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yield traits and yield per plant of total 49 rice cultivars from Ningxia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conditions of water stress and non-water stress so a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trait and yield per plant under water stres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relative character and 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 under water stress and non-water stress. The correlation, grey correlation, stepwise regression and path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tiller number per plant, plant height, grain density,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per plant and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total 5 trai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rought resistance of rice, and they could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drought resistance of rice in Ningxia. In addition, the drought resistance of rice was graded qualitatively according to the subordinate function value of corresponding 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49 rice cultivars from Ningxia,6 rice cultivars were highly drought resistant, and 9 rice cultivars were moderately drought resistant, suggesting that the evaluation method wa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用全生育期旱胁迫方法,对105份广西栽培稻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旱性指标筛选与抗旱性分析,以穗颈粗、单株有效穗、千粒重、穗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7个形态性状的综合抗旱D值为鉴定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单株产量与穗颈粗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5个形态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综合抗旱指数D值的鉴定评价,本研究获得了7个强抗旱型的地方栽培稻品种,占6.67%。广西的陆稻资源的综合抗旱力较强,可重点用于强抗旱种质材料的筛选。本研究为广西的抗旱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旱栽培条件下水、陆稻品种产量和生理性状比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早熟粳型水稻品种8个和陆稻品种7个,在盆栽保水、盆栽旱种和大田旱种3种栽培条件下,比较水稻品种和陆稻品种的穗长、穗粒重、实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和株粒重等产量性状、叶片水势、叶片鲜重、气孔阻力、植株高度和叶片卷叶度等生理及其它地上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旱种条件下水稻、陆稻产量都低于保水栽培的产量,水稻品种的抗旱系数(旱种产量/保水产量)低于陆稻;旱种下株高低于保水种植;陆稻品种的叶片水势均高于水稻品种,且叶片水势与抗旱系数密切相关;旱种条件下陆稻气孔阻力低于水稻品种,保水条件下并无规律性;品种间叶片鲜重差异不大,但陆稻品种稍大于水稻品种;陆稻的叶片卷叶度低于水稻。此外还提出苗期通过根系或旱种卷叶度,后期通过叶片水势鉴定水陆稻抗旱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籼稻抗旱性状的筛选及其育种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选用12个灿型水、陆稻品种进行水、旱处理,在全生育期共测测定其39个性状和单株产量,并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各类性状进行单因变量逐步回与恢复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以旱作栽培时的抗旱性状为指标,综合人选单株有效穗数、穗茎粗、穗茎粗、倒二节间长、每穗实粒数;(2)以各性状旱/水为指标,综合入选性状为谷粒宽比、有效穗数比、剑叶长比、实粒数比、穗茎粗比;(3)采取模糊隶属函数法对(1)(2)入选性状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冬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12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和自然降雨2种环境条件下,研究干旱胁迫对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株高降低6.9%~25.6%,产量下降2.4%~56.2%,WUE增加17.0%~84.9%,穗粒数减少0.4%~17.1%,有效穗数下降2.4%~34.1%,穗长缩短0.21%~11.8%,各性状对干旱敏感程度都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产量下降幅度随品种抗旱性的增强而逐渐减弱,WUE增加幅度随品种抗旱性的增强而增加。WUE及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有效穗数、株高、WUE可作为判定某一品种抗旱性的间接依据,即成穗数多、籽粒饱满、株高稳定性好、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小麦品种抗旱性好,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玉米不同基因型的抗旱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武105的抗旱性最强;水分胁迫对植物产量性状、形态发育指标及生理性状的影响随着基因型及胁迫强度的不同而不同,单株籽粒产量对水分亏缺的反应最为敏感;抗旱系数、Eberhat-Russell稳定性参数(bi)及变异系数均能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做出客观地评价;从直观指标看,叶片窄长,雌雄发育协调,植棘体内水分含量及叶绿素含量高的基因型较抗旱;抗旱自交系在缺水条件下,一般配合力效应有所堤高,不抗旱自交系有所下降;抗旱自交系抗旱系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高,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系数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控制产量与控制抗旱性的基因或基因系列不同,二者可独立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冬播春性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春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以CIMMYT提供的28份春小麦品系为试材,在雨养及灌溉条件下,对主穗小穗数、穗粒数、不孕小穗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小区产量等性状进行考察,分析春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力,评价春小麦品系的抗旱性,用GGE双标图对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小麦的抗旱性与多种产量性状相关;2种水分条件下主穗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力较大(42.79%~78.87%)。不同水分条件下主要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对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及遗传力进行联合分析,可以看出在雨养条件下主穗小穗数、穗粒数和小区产量对春小麦抗旱性的选择效率较高,在春小麦抗旱育种中应当注重对这些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考察及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杂交中稻组合的耐旱性与植株地上部性状的关系,以期为抗旱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2011年以3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不同处理:分蘖期干旱、穗分化期干旱和对照(全生育期保持浅水层),测定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并计算各品种的抗旱指数。2012年以16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钵栽试验,设置干旱和对照两个处理,并测定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并计算各品种的抗旱指数。[结果]分蘖期干旱土壤含水量达近60%,穗分化期干旱土壤含水量达近80%时,均极显著降低水稻产量。大穗和发根力强的组合,穗分化期抗旱能力强;干旱处理下产量越高的组合抗旱能力越强。分蘖期抗旱指数与穗分化期的抗旱指数无相关性。在水种条件下,千粒重较低的组合抗旱能力较强;在受旱条件下,千粒重低和产量高的组合抗旱能力强。[结论]筛选出了较强抗旱能力组合有:D优6511、泰优99、内5优317、内香优18号、宜香优7633、天优华占、II优615、内香5306、川谷优7329、内香7539,可供生产上作为抗旱栽培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9.
我国不同年代主要玉米品种耐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定评价我国不同年代大面积推广的35个主要玉米品种的耐旱性.[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不同水分管理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重复3次.调查生育期、单株籽粒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计算耐旱系数和产量耐早性指数,进行耐早性分析评价.[结果]单株籽粒产量耐旱系数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的耐旱系数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522、0.542和0.350,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长>行粒数>穗粗>百粒重>雄穗长>穗位高>株高;产量耐早性指数表明,不同年代玉米品种耐旱性差异显著,随年代的变化,耐旱性呈逐渐增强趋势,2000年代玉米品种耐旱性显著优于其他年代品种.[结论]采用产量耐早性指数结合主要农艺性状耐早系数可有效评价玉米品种耐早性.参试品种中耐旱性极强的品种为先玉335和沈单16号;耐旱性强的品种为黄417、沈单7号、掖单2号、吉单180、掖单13、农大108、登海9号、鲁单981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玉米受旱前后的籽粒性状变化及其与产量和抗旱性的关系,为玉米抗旱育种和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田充分灌水量为100%,设置80%、60%、40%、20%和0%共5个欠量灌水比例,在此6种水分梯度水平上,测定10份玉米杂交种的10个籽粒构型相关性状指标,研究籽粒性状随灌水比例的变化趋势,以及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随着灌水比例减少和旱情加重,玉米单株粒重、百粒重、粒长、粒宽、矩形性、粒色R和粒色G逐渐降低,而籽粒的粒厚、圆形性和粒色B则逐渐增加;单株粒重、百粒重、粒长、粒宽、粒厚、圆形性、矩形性、粒色R、粒色G在不同灌水比例间差异达到显著以上水平。【结论】玉米杂交种籽粒性状对干旱胁迫有明显的响应。单株粒重、百粒重、粒长、粒宽、粒厚、圆形性、矩形性、粒色R、粒色G可作为玉米抗旱鉴定和抗旱育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全生育期旱胁迫方法,以穗颈粗、单株有效穗、千粒重、穗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7个形态性状的综合抗旱D值为鉴定评价指标,对105份广西地方稻种资源的微核心种质进行了抗旱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单株产量与穗颈粗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5个形态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综合抗旱指数D值的鉴定评价,本研究获得了7个强抗旱型的地方栽培稻品种,占6.67%。广西的陆稻资源的综合抗旱力较强,可重点用于强抗旱种质材料的筛选。本研究为广西的抗旱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节水条件下春小麦产量与其它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15个春小麦品种(系)在节水灌溉下对其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株高(0.48685),千粒重(0.45182),穗长(-0.31464),穗粒数(0.02924),单位面积穗数(0.01526)。对产量的直接影响重要性依次为:千粒重(0.71426),穗长(-0.56871),株高(0.46505),单位面积穗数(-0.17531),穗粒数(0.04272)。试验表明:河西绿洲灌区节水型(高WUE型)春小麦品种的选育应在适当单位面积穗数的前提下,朝高秆抗倒、大粒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及淀粉合成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索不同水稻抗旱品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籽粒灌浆特性及有关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抗旱性不同的3个杂交水稻品种,分别在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水稻茎鞘物质运转、籽粒灌浆和淀粉合成有关酶活性。【结果】水分胁迫下,抽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干物重以及抽穗后茎鞘物质输出量、输出率、转化率均下降;籽粒生长潜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降低,籽粒生长活跃期缩短,各品种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Q酶和ADPG焦磷酸化酶3种酶活性都不同程度的被抑制。各性状抗旱性强的品种均比抗旱性弱的品种减少的幅度小。抽穗期茎鞘干物重、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输出量、输出率和转化率均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强的品种具有较高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化率、籽粒灌浆速率及淀粉合成有关酶活性,是产量降低较少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高温胁迫下不同棉花品种之间光合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高温胁迫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耐高温品种,为耐高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测试20份陆地棉资源材料在高温胁迫后,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合水分利用率等5项生理指标,以及单株结铃、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伸长率10个性状,研究其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20份材料在高温胁迫后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纤维品质存在差异但不显著,棉花品种间耐热性的表现不同,单株结铃和单铃重这两个产量性状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呈正相关。【结论】 在高温胁迫环境下,中棉所35号、湘棉11号、鄂棉10号的光合能力相对较强,产量性状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耐高温特性,筛选出材料可以作为耐高温育种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花生主栽品种的抗旱性,筛选抗旱资源。选取68份我国花生主栽品种为材料,将其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环境下种植,利用5个农艺性状的耐旱系数和2个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值D,分析性状的相关性和多样性指数,同时对材料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单株结果数耐旱系数的变异范围最广为0.51~1.75,变异系数均值为21.54%,总分枝数耐旱系数的变异系数均值最小为13.55%;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植株稳产性受总分枝数、结果枝数、结果节数、单株结果数、叶绿素和冠层温度的影响;不同性状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1.67~2.09;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材料抗旱性最强,第Ⅲ类群抗旱性最差,具有较强抗旱能力材料名称为冀花2号、冀花4号、丰花1号、花育20、天府11号和开农8号。该结果可为抗旱育种中亲本选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耐旱小麦品种选育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耐旱小麦品种 (系 )的产量及其它农艺性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在干旱条件下 ,小麦产量与单株穗数、单株粒重、株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955,0 .53 83和0 .4 977,而与千粒重和穗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42 3和 -0 .4 570。因此 ,在耐旱品种选育过程中 ,以选择单株穗数多、成穗率高的材料为宜。另外 ,根据耐旱性和产量表现 ,对试验材料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后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旱胁迫后玉米杂交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与百粒重和抗旱性的关系,为生产上评价和筛选抗旱玉米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25份玉米杂交种进行大田正常灌水和旱胁迫对比试验,研究早胁迫后玉米杂交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与抗旱性的相应变化.[结果]与正常灌水对照相比,旱胁迫使杂交种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显著降低,百粒重变化不显著.受旱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高的品种耐旱指数大.[结论]旱胁迫后玉米杂交种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与玉米抗旱性关系密切,旱胁迫后单株粒数或单株粒重可作为玉米抗旱品种筛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和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对288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大田开花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和抗旱性与水旱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自交系的产量与其在正常灌水条件下的产量性状高度正相关,而与正常灌水条件下的株高和穗位高等性状呈高度负相关;穗粒数多的自交系比穗粒数少的自交系在干旱条件下更高产也更抗旱;穗粒数、株穗数和株高这3个性状与旱地玉米高产抗旱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整理分析近17年间全国糜子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变化,探讨中国糜子品种改良进展和育种水平变化,为未来中国糜子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元回归、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1998—2014年国家糜子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不同年份主要性状的变异,比较主要育种单位选育糜子品种性状的差异。【结果】1998—2014年糜子参试品种性状变异显著。随年份推进,粳性糜子品种产量和单株粒重以及糯性糜子品种产量、单株粒重和穗长持续增加。17年间粳性和糯性糜子产量分别增加了50%和21%,单株粒重分别增加了90%和7%,穗长分别增加了19%和29%,生育期长度、株高、主茎节数量和千粒重等性状变化不明显。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9个糜子主产省(区)的17家育种单位提供了65个糜子区域试验品种,其中7家同时提供了粳性和糯性糜子品种,2家只提供了粳性糜子品种,8家只提供糯性糜子品种。来自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3家育种单位贡献了参试品种的55.4%。近6年来自这3家单位的品种产量表现优异,是中国糜子育种的中坚力量。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粳性糜子的生育期长度、主茎节数量和单株粒重决定了产量82.8%的变异,糯性糜子的主茎节数量和单株粒重决定了产量78.6%的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粳性和糯性糜子的主穗长和单株粒重均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而其他性状间相关性在粳性和糯性糜子中均有所不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粳性糜子育成品种分为2类,糯性糜子育成品种分为3类。【结论】1998—2014年,国家区试中粳性和糯性糜子参试品种产量稳步增加,表明中国糜子育种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育种手段相对单一,育种方法多样性程度较低。糜子区试对产量相关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关注不够,培育高产、优质、适口性好、蒸煮品质优良、抗性淀粉含量高、耐落粒、适合机械化的糜子品种是未来糜子育种的发展方向。强化杂交、远缘杂交、诱变育种、双单倍体以及多倍体育种等传统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学研究方法,加强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是系统提升糜子育种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的叶片形态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筛选叶片抗旱相关性状,探索性状指标大小的评价方法,揭示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抗旱的叶片形态及生理机制。【方法】以1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于苗期及结荚期给予干旱胁迫及正常灌水对照2个土壤水分处理,苗期处理以盆栽种植方式进行,称重法控水,结荚期处理在池栽条件下进行,测墒补灌法控水,控水期间以电动防雨棚遮雨。测定苗期干旱及正常供水对照的叶片组织结构、厚度、比叶重、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叶片性状指标,对比分析上述叶片性状与花生品种抗旱性的关系,以性状指标大小评价不同花生品种抗旱的叶片机制,以生物量抗旱系数评价苗期抗旱性,以收获期产量抗旱系数评价结荚期抗旱性。【结果】通过2年的试验发现,干旱胁迫下,不同花生品种生物量抗旱系数及产量抗旱系数有显著差异,苗期与结荚期抗旱性基本一致。根据产量抗旱系数可将12个花生品种抗旱性分为强、中、弱3级,抗旱性强的品种为A596、山花11号、如皋西洋生,花育20号、农大818、海花1号、山花9号和79266为中度抗旱品种,抗旱性弱的品种有ICG6848、白沙1016、花17和蓬莱一窝猴。干旱胁迫改变了叶片组织结构,降低了单株叶面积、功能叶面积、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增加了比叶重。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叶片性状有显著差异,抗旱性强的品种在对照及干旱胁迫下均具有较高的叶片厚度、栅/海比、比叶重、单株叶面积、光合速率。干旱胁迫下,较大的叶片栅/海比值、比叶重和光合速率是如皋西洋生和山花11号抗旱的叶片机制;山花9号与花育20号较大的单株光合面积,A596较大的光合速率是它们重要的抗旱机制。相关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的叶片栅/海比、比叶重、单株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与品种抗旱系数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山花11号和79266分别可作为花生强、弱抗旱性鉴定的标准品种。花生出苗后10 d进行40%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干旱处理,持续胁迫14 d时的叶片栅/海比、单株叶面积、比叶重和光合速率可鉴定花生种质的叶片抗旱能力。正常灌水条件下,始花期的栅/海比、单株叶面积、比叶重也能反映花生叶片的抗旱级别。山花11号可作为花生叶片优异抗旱性状鉴定的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