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鳜鱼视网膜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全长5.0~115.0mm不同发育时期鳜鱼视网膜结构及3种视细胞的密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刚孵出的鳜苗视网膜感受细胞为高密度的单锥细胞,且不具视网膜运动反应。视杆细胞和双锥细胞出现较晚。随其生长发育,视锥和神经节细胞密度降低,视杆细胞密度增加。外核层细胞核与神经节细胞的比值增大,同时视网膜各层次的发育渐趋完善。全长30.0~43,0mm是视网膜结构及视觉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的过渡时期。后期网膜上不同区域视锥的类型、形态和数量呈现异质分布,双锥约占视锥数量的90%。鳜鱼视觉结构的变化与其从浮游到底栖的生态迁移及捕食方式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棕色田鼠视网膜结构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棕色田鼠的视网膜结构呈典型的脊椎动物视网膜结构类型,由外向内分别为色素上皮、视锥视杆层、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视网膜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分布在内网层、内核层、靠近内核层的外网层区、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其中内网层阳性最强,有4个阳性亚层.视锥视杆层和外核层没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分布,这可能与感光细胞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两栖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视网膜中神经胶质细胞形态结构及分布,利用生物显微技术、投射电镜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显示了中华大蟾蜍视网膜胶质细胞形态结构。观察结果显示,中华大蟾蜍视网膜中仅分布有Müller细胞。光镜下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中成单层分布,细胞长轴沿着眼球半径成放射状排列,胞体位于内核层,胞体发出至少2个主干突起。电镜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胞质及胞核着色较周围细胞深,细胞内有明显的纤维成分,与其他神经成分易于区别。Müller细胞近巩膜侧的主干突起延伸到视杆与视锥细胞的内节与胞核交界处,并彼此相互连接形成外界膜,近玻璃体侧的突起末端形成圆锥形的终足,锥形的底部紧邻玻璃体,且在此处彼此相互连接形成内界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鳜Siniperca chuatsi视觉转变期视网膜感光细胞层结构变化,利用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技术与几何构型分析对鳜视觉转变期3个阶段(出膜后第28、42、63天,记为D28、D42和D63)视网膜中感光细胞数量增长方式和视锥细胞排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鳜视觉转变期视网膜各区域视杆细胞数量显著增加,D63时期已达4 500~6 000 cells/100 μm2;单锥细胞(SC)数量上升缓慢,D28时期为20~40 cells/100 μm2,而D63时为5~8 cells/100 μm2,同时双锥细胞(DC)数量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单锥细胞,D28时期为70~100 cells/100 μum2,而D63时期为100~150 cells/100 μm2,视锥细胞中双锥细胞比例显著上升,D63时期DC/SC已接近50;视锥细胞在视网膜腹侧的增长均快于背侧,而增长的视杆细胞未影响视锥细胞排布的构建.研究表明,鳜视觉转变期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在结构上发生了剧烈变化,视杆细胞在视网膜各区域均匀增长,视锥细胞腹侧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背侧,鳜感光细胞发育特点为其底栖暗光生活的视觉转变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5.
鳜仔鱼视网膜及口腔齿的发育对摄食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及HE染色的方法对鳜受精卵及1~30 d仔鱼的视网膜结构和视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受精后54 h晶状体形成,视网膜还未分化;80 h视网膜分化为外核层、内核层、内网层和神经节细胞层4层结构;98 h形成色素上皮层、视杆视锥层和神经纤维层;124 h外网层形成,视网膜10层结构发育完全。孵化后4 d开始出现少量颌齿和咽齿;5 d和14 d分别观察到腭齿和犁齿;15d时鳃耙形成但形状较小。口腔齿的数量随着仔鱼个体的生长而增加至近于成体。(2)鳜内核层分化成一层水平细胞、数层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属光感受系统不发达的类型。(3)鳜仔鱼在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时已经开始形成口腔齿,为提高捕食的成功率提供了基础条件,充分表现了个体发育在进化过程中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点。(4)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随个体的生长发育而减少,孵化后29 d,体长18.36 mm时,只有一层神经节细胞,说明此时的仔鱼已适应黑暗环境生活。鳜视觉结构的变化与其从浮游到底层的生态迁移及捕食方式的变化相适应。研究亮点:从组织学研究角度对鳜仔鱼视网膜发育进行了探讨,详细研究了视网膜各组成结构的发育特征,并结合鳜仔鱼齿的发育特征,分析了其对摄食行为的适应,首次解释了伴随着视网膜发育而形成的由浮游生活到底层生活的适应,研究结果以期为鳜在种苗生产过程中正确选择开口饵料和早期动物性饵料,以降低种苗的死亡率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鲫鱼和红腹锦鸡视网膜结构的比较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视网膜组织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测量了视网膜各层厚度、3个核层的胞核层数及胞核直径,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鲫鱼和红腹锦鸡视网膜均由4层细胞构成,在显微镜下分为10层。鲫鱼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96.57μm,红腹锦鸡为225.31μm。红腹锦鸡的视网膜内核层的细胞核层数比外核层多,鲫鱼的外核层细胞核层数大于内核层。鲫鱼和红腹锦鸡这2种动物视网膜结构的差异,与其从水生到陆生的生境迁移和捕食方式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分布与活性,为深入揭示NO在点带石斑鱼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及Griess试剂法,对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nNOS的分布与活性及NO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经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后,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阳性物质呈蓝色。在点带石斑鱼大脑中,NOS阳性物质位于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在小脑中,NOS分布在颗粒层的颗粒细胞、分子层的神经纤维和浦肯野细胞层的浦肯野细胞;在视网膜中,NOS分布于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层、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节细胞层和视神经纤维层。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nNOS阳性物质呈深棕色。在大脑中,nNOS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在小脑中,nNOS分布在颗粒层、分子层和浦肯野细胞层;在视网膜中,nNOS分布在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层、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节细胞层和视神经纤维层。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的nNOS在显色后的硝酸纤维素膜上均出现3条免疫印迹条带,对应分子量分别为80、120和130kD。NO含量在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分别为17.601±1.743和13.624±1.249μmol/L,nNOS活性在脑组织和视网膜中分别为38.070±3.047和23.748±2.860U/mg。【结论】在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均存在nNOS,推测nNOS在点带石斑鱼脑神经及视神经系统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组织中的NO含量和nNOS活性均显著高于视网膜,是由于脑组织作为重要的中枢神经,对机体生理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橘小实蝇成虫复眼结构及感光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成虫复眼外部形态、内部显微结构和光感受机制。【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橘小实蝇成虫复眼外部形态,组织切片研究成虫复眼内部显微结构及在不同光环境下小眼结构的变化。【结果】橘小实蝇成虫复眼位于头部两侧,正面观呈半球形,表面光滑平坦;小眼间隙有感觉毛,单个小眼由角膜、晶锥、网膜细胞及其特化的视杆、基膜等构成,晶锥、视杆周围和色素细胞内均含有大量的色素颗粒。不同单色光处理后,小眼内的附属色素细胞色素颗粒沿小眼纵轴移动。白光、绿光和黄光处理后,附属色素细胞色素颗粒沿小眼纵轴均匀分布;紫光、蓝光和红光处理后,附属色素细胞色素颗粒主要集中在视网膜细胞远端和角膜的近端。【结论】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复眼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无差异,均属于并置像眼,屏蔽色素颗粒的移动是其复眼适应外界光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该研究结果为筛选橘小实蝇成虫敏感光波并对其进行灯光诱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连续3a的定位观测和调查结果表明,板栗三桠套种经营地上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性和水平上的交错和镶嵌性,因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较纯板栗和纯三桠林分充分,从林分结构上看,较两树种的纯林完善复杂。套种林分中的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三桠净光合速率较纯林高,蒸腾速率较纯林低,这在干旱季节对三桠极其有利。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镜技术研究日本沼虾孵化前后复眼发育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1)复眼内小眼折光系统包括角膜、角膜细胞及晶锥,晶锥周围有虹膜色素细胞分布。从产卵后第16 d到第Ⅰ期状幼体,小眼角膜厚度和晶锥直径逐渐增大,角膜细胞内细胞器数量逐渐增多;晶锥内电子致密颗粒区域由6块融合为4块,晶锥末端附近出现第8个小网膜细胞。(2)小眼感光系统由8个小网膜细胞组成,小网膜细胞伸出微绒毛组成“十足目型”感杆束,感杆束周围围绕一层较薄细胞质,胞质内外可见胞饮小泡及膜下储泡囊。随着胚胎发育,感杆束直径逐渐增大,小网膜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数量逐渐增多,并出现多囊体、板膜体、色素颗粒等结构。(3)胚胎发育过程中,小网膜细胞分化过程如下:产卵后第16 d,感杆束周围7个小网膜细胞间空隙较大,中间被第8个小网膜细胞4个分叶隔开,细胞内出现远端色素颗粒;第Ⅰ期状幼体,第8个小网膜细胞位置上升,其它7个小网膜细胞相互间排列紧密,细胞内出现大量近端色素颗粒。  相似文献   

11.
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显示,从横切面观察,火棘叶片解剖结构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大部分组成。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都是单层,排列整齐有序,外切向壁加厚为角质层,无表皮毛,下表皮的气孔凸出叶表面,有孔下室。典型异面叶,叶肉分化明显,富含叶绿体,栅栏细胞长柱状,排列有序,整齐划一,2~3层,海绵细胞排列无序,细胞形状不一,大小不一。主脉维管束发达,充分体现了其运输功能,另在维管束上下两侧有少量的机械组织,侧脉维管束结构简化。以上特征与干旱等环境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秦岭林区华山松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运用标准地及样方法对秦岭林区天然华山松种群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岭林区华山松种群以单层结构为主;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随发育阶段由集群→随机→集群分布过渡,在水平方向不同龄级个体呈镶嵌分布;种群年龄结构及存活曲线复杂,增长型和衰退型并存,并以缺失某些年龄阶段的间断衰退型为主;种群个体的径阶结构多呈右偏正态分布,表现出种群幼苗、幼树储备不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小花棘豆叶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小花棘豆叶的形态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oDC的叶呈典型的背腹型叶,表皮被有单细长柔毛,表皮细胞一层,排列紧密,细胞外壁外突呈波浪状,角质膜较厚,气孔器小、密度大,十字交叉型或不等型。  相似文献   

14.
不同机采棉配置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机采棉配置模式对棉花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的差异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四种机采棉配置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结果】同配置对棉花叶面积指数有较大影响,盛铃期一膜六行叶面积指数最高,其次为为一膜三行与一膜四行,一膜五行最低;叶倾角大小依次为一膜三行一膜六行一膜五行一膜四行,一膜四行与其他三个处理存在显著差异;透光系数盛花期一膜四行、一膜六行表现较大差异,一膜六行透光系数最大。盛铃期,一膜三行、一膜六行与一膜四行、一膜五行存在显著差异,一膜五行透光系数最大,一膜六行最小;一膜六行具有较高的群体优势,籽棉产量及皮棉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结论】一膜六行能够保持较高的光能利用率,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冠层结构,具有较优的冠层结构,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  相似文献   

15.
用光镜研究了日本沼虾胚胎及幼体复眼外形和组织结构发育过程。外形发育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发育到第8d,胚胎中出现点状复眼色素;9—11d。点状色素逐渐连成线状,厚度逐渐增加;12—13d,色素区明显。经戊二醛固定复眼区为枯红色;第14d,小眼开始出现,随着胚胎发育,色素区越来越明显,小眼数量也越来越多,至第1期溞状幼体,复眼内小眼发育已较完善。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发育第8d,胚胎内复眼原基区可见两层细胞,表层为眼基细胞,内部为神经细胞;9—10d,眼基细胞开始纵向分裂,形成放射状细胞簇;第16d,复眼内小眼结构已十分复杂,小眼由角膜、角膜细胞、晶锥、晶锥细胞、虹膜色素细胞、小网膜细胞等组成。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于光镜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织形态结构,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X器官-窦腺复合体X器官位于视端髓的外缘,其内具有I型和Ⅱ型两种类型神经分泌细胞,窦腺位于视内髓与视端髓交界处的背部,与X器官处于不同侧,由窦腺壁与中央血窦腔组成,窦腺壁由神经分泌细胞的末梢及神经质细胞交织而成。此外,在窦腺周围还存在的Ⅲ型和Ⅳ型神经分泌细胞及一群未知细胞团。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于光镜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织形态结构,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X器官-窦腺复合体X器官位于视端髓的外缘,其内具有I型和Ⅱ型两种类型神经分泌细胞,窦腺位于视内髓与视端髓交界处的背部,与X器官处于不同侧,由窦腺壁与中央血窦腔组成,窦腺壁由神经分泌细胞的末梢及神经质细胞交织而成。此外,在窦腺周围还存在的Ⅲ型和Ⅳ型神经分泌细胞及一群未知细胞团。  相似文献   

18.
竖向荷载下四角锥网架结构的整体倒塌通常是拉杆屈服和压杆屈曲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其倒塌破坏特征,以一个倒置四点支承四角锥网架结构为例,基于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建立了考虑单杆初始弯曲的网架结构倒塌数值分析模型,并通过一个网架结构模型的倒塌试验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进而考察了压杆屈曲对网架倒塌过程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单杆初始弯曲的钢网架结构倒塌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数值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考虑杆件初始弯曲的模型可完整揭示竖向荷载作用下网架结构的倒塌全过程;不考虑单杆初始弯曲将会过高的估计网架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而偏不安全;在网架倒塌前削弱杆件均存在屈曲现象,削弱最靠近角支座位置的上弦压杆,对网架的抗倒塌性能最为敏感;压杆屈曲后性能对网架抗倒塌能力仍有贡献,直接杀死屈曲压杆的分析结果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9.
食用优质稻米胚乳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3个不同米擀水平的籼型水稻代表品种进行了稻米胚乳横断面粉细胞及淀粉形态和提纯单淀粉粒形态的显微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横断面胚乳细胞的长宽比与米质关联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胚乳细胞中淀粉粒的结合形式与米质有联系;提纯淀粉粒粉样特别适合于单淀粉粒形态的显微观测,改良提取淀粉粒方法比常规方法省时简便,且效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研究中国水牛鼻唇腺微细胞结构的基础上,应用三例老龄水牛鼻唇腺的材料,通过电镜技术,观察了腺细胞和部分导管的亚微结构。鼻唇腺腺细胞呈锥体形,游离面具短小而稀疏的微绒毛,胞核位近细胞的基底部,明显有内外两层核膜,核仁1~2个,糙面内质网明显,其间夹有长形线粒体。细胞分泌区具明显的高尔基器,并有大量外包界膜的分泌颗粒。分泌颗粒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体积大小不同、电子致密度不等的分泌颗粒,根据其电子致密度的不同可再分为四种类型;第二种类型是体积大小相近、电子致密度近乎一致的分泌颗粒;第三种类型是具有致密心或致密心偏位的分泌颗粒。腺细胞间存在明显的细胞间分泌小管。闰管细胞的特征是含有少量糙面内质网,少量微绒毛,胞质内有十字交叉排列的张力微丝束,细胞侧膜分布有多重桥柱。分泌管细胞存在明暗两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基部质膜大量内褶,与相邻细胞形成指状相嵌,褶内有大量线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