俗称青斑,是我省石斑鱼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随着养殖的发展,我们发现在生产中土池养殖斜带石斑鱼存在着不易捕捞、且在捕捞过程中易造成鱼体受伤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斜带石斑鱼土池养殖经济效益,我们于2015年4月至9月,在土池中设置网箱进行斜带石斑鱼养殖,同时在网箱外的土池中进行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获得成功,取得较好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增养殖经济鱼类,但过度捕捞和人工养殖的快速扩张导致了其自然资源衰退和遗传多样性降低。文章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和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惠州、深圳和湛江3个斜带石斑鱼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状况和遗传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较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RAPD技术在研究斜带石斑鱼种内遗传变异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多态性;2)相比较于其他已经报道的石斑鱼类,斜带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较低,RAPD检测到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40.57%,究其原因,可能是受过度捕捞和人工养殖的影响;3)RAPD检测到的群体间遗传相似度(Ⅰ)高达0.967 1~0.980 8,而Cyt b的核苷酸多样性仅为0.003 8;斜带石斑鱼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显然很小,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文章还探讨了斜带石斑鱼线粒体Cyt b基因的特点,并针对目前斜带石斑鱼的养殖现状提出了相应保护遗传多样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俗称老虎斑,隶属于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英文名为orange-spotted grouper,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长快、体色艳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近几年来,菲律宾、我国台湾、香港和南方沿海的斜带石斑鱼养殖迅速发展,该鱼已经成为石斑鱼养殖中的佼佼者。1斜带石斑鱼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斜带石斑鱼的一大优点是只要水温等生态条件适宜,一年四季…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赤点石斑鱼(E.akaara)♂]与其亲本的生长差异。采用形态学测量方法,分别测定了3种石斑鱼体质量和7个形态性状,对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进行通径分析,并分析杂交子代杂种优势。结果显示,3种石斑鱼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体质量与全长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0.932,杂交子代体质量与尾柄高的相关性最高(0.955),与全长的相关系数为0.927;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斜带石斑鱼保留体长、体高、尾柄高和体厚,赤点石斑鱼保留全长、体高和尾柄高,杂交子代保留全长、体高、尾柄高和体厚。对杂交子代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发现,体质量平均杂种优势为3.43%,体长平均杂种优势为3.02%,杂交子代同时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和负向超亲优势。该研究表明杂交子代(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的差异要小于赤点石斑鱼,杂交子代形态性状更偏向于母本。  相似文献   

5.
<正>斜带石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网箱养殖高档鱼类,销售市场广阔、价格高且稳定。斜带石斑鱼的人工繁殖已成功,目前受精卵的供应已较为充足,可从福建、海南等省份购买。但孵化和仔鱼培养过程中出苗率低始终是困扰生产单位的技术难题,笔者于2011-2012年数次引进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在广西防城港市企沙镇进行孵化和仔鱼培育,总结了一些提高出苗率的技术关键,现叙述如下:一、孵化场地与设施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弧菌对斜带石斑鱼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感染副溶血弧菌对斜带石斑鱼体内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的影响 ,分别对斜带石斑鱼腹腔注射浓度为 5× 10 8cfu/ml、5× 10 7cfu/ml、5× 10 6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浮液 ,在注射后 2 4h、4 8h、72h、12 0h和 192h尾部取血 ,测定其血清中NOS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注射副溶血弧菌后斜带石斑鱼血清中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且高浓度组NOS活力显著高于低浓度组 ,证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可以诱导斜带石斑鱼体内NOS活力的升高。  相似文献   

7.
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旺  杨蕊  胡静  马振华  于刚  王理 《水产科学》2017,(5):591-595
对4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和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多元分析,以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的各形态性状间相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长(x_4)、体高(x_5)、眼间距(x_7)、眼径(x_8)和尾柄高(x_(10))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全长的直接影响最大,而体高、眼间距、眼径和尾柄高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影响体质量;这5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20,说明全长、体高、眼间距、眼径和尾柄高是影响4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回归分析建立了4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本研究可为斜带石斑鱼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石斑鱼是鲈形目(Perciformes)、科、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总称,在全世界亚热带和热带海区均有分布,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高档鱼类之一。国内养殖的种类主要有:斜带石斑鱼  相似文献   

9.
如同硬币的两面,石斑鱼产业从无到有,从零星到壮大的发展之路现今也呈现正反两面。
  正面是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石斑鱼产业诞生至今,这个高档海水鱼品种日趋成熟,种苗、养殖、饲料、病害防治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斜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的大规模产业化人工育苗技术已经成熟,可以满足供应产业化养殖的需求;至2009年,在海南省储备斜带石斑鱼亲鱼数量约有2万尾,生产斜带石斑鱼仔鱼量约2.5亿尾;现行饲料的饲料系数可达1.0,饲料成本也只有8.5元/斤;目前已有以刺激隐核虫肌动蛋白为抗原的疫苗,中和虫体能力较强;“陆海接力”模式使得南鱼北养成为可能,给北方养殖者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推进了石斑鱼安全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0.
斜带石斑鱼(Epimephelus coioides)俗称"青斑"、"点带石斑",是一种名贵的海产鱼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与日俱增,近几年东山县斜带石斑鱼工厂化养殖和池塘养殖发展迅速,苗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特别是适合池塘成鱼养殖的大规格种苗(体长10~15cm)更是供不应求,且价格居高不下.为了缩短养殖周期,节省斜带石斑鱼苗在室内工厂化中间培育的生产成本,笔者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2日在东山县采用保温棚进行斜带石斑鱼苗种的中间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11.
石斑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斑鱼(Epinephalus)属鲈形目能科,是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水性鱼类,在中国近海有31种,其中,南海有30种,东海8~9种,黄渤海仅1种。目前我国大陆沿海养殖的种类主要有: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等。  相似文献   

12.
刘庆营 《水产养殖》2009,30(11):36-37
斜带石斑鱼,又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石斑鱼养殖适宜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适宜水温6~38℃,最佳水温20~30℃,可以忍受6℃低温,但低于14℃不摄食。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较少。2005年进行池塘养殖斜带石斑鱼试验,采用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野杂鱼进行养殖比较,总结斜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及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斜带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 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 7.5~8.5的海水中,培育至36 d,发育最快的斜带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42 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斜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与渔业》2010,(9):37-37
青龙斑和虎龙斑是应用鱼类远缘杂交技术,在众多的石斑鱼杂交组合中筛选出的两个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石斑鱼养殖品种。青龙斑是以斜带石斑(俗称青斑)为母本,鞍带石斑鱼(俗称龙趸)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子代;虎龙斑是以棕点石斑鱼(俗称老虎斑)为母本,鞍带石斑鱼(俗称龙趸)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子代。根据母本与父本名称,生产单位分别将它们称为青龙斑、虎龙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不同饲料对斜带石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1 500尾斜带石斑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2个重复,分别用3种不同饲料投喂50 d,从每个平行组中随机抽取5尾鱼测体内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饲料种类、成分均对斜带石斑鱼体内消化酶活性有明显影响,在本试验中,投喂2号饲料的斜带石斑鱼淀粉酶活性最高,3号饲料整体蛋白酶活性最高,脂肪主要在肠道消化,3种饲料脂肪酶活性在肠道中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超辉 《河北渔业》2007,(9):24-25,42
斜带石斑鱼(俗称老虎斑)(Epinephelus coioides)属于鱼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英文名为orange-spotted grouper,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长快、体色艳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近几年来,菲律宾、台湾、香港和我国南方沿海养殖斜带石斑鱼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石斑鱼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7.
正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 Joides),地方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很少,特别是半咸淡水交接的围垦区池塘更少见有群众开展养殖。2011年起我们在汕头市牛田洋围垦区池塘开展斜带石斑鱼围垦区池塘养殖技术模式研究,以期改良我市围垦区池塘养殖传统的养殖结构,提高养殖的产量和产品质量。现总结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斜带石斑鱼肝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以斜带石斑鱼肝细胞为实验对象,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进行原代培养,旨在探讨稳定可靠的斜带石斑鱼肝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和胰蛋白酶(含EDTA)消化法分离肝细胞,并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肝细胞,细胞悬液于DMEM/F-12、M199和L-15培养液中培养;细胞活力及数量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并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同时,测定不同时间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白蛋白(ALB)和尿素氮(BUN)的含量,以分析肝细胞生长状态。结果表明,组织块方法不适于斜带石斑鱼肝细胞的培养,未见细胞从组织块中迁出,而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良好稳定的培养效果,细胞产量达到1.6×108个/g肝重,活细胞数达到95%;L-15培养基细胞生长明显优于DMEM/F-12和M199培养基;启动原代培养的48~72 h阶段肝细胞生长代谢旺盛,培养上清液中LDH活性显著降低,ALB和BUN含量显著升高。结果显示,0.25%的胰蛋白酶常温消化法适合斜带石斑鱼肝细胞的分离,斜带石斑鱼肝细胞原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L-15培养基,肝细胞在启动原代培养的48~72 h生长代谢旺盛。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福建厦门、漳州沿海调查时发现,池塘挂网箱养殖斜带石斑鱼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已形成较大规模高产养殖新格局。此模式很值得借鉴,现笔者就池塘挂网箱养殖斜带石斑鱼的优缺点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石斑鱼属鲈形目、鲔科、石斑鱼属,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该属鱼体呈椭圆形,中长,侧扁,体披细下栉鳞,体色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该鱼体表上点缀着石斑一样的条纹、斑点,因此,被人们习惯称之为石斑鱼。该属有数十个品种,其中人工养殖最多的是鞍带、斜带、点带石斑鱼。石斑鱼商品鱼养殖主要模式为网箱、池塘和工厂化养殖,现将其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