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和动物的T淋巴细胞具有红细胞受体,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能与红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环状,称为E——玫瑰花试验,花环的形成是T淋巴细胞的特异标志,故本试验可以计数T淋巴细胞的数量并检测T细胞的活性,这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细胞免疫学检测方法之一。 E——玫瑰花试验对T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方法简便,但由于T淋巴细胞与红细胞的结合是一种表面的物理性吸附现象,花环结合松脆,有一个从结合到脱落的动力学过程,在试验中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不易稳定,故作为临床检验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一种指标,还需要在操作流程的规范化,试验条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做许多探讨工作。在兽医方面  相似文献   

2.
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T淋巴细胞的变化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家畜在某些疾病状态下,T淋巴细胞会有不同变化。因而通过测定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液中的数量变化,可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予后及疗效观察提供参考。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健康马、骡T淋巴细胞的正常值报道甚少,且很不一致。本试验试图通过对健康马、骡T淋巴细胞的测定,为确定我国健康马、骡T淋巴细胞的正常值提供参考。目前测定T淋巴细胞容易试行的方法有E-玫瑰花环(简称ER)形成试验及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法等。笔者试图通过对比试验,了解上述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选出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提供参考。为此对60匹健康马、骡进行了T淋巴细胞的测定,现将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 T 淋巴细胞非特异性酸性酯酶染色法应用于猪细胞免疫水平体外测定的操作技术;并对97头2~3月令临床症状键康猪 T 淋巴细胞正常值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T 淋巴细胞非特异性酸性酯酶染色法基本可靠、快速简便。适宜兽医科研、教学和临床检验等方面参考。在猪的喘气病研究中,为测定猪的细胞免疫水平找到一个简便、快速而可靠的方法,我们对 T 淋巴细胞非特异性酸性酯酶染色法应用于猪以及其它家畜,反复进行了试验,并对67头2~3月令无临床症状健康猪 T·B 淋巴细胞百分率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研究了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后对异种抗原——小鼠红细胞(MRBC)和新城疫(ND)疫苗在外周血液的免疫应答反应。检测指标有IgG,IgM 和γ—球蛋白含量;血凝抗体滴度以及 T 细胞、B 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实验结果表明,1日龄感染 IBDV 雏鸡接种 ND 疫苗后,血清 IgG,IgM 及γ—球蛋白含量和血液 B 细胞、T 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雏鸡。1日龄和4周龄感染 IBDV 雏鸡接种 MRBC 后血凝抗体滴度,血清 IgG,IgM 及γ—球蛋白含量和血液 T 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也均低于未感染雏鸡。说明感染 IBDV 雏鸡对 ND 疫苗和 MRBC 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T淋巴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根据这些功能的特性,建立了一系列检测方法,“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下简称“淋转”)就是检测T淋巴细胞功能的方法之一。正常机体的T淋巴细胞当与某种特异性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在体外共同培养时,可发生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部分小淋巴细胞转化为不成熟的母细胞,这种方法称为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当病畜的细胞免疫功能缺损时,其淋转率降低,故在临床上可作为检测病畜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对于免疫缺陷病的诊断、各种疾病病理发生本质的探讨、治疗效果的考核以及判断予后等方面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松针提取物对优质型青脚麻鸡免疫器官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优质型青脚麻鸡1 600只作为试验动物进行饲养试验。试验鸡群随机分为2组,每组2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松针提取物300 mg·kg-1。在49日龄时,每个重复组随机抽样30只进行解剖,对脾脏和法氏囊进行称重并进行T、B淋巴细胞检查。结果表明,试验组的脾脏重和法氏囊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免疫器官中的T、B淋巴细胞相对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松针提取物具有显著促进优质型青脚麻鸡免疫器官发育及增加免疫器官中T、B淋巴细胞相对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海藻提取物对广西麻鸡免疫器官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广西麻鸡1 800只为试验动物进行饲养试验。试验鸡群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在饲养过程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海藻提取物300 mg·kg-1。在49日龄时,每个重复组随机抽样30只解剖,摘取法氏囊和脾脏进行称重,并进行法氏囊、脾脏和胸腺T、B淋巴细胞检查。结果表明,试验组的脾脏重和法氏囊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免疫器官中T和B淋巴细胞相对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海藻提取物具有显著促进广西麻鸡法氏囊和脾脏发育、增加免疫器官中T和B淋巴细胞相对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较全面了解EB病毒(EBV)感染时B淋巴细胞的早期动力学变化及免疫因素对其影响,我们用细胞培养、抗补体免疫酶、液体闪烁计数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建立了EBV体外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早期变化的综合检测观察系统。用本系统综合检测EBV体外感染PBMC及T、B淋巴细胞发现:(1)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松针提取物对广西麻鸡免疫器官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广西麻鸡1 600只为试验动物进行饲养试验。试验鸡群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两个重复。在饲养过程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松针提取物300 mg·kg-1。49日龄时,每个重复组随机抽样30只鸡解剖,并进行T、B淋巴细胞检查。结果表明,试验组脾脏重和法氏囊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免疫器官中T和B淋巴细胞相对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松针提取物具有促进广西麻鸡免疫器官发育,增加免疫器官中T和B淋巴细胞相对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中草药提取物对广西麻鸡免疫器官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选取了1日龄广西麻鸡1 800只为试验动物进行饲养试验。试验鸡群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在饲养过程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300 mg·kg~(-1)。在49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抽样30只解剖,摘取法氏囊和脾脏进行称重,并进行法氏囊、脾脏和胸腺中的T、B淋巴细胞检查。试验组脾脏重和法氏囊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免疫器官中T和B淋巴细胞相对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草药提取物具有显著促进广西麻鸡法氏囊和脾脏发育,明显增加免疫器官中T和B淋巴细胞相对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磺酰罗丹明B法(Sulforhodamine B,SRB)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最佳条件。【方法】体外培养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选用SRB法对淋巴细胞含量(1×105,1×106,2.5×106,5×106,7.5×106和1×107 mL-1)、ConA质量浓度(5.0,7.5,10.0,12.5和15.0μg/mL)、培养时间(36,48,60h)3个因素进行组合设计培养T淋巴细胞,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SRB显色后用酶标仪在492nm波长处测量OD492值,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筛选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结果】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最佳条件为:淋巴细胞含量1×106 mL-1,ConA质量浓度5.0μg/mL,培养时间48h。【结论】确定了体外培养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ConA质量浓度、培养时间及淋巴细胞含量,证实用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结果可靠,是切实可行的淋巴细胞数量与活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试验证明He-Ne激光照射马的脾区皮肤,照射后B淋巴细胞花结率增高;停照后T淋巴细胞活性玫瑰花结率也增高。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玉米赤霉烯酮(ZEA)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的机制,以免疫磁珠负性分选法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得到的高纯度T淋巴细胞为材料,刀豆蛋白A(Con A)作为T淋巴细胞活化刺激剂,研究ZEA对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对核因子NFA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设空白对照组(不含Con A)、Con A (5μg·mL~(-1))对照组、ZEA(10、20及40μmol·L~(-1))+Con A (5μg·mL~(-1))染毒组,细胞染毒48h后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变化情况。细胞染毒处理24和36h后分别提取细胞浆、细胞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NFAT及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n A组T淋巴细胞胞浆内NFAT、NF-κB等相关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浆丰富,核糖体和线粒体明显增多。与Con A组相比,ZEA染毒组T淋巴细胞胞浆内NFAT、NF-κB相关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细胞胞浆减少,细胞质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化,线粒体肿胀,核糖体消失,异染色质增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n A组T淋巴细胞核内NFAT、NF-κB含量均极显著升高;与Con A组相比,ZEA染毒组T淋巴细胞核内NFAT、NF-κB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这一研究提示ZEA可造成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核因子NFAT、NF-κB信号通路活性,抑制相关蛋白合成,造成T淋巴细胞的活化作用被抑制。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130只健康滨白雏鸡新城疫1次、2次免疫后,外周血液 T,B细胞数量及其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次免疫后其外周血液 T,B 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T,B 细胞功能增强;2次免疫后外周血液 T,B 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均明显高于1次免疫。说明健康鸡 ND 免疫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参与免疫应答,2次免疫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免疫鸡呈现良好的免疫保护,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略有上升,维持较高水平,未免疫鸡全部发病死亡,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说明攻毒后鸡的免疫保护力与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高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酵母菌花环试验检测了牦牛红细胞C3b受体,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及B淋巴细胞C3b受体,采用E-玫瑰花环试验检测了T淋巴细胞绵羊红细胞受体。结果表明:牦牛红细胞具有C3b受体且可以粘附免疫复合物,说明6牦牛红细胞不仅具有携氧等功能,而且还有免疫功能,并确定了牦牛TI林巴细胞E-玫瑰花环及B淋巴细胞C3b受体花环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6.
前言在猪的种质测定中可以测定许多项目,如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生理生化指标以及生殖生理将点等。但与此同时我们认为测定猪隻机体的免疫状况亦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我们结合本院畜牧系在本院牧场进行内蒙黑猪种质测定研究,作为主动配合研究项目进行了外周血液的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计数测定,借以了解该猪隻的免疫性状。因为我们已知检查T细胞和B细胞对于了解牲畜体质和免疫状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而具有免疫缺陷的动物T和B细胞显然减少。  相似文献   

17.
绞股蓝总皂甙对热应激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健康的艾维因商品内鸡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并对其进行高热刺激,测定外周血T、B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指标,获得了免疫押制荆与热应激互作降低了鸡外周T、B淋巴细胞转化率.证实了饲粮添加绞股蓝总皂甙显著提高了外周血T、B淋巴细胞转化串(P<0.01),从而显著提高热应激条件下内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T 淋巴细胞是参与细胞免疫的免疫活性细胞,机体内T细胞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实验室测定T细胞的方法多用E玫瑰花结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免  相似文献   

19.
雏鸭免疫RA疫苗后免疫学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RA疫苗对雏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机能的影响,以RA油乳剂灭活苗免疫7日龄健康雏鸭,采用SPA菌体花环法、细胞培养技术及MT测定法、酸性α-醋酸萘酯(ANAE)染色法等检测方法对3、7、10、14、21日龄免疫雏鸭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数量、增殖功能和胸腺、法氏囊、脾脏T、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免疫RA疫苗后的雏鸭,其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的T、B淋巴细胞数量与增殖功能及免疫器官T淋巴细胞ANAE+率均比对照组和攻毒组高;而攻毒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可见,以RA疫苗免疫雏鸭,对其免疫系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起到保护效果,而RA强毒对雏鸭的免疫系统有破坏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由熟地等组成的复方中药对感染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规律,将雏鸡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攻毒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复方中药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于给药后3、6、9、14、19d采集血样,测定血液中T、B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结果表明:试验用复方中药不仅可以提高人工感染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而且可使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还表明,试验用复方中药可以提高人工感染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可使该雏鸡体液免疫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