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Lindl.cv.Jiefangzhong)为试材,研究外源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6℃冷藏枇杷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 coenzyme A ligase,4-CL)、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CA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果实木质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外源GSH处理通过抑制冷藏枇杷果实中PAL,POD和PAO活性上升,从而抑制果实木质素的形成,并延缓可溶性糖的下降;但GSH处理对果实PPO,CAD和4-CL酶活力影响较小,它们可能在枇杷果实木质化中不起主要作用。GSH具有减缓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的作用,其中以1.0 g/L和1.5 g/L的GSH所处理的枇杷果实木质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源赤霉素(GA3)对减缓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清水为对照(CK),采用不同质量浓度(25,50,100 mg/L)外源GA3处理"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Lindl.cv.Jiefang-zhong)果实,于6℃下冷藏,研究GA3对采后枇杷果实木质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枇杷果实木质素含量呈增加趋势,贮藏7~35 d时,GA3处理枇杷果实中木质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GA3处理枇杷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GA3处理后,枇杷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 rogenase,CAD)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 coenzyme Aligase,4-CL)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结论】GA3减缓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的作用机理与GA3对枇杷果实PAL、多酚氧化酶(PPO)、CAD、4-CL和POD活性的抑制作用有关,其中PAL和POD起主要的调节作用,由此抑制枇杷果实木质素生成,从而减轻了冷藏枇杷果实的木质化程度,以50和100 mg/L GA3处理对枇杷果实木质化程度的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杨酸(SA)对库尔勒香梨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 石细胞合成及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抑制了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降低了石细胞的大小、密度和含量.并且喷施水杨酸还提高了果实硬度,从而提高了果实的耐贮性,但同时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提高了可滴定酸的含量.水杨酸的施用浓度以0.02 mmol/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青霉素处理苹果树腐烂病SOD、POD、PAL、PPO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作为抗病性指标已被广泛的应用。试验以青霉素处理苹果树腐烂病病处,测定了树体组织的SOD,POD,PAL和PPO的OD值,结果表明:经青霉素处理后的树体SOD,POD,PAL和PPO的OD值明显的高于对照(没用青霉素处理的树),青霉素可以提高苹果树的抗腐烂病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4℃条件下冷藏的“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Jiefangzhong)果实为试材.对冷藏枇杷果实的果肉硬度、木质素、总酚和各酚类物质含量以及二种相关酶(PAL和PPO)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枇杷果实在4℃条件下贮藏期间果肉硬度变化呈上升趋势,与木质素含量变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而总酚及酚类物质则均呈下降趋势,与木质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反;PAL和PPO的活性分别在冷藏期间前14d和28d较快上升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说明PAL和PPO活性与果肉木质化相关。  相似文献   

6.
分别将烟苗接种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205和烟草黑胫病菌病原菌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Gzufp-9)在接种后1、3、5、7、9、11 d测定烟苗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与植物抗病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芽孢杆菌1 205后,PAL、PPO活性在5 d时达到最高值,明显高于对照和接种烟草疫霉,POD活性在接种1 d时即达到最高值。而接种烟草疫霉后PAL、PPO活性均在3 d时达到最高值,POD活性在接种1 d时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7.
以露地、套袋和大棚栽培的‘宁海白’枇杷为试材,测定了低温期间和低温解除后的幼果内总酚含量及与酚类物质代谢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期间,露地栽培的枇杷幼果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套袋与大棚栽培的幼果;低温结束后露地栽培枇杷幼果的总酚含量虽然高于大棚与套袋果实,但比低温期间明显下降。酚类物质代谢相关酶分析显示,低温期间PAL活性显著高于低温解除后的果实,露地幼果活性高于套袋与大棚;PPO活性低温期间以露地栽培的果实为最低、套袋处理最高,低温结束后以大棚为最低、套袋为最高;POD活性低温期内以露地为最高、大棚最低,低温解除后活性显著下降,但大棚栽培要低于露地与套袋。以上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积累和代谢与枇杷抵抗低温胁迫的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烟草靶斑病菌毒素对烟草防御酶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烟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粗毒素原液处理6叶期烟草幼苗,测定12、24、36、48、60、72h后烟草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经烟草靶斑病菌粗毒素处理后的烟草POD、PAL的活性及MDA含量都高于对照,并呈现一定的波动性;PPO和CAT先升高后下降,始终高于对照;而SOD酶的活性表现为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研究获得的东方百合品种‘卡萨布兰卡’(‘Casa Blanca’)的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两个品系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体内POD (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PPO (polyphenol oxidase)(多酚氧化酶)、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东方百合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体内的POD、PPO、PAL及几丁质酶的活性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几丁质酶活性均比感病无性系有所提高;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活性均在处理48 h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研究获得的东方百合品种‘卡萨布兰卡’(‘Casa Blanca’)的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两个品系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体内POD (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PPO (polyphenol oxidase)(多酚氧化酶)、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东方百合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体内的POD、PPO、PAL及几丁质酶的活性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几丁质酶活性均比感病无性系有所提高;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活性均在处理48 h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采后用50 mmol.L-1苹果酸浸泡处理对梨果实苯丙烷代谢相关酶及主要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酸处理显著诱导了果实苯丙烷代谢相关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同时也提高了苯丙烷代谢终产物如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用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损伤接种可进一步增强处理果实的PAL、POD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提高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壳聚糖包衣对提高花生抗性的作用机理,本实验用壳聚糖溶液(Chitosan Solution,CS)对不同品种花生种子包衣,测定在萌发阶段花生种子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可明显提高花生种子PAL、PPO、POD的活性,并且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包衣促进效果不同,各品种最适合的壳聚糖浓度也不同。表明外源壳聚糖处理可使花生种子防御酶活性增加,增强花生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Pichiamembranefaciens能有效抑制桃果实采后软腐病。笔者观测和比较接种拮抗酵母菌P .mem branefaciens和软腐病菌Rhizopusstolonifer对采后桃果实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 (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桃果实接种P .membranefaciens +R .stolonifer 2 4h后 ,PPO和PAL活性开始升高 ,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只接种R .stolonifer也能诱导桃果实PPO和PAL活性的增加 ,但效果不如接种拮抗菌 +病原菌的好。然而 ,接种拮抗菌 +病原菌和只接种病原菌对诱导POD活性都没有明显的作用。可以认为 ,拮抗菌诱导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提高是发挥抑病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颈盲蝽Pachypeltis sp.取食对薇甘菊叶片内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薇甘菊为材料,室内条件下测定颈盲蝽取食12,24,48,96 h后薇甘菊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颈盲蝽取食后薇甘菊叶片中的POD和PAL的活性下降,PPO活性提高。取食48 h后,处理组叶片中POD和PAL活性分别下降了5191%和7500%,而相应的对照组叶片则分别下降了3234%和4986%;处理组和对照组叶片PPO活性分别上升了37173%和12113%。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园林科研所大花蕙兰组培瓶苗为材料,采用热激法对大花蕙兰叶片外植体进行处理,研究了热激处理对引起大花蕙兰褐变的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对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探讨热激处理对大花蕙兰组培褐变有效抑制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热激处理明显降低了大花蕙兰叶片外植体组培褐变程度,使总酚含量、PAL和PPO活性降低,POD活性没有明显降低。热激处理因降低了PAL及PPO活性,而抑制了底物酚类物质的合成;降低了酚类物质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速率,从而抑制了醌类物质的生成,最终抑制了外植体的褐变。  相似文献   

16.
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与烟草品种抗野火病呈正相关。抗感品种健康植株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差异显著。抗感品种接种后POD活性在12,16d出现两次高峰,PPO活性在10,14d出现两次高峰,PAL活性在10,16d出现两次高峰。  相似文献   

17.
苹果感染炭疽病菌后6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侵染,苹果果实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果胶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活性的较大幅度提高时期与病症出现的时期一致.在炭疽菌感染苹果过程中,从感染部位到未感染区域的边缘,PAL活性有一个明显的下降梯度.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时程与几丁质酶活性变化时程一致.病原菌侵染果实后,果胶甲酯酶(PE)的活性升高,同时果胶分解、果实组织的衰老也能促进PE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前硒硼处理对油桃采后品质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分析了采前喷硒(200mg/L亚硒酸钠)、喷硼(0.2%硼酸)处理及复合处理(0.2%硼酸+喷施200mg/L亚硒酸钠)对“燕红14”油桃在冷藏期间的品质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油桃贮藏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处理果实硬度均高于对照;各处理均抑制了POD和PPO活性。硒处理提高了GSH Px活性,而硼处理则对GSH Px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水稻感染污点病菌后三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抗感品种感染污点病菌后,植株体内防御酶系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感病品种的POD、PPO、PAL的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抗病品种POD、PAL二种酶活性达到高峰的时间均比感病品种早,但病菌侵染寄主植物后,PAL在植株体内的反应比POD快。抗、感品种体内PAL分别在接种后第1天和第2天达到酶活性高峰,POD分别在接种后第3天和第4天达到高峰,而PPO活性同时在接种第2天酶活性达到高峰,但抗病品种的PPO高峰期酶活性值比感病品种高。建议在品种抗病性鉴定中,可初步以PPO做为该病抗病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外源腐胺(PUT)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的影响机理,以牛角椒为试材,在花期喷施PUT(0.1mmol·L-1)和多胺合成抑制剂(DFMO,0.1mmol·L-1),研究外源腐胺处理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后50d,与CK相比PUT处理可提高苯丙氨酸转氨酶(PAL)活性21.05U·g-1,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0.13g愈创木酚·h-1,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8.53U·g-1,提高辣椒素含量2.79mg·g-1,同时促进内源多胺的合成;DFMO处理抑制PAL、POD活性,促进PPO活性,抑制内源多胺的合成和辣椒素的积累;PUT和DFMO复配处理可明显减弱DFMO的抑制效果。综上表明外源PUT通过促进内源多胺的合成、提高PAL活性以及抑制PPO活性来促进辣椒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