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引言众所周知蜜粉源植物是养蜂生产的物质基础。一个地区能不能养蜂?能养多少蜂?采取哪种方式饲养?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蜜源问题。因此,在规划一个地区发展养蜂生产时,必须首先要调查和掌握该地区的蜜粉源植物的数量、种类、花期、分布等情况,才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辽阔 ,资源丰富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全国许多行业都展开了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我国的养蜂业也应跟上形势 ,积极投入对西部的大开发 ,发展养蜂生产 ,为国家创造财富 ,为人民增加收入。蜜源是发展养蜂生产的物质基础 ,我国西部地区的蜜源条件怎样呢 ?能否进一步发展养蜂生产呢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有关资料介绍 ,我国西部地区的蜜源资源非常丰富 ,不仅蜜源植物的种类多 ,分布广 ,面积大 ,而且有多种是可生产商品蜜的主要蜜源。另外 ,我国西部地区晴朗天气多 ,阳光充足 ,昼夜温差大 ,蜜源植物的泌蜜量大 ,蜂群的群均产蜜量高…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简称苏北),现有蜜蜂14.1万群,平均161亩蜜源植物有蜂一群,其中60%以上蜂群流动饲养。为探索定地养蜂能不能稳产?我们走访了十多个县,对不同地区的定地或小转地饲养的养蜂场,养蜂户和转地饲养的蜂场,进行了包括蜂群繁殖率、蜜源资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蜂群产量、病虫害等情况的调查。事实证明:苏北地区蜜源丰富、适合定地养蜂,在该地区范围内进行小转地饲养,乃是夺取苏北养蜂高产稳产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4.
辽西养蜂高产措施及管理要点辽宁省北镇县大市乡江家村(121301)艾国民辽西地区有大面积的刺槐和荆条蜜源,辅助蜜粉源自3月底直到10月接连不断,小转地到内蒙还可采集山花椒及荞麦等蜜源,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养蜂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人在养蜂生产实...  相似文献   

5.
蜜源植物是养蜂生产的物质基础,蜜源植物的鉴定、调查是养蜂学中一个重要分支。过去蜜源植物调查多侧重于蜜源植物的种类,而往往忽略了数量的调查,尤其是对野生蜜源植物的调查。为此,我们开展了蜜源植物丰富度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提出了调查取样方法,评价的主要指标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并利用这套体系对贵州省3个蜜源植物丰富度、蜂群数量、养蜂生产发展水平明显不同的地区进行评价。测评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利用这套测评体系,可以为各地养蜂生产制定发展规划、确定规模、安排布局、制定有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模式、设计转地放蜂路线,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养蜂,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蜜源,新疆有些地区蜂多,蜜源相对不足,满足不了定地饲养的需要,这样就势必造成大多数蜂场需要转地养蜂的局面。新疆养蜂者利用蜜粉源的方式包括定地饲养、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和长途转地饲养3种。能否对转地蜂场进行准确的蜜源调查并选择适宜的放蜂场地和确定最佳的放蜂路线是饲养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水富县是云南省昭通地区最小的一个县,但气候好、蜜源植物和蜜蜂资源丰富,对发展养蜂极为有利,农村养蜂也比较普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养蜂已成为水富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高效门路,已由自生自灭式的生产发展成一种以专业户为骨干,具有多种经营、初具加工综合利用的产业.目前,全县蜂业生产正健康地发展着,其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8.
在养蜂生产中根据不同蜜源情况和天气变化适当、合理地关王,让蜂群最旺盛时出现在大流蜜期;当蜜源稀少时则适当控制产卵、保存实力、节省食料.适当关王控制产卵,对于定地养蜂尤为重要.现谈谈我在关王实践中的一些应用和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谈西北地区蜜源基地的建设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九明 《蜜蜂杂志》2004,(10):31-32
蜜源植物是发展养蜂生产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蜜蜂的生活,决定着蜂群的繁殖、生产、群势消长和管理技术措施的运用。多年来,我国广大养蜂工作者在对现有蜜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特点、植被情况、主要蜜源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养蜂生产利用价值、农业生产耕作方式、种植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区域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等进行蜜源基地建设和保护,使蜜源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养蜂生产的发展。但蜜源植物的自然分布、开花期、种类、数量以及主要蜜源和辅助蜜源、蜜源和粉源植物的搭配与养蜂生产的需要总有不相适应的问…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中部和东北部地形气候复杂,植物种类繁多。四季百花争艳,蜜源不断。为发展养蜂生产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我校养蜂专业实习蜂场,坚持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在该地区进行了蜜源植物调查。采集了100余种蜜源植物标本,并对重要蜜源植物的泌蜜情况进行探索。现按主要蜜源植物  相似文献   

11.
蜂群饲养管理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严格遵守自然规律,正确处理蜂群与气候、蜜源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华蜜蜂(简称中蜂)生物学特性和预定的目标,科学地引导蜂群活动。全国各地养蜂自然条件千变万化,即使同一地区,每年的气候、蜜源条件以及蜂群状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养蜂生产实践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石鹏 《蜜蜂杂志》2008,28(7):35-35
蜜源植物在养蜂生产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追花夺蜜养蜂生产中,陇中(甘肃中部)的蜜源是我国蜜蜂流转放养链条上重要的一环.它是南方广大蜂场经青海油菜大蜜源后,蜂群休整进入秋蜜的过渡期,或是作为青海油菜蜜减产的补救地.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蜂产品作为纯天然保健品深受热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养蜂这个行业中。那么,初次养蜂者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一、养蜂场地的选择1.蜜粉源植物丰富。在养蜂场半径2.5公里内,全年要有1~2个比较稳产的主要蜜源和交替开花的辅助蜜源无毒蜜源、蜜露蜜源。2.环境适宜。要有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避免选在风口、水塘、低洼处。3.水源充足、水质好,周围环境安静。  相似文献   

14.
辽宁地区养蜂的特点是规模小、小转地、产品单一,受当地蜜源所限,加之病虫害和极端天气的影响,养蜂生产效益始终不高。为了提高养蜂生产效益,养蜂人就要从提高生产技术入手,通过引进蜂种、规模化饲养、防疫灭病,从多方位多角度提高养蜂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能供蜜蜂采集花蜜 ,花粉的植物为蜜源植物。只能为蜜蜂提供或兼有少量花蜜的显花植物 ,如玉米、芒、水稻、蚕豆、猕猴桃等 ,又可称为粉源植物。除蜂群自用外 ,还有多余 ,能取到商品蜜的蜜源植物 ,叫主要蜜源植物 ,否则叫辅助蜜源植物。要发展养蜂生产 ,就一定有蜜源植物和蜜源基地 ,它是养蜂的物质基础 ,蜜源植物的好坏 ,是发展养蜂的重要前提。2 主要蜜源植物简介 :全国部分主要蜜源植物 :2 .1油菜 :有的叫芸苔 ,菜籽。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属十字花科 ,是重要油料作物。品种很多 ,一般分本地油菜、胜利油菜和辣油菜。蜜粉多…  相似文献   

16.
制定蜜源资源区划,是为了在养蜂生产中贯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是逐步实现养蜂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的需要,也是养蜂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蜜源资源区划的依据蜜源植物是一种既不属于养蜂者所有,又为养蜂生产所利用的特殊生产资料。因此制定蜜源区划是根据多种因素综合分析的结果,而不是主观的臆断。我们在调查全国主要蜜源资源的基础,参考《全国畜牧业综合区划》,根据蜜源和养蜂生产的特点,认为主  相似文献   

17.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蜜源情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蜜源品种多、面积分散的新情况。如何才能把蜂养好?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江苏省盐城市郊区的科技人员和养蜂户,进行了定地和小转地养蜂的尝试,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定地、小转地养蜂经济效益高,并能促进养蜂业在农村新形势下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是轉地放蜂有利还是定地飼养有利?要看是站在什么立場,用什么观点看待这小“利”字。是一場之“利”还是全民之“利”?是一时之“利”还是长远之“利”?目前有少数人考虑的只是他自己如何从中漁“利”,那当然是绝对要不得的。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养蜂員,一个社会主义的建設者,应当有革命的思想,創业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为了巩固和发展集体养蜂事业,必須实行計划放蜂,合理利用蜜源,并且大規模地改造蜜源。面对着当前养蜂生产战线上出現的形形色色的資本主义經营方式,我們每一个养蜂工作者究竟应該采取什么态度,的确是值得考虑的問題。是任其盲目乱轉、你爭我夺的资本主义經营方式继續存在下去呢?或是维护集体利益,千方百計地把养蜂生产納入計划管理的軌道,合理利用和改造蜜源、实行定地飼养?希望讀者結合自己的认識和体会热烈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一、甘肃蜜源植物种类与分布甘肃地处祖国西北要冲,南去青海、北上宁夏、西进新疆、东返陕西之便,历来为转地放蜂必经之地;加之甘肃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又为全国蜜源较好的地区之一。研究甘肃蜜源植物的种类、分布、生态环境以及开花泌蜜规律是发展养蜂生产基础和前提。根据1982~1985年甘肃省养蜂研究所"甘肃主要蜜源植物的调查及其开花泌蜜规律的观察与  相似文献   

20.
淮河以北地区的夏季,蜜源丰盛,有刺槐、苕子、楝、柿、枣、芝麻、棉花和瓜类等蜜源植物。在养蜂生产上育王分蜂、取蜜、造脾、生产王浆等大部分工作在这个季节完成。但是这时气候炎热,雨量多,敌害多,加之农作物使用农药,对养蜂生产不利,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夺取蜂、蜜、蜡三丰收?现把我在该地区蜂群夏季管理中的一些具体作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