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土地整理不可避免地会对项目区的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影响,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对邛崃市孔明乡土地整理项目区不同整理类型土壤肥力保持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为该地区土地整理决策、土地整理质量与效益评价等提供定量依据.结果表明,土壤肥力保持每公顷累积价值土地开发区为1.51万元,土地复垦区1.85万元,土地整理区0.49万元.土地复垦区积累价值率达到147.2%,远大于开发区和整理区,这一结果与复垦区土壤全部通过客土改造有关.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土壤肥力保持总价值增加了733.88万元,其来源一是新增耕地面积,二是农地地力的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效费比分别为开发区0.05,复垦区0.09,整理区0.46,效益以土地整理区最高.说明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地力为主要特征的土地整理类型投资少,土壤肥力保持效益高,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评估北疆棉区重点县沙湾县土地整理的实施效果,进而有效了解其土地整理实施的成效,利用对其农户进行调查获得的数据,从增产效益、增地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对其2010—2014年土地整理效益进行测算。结论:5年规划期的土地整理实施后,研究区新增耕地单位面积年增产5.48t,有效面积年增产49275t,规划期末累计增产98 550t,整理完成时累计增产246 375t。新增耕地的单位面积净增产值1.75万元/hm2,有效面积年净增产值1 5761.25万元,规划期末有效面积累计净增产值31 522.50万元,整理完成时累计净增产值78 806.25万元。原有耕地的单位面积年净增产值0.51万元/hm2,有效面积年增产值243 180万元,规划期末累计净增产值1 215 900万元。在增收与增产两方面,土地整理均大幅促进了棉花种植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地形地貌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重庆市具有典型代表的浅丘、深丘和中低山3种地貌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1:2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结合第一次土地详查资料,研究了地形地貌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形地貌下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数量有较大差异,整理前浅丘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净耕地系数较高,深丘和中低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净耕地系数较低;实施土地整理后,浅丘区的新增耕地率较小,为4.98%和5.02%,深丘和中低山区新增耕地率较大,分别为10.95%,5.47%和16.07%,10.15%.因此,地形地貌可以通过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和净耕地系数影响新增耕地潜力,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郫县积极运用产改成果,不断探索创新农村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并实现持续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13年底,全县实际流转农用地19.09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1.6%,2014年新增流转面积1.41万亩;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2家,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363户。为进一步探寻高效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变资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国耕地第一大省,黑龙江省始终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保护耕地"红线"的重要措施来抓。2001年以来,黑龙江省共立项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599个,项目全部完成后可新增耕地12.1万hm2,增地率居全国之首。土地整治取得了"农村增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多赢局面。从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主体是在建的3项重点工程。即: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国耕地第一大省,黑龙江省始终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保护耕地"红线"的重要措施来抓。2001年以来,黑龙江省共立项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599个,项目全部完成后可新增耕地12.1万hm2,增地率居全国之首。土地整治取得了"农村增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多赢局面。从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主体是在建的3项重点工程。即: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通过各项工程措施,使得耕地的利用类型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发生变化。如何评价土地整理后的新增耕地质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针对土地整理工程措施的特点,以福建省长泰县为例,研究土地整理后耕地质量评价的参评指标,以及土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的计算方法,以期提高土地整理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区新增耕地质量评价指标需考虑土地整理工程措施影响较大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水源类型、田块平整度等;同时,需对《农用地分等规程》中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新增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为客观反映土地整理的实际效益,实现土地整理项目监督和考核,须将项目后评价提上日程。立足于南方丘陵山区土地整理,拟从生产条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影响4方面构建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井研县分全乡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项目实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综合外部效益,但项目重生产条件指标、经济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轻生态环境,导致项目区景观与生态环境改良效果不显著,应加强景观与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坡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贵州省坡耕地的利用情况,对贵州省坡耕地的整理潜力进行了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资料对比分析法,对贵州省6°~25°坡耕地的整理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坡耕地主要集中在6°~25°,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63.44%.其中,梯田总面积80.39万hm2,旱坡地总面积205.42万hm2.通过工程整理措施,梯田整理新增耕地率6°~15°为3%,15°~25°为4.5%;旱坡地整理的新增耕地率为6%,15°~25°为5%.经整理后的耕地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确定了6°~25°耕地整理折抵新增耕地的折算系数:梯田为0.6,旱坡地为0.42.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甘肃省不断完善耕地保护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步伐。2010年甘肃省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建设总规模可达3.933万hm2,预计至年底将新增耕地9 330 hm2。  相似文献   

11.
滨州市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 ,土地后备资源丰富。近 3年来 ,为充分发挥土地后备资源的优势 ,促进经济发展 ,我市抢抓国家和省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有利时机 ,把搞好土地开发作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事来抓 ,全面实施了“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 ,荒、碱、涝、洼、滩综合治理”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三年中 ,全市共立项开发整理项目 15 5个 ,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总面积 2 2 0万亩 ,新增耕地 15 0 .88万亩 ,总投资 8.91亿元 (含劳务投入 ) ,可年增产值 1.32亿元 ,相当于全市农民人均增收 5 6元 ,项目区…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的经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统一衡量标准的区域性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是目前土地整理相关研究正试图解决的问题。将传统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及土地生态功能价值计算法分别运用于土地整理的三大效益评价中,建立一套以货币价值为衡量标准的中观尺度上的三大效益评价方法,并以南京市域范围内1999至2005年已实施的684个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计算项目实施后的经济产出价值、土地保障价值、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取得的全部收益为55.66亿元,接近项目总投资的11倍,其中,整理项目对提高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贡献最大,“安置”农业人口10.3万人,折算成货币价值为39.13亿元;同时经济效益较为显著,为项目区农民增加纯收入12.46亿元;生态环境效益为正值,项目实施对耕地生产能力和防治自然灾害能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时也削弱了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导致一定的生态价值损失。  相似文献   

13.
速览     
新疆新增耕地15万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马敖&#183;赛依提哈木扎介绍,2008年,新疆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多用戈壁、荒滩搞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占用,并通过土地整理,使全区新增耕地15.51万亩,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稳中有增。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是适应新时期建设高效农业、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以嵩县田湖镇为例,通过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状况和农用基础设施等的对比,阐述了土地整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取得的现时效益,即增加了耕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等,并针对土地整理项目在实施中存在的组织、管理和资金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整理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综合效益,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效果良好.[结论]整理后项目区各项效益评价分值均在85分以上,达到了"优"的级别.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2010,(3):15-15
<正>本刊讯: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二期围堰成功截流;引嫩入白工程渠首泵站宣告完工;西部土地整理工程镇赉项目区哈吐气、建平片区新增耕地32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区、节水示范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直开展的扎实有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九五”期间,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累计完成总投资50亿元,改造中低产田75.3万公顷,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73.3万公顷,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0亿千克,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平均增加300元。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了经济结构,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理是进入21世纪我国在土地管理实践中探索出的1种协调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思路、新方法[。1]本文以多伦县十五号乡为土地整理项目区,在对该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及有利条件、水资源条件、对该区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潜力等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提出项目区土地整理的规划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论证了在该区进行土地整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新县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突破口,逐步推动农村土地健康、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一)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新县通过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提高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率。截至目前,全县流转土地0.63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7%。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优质水稻种植、特色作物种植。通过以上举措,有效减少了因农民大量外出所造成的耕地撂荒和荒山现象,提高了规模经营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二)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二期围堰成功截流;引嫩入白工程渠首泵站宣告完工;西部土地整理工程镇赉项目区哈吐气、建平片区新增耕地32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区、节水示范区、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始实施……随着黑土地上一个又一个捷报频频传来,我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在2009年岁尾,划上了一个圆满的休止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