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2008—2014年茂名市农区鼠害监测情况,概述了茂名市农区鼠害的主要种类、发生危害情况和危害特点,并提出农区鼠害综合防控措施,为鼠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全区建立鼠害系统监测点,对全区农田、农户鼠害种类进行调查,初步明确了宁夏农区、农户主要鼠害的种类及分布,并通过实施农区统一灭鼠示范项目,总结出了宁夏农区鼠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鼠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对巴彦淖尔市农田、农户鼠害种类进行调查,初步明确巴彦淖尔市农区、农户主要鼠害的种类及分布,并通过实施农区统一灭鼠示范项目,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为当地鼠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承德市是河北省鼠害重发区,1997年以来鼠害年发生面积为270多万亩,造成粮食损失600多万公斤,针对鼠害的猖撅,我们调查了农区鼠害的发生情况,并进行了防治。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农区鼠害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福建省农区害鼠主要种类、优势种、田间种群动态及危害程度,提出农区鼠害治理取决于组织管理和综合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化学防治是目前鼠害防治中的重要方法,认为农区要长期控制鼠害应主要采用生态治理,探索建立农区统一灭鼠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渭县农区鼠害的发生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通渭县农区鼠害的发生危害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以为当地农区鼠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姜策 《新农业》2011,(1):21-21
在过去的2010年,辽宁省农区鼠害总体上为中等发生,全年农田鼠害发生面积1397.25万亩次,农户鼠害发生户数793万户次。农区平均鼠密度6.21%,农田鼠害发生程度与往年持平,农户和设施农业鼠害发生面积有所增加。依据全省秋季害鼠越冬基数调查,辽宁省农区害鼠越冬鼠密度为4.2%。预计2011年辽宁省农区鼠害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8.
介绍丹东市农区鼠害的种类、食性、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以为当地鼠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锦州市农区鼠情的多年普查,介绍了锦州市农区主要优势鼠种、害鼠地理分布、农区害鼠鼠种分布、农区害鼠的时间分布等鼠害分布与发生概况,简要阐述了包括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器械灭鼠、化学灭鼠等鼠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通渭县农区鼠害监测与统一灭鼠情况,包括发生情况、防治情况、问题与建议,为通渭县农区鼠害监测与统一灭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国农区中发生了大量的鼠害问题,并仍然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对农区的粮食生产以及农民的身体健康等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还会威胁着农村的生态安全。因此,文章重点论述了鼠害的防治策略,促进农区中粮食以及生态环境都能够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同时保护了农民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为给贵州省瓮安县农区鼠害防治提供依据,基于相关监测资料,对2013—2022年当地害鼠种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瓮安县农区主要害鼠种类有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4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不同年份瓮安县农区害鼠种群数量变化有时差异较大、有时差异较小,2014年农区害鼠种群数量最高,之后时升时降,2021年害鼠种群数量最低;不同月份瓮安县农区害鼠种群数量波动较大,3月、6月、9月出现3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全年种群数量表现为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不同季节住宅区、农田区(稻田及旱地耕作区)害鼠种群数量变化均存在明显区别,夏秋季明显高于春冬季。因此,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应列为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6月、9月是鼠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农区鼠害发生现状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有珍 《农技服务》2008,25(2):98-99
在对安徽省农区鼠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1984—2010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龙楼镇近年来农区鼠害加重发生的概况,分析近年农区鼠害重发生的原因,除地理气候条件外,在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同种作物的连片种植面积不大,间作种植、斑块种植类型特点明显,人员、技术、设施等防治基础薄弱也是重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农区鼠情监测及防控工作,大力开展毒饵站,统一灭鼠等应用新技术和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据全国农技中心对农区鼠情监测点监测情况的综合分析,今年我国农区鼠害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东北、西北、华南等地区鼠害呈重发态势,农牧交错区、城乡结合部发生也较严重。预计全国农田鼠害将重于常年,若不加大防治力度,将造成粮食损失50亿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榆林农区鼠情的系统监测和普查,研究并掌握了鼠害及优势鼠种的发生规律,发生趋势和危害特点,对农业生态控鼠、化学灭鼠、毒饵站灭鼠等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和完善,为陕北地区农田鼠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一、林木病虫鼠害的防治森林病虫鼠的防治工作,以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生物、物理、天敌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提倡防治无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鼠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做好森林病虫鼠害调查。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鼠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  相似文献   

19.
杨再学  雷强  邵昌余  谈孝凤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5):129-131,184
该文系统总结了贵州省"十三五"期间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工作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规划,旨在为今后开展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区鼠害的监测与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安徽省农区鼠情监测点少、从事鼠情监测工作人员较少、监测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的实际情况 ,就农区鼠害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预报依据及发生程度划分指标等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安徽省从事农区统一灭鼠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