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瓜畸形瓜的发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畸形瓜包括弯曲瓜、大肚瓜、尖嘴瓜、蜂腰瓜、瘦肩瓜、钩子瓜等. 弯曲瓜.茎叶过密,特别是行距窄,植株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或肥料不足,干旱缺水,引起植株生长衰弱、营养不良,均易产生弯曲瓜.但有些瓜弯曲是由于卷须缠绕、架材和茎蔓阻挡等机械原因造成,应予区别.  相似文献   

2.
由于环境条件不适,管理不当,黄瓜在生育中会出现果实发育异常,而形成畸形瓜。常见的畸形瓜有尖嘴瓜、弯曲瓜、蜂腰瓜、大肚瓜、裂纹瓜、僵瓜等。  相似文献   

3.
常见的畸形瓜有尖嘴瓜、弯曲瓜、大肚瓜、蜂腰瓜、裂纹瓜、瓜佬等。幼小的黄瓜着生后,细胞数量已经固定,瓜条的大小、形状则受栽培环境影响而发生不同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黄瓜生理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瓜畸形瓜和苦味瓜 在保护地及露地栽培的黄瓜,后期容易出现曲形瓜、尖嘴瓜、细腰瓜、大肚瓜、苦瓜等。  相似文献   

5.
黄瓜畸形瓜和苦味瓜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保护地及露地后期栽培条件下生产黄瓜时,常出现曲形瓜、尖嘴瓜、细腰瓜、大肚瓜等,有时出现苦味瓜。这种瓜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降低了黄瓜的品质,大大影响了其商品价值。1黄瓜畸形瓜和苦味瓜的成因1.1曲形瓜产生曲形瓜有生理或物理原因。生理原因多为营养不良、植株瘦弱造成,如光照不足,温度、水分管理不当,或结瓜前期水分正常,结瓜后期水分供应不足,或伤根、病虫害引起。尤其是在高温,或昼夜温差过大过小,光照少,地温低等条件下易发生。有的是花期子房就表现出弯曲状态,随幼果长大弯曲加重,曲形瓜在最初或最后的果穗发生多。此外,雌花或幼…  相似文献   

6.
一、黄瓜畸形瓜和苦味瓜 在保护地及露地栽培的黄瓜,后期容易出现曲形瓜、尖嘴瓜、细腰瓜、大肚瓜、苦瓜等。  相似文献   

7.
在保护地及露地后期栽培条件下生产黄瓜时,常出现曲形瓜、尖嘴瓜、细腰瓜、大肚瓜,有时出现苦味瓜。预防方法: 1、发现畸形瓜及时摘除。 2、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及水分管理。 3、采用科学配方施肥技术,或喷洒喷施宝、磷酸二氢钾,或氮、磷、钾按5:2:6比例施用;喷洒喷施宝每毫升加  相似文献   

8.
飞碟瓜属南瓜属,是美洲南瓜种中的一个品种,也称元宝瓜、荷花瓜。是近几年从美国、韩国引进的一个新型瓜菜品种。植株贴地生长,生长势强,掌状叶,8~10片时即可见瓜,瓜成熟后有绿、白、黄三种颜色。肉厚且质密,口感细腻,优于西葫芦.果实碟形,既可盆栽观赏又可食用,不但能炒、炝、做汤做馅,而且还适合生食凉拌、蘸酱。  相似文献   

9.
大棚栽培黄瓜,常产生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弯头瓜等畸形瓜,影响商品性能,降低经济效益。防止大棚畸形黄瓜的产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0.
西葫芦产生畸形果实,原因有以下几点:水肥水足,坐瓜初期不足易形成尖嘴瓜,中气不足易形成细腰瓜,后期不足易彤成细长歪把瓜。但中期肥水过猛又易形成大肚瓜。  相似文献   

11.
1蜂腰瓜 瓜的两头粗,中间细,形如蜂腰.原因是土壤硼、钾不足,或植株根系对硼的吸收受阴、代谢失常.细雨胞分裂不正常.另外,高温、干燥、黄瓜发育期内环境条件变化大,植株长势弱,也容易出现蜂腰瓜.  相似文献   

12.
"五色瓜"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古人有关"五色瓜"形态的描述,差异明显;现代学者多数认为"五色瓜"是"东陵瓜"。本文首先通过对史料进行梳理考证,得出"五色瓜"并不一定是"东陵瓜",且"五色瓜"可能为薄皮甜瓜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五色瓜"与"东陵瓜"的关系与渊源,从文学记载的角度进行解读,认为"五色瓜"的形象是在"东陵瓜"形象的基础上,文人通过想象而产生。  相似文献   

13.
1.蜂腰瓜 瓜的两头粗,中间细,形如蜂腰.原因是土壤硼、钾不足,或植株根系对硼的吸收受阻,代谢失常,细胞分裂不正常.另外,高温、干燥、黄瓜发育期内环境条件变化大,植株长势弱,也容易出现蜂腰瓜.  相似文献   

14.
坐瓜灵对黄瓜膨瓜速度及产量的影响蒋燕张菊平张兴志(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洛阳471003)黄瓜是目前生产上栽培面积较大的蔬菜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增进效益是生产中一直探索的课题。本试验用坐瓜灵对黄瓜瓜胎进行了不同时期处理,以研究坐瓜灵对黄瓜膨瓜...  相似文献   

15.
在保护地及露地的黄瓜生产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畸形瓜,影响品质及商品性,给瓜农造成一定的损失.畸形瓜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棚室黄瓜栽培过程中,常会出现弯曲瓜、蜂腰瓜、尖顶瓜、大肚瓜等各种畸形黄瓜,有时还会出现苦味瓜,极大地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对焉耆盆地籽瓜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研究了焉耆盆地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对籽瓜产量、鲜瓜重和出籽率影响,并计算各生育期的需水量。[结果]2012、2013、2014年,不同灌水定额处理下的籽瓜产量差异均较显著,尤其2012和2013年达到极显著水平。2012年灌水次数处理对籽瓜产量有显著影响。灌水次数对鲜瓜重有显著影响,而灌水量对其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进一步说明灌水量对鲜瓜重的影响极大,而籽瓜出籽率在不同灌水量和不同灌水次数下表现均不显著。籽瓜产量与耗水量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籽瓜全生育期最佳需水量为3 600 m~3/hm~2,最佳灌水次数8次左右。当全生育期供水量小于3 600 m3/hm~2时,籽瓜产量随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全生育期供水量大于3 600 m3/hm~2,产量不增反降。籽瓜各生育期需水量中,苗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16.8%,开花坐果期占26.9%,果实膨大期占38.2%,成熟期占18.1%。[结论]该研究为掌握籽瓜的需水规律,充分分配并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镰刀”瓜瓜条弯曲似镰刀。这是果实在成长过程中,叶片害病或被虫伤,得不到足够的同化营养造成的。长形果品种最容易出现“镰刀”瓜。当然.子房本身就小,“饭量”不大:或者挂果太多.营养不够分配也是原因。“美容”术:①选肥沃地段种植,并加深耕作层,使植株“吃饱”,“喝足”;②合理密植,处理好单株和群体关系,互相协调,促进:③结瓜期不能缺水、肥:④注意防病治虫。 “蜂腰”瓜瓜条中部一处或多  相似文献   

19.
飞碟瓜,又名碟瓜、碟形瓜,为葫芦科南瓜属美洲南瓜的一个变种,是我们近年新引入的名特蔬菜品种.它的食用部分--嫩瓜,具有外形美观、风味清爽等特点,集食用、观赏于一体,加之其适应性强,既适合露地栽培,又适合保护地栽培,因此,一经引入,便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我们已开始向全国大部分地区进行推广,收效甚好.  相似文献   

20.
李苹  李畅  姚芳 《农家致富》2007,(5):27-27
砍瓜是通过杂交培育成功的一个新品种。砍瓜绿蔓匍匐,叶心形,5~7裂,背面茸毛。同株异花,花黄色,大喇叭形。雄花着生在茎基20厘米处,雌花着生在茎基130厘米处,主蔓结瓜为主。瓜为长圆柱形,瓜色先由绿后变金黄色。每株结瓜13~15条,瓜长一般90~130厘米,直径12~15厘米,单瓜重6~9公斤。在生长期的瓜被砍的截面3分钟后伤口迅速愈合,每天继续生长6~8厘米,不影响瓜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