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得肥是微生物肥料,用它来种油菜,既能使油菜增产,又能使油菜增强抗逆性,还能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轻污染,减少残毒,提高品质。那么,如何用保得肥种油菜呢?  一、在播种前用保得叶面增效剂1000倍液浸种5—6小时。  二、在出苗后3—5天,每亩用保得土壤接种剂30—40克,对水适量浇施一次。育苗移栽的油菜,移栽时每亩用土壤接种剂30—40克对水适量作“定根水”浇施一次;移栽活棵后,每亩用保得叶面增效剂20—30克,对水40—60公斤(即2000倍液)喷施一次。直播的油菜立冬边4—5叶期也可以喷施一次叶面增效剂。  三、在初花…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8,(6):27-29
为免耕移栽油菜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油研11号和三北98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施钾量对稻田免耕移栽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钾量较高的情况下,不同施钾量对稻田免耕移栽油菜产量无显著影响;不施钾肥处理产量为196.34公斤/亩,施钾肥处理平均产量为201.81公斤/亩,增产3.49%。稻田免耕移栽油菜在移栽较迟(10月30日)、密度较低(4 000株/亩)的情况下,只要管理及时,仍可获得200公斤/亩的高产。  相似文献   

3.
新选巨龙AC-03,属甘蓝型油菜,田间主要表现是:长势旺、株型大(一般株高1.5 ~1.7米)、分枝多、节位低、荚特长(平均荚长14.7厘米,为对照的2倍多)、籽多粒重、耐 寒抗病等。全生育期240天左右(即9月上中旬育苗,翌年5月上旬收获)。该品种单产超过300 公斤以上,比普通甘蓝型油菜增产50%左右,是白菜型油菜产量的3~4倍。现将高产栽培技 术要点介绍如下:   1.高质量培育壮苗育苗移栽是夺取油菜高产的基本措施,其壮苗标准是“苗高15-18厘米、叶子5-6片,叶色呈浓绿,无虫无病害”。①适时育苗,控量播种。实践证明,9月上中旬为育苗适期,大田直播可迟至10月中下旬,每667米2(1亩)苗床用种0.2~0.3公斤, 有利稀播壮苗,为大苗越冬打好基础。②施足底肥培育壮苗。苗床要求每667米2施足土杂肥 7500~10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或复合肥25公斤,加施硼肥0.5公斤。③管好苗床,狠 抓三早。培育壮苗关键在管理上下功夫。“三早”即早间苗(分两次匀苗),早追肥(勤追清 水粪),早防虫(着重抓好秋蚜防治)。3~4叶期时用万分之一点五浓度的多效唑喷施,以防 高脚苗。   2.高标准抓好移栽①适期移栽。实践证明,苗龄35~40天的苗产量最高,移栽要求 在10月中下旬,最迟不超过立冬前后栽入大田。以利年前发芽。②合理密植。根据巨龙油菜 长势旺、株型大、分枝多的特性及实践经验,密度以每667米27000~8000株的产量为最高, 而低于6000株或高于9000株的产量有所下降,其规格是行距33厘米,株距22~24厘米。③狠 抓“四个一”的移栽法。即“一棵苗一把肥,一棵苗一瓢水”(一把肥是指每667米2用100 0~1500公斤土杂粪拌合30~40公斤复合肥或40~50公斤复混肥,移栽时一个当抓一把)。以 促进早成活、早得肥、早发苗。   3.高标准管大田①油菜科学追肥要抓好早追苗肥,重施薹肥,喷施花肥,狠抓配方 肥。苗肥是在成活后每667米2追施尿素4~5公斤,薹肥是在刚起薹4~5厘米高时每667米2重 追复合肥30~40公斤或复混肥或油菜专用肥25~30公斤(切忌单一追氮肥),以促进薹肥薹壮 分枝增多。后期喷施花肥主要从初花期至末花期连喷三次硼肥加磷酸二氢钾,每次每667米2 各100克,对水50公斤保证层层朵朵花结荚,增加粒多粒重,确保高产,这是科学追肥的最 后一环。②目前化学除草剂品种繁多,但以习惯、有效、无残害的品种为好,以消灭杂草确 保高产。③在雨水多或水田移栽地区,要求做到明水排除,暗水滤净,降低水位,防渍防病 。④巨龙油菜虽有较强的耐寒抗病能力,但仍不能忽视中后期连续3~4次多菌灵加硼一起喷 。以保证荚长粒多粒重夺高产。  相似文献   

4.
<正>"油菜—甘薯+芝麻"高效种植模式,即秋播时采取大小行或等行距移栽种植油菜;在翌年6月上旬油菜成熟收获后及时起垄栽插甘薯;6月中旬再移栽芝麻,与甘薯间作。该种植模式是特粮作物与油料作物的有机结合、直立生长作物与匍匐生长作物的合理搭配,一年三种三收,周年高效,每667平方米(1亩)可产油菜籽250千克、甘薯3000千克、芝麻30千克。该栽培技术模式操作简单,农户容易接受。一、茬口配置秋播时油菜移栽行距85厘米、株距18厘米,密度约4300株/667平方米。油菜收获后(6月上中旬)及时起  相似文献   

5.
湖南株洲市小神农种苗育成的早白菜薹(Ⅰ),代替油菜作冬种栽培有三大好处:1.667平方米(1亩)增产菜薹1000公斤以上,在春节前作鲜菜上市,一般收入700~800元.2.667平方米收菜籽100~120公斤,与一般品种油菜产量持平或略低.3.早白菜薹收籽期比油菜收籽早20~25天,提早了春季作物的栽培季节.2000年冬我村试种1公顷面积早白菜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播种育苗一般8月下旬~10月上旬均可播种、育苗、移栽.稀播育壮苗,秧龄期35~45天,苗期不追肥,如遇干旱,宜及时浇水,及时治虫,每667平方米用种子量100克.……  相似文献   

6.
一、移栽前药剂除草茄科蔬菜移栽前,每亩可选用80%草乃敌粉剂375克加48%氟乐灵乳剂400克,或80%草乃敌粉剂375克加60%克草猛乳剂500克,或60%克草猛乳剂375~750克,或60%去草胺乳油50克,或50%杀草丹乳油100克(上述药剂任选一种即可)加水50~70公斤充分搅拌后对蔬菜植株定向(以尽量喷洒基部为宜)均匀喷施1~2次。  相似文献   

7.
油菜大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油菜壮苗移栽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体系,是油菜栽培史上的一次创新.经过安徽省东至县农技推广中心两年的试验示范,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增产30~50公斤,增幅18.9%~32%.  相似文献   

8.
江苏泰县淤溪乡,属扬州里下河粘土地区。1984年秋,在正常气候条件下,稻板田免耕移栽油菜亩产175公斤,比对照耕翻移栽的亩减2公斤,占1.1%。1985年秋,在连续阴雨无法耕翻的情况下,为抢季节,全乡稻板田免耕移栽油菜3000亩,平均亩产165公斤,比对照亩增12.5公斤,增产7.6%。试验证明:稻板田免耕移栽油菜,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产量与对照相仿;灾年产量可保隐产高产。确实是一项抗灾应急夺高产的有效措施。一、稻板田实行免耕移栽油菜好处多 1.有利于争季节,抢适期早栽。免耕移栽油菜不需耕翻晒垡,不等晴天,不等机牛,水稻收割离田即可移栽,而且墒情好。栽后比对照早活棵3—5天,可充分利用冬前有效光热资源,使油菜先旺后  相似文献   

9.
双低油菜大苗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是受西瓜嫁接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启发,在传统育苗移栽的基础上创新出的一项栽培新技术。该技术增产潜力大,高产稳定。现将它介绍如下:1.适时早播育大苗双低油菜的生育特性与普通油菜有明显不同,如苗期生长缓慢,抽薹开花迟等。适时早播,可有效地克服上述不足,为培育大龄壮苗奠定基础。以中熟品种为主,在9月上旬播种,比常规栽培提早10~12天。留足苗床,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为1∶5。每667平方米(1亩)大田需种子100克。苗床要求肥足、土碎,每667平方米施人畜粪1250公斤或三元素复合肥30公斤,钙镁磷肥25公斤。3叶龄前及…  相似文献   

10.
正冬季在作物上增施硼肥,能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油菜油菜缺硼,苗期萎缩不长,花期花而不实,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增施硼肥,可增加油菜的角果量,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油菜施硼肥可基施、淋施或作叶面肥喷施。基施在油菜移栽时进行,每667平方米(1亩)用硼砂500克与有机肥混匀后施入移栽穴内。淋施在移栽后进行,每667平方米用硼砂500克加水淋根。喷施要在苗  相似文献   

11.
1.苗密红叶直播或多株移栽密度过大或单株营养不良,导致幼苗叶片发红。防治对策:立即间苗,去密留稀,去弱留壮,并补施1~2次速效肥料,每667平方米(1亩)追施尿素5~8公斤或稀薄粪水400~500公斤,进行提苗促长。2.缺氮黄红叶油菜缺氮,植株矮小,新叶出生慢,叶片小,一般叶缘发红,中部为黄色,形成黄红叶。防治对策: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8~10公斤或碳铵20~30公斤,也可用7.5公斤人粪尿对水浇施,还可用1%~2%尿素溶解液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连喷2~3次。3.缺磷紫红叶油菜对磷素反应十分敏感,苗期更盛。油菜缺磷使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小而厚,叶片数减少,…  相似文献   

12.
1.适时移栽移栽期确保在11月上中旬前结束,苗龄4~5叶,打洞移栽.行距35厘米,株距17厘米左右,移栽密度每亩为6000~8000株.为确保移栽密度,可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方法,以减少破膜孔数,提高覆膜效果.2.精细整地,增施基肥覆膜油菜要求做到畦面平整、细碎、无杂草.畦面宽1.5米,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左右.地膜油菜根系发达,吸收养分多,生长快,加上覆膜后施肥不便.因此,要一次性施足底肥,并做到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硼配合施用,于耕整地时施下.一般每亩施土杂肥1000~2000千克,人畜粪400~500千克,油菜专用肥30千克,碳铵25千克,硼肥1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13.
阳洪 《农村百事通》2006,(19):31-31
一、油菜新品种“华双五号”“华双5号”是由华中农业大学育成、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的油菜品种。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高产、耐肥、抗寒、抗倒,分枝角度小,耐密植、耐迟播,对菌核病、病毒病的抗性与中油821相当。全生育期216天左右,株高165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8 ̄12个,分枝节位30厘米左右。千粒重3.5克以上,每荚粒数18 ̄22粒,含油量42.28%,一般产量每667平方米(1亩)200公斤,高产田块300公斤,是一个丰产、早熟、抗倒双低油菜新品种。适宜长江流域的两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2.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育苗移栽一般在9月15 ̄25日播种,10…  相似文献   

14.
《湖南农业》2006,(11):10-10
油菜由苗床移栽到大田,根系受到损伤,有一个明显的返青期。如果移栽质量不高,返青期可长达10天~15天,严重影响油菜早生快发。如何缩短移栽油菜的返青期,应切实抓好以下技术措施:培育壮苗 “壮苗七分收,瘦苗一半丢”。培育壮苗是夺取油菜高产的重要环节。稀播是培育壮苗的基础,匀播是培育壮苗的关键。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以1:6为宜,每平方米苗床定苗150株~160株,二三叶时喷施多效唑1次,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克~1.5克对水10公斤喷雾,每667平方米苗床喷药液50公斤。培育苗高达到18厘米~20厘米、叶片数6片~7片、根颈粗6毫升~7毫米,且无高脚苗、无病虫危害的壮苗。  相似文献   

15.
油菜-西瓜-晚糯稻种植模式适宜于皖南低山区种植.油菜于9月上中旬育苗,10月下旬11月上旬移栽,翌年西瓜换茬.西瓜于 4月初播种,7月上、中旬收瓜;晚糯稻于6月20日左右播种,7月20~30日移栽,10月下旬收割.该模式全年亩纯收入2290元.-、油菜栽培技术1.适时移栽移栽不迟于11月10日,要求移栽时带药、带水、带肥到大田.合理密植,每亩以万株左右为佳.2.肥水管理在元月份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猪牛粪1500千克;2月下旬施尿素8~10千克,对水浇施,始花期叶面喷施少量硼砂.3.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大田用除草剂化除,苗期要及时治虫,后期重防菌核病,药剂选用克菌灵等.  相似文献   

16.
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是在不破坏土壤耕作层的情况下,直接将油菜种子播种在大田中的一种新技术。我从事油菜免耕直播栽培试验、示范、推广已有5年了,在棉田、稻田、红薯地、红壤地等地块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每667平方米(1亩)比常规栽培方法增产30~50公斤、平均增幅12.4%的好成绩。现将其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免耕技术(1)及时消除前茬地里的老草。稻田、红薯地、红壤地在收获前茬后,在棉田里,先把棉株按组并行,摘除老叶后,每667平方米及时用20%克无踪或20%百草枯200克对水60公斤喷雾。若杂草大,则再加41%农达100克。(2)播后及时喷芽前除…  相似文献   

17.
一、施足基肥打好底 棉花移栽前应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1亩=1/15公顷,下同)施用饼肥50~90公斤或人畜粪尿800~1200公斤或土杂肥5000~6000公斤,配合磷肥15~20公斤和钾肥5~10公斤或复合肥20~30公斤.为棉花移栽后根系及时获得养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计利用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L.)生长前期的有效时间和空间种植一季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产量比较试验,优化马铃薯套种油菜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油菜按照正常的播期(9月10日育苗,10月10日移栽或9月25日直播)套种在马铃薯行间对马铃薯的产量影响较小,油菜产量与对照(单独种植油菜)间差异亦不显著.同一栽培模式、同一播期、不同密度的油菜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以9月10日育苗,10月10日移栽或9月25日直播的套种模式产量最高.根据不同播期配套相应密度栽培油菜时,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种植方式都能够达到同一产量水平.综合考虑产量与经济效益,各种植模式中以9月25日种直播油菜、留苗密度225 000株/hm2的栽培条件下能够兼顾油菜、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19.
蘸根667平方米(1亩)用硼砂0.05~0.15公斤,用少量40℃的热水先将硼砂完全溶化,然后加适量细泥土和水做成糨糊状,在移栽油菜或其他作物时用来蘸根。作底肥667平方米用硼砂0.5~1公斤,与细干土、磷肥或氮肥混匀,在棉花或其他作物播种或移栽时施入穴内。  相似文献   

20.
1.大力推广育苗移栽油菜属于深根系作物,移栽更有利于根系发育,同时可解决茬口矛盾,使油菜播期相对提前,弥补其熟期偏晚的弱点:还可以利用移栽程序进行1次选苗,淘汰生长势弱的不育苗,同时也可以控制密度.育苗移栽应在9月10日至10月底以前结束.2.科学施肥应本着施足底肥,重施腊肥,早施薹肥和配施硼肥的原则,施肥量上要求每亩用纯氮10~15千克,五氧化二磷55千克,氧化钾5千克,硼肥0.25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