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全球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的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流行性疾病。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健康管理方案中,运动干预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平民百姓所接受,但是围绕运动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等问题还始终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从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三个主要方面来综述运动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发展的关系,为运动和原发性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农村妇女营养健康水平形成机理,本研究依照随机抽样原则,对河北省涉县农村妇女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通过对河北省涉县251份农村妇女调查问卷分析,运用AMOS16对农村妇女营养健康水平形成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妇女的膳食营养、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正向影响其营养健康水平,而身体素质则产生负向影响;健康素养则通过生活方式、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对其营养健康水平产生间接的影响;卫生习惯对其营养健康水平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膳食营养对其营养健康水平产生间接的影响。针对上述结论,本研究对政府提出了加强农村妇女营养健康危害因素分析、确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等政策性建议,希望通过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村妇女健康水平,改善我国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加强农村地区重大疾病防控。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19,(1)
<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首个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高达32.1%,65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51.6%。有人认为,吃醋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4.
柳青  李广焱  曲爱玲  邓志峰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150-153+236
肥胖多因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运动因素导致,会增加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成为不可忽视的健康危险因素。以单纯性肥胖者为案例,阐述了单纯性肥胖人群饮食配餐原则与食物选择,利用食物交换份法设计7 d营养带量食谱,对食谱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健康指导建议,旨在为单纯性肥胖者的合理膳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骨质疏松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此病症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国家卫计委的一项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2.1亿人骨密度低于正常标准,至少有6944万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发生破坏、骨脆性增加而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包括三大类:"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继发性骨质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健康老年人(≥60岁)指骨骨密度变化及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放射吸收法对2304例健康体检老年人进行指骨骨密度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和人体学测量。结果男性骨密度和T值高于女性(P〈0.01),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1)。通过校正年龄,发现性别是骨质异常的危险因素,女性发生骨质异常的危险性是男性的1.57倍。结论广州地区老年女性是罹患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
在人们愈来愈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合理、科学的膳食更显得重要。今年4月,中国营养学会向社会公布了最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中国的营养工作者根据营养学原理,提出的一组以食物为基础的建议,指导人们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以减少与膳食有关的疾病,促进人体健康。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传统膳食营养结构及特点的角度,分析了传统中国膳食营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并从营养角度对改善传统膳食习惯中的营养及增进健康的角度提出了清晰可行的营养方略,以期为现阶段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改善做出理论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00,(7)
膳食营养是关系到人体健康与长寿的大事,养成良好的合乎科学卫生的膳食习惯,对保持健康的体格、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80年代进行的全国营养调查和卫生部门疾病统计所提供的资料,合理的饮食对预防因营养不当、营养缺乏而对人们健康带来的危害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营养学会在1989年通过了“食物要多样,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  相似文献   

10.
王宏伟  马晶  杜勇  魏政  刘荣志 《农学学报》2020,10(12):14-17
食安民康,食品安全贯穿整个产业链,其源头农产品是基础,首先必须把农产品质量抓好。为更好引导农业发展服务我国居民健康营养需求,11月20—21日2020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期间,中国农学会举办了健康·营养·现代农业分论坛,围绕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特征与食品科技创新、发展绿色都市农业与服务城市健康生活、牛奶与健康关联的优质乳工程、燕麦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研究、我国营养健康型食物资源开发趋势与典型案例、营养环境塑造动物健康高效生产6个主题,交流我国居民营养健康问题,探讨居民膳食结构,展望现代农业发展对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乳业的合理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奶被营养专家称为“最完善的食品”、“白色的血液”,它几乎含有人类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必需的所有营养成分,而且各种营养成分都是优质的。牛奶能大大改善我国人群的营养健康状况,同时,发展奶业还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乳品加工业的发展。 全国营养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仅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19.9%,居民缺钙的现象十分突出,以至于婴儿佝偻病、老年骨质疏松症成为常见病,相当比例的儿童身材矮小,体重偏底。专家认为,这与中国人牛奶摄入量太低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朝阳 《新农村》2011,(10):41
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造骨功能减退,越是高龄,钙流失得越多,越会出现骨质疏松症。1.哪些人群易患骨质疏松症一是绝经后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中老年人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此外,消化功能降低、户外运动减少等  相似文献   

13.
慢性病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慢性病的防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膳食纤维重要而独特的营养保健作用.继糖类、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后,膳食纤维被营养学家称为"第七大营养素",现今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综述了膳食纤维在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美国膳食指南的发展沿革与传播,勾勒出其发展过程中的理念变迁及不断修正的传播技术方法特点。研究发现,美国膳食指南的发展经历了对食物的简单分类模式、平衡模式、结构模式,现在形成统合考虑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个体文化、生物等社会背景的整合模式。不同时期的膳食指南均立足当时最新的营养科学研究结论,以解决当时的主要营养健康问题为目的,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印记。食物营养科学知识与膳食指南的传播方式,不断朝着贴近大众、简单易操作的个性化方式改进,并关注消费者互动与传播实效。本文通过总结美国膳食指南传播的做法与经验,结合中国食物营养知识宣传推广的现实,提出对中国食物消费引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我国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居民膳食营养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指出了我国居民膳食中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普遍存在着钙、锌、铁、镁、钾膳食摄入不足和膳食钠摄入过多的问题,其中镁的人均膳食摄入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镁是人体必需的矿质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关膳食营养引起的慢性疾病正逐步侵害中国居民健康,居民饮食不均衡现象严重。在人体摄入的七大营养素中,蛋白质是机体所有重要结构的组成部分,贯穿生命的整个过程,摄入不足或过量都会危害人体健康。着重分析了1983—2014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膳食中获得的蛋白质含量,并就摄入的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进行分析,从而为正确引导居民合理健康饮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嵌入为农村居民社会资本积累与膳食质量改善提供了新的技术赋能。基于信息效应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316户农村家庭实地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的微观作用,探讨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膳食质量处于低度膳食失衡状态,膳食质量距均值为34.133。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改善农村居民膳食质量,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的部分中介效应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的改善作用在高学历和种植规模较大的群体中更为显著。据此,提出了扎实推进合理膳食行动,促进农村居民膳食营养均衡;向纵向深发展“互联网+营养与膳食”模式;拓展农村居民互联网社交新渠道,提升社会资本存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骨质疏松症是指全身性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易导致骨折的一种疾病。通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退行性变化,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其它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可见于8~14岁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9.
王可 《农家致富》2014,(19):59-59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本条件,而营养失衡不仅会造成营养缺乏病,还会增加肥胖的发生率,增大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目前我国居民不仅存在营养缺乏问题,还同时存在营养过剩问题,对国民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居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其膳食健康状况仍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分析收入增长对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家庭生产理论,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和健康膳食指数(HEI),运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回归、门槛回归模型和工具变量回归方法,评估我国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分析收入对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影响,对比分析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之间的影响差异,从膳食健康视角评估当前贫困线标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非贫困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明显优于贫困居民;收入对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贫困居民膳食健康的收入效应明显高于非贫困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存在内生性,不考虑内生性会低估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收入效应;从膳食健康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贫困线标准应提升至3 159元,高于当前的贫困线标准(2011年为2 300元)。因此,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仍是改善农村贫困人口膳食健康的重要途径。如果计划对贫困人口的营养状况进行政策干预,现有的贫困线有必要进行上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