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圳梅林山公园乡土植物群落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理应用乡土观赏植物,营造"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是当今园林绿化的发展趋势。深圳市梅林山公园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和植物资源,绿化设计根据现有植被类型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改造和恢复方法。对于生态和景观效益好的沟谷季雨林、低地常绿季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采用封山育林的策略,促进其自然演替;对于人工林、果林、灌草丛、防火林和采石场,有针对性的选取优良乡土植物进行改造和恢复;对于景区和登山路的绿化设计,采用乡土和园林植物相结合,营造自然、美观、保健和生态的群落景观。  相似文献   

2.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孕育了包括一批国家级保护种在内的观赏植物类群。本文主要介绍了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并按照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将该地区主要的观赏植物作出初步统计,对这些植物种类与当地不同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组合进行比较。本文通过对保护区观赏植物的调查研究认为,在风景区的建设中应以当地的乡土植物为主,建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调查挖掘乡土观赏植物,也可以为景观植物的引种开发提供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3.
乡土植物在园林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的发展导致了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引起的直接后果是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是在园林绿化中较多地应用乡土植物。乡土植物作为大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能为当地物种的保护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园林绿化发展的背景出发,提出应用乡土植物的必然性,并介绍了它在提高植物与动物多样性方面的贡献。同时以广州园林绿化作为案例诠释理论,并提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做的工作,以及在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的配置。  相似文献   

4.
根据云南澜沧江上游原生植被种类及特点,对乌弄龙水电站的景观生态现状进行分析,吸收现代水电站文化精华,融入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利用澜沧江上游自然生态系统为基质,通过廊道、斑块、镶嵌体等景观元素在水电站建设中的渗透及融合,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绿化和植被恢复体系,工程区呈现"一线、两核、三区、多节点"的布局特点。提出以乡土植物为主,配植少量适生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进行景观绿化和植被恢复等规划设计要点,按照不同的生态功能分区,分别选取不同的工程措施、绿化模式、恢复方式等进行生态景观营建,在达到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视觉景观效果和持续发展要求,为水电站的景观生态恢复寻求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5.
乡土和野生花卉植物普遍具有抗性强、管理粗放、养护成本低、观赏价值较高的优点,是保持当地生态多样性和地域景观重要的花卉材料。开发利用乡土和野生花卉资源,补充园林花卉植物种类和品种是北京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香山公园在深入了解乡土和野生花卉研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致力于解决乡土地被和花卉水平不高、特色不足、缺乏繁育栽培管理方面的成熟配套技术等问题。对多种乡土和野生花卉进行物候观察、养护繁殖试验和观赏性评价,对乡土和野生花卉的组合应用、适应性及多样性的景观建设模式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并利用香山公园丰富多样的绿地生境进行了展示。对于北京及华北地区加大乡土地被花卉植物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石质边坡地的处理方法和构建坡面的基质配置,以及景观恢复植物的选择等方面叙述了常吉高速公路石质边坡地的景观植被恢复技术。提出其最佳的植物配置模式为:灌木为主,乔木、草、花为辅,植物种类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紫色土先锋植物为辅。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地调研法对信(阳)南(阳)高速公路乡土植物现状和生长过程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总结了52种乡土植物的种类及习性,针对不同植被类型、特点及边坡植被处理形式,经过分析总结,优选出35种乡土植物,提出11种优化的乡土植物配置模式,旨在为营造近自然植被群落的高效节约道路绿化景观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山公园次生林的植物调查,发现次生林受开发建设和绿化的影响,植物多样性呈现出乡土植物减少、外来栽培植物增多、草本和木质藤本大幅度减少等趋势,这些变化与城市植物区系和城市植被的典型特征相符。为避免发生这些变化,分别在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层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城市建设中的园林绿化意义说起,分析植物多样性存在的客观因素,从而对比我国南北园林绿化在树木、花卉和植被上的不同,提出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中,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做好规划,以丰富城市的生态功能,创设优美、健康、文明、和谐的现代城市.  相似文献   

10.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规划是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研究与示范扬州试验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条件。介绍了利用历史遗存植物造景、坚持乡土树种地被植物应用、加强生物多样性原则、开发水生湿地植被景观、推进生物防治管理等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就自然植被资源保护、湿地植物景观体现以及生态绿地模式建设等设想,对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进行了初步规划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徐州历史乡土植物景观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旨在发掘徐州历史乡土植物景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潜力,以期打造出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凸显城市特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园林绿化正在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在提倡适地适树、适地适栽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表现在城市绿化中,首要的就是植物品种的多样性,而后才能带来人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景观的丰富性。地被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造景物种,适当的选择和应用,往往可为园林绿化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后滩湿地公园中植物应用形式进行探讨,介绍了公园的植物种类,对于植物生活型、多样性、季相变化、配置形式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后滩公园在植物物种的选择和应用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植物种类丰富多样,重视乡土植物和抗逆植物的选择和应用;二是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明显,色叶植物和常绿阔叶植物搭配合理;三是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结合道路、水体、建筑打造不同的景观空间,丰富了景观层次。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矿区园林绿化树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矿基地,多年开采给矿区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土地和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园林绿化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综合分析矿区环境特殊性,笔者认为绿化植物筛选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长的植株,在不同功能区(办公和生活区、生产区和矸石山)选用不同的树种进行园林绿化。  相似文献   

15.
浅谈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国亮 《山西林业科技》2010,39(2):59-60,F0004
系统介绍了乡土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观赏性好、经济效果佳等特点,乡土树种确保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一定的生态效益和景观功能,探讨了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乡土树种在绿化中的应用提出了适地适树、挖掘可利用资源、优化植物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京西山林区防火道路裸露边坡立地条件的分析,结合西山林区植被特点,制定了固土护坡、植物群落生境恢复、生态修复及植物景观提升3个阶段性恢复计划。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再造适合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选择北京西山林区的乡土植物,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景观效果,建立能够稳定发挥生态作用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绿网建设与生态学尺度、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乡土植物与地带性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群落稳定性等生态学命题,结合北京实际提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华南园林绿化乡土树种探讨(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接第2期)3园林绿化乡土树种简介 乡土树种选择的原则,首先必须是本地区原有自然分布的种类(含少数归化种);二是注重树种形态的观赏性,包括树形、树干、叶、花和果实的形态、色彩、气味或个性风韵;三是注意生物多样性,考虑生态、物种和景观多样性,以及招鸟树种;四是考虑物种保护和科普文化教育,选取本地区有分布的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种类。本文是根据这四点原则,初步筛选了华南园林绿化已见应用和潜在的乡土树种,共计有104科492种(含变种)。每种简述其名称、主要的生物学、生态学和观赏特性、分布或列为国家保护植物的级别和花果期。  相似文献   

19.
株洲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多样性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株洲市植被类型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植物多样性原理,提出了创造多样性园林植物景观的对策,以达到提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和提高植物多样性保存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园林规划中如何体现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多样性是景观多样性的前提:该文分析了园林绿化植物的使用现状,提出了园林规划中通过创造多样的地形生态环境、复层绿化、多样的观赏特性、增加人工群落种植密度、扩充同类种植等5种形式来体现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