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河南省不同地区(郑州、原阳、洛阳、信阳)选取不同类型的土壤(旱地、稻茬)、上种植的6个不同筋力类型小麦品种,测定分析其11个品质性状,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弱化度,其次是沉降值。小麦品质性状受不同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大,在不同土壤类型旱地(两合土、粘土、砂壤土、壤土)和稻茬土上表现为:随着土壤粘度的增加,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增加,随着土壤质地由砂→砂壤→壤土其含量增加。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弱筋型品种适宜在稻茬或多雨地区种植,而强、中筋类型在旱地种植品质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客观地评价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主要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区试观察记载的大数据性状资料的利用率,探索利用区试性状演变规律促进提高育种性状选择准确率的可能性,为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提供支撑,本研究对2000—2015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区试历年参试品种汇总的16个表观数量性状进行整理归纳分类,按产量性状、抗逆广适性状、品质性状3个指标性状分类,以区试分组为依据,对旱肥、旱薄两类参试品种性状差异及表现趋势进行比较,并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参试品系的一般性状(育种辅助选择的亚性状或间接性状)和目标性状(品种审定直接考察要求达标的性状)相互间的遗传相关性,分析比对典型性状因子及其对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和评价的作用,为提高优良性状选择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旱地小麦新品种中麦36于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80064。该品种具有下列明显优点:①丰产稳产,大旱年份较河南旱地区试对照品种洛旱7号表现突出。②抗旱指数达3级且抗旱指数好于河南旱地区试对照品种洛旱7号。③抗倒性较好。④品质优于目前河南省旱地推广的旱地品种,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种标准。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2009-2010年度河南省水地区试70个参试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河南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性状的平均值为:籽粒容重803.3 g/L、蛋白质含量14.94%、湿面筋含量32.2%、沉淀值60.0 ml、吸水率59.1%、形成时间4.1 min、稳定时间5.3 min、弱化度119 Bu,出粉率69.3。不同组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容重、吸水率、形成时间、弱化度呈现冬水组〉春水组,而沉淀值、稳定时间呈现冬水组〈春水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较接近。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7个、63个和0个品种。提高吸水率、找到合适的形成时间、提高稳定时间、降低弱化度是今后河南省小麦品种品质育种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009-2010年度河南省水地区试70个参试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河南省70个小麦新品种(系)平均籽粒容重803.3g/L,蛋白质含量14.94%,湿面筋含量32.2%,沉淀值60.0mL,吸水率59.1%,形成时间4.1min,稳定时间5.3min,弱化度119FU,出粉率69.3%。不同组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容重、吸水率、形成时间、弱化度呈现冬水组>春水组,而沉淀值、稳定时间、出粉率呈现冬水组<春水组,其中蛋白质、湿面筋含量较接近。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7个、63个和0个品种。提高小麦品种的吸水率、筛选合适的形成时间、提高稳定时间、降低弱化度、提高出粉率是今后河南小麦品种品质育种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依据2014-2017年黄淮和陕西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结果,分析了干旱年型、平水年型、丰水年型各组试验旱地小麦的对照品种、参试品种以及增产品种主要性状在不同年型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旱地小麦品种同一性状在不同年型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但不同年型对不同性状影响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单产、667 m2穗数、株高、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参试旱地小麦品种较对照的生育期普遍延长,丰产潜力提高,株高有明显降低趋势,但抗旱性减弱,稳产性降低,对照品种较强的抗旱性使其在旱年和平年仍有稳产优势,但生产潜力较低。因而旱地小麦育种应加强丰产与抗旱相结合,选育高产、抗旱、优质的旱地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利用3年41个品种分析了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与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品质的相关性显著。优质馒头与所分析的品质性状(馒头体积除外)相关性均不显著。本文还提出了黑龙江省优质面包和优质馒头和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8.
2000—2015年国家黄淮和北部冬麦区域试验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各区试组小麦品种品质差异和年度品质变化,探讨各区试组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方法】对2000—2015年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985个参试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各区试组强筋品种、中强筋品种和中筋品种比例及8个主要品质性状变化。【结果】各区试组参试品种以中筋品种为主,平均占品种量78%;强筋品种和中强筋品种比例较小,各占11%。区试组之间各品种类型比例存在差异,从参试品种看,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13%)、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11%)和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16%)的强筋品种比例高于北部冬麦区组(6%)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7%);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20%)的中强筋品种比例最大,北部冬麦区组(5%)比例最小。从审定品种看,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强筋品种(4%)和中强筋品种(10%)比例最大,其次为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3%、6%);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17%)和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19%)中筋品种比例高于其他区试组。受区试组品种结构影响,各区试组小麦质量总体表现为中筋品质,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平均值较高,而沉淀指数、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一般。区试组之间参试品种品质差异较大,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和春水组容重平均值高于北部冬麦区组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而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与之相反;北部冬麦区组强筋品种和中强筋品种稳定时间平均值高于其他区试组;黄淮冬麦区春水组各类型品种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均高于其他区试组。各区试组品质性状年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容重、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呈上升趋势,吸水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持平趋势,沉淀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结论】中国小麦品质育种进展缓慢,区试组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相应生产区小麦品种结构和质量。国家小麦区试应加强对不同品质类型优质小麦的重视,改善小麦品质结构,提高小麦品种质量。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了总结小麦育种经验,给进一步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生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直观统计分析方法,对山西省2001-2010年审定的82个小麦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的遗传背景不够丰富,遗传差异性较小。品种间产量差异很大,82个小麦品种产量幅度2774.0~7365.0 kg/hm2,平均5375.1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7.9%;其中水地品种在5329.5~7365.0 kg/hm2之间,平均值6159.5 kg/hm2,旱地品种在2774.0~5885.0 kg/hm2之间,平均值4084.7 kg/hm2。蛋白质在11.7%~18.0%之间,平均值14.7%;其中水地品种蛋白质在12.8%~18.0%之间,平均值14.9%;旱地品种蛋白质含量在11.7%~17.0%之间,平均值14.7%。湿面筋在23.6~45.5之间,平均值32.3;其中水地品种在26.1~45.5之间,平均值32.2;旱地品种在23.6~39.8之间,平均值32.3。沉降值在11.1~71.4 ml之间,平均值33.3 ml;其中水地品种在15.5~71.4 ml之间,平均值31.8 ml;旱地品种在11.1~63.5 ml之间,平均值35.8 ml。山西省小麦育种在近十年取得了较大进展,审定品种产量不断提高,主要品质性状指标均高于全国水平。在未来的小麦育种过程中,应加强农艺性状优异、具有遗传多样性小麦种质创新研究,为培育突破性品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影响小麦品质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江苏省近处来推广种植,引种及部分区域试验中的87个小麦品种302份样品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在品种间及种植地域间的差异较大,在年度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红皮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除容,同粉率略低于白皮品种外,其他品质性状总体表现优于白皮小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小麦水旱地品质与产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旱地品质比较实验,结果认为旱地小麦品质优于水地,小麦品质指标间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沉降值与湿面筋含量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硬度与其它三相指标间都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旱地条件硬度与其它指标间呈负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小麦的硬度受水分影响较大,旱地条件下矛盾性变强。对产量而言水地产量高于旱地。  相似文献   

12.
采用稻田套播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与传统条播方式相比,在同一氮肥运筹下套播方式中筋小麦除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外,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磨粉品质和面粉品质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指标低于传统条播,且差异显著。稻田套播方式不利于中筋小麦扬麦10号优质的形成,在江苏淮南地区中筋专用小麦采用稻田套播方式宜适当增加施氮量且追氮适度后移。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旱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多元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了山西省旱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 ,山西省旱地小麦在不同的生态区域、不同的肥力条件下 ,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有所不同。南部中熟冬麦区 ,肥旱地和薄旱地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均为穗数 ;而中部晚熟冬麦区 ,肥旱地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粒数 ,薄旱地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数和穗粒数。同时对株高与产量的相关性也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山西省旱地小麦上 ,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壤类型前茬作物对烤烟化学成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南省陆良县红壤和水稻土前茬作物(小麦、蚕豆、绿肥、油菜)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土条件下,相较休耕处理,前作为小麦和蚕豆时,烤烟总糖、还原糖含量适中,总氮、烟碱含量显著降低,以小麦为前作时,总氮含量仅为1.5%,烟碱含量低于2%,烤烟的感官质量评析以前作小麦和油菜最优,香气质较好,杂气少,香气风格得分均达到5,清香风格明显;在红壤条件下,以绿肥为前作时,烤烟化学成分最优,烤烟钾含量达2%以上,高于其他前作处理,烟碱含量仅为1.81%,低于以小麦、蚕豆、油菜为前作的处理,烟叶的评吸质量也以绿肥为前作时最优,烤后烟叶香气量足、燃烧性好、清香风格最明显。水稻土条件下前作为小麦,红壤条件下前作为绿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怀川916小麦旱地种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怀川916小麦在非协迫、全生育期完全凭自然降水不进行灌溉的情况下,株高为64.3 cm,有效穗数547.8万穗/hm2,穗粒数39.2粒,千粒重45.2 g,实收产量8 319.0 kg/hm2,其抗旱、耐寒、抗倒性较强。怀川916不但是一个优质强筋、高产稳产、矮秆抗倒早熟的小麦新品种,也是一个旱作能稳产、丰水年能高产、水地超高产的一个水旱兼用型良种,该品种在旱地种植以力争主穗夺高产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运城旱地小麦不同方式地膜覆盖增产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7年,在运城市峨嵋岭旱源区以露地常规条播为对照,就地膜平铺全覆盖精量穴播和起垄半覆盖精量条播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地膜覆盖方式对小麦均有较好的增温和保墒效果,改善了麦苗生态环境,协调了小麦对水热条件的需求,促进了小麦生育进程,延长了幼穗分化和灌浆时间,使单株分蘖成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明显优于对照,达到了每亩增产87.3和54.6kg的显著效果。而两种覆盖方式间的效果差异不显著,从而肯定了两种覆盖均不失为旱地小麦实现高产稳产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基因型和环境对新疆冬小麦品种蛋白质品质性状的影响.[方法]选用762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种植于新疆3个地点,检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值以及面团揉合特性等8个蛋白质品质性状.[结果]新疆冬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4.44%,湿面筋含量为32.37%,面筋指数为61.86%,Zeleny沉...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春小麦蛋白品质特性与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生态类型区春小麦蛋白品质特性与淀粉糊化特性的变异,为小麦品种改良和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合理布局种植优质小麦提供有效信息。【方法】选用3种品质类型8个春小麦品种在新疆17个试验点种植,测定其蛋白品质与淀粉品质指标;利用方差和聚类分析,对新疆不同生态类型区内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蛋白品质特性与淀粉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籽粒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糊化特性所有参数在基因型、环境间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除降落数值外,其余品质性状在基因型×环境互作间也差异显著;3种不同品质类型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均差异显著,且强筋类品种表现较好;强筋类和中弱筋类的湿面筋含量差异不显著,与中强筋类差异显著;不同筋型品种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异不同,除吸水率外,其他所有参数在3种筋型间均差异显著;不同筋型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差异分析可知,三种筋型品种的最终粘度、回生值、峰值时间均差异显著,且平均值大小顺序为中弱筋类>强筋类>中强筋类;强筋类与中强筋类的峰值粘度、稀懈值、峰值时间差异不显著,而与中弱筋类差异显著;聚类分析可知,奇台试验站、呼图壁、轮台、哈密市适合种植强筋类春麦品种;吐鲁番、塔城164团、焉耆、巩留、塔城、温泉、奇台吉布库旱地适合种植中强筋春麦品种;昭苏、巴里坤、阿勒泰、青河、新源、奇台吉布库水地适合种植中弱筋春麦品种。【结论】新疆春小麦籽粒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糊化特性在基因型、环境间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强筋类春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明显好于中强筋类和中弱筋类;聚类分析可知,强筋类、中强筋类春麦品种主要适合种植在沿天山边缘一带哈密-吐鲁番-昌吉-巴州-伊宁-博乐等地区;中弱筋类春麦品种适合种植在昭苏、巴里坤、阿勒泰、青河、新源、奇台吉布库水浇地。  相似文献   

19.
为了培育高产稳产、抗旱节水、多抗广适的突破性小麦品种,以高产品种‘临麦2号’为母本,以高产抗旱品种‘烟农19’为父本,采用系谱法聚合二者优异农艺性状,通过多点多生态鉴定与评价,育成小麦新品种‘济麦262’。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好,农艺性状优异,水旱兼用。在2010—2011年度济南和蒙阴水浇地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较对照‘济麦22’增产2.87%和9.41%,均居第一位;在2012—2013年度山东省旱地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较对照‘鲁麦21’增产9.74%,是近10年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旱地小麦。该品种籽大饱满,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粉白度等品质指标优于对照品种‘鲁麦21’;抗干热风,中抗条锈病;株高67.2 cm,后期叶片功能期长,落黄佳,长方形穗,穗粒数37.5粒,千粒重44.7 g,白粒,粉质。‘济麦262’于2016年2通过山东省审定,适宜在无浇灌条件的旱肥地及水资源匮乏地区种植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对氮素的敏感性,为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生产及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长江中下游麦区105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低氮(纯氮120 kg/ha)和高氮(纯氮280 kg/ha)2个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品种籽粒品质相关指标,并依据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氮肥敏感性分析.[结果]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施氮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高氮处理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显著提高,沉降值、千粒重和籽粒硬度等品质指标也有增加趋势.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5000以上.根据籽粒品质性状对氮素的敏感性程度,可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品种分为氮敏感型(34个)、氮迟钝型(25个)和中间型(46个)三大类.15个生产应用弱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不同施氮量下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弱筋小麦品种在低氮条件下均可达到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的标准,其中宁麦9和扬麦15籽粒蛋白质含量对不同施氮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宁麦13、鄂麦520、扬麦9号和宁麦20等品种对氮素较敏感.[结论]根据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对氮素的敏感性差异,生产上应合理控制氮肥用量,以达到品质与产量的协调和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