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鱼在不同的状况下耗氧率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正> 鱼的耗氧量及其变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鱼的新陈代谢规律,反映鱼的生理和生活状况。因此,研究鱼的耗氧率问题,不仅在养殖方面具有一定理论意义,而且对于鱼的代谢量的研究也是重要的。因为鱼类的大多数代谢活动都和氧的利用有关,鱼类的耗氧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鱼类的代谢水平。于是我们进行了草鱼耗氧  相似文献   

2.
沈宗武  姜笃祥 《淡水渔业》1981,(4):39-40,33
<正> 鱼类耗氧率的测定,在水产养殖的生产和科研中是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以往,由于测定设备的复杂,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得不多。如何在普通水槽中不用特别装置就能测得鱼类耗氧率,乃是养殖界所期望解决的课题。吉原(1954)最早进行了这种试验,他在普通水槽中放入鱼类,成为开放静水式状态,而后从水中氧气的减小率来求取鱼类的耗氧率。诸岡(1967)进一步改进了吉原的方法。我们在这里介绍经诸岡改进的测定鱼类耗氧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虾蟹类呼吸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林小涛 《水产学报》2000,24(6):575-580
动物耗氧率的大小及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代谢水平的高低及变化规律,因而常作为衡量动物能量消耗的一个指标。通过对动物呼吸代谢的研究可以了解动物的代谢特征、动物自身的生理状况和营养状况以及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而了解耗氧率与各种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可为人工育苗和成体养殖时确定最佳放养密度及环境条件,水质调控及其它生产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查明虾蟹的窒息点及其影响因素可应用在苗种、亲体及商品虾蟹的活体运输上,提高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因此耗氧率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作为呼吸代谢研究最重要的内…  相似文献   

4.
鱼类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是反映鱼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生理指标,也可作为良种选育时的性状指标之一。同时,可以估算鱼类单位水体的容纳量和运输密度以及鱼类的需饵量。因此,研究鱼类的耗氧规律,在理论上和养殖生产上都有很大的意义。有关鱼类耗氧规律的资料报道很多[1~...  相似文献   

5.
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Herre et Myers)在珠江水系分布很广,其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颇高,是江河捕捞的主要经济鱼类,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广东鲂的驯化养殖研究过程中,对该鱼进行耗氧率、耗氧量与窒息点的研究,目的是评价广东鲂在池养条件下有无养殖豹前途.同时,探讨广东鲂的适宜供氧条件以及合理的放养密度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草鱼、鳙和尼罗非鲫互为供体和受体,研究其特异性代谢物对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草鱼“代谢水”中,草鱼耗氧率显著下降(P<0.001),鳙和尼罗非鲫耗氧率均显著上升(P<0.001);②鳙“代谢水”中,鳙耗氧率显著下降(P<0.001),草鱼耗氧率无显著变动(P>0.05);③在尼罗非鲫“代谢水”中,3种鱼的耗氧率均无显著变动(P>0.05)。实验揭示了鱼类特异性代谢物对代谢影响的存在,且这种影响因种而异。  相似文献   

7.
真鲷窒息点与耗氧率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真鲷(Pagrosomus major T and S)是广东及其他各省市沿海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鱼类之一。随着真鲷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成功,真鲷养殖业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夫于鱼类的窒息点与耗氧率的研究早有不少,但是对真鲷除个别学者提及其窒息点外,真正对其窒息点与耗氧率的系统研究尚未见到。为了绘其鲷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运输和成鱼养殖提供呼吸生理方面的理论依据,笔者于1990年春对真鲷的窒息点和耗氧率进行了初步测定,就不同规格大小的苗种及备种外界条件与窒息点和耗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团头鲂及其胚胎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鱼类耗氧率的测定,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国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一些经济鱼类,如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团头鲂目前已成为我国各地的重要养殖鱼类之一,其耗氧率目前尚未见报道。湖北省公安县淤泥湖作为团头鲂原产地之一,已建立了其天然种质资源库。在1987~1989年间,我们以淤泥湖团头鲂为材料,测定其耗氧率,为团头鲂种质鉴定建立其种质资源库的数据库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9.
虹鳟属于冷水性鱼类,在淡水河流中产卵繁殖,虹鳟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经过短暂的驯化,可利用海水(井盐水)进行成鱼养殖。淡水养殖虹鳟在品质和价格上与海水养殖虹鳟有很大的差别。三倍体的虹鳟是四倍体虹鳟和普通二倍体虹鳟杂交产生的全雌性虹鳟,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本低、抗病力强、肉质好等特点。葫芦岛市的内陆山区有着丰富的冷泉水资  相似文献   

10.
鱼类的移殖驯化,是养殖鱼类育种和天然水域鱼类资源增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世界上几个主要养殖品种,如鲤鱼、罗非鱼、草鱼、虹鳟等,都是经人们移殖驯化而遍及全球。“移殖驯化”这个词在水产科技界是脍炙人口,为人们常用的连惯语。但严格地说,“移殖”与“驯化”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鱼类两种呼吸代谢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代谢水平是鱼类生理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立准确的测量方法对于研究鱼类生理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鱼类呼吸代谢研究中常用的封闭流水式和开放静水式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开放静水条件和封闭流水条件均可以有效测量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耗氧率,在温度较低时,测量鱼的耗氧率较低,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差异较小,结果基本一致;当温度升高,鱼的代谢水平也随之升高,测量结果显示出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流水封闭条件下测得的耗氧率较高,且耗氧率的急剧上升,在2 8°时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值;开放静水条件则耗氧率上升缓慢,且无明显的峰值,而且结果明显低于流水封闭式。其差异可能是由于开放静水条件下,随着水体中氧气的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体中的氧气压力差变大,空气中的氧气通过界面的溶解作用进入水体的量较大导致的。因此,采用静水开放式呼吸测量装置测定鱼类的呼吸代谢水平最好与其他较为准确的方法进行平行试验,了解其中的误差值方可,相对而言,封闭式的测量方法测得的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
漫谈鱼类的耗氧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在杰 《科学养鱼》1996,(11):26-26
漫谈鱼类的耗氧率养殖鱼类在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时都要求水中有足够的溶氧量,以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同时,鱼类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和适应范围又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说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水中溶氧比较充分时,鱼类的摄食强度大,饵料系数较低,生长速度快。相反,水中...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盐度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生理活动的影响,探究其昼夜活动节律,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控制水温25℃,采用静水养殖法,以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作为呼吸和排泄的生理指标,研究了20、24、28、30、32共计5个盐度梯度下泥蚶的呼吸和排泄强度,同时对泥蚶在光照条件和暗处理下的呼吸与排泄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泥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均先上升、后下降,耗氧率为0.33~0.48 mg/(g?h),排氨率为0.044~0.067 mg/(g?h);泥蚶在盐度28的环境下呼吸和排泄强度最高,且不同盐度下耗氧率之间、排氨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暗处理下泥蚶的耗氧率在0.42~0.53 mg/(g?h),排氨率在0.049~0.057 mg/(g?h);光照条件下泥蚶的耗氧率在0.40~0.44 mg/(g?h),排氨率为0.042~0.051 mg/(g?h);暗处理条件下呼吸与排泄强度比光照条件下的更高,但2种状态下耗氧率、排氨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实验条件下泥蚶对光照和暗处理反应不明显,即泥蚶不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现象。  相似文献   

14.
刘伟  鞠青  刘星辰 《河北渔业》2023,(1):1-4+29
为研究牡蛎对Pb2+富集和排出过程中生理代谢的变化,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暴露于含有浓度为0.2 mg/L Pb2+的海水中,18 d后转入洁净海水中继续暂养18 d。实验结果表明,在牡蛎对Pb2+富集的过程中,其摄食率、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提高,转入洁净海水培养后,其摄食率、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迅速降低,6 d左右恢复正常水平。总体来说,在浓度为0.2 mg/L Pb2+海水胁迫下,牡蛎通过提升其生理代谢水平以抵御Pb2+的毒性影响,转入洁净海水后,Pb2+对牡蛎生理代谢产生的毒性影响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5.
虹鳟(Salmo gairdneri)属于鲑科,虹鳟属,是一种冷水,肉食性鱼类。我国于五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在淡水中养殖。自一九八О年以来,大连水产养殖公司研究所进行海水驯化饲养试验,初步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正>鱼类的窒息点和耗氧率是反映鱼类代谢水平的重要依据。张伟等~([1])研究发现,当溶氧水平从饱和水平下降到1 mg/L时,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摄食代谢率下降51%,相同温度条件下,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的摄食代谢下降31%~([2])。因此,了解鱼类窒息点和耗氧率对鱼类养殖生产有指导意义。国内对鲤形目中鱼类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研究起步较早,1955年,陈寗生等首先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耗  相似文献   

17.
耗氧率常被用作衡量鱼类代谢的依据.本文作者在水温24.3~26℃时,测定了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鱼苗(1.27~1.51 cm)的耗氧情况,据此计算出鱼苗的耗氧速率(V,mg/kg·h)与窒息点(DO,mg/L),并总结斑鳜耗氧率的昼夜变化情况.实验表明:斑鳜鱼苗耐低氧能力较弱,26℃时其窒息点为1.73 mg/L;在水温25℃左右时,斑鳜鱼苗昼夜耗氧率差异并不是特别显著,但其在晚上的耗氧率还是要高于白天,凌晨左右达到最大值.在水温24.3~26℃时,斑鳜的耗氧率为983.14~1498.29 mg/kg·h.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幼体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海水(温度20 ℃,盐度25)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昼夜变化范围为0.52~0.67 mg/(g·h),排氨率的昼夜变化范围为0.062~0.071 mg/(g·h).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受昼夜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代谢高峰出现在早8∶ 00.温度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16~28 ℃,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海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8℃时达到最高值,但在32 ℃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虹鳟的养殖     
虹鳟原产于北美西海岸,1874年方被移入美国东海岸水域驯化饲养。由于其成长迅速、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人工繁殖简便易行,加之有商品价值较高等有利条件,逐渐为各地所移养。现在虹鳟养殖已遍布五大洲。尽管虹鳟为北半球产的冷水性鱼类,但已被移养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乃至非洲的最南端。其养殖高度已达到海拔超过4,500米的水域。  相似文献   

20.
虹鳟属鲱形目、鲑科鱼类,原产于美国加利富尼亚州西海岸的山间溪流中,1874年移植池塘驯化成功,现已遍布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东部和南部等地区,已成为世界粮农组织向全世界推广的名优冷水性鱼类。中国大陆养殖虹鳟始于1959年,历经多年的试养,现已推广到黑龙江、辽宁、北京等省(市)。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郴州市畜牧水产局等单位,2000年从北京顺道虹鳟养殖中心引进虹鳟1590尾,在东江下游河道进行网箱养殖试验,获得了可喜的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河道条件及网箱设置试验网箱置放于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