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大豆苗期和初花期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防治夏大豆害虫,测定其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齐黄34控制区株高、分枝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产量,分别比对照区显著增加9.3%、25.8%、15.8%、26.8%、33.2%、9.1%、33.0%,无效荚数显著降低18.5%,药剂处理对齐黄34其它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齐黄35控制区株高、分枝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产量,分别比对照区增加13.8%、10.0%、15.8%、16.9%、11.6%、6.0%、16.9%,无效荚数显著降低38.7%,药剂处理对齐黄35其它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大豆苗期和初花期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防治夏大豆害虫,测定其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齐黄34控制区株高、分枝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产量,分别比对照区显著增加9.3%、25.8%、15.8%、26.8%、33.2%、9.1%、33.0%,无效荚数显著降低18.5%,药剂处理对齐黄34其它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齐黄35控制区株高、分枝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产量,分别比对照区增加13.8%、10.0%、15.8%、16.9%、11.6%、6.0%、16.9%,无效荚数显著降低38.7%,药剂处理对齐黄35其它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分枝性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节数、分枝粒数、分枝粒重)与产量、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程度,以及各性状间相互影响的主次关系,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在不同株距下进行了本试验,运用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类型大豆品种分枝性状均与主茎节数、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负相关,无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均没达到显著相关。(2)无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主茎粒重﹥主茎粒数﹥主茎3粒荚﹥主茎4粒荚﹥主茎1粒荚﹥主茎2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数﹥分枝粒重﹥分枝粒数﹥分枝节数﹥分枝长度。(3)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主茎节数﹥主茎4粒荚﹥主茎2粒荚﹥主茎1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节数﹥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粒重﹥分枝粒数。(4)在黑龙江省育种选择时应根据结荚习性不同而有所侧重,农业生产应依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陕西省关中地区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陕西夏播大豆的16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应用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次关系的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荚粒数>结荚高度。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株高>百粒重>有效分枝数>生育期>结荚高度>单荚粒数。通过两种不同分析方法,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株高被认定为影响大豆高产最为重要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5.
黄淮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黄淮地区53个夏大豆品种(系)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表型值资料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底荚高和分枝数与单株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  相似文献   

6.
选用4个耐荫性不同的宁夏主栽大豆品种(系),对比研究在单作和大豆间作玉米条件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的大豆平均有效分枝数减少,降幅为53.78%;平均株高、底荚高分别增加14.39%和6.10%;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别减少39.9%、30.83%、27.53%;大豆百粒重也有下降,降幅为7.46%。不同种植方式下4个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大豆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在大豆新品种(系)的选育过程中要把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作为首选对象考虑,同时降低株高和底荚高;提高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也是提高单株产量的途径之一。本试验中适合单作和间作的耐荫性大豆新品系是宁黄48,单作产量较对照增产26.99%;间作宁黄48产量最高为1 238.7 kg·hm~(-2),较对照增产4.72%。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陕西省关中地区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陕西夏播大豆的16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应用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次关系的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荚粒数结荚高度。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株高百粒重有效分枝数生育期结荚高度单荚粒数。通过两种不同分析方法,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株高被认定为影响大豆高产最为重要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8.
对来自于中国黄淮海大豆产区、北方大豆产区和南方大豆产区的31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明显不及农家品种,而其它性状如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农家品种。以育成品种和农家品种分别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均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主茎节数与株高、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或非显著正相关,但与主茎荚数呈负向显著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正向显著相关,与单株粒数负相关显著。通过比较和分析,就百粒重、生育期和株高筛选出一些具有极端值的品种,可以用作品种选育的亲本和大豆分子育种如转基因受体或分子标记作图群体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9.
大豆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个大豆参试新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6个品系的百粒重平均表现高于对照品种;15个参试品系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2)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遗传力较低;(3)单株荚数与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夏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新育成的18个大豆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株粒数、底荚高、分枝数;而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株高、百粒重、底荚高、分枝数.明确了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关系,为选育高产夏大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大豆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选择效率提供帮助,为区域性大豆品种更新和筛选及高产栽培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春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豆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1.64%,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33%;产量与单株粒数、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呈正相关,与生育天数、结荚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4.356 7%。[结论]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百粒重、结荚高、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大豆产量和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密切相关;产量的构成主要性状有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结荚高、株高、单株粒重、每荚粒数。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注意产量高和生育期、株高适中的品种,要着重对第1、2、3主成分的综合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PEG引发种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PEG引发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利用不同浓度PEG(0、5%、10%、15%、20%、25%)处理抗线10号和垦大18号2个大豆品种种子浸种12 h,用蒸馏水漂洗3遍回干后种于田间。测量产量、节数、两粒荚、三粒荚、单株粒重、百粒重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用PEG处理过的种子产量提高且10%PEG处理过的大豆种子产量高于其他。节数、两粒荚、三粒荚、单株粒重、百粒重等农艺性状与CK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气候条件下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方法]以江苏省南通市引进的7个推广品种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9个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分枝数>鲜百率重>株高>多荚百分率>标准荚数>出仁率。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是影响鲜食大豆鲜荚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出仁率、标准荚数、多荚百分率对产量影响则较小。[结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对鲜荚产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分析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南片)46份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为黄淮海夏大豆(南片)资源利用以及优质种质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南片)中间试验参试的46个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9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综合分析。【结果】不同材料间9个农艺性状指标表现出较大差异;有效分枝数、底荚高度变异系数最大;产量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底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将9个性状转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6.5%,并对46个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供试材料分成3个类群,其中类群Ⅰ株型较高大、分枝性较好、百粒重较大、丰产性好。类群Ⅱ百粒重最大、株型矮小、分枝数少、丰产性差。类群Ⅲ分枝数最多、百粒重最小、株型中等偏小、丰产性一般。【结论】黄淮海夏大豆(南片)种质资源多样水平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产量因子”、“主茎因子”、“分枝因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选择优良亲本。得分最高的有5个品种(系),分别为郑1440、周豆34号、濮豆5110、恒豆6号、南农47,可作为优良亲本参考改良当地大豆品种。类群Ⅰ可作为多目标性状综合性状较好的优良亲本,类群Ⅱ可作为选育大粒品种的优良亲本,类群Ⅲ可作为选育多分枝品种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15.
以凤豆14号、苏03021、启豆2号等12个秋播蚕豆品种为参试材料,考察了生育期、株高、荚长、单株夹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7个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通径分析建立了单株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而生育期与单株产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单株荚数〉荚长〉株高〉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8.423+1.281X4+1.757X3;单株荚数(X4)、荚长(X3)被保留在最优方程中。  相似文献   

16.
鲜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中10个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数、株高、鲜百粒重、主茎节数、标准荚数、单株荚重等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1.1%1、7.4%、15.7%、14.1%、14%和13.2%,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为3.4%;在相关性上,鲜百粒重、出仁率与鲜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鲜百粒重与出仁率、株高与鲜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4.40%。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时,应注意选择鲜粒产量和鲜百粒重均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绿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分析及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33个绿豆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枝数、单位面积产量、单株荚数变异度较大,株高、荚长、主茎节数、百粒重变异度中等,单荚粒数变异度最小。籽粒大小以中粒型为主,占78.79%。单位面积产量与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株高与主茎节数、荚长与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分枝数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荚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荚数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品种选育或品种改良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绿豆品种特性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严格选择,获得高产、粒大、植株矮健的优良品种。综合33个绿豆品种各性状表现及相关性分析,获得综合性状优异、产量较高的绿豆材料3份。  相似文献   

18.
为了丰富陕北地区的大豆种质资源,研究基于50份黑龙江大豆资源和随机区组试验,通过调查大豆全生育期的9个农艺性状,基于变异系数计算,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大豆资源。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粒数,百粒重和分枝数是评价50份大豆资源的优势指标;因子分析结果可知,9个农艺性状可归为5个主效因子,其中单株荚粒数是评价50份大豆资源的第一主效因子,百粒重为第二主效因子,分枝数、全生育期和节间长度分别为第三、四和五主效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份大豆资源聚为4个类群,其中第四类群和其他三个类群的差异较大,单株荚粒数具有显著优势,适宜在当地种植。研究通过对50份大豆资源进行9个农艺性状的调查及综合评价,总结当地大豆的生产特点,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大豆资源,为丰富当地的大豆多样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选取7个大豆品种与玉米品种‘陕单650'进行间作种植,分析了间作和单作模式下大豆品种各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大豆的株高、结荚高度和主茎节数比单作大豆高,但单株荚数和结荚密度比单作大豆低,间作大豆的生育期比单作大豆长;间作大豆的粗脂肪和蛋白质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单作大豆降低,而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比单作大豆低,百粒重在不同的品种间变化规律不一致,7个大豆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比单作模式平均低49.88%。通过各性状的分析,为我们在不同的区域筛选合适大豆品种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大豆杂交F2代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美、日、韩4国大豆品种作亲本,组配成中×美、美×中、中×日、中×韩、中×中等21个杂交组合,对F2代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产量相关不明显,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