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播油菜栽培是利用冷凉地区夏季相对低温的田间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正季生长季节的田间条件,根据油菜品种的生长习性,完成其生长周期的一种栽培方法。我县一部分高寒山区秋冬季种植油菜,由于无法避过霜期,产量较低,夏播油菜种植具有反季栽培的空间,加之近年来油菜籽价格较高,实行夏播栽培,不失为一条山区农户增收的门路。经过我镇几年的栽培实践,现总结出一套较完整的夏播油菜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油菜不同栽培方式机械收割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适合金山区推广的油菜栽培模式,分析了油菜4种不同种植和收割方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直播机收栽培方式的油菜经济效益最好,每667 m2比对照节本增收342.8元,该栽培模式虽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目前不适应本区的水稻茬口;移栽机收油菜每667 m2比对照节本增收179.6元,是现实条件下最适合金山区的油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四川盆地的主要油料作物,种植油菜也是农民的一项增收途径,稻田免耕直播栽培油菜缓解了小春粮油栽播期间农村劳动力、畜力和农业机械紧张的矛盾,节支增收,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该文总结了重庆市油菜发展状况,并结合气候条件以及油菜产区的生长特点,提出油菜高产栽培理论以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全市油菜生产,从而实现重庆市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汪涌  陈常墙 《福建农业》2008,(11):23-23
山区油菜生长季节的气候和栽培条件较为复杂,高产稳产的障碍因素也较多.其中油菜移栽后部分出现烂根死苗是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站从2005年起.经连续几年观察油菜发生烂根死苗的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初步找到了油菜移栽后烂根死苗的主要原因和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稻田油菜生长季节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复杂,高产稳产的障碍因素也较多。其中油菜移栽后出现烂根死苗是一大障碍因素。近年来,笔者对此作了调查,现将油菜移栽后烂根死苗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一)稻田含水量对油菜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油菜是世界三大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也是中国最大播种面积、最广分布区域的油料作物。文章以油菜生长发育特点为依据,结合宣汉县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高产、高质、高效益、低消耗为目标进行栽培,研究出适合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油菜高产配套栽培的技术,为实现大面积油菜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制约潜山市油菜产能提高4个因素,提出产业带动增收、增育油菜新的经济增长点增收、农机与农艺融合栽培增收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制约潜山市油菜产能提高的4个因素,从产业带动增收、增育油菜新的经济增长点增收、农机与农艺融合栽培增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该地油菜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薹菜用油菜"一种双收"是在常规栽培油菜的基础上,利用油菜薹应市早、品质好、口味鲜的特点,采用适当早播、早栽方法,让油菜早抽薹,抢在春节前后采摘新鲜菜薹供应淡季市场,先收摘一季菜薹,再收获一季菜籽的栽培方法.该技术简单易行,不需增加投入,不影响菜籽产量,增收效果显著,每667平方米菜薹产量在250公斤~350公斤,可增收200元以上,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免耕栽培模式是克服农村劳动力不足、实现降本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们积极推广应用油菜田套直播水稻、水稻无盘旱育免耕抛栽、油菜-水稻双免耕抛栽等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这3333hm2.免耕栽培每公顷节本增收3000元左右,其中以油菜-水稻双免耕抛栽的模式节本增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油菜对农业环境适宜程度、农旅融合发展的结合度、常年种植面积、栽培制度、产量潜力、及种植集中程度等综合方面的良好评价,在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本文结合谋道镇油菜生长概况与分布情况,对油菜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油菜作物构成了油料作物中的核心类型,近些年以来,很多地区都在致力于探求高产栽培油菜的新型技术举措。与传统油菜栽培方式相比,具备高产性的油菜栽培措施有助于减低油菜栽植的总成本,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当地现有的油菜作物产能。因此在目前阶段中,对于新品种的油菜栽培应当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措施,在此前提下突显农户增收与油菜作物增产的基本目标。1前期的油菜播种预备相比而言,多数油菜作物都具备较小的种子规模,油菜种  相似文献   

14.
吴锴 《农家顾问》2004,(8):40-40
新油菜新品种沪油15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以优质双低三高(高产、高油、高抗)、两用(油用、菜用)为突出特点,比普通油菜增产10%~20%,能促进栽培者增收。  相似文献   

15.
高产栽培技术在油菜种植中的应用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空前提高,油菜作为一种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我国食用油的重要来源,菜籽饼是一种大众饲用蛋白,油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硒等营养成分,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研究油菜高产栽培种植技术,对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和农民致富增收有着重要意义。1苗期抚育苗期管理是油菜田间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有效的田间管理能够提高油菜长势,加快油菜生长,进行更充分的光合  相似文献   

16.
1枣油间作相得益彰 枣油间作能科学地提高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枣树是落叶乔木,具有发叶迟、落叶早、生长期短、枝稀叶小、透光度大的特点,其生长期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9月上中旬.油菜播种期在9月中下旬,在油菜播种、越冬到翌年返青、抽薹、开花、灌浆成熟期,枣树一直处于落叶、休眠及芽萌动期,5月中下旬油菜收割,枣树开始生长,可见一年中枣树与油菜的生长期基本错开,从而提高了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此外,枣树既能够起到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又能改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油菜的生长发育.油菜的茬口也为枣树生长结果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枣树稳产高产.因此枣油间作模式能达到树上树下双丰收,是旱薄地农民增收的新型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共和县塘河地区主要种植青稞、油菜等农作物,种植作物单一、多年连作,导致施肥增多,病虫害严重。针对连作和"油菜—青稞"常年轮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开展了"蚕豆—青稞"轮作的减肥增效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蚕豆—青稞"栽培模式比"油菜—青稞"栽培模式增收明显,农药残留对二次栽培的作物药害低。"蚕豆—青稞"栽培模式具有节本、增效、增收的优点,在塘河地区乃至青稞种植区域推广应用该技术是今后藏区粮食栽培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从茬口安排、油菜栽培、单季稻栽培方面总结了油菜—单季稻观光创新高效轮作模式,以期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油菜具有耐低温、生长快、成熟早、栽培简单、用种量少等特点。尤其是青海门源地区培育的门油系列小油菜品种,该品种出苗长至二、三片真叶时即现蕾抽薹,以后边生长,边开花,边结荚。是麦后复种的最佳品种,并且芥酸和碱甙含量低,品质好。适宜在宁夏南部山区扬黄灌区的土壤、气候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20.
油菜是湟中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栽培面积稳中有升,为广大农户拓宽了增收渠道,增加了经济收入。油菜生产良好发展,对湟中县油菜产业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工作经验,对油菜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