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究水稻不育系的柱头特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方法]以创5S、耘9S、培矮64S、P88S、Y58S等5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其柱头外露率、柱头大小、柱头活力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以R608为父本,测定了其异交结实率。[结果]研究表明,5个水稻不育系在柱头外露率、柱头大小、柱头活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P88S的柱头特性总体较好,柱头外露率达到95.94%,柱头活力较强,活力系数为2.71,田间异交结实率达84.02%。培矮64S的柱头长度和柱头宽度最小,分别是2.41和1.10 mm,其柱头外露率93.04%,柱头活力最弱,其异交结实率仅65.47%。耘9S、Y58S、创5S的柱头特性处于中等水平,耘9S的异交结实率比其他两个不育系高。相关分析表明,柱头外露率、柱头长度、柱头宽度、柱头面积、柱头体积与异交结实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934~*、0.934~*、0.939~*、0.937~*;柱头活力系数与异交结实率之间相关不显著。[结论]依据不育系的柱头特性,采取合理的辅助授粉方式,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培矮64S、Y58S、广占63-2S、H638S为材料,R527为恢复系,在育性敏感期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4、27、30、33、36℃5个温度连续处理6 d,以田间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CK,平均温度29.8℃),研究温度对不育系幼穗生理生化特性和抽穗开花期异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矮64S和Y58S在27℃处理时柱头总外露率最高,分别为86.81%、86.06%,广占63-2S和H638S在24℃处理时柱头总外露率最高,分别76.24%、81.76%;4个不育系的柱头活力系数均在24℃处理时表现最好,分别为1.96、2.12、1.74、1.94;培矮64S、广占63-2S和H638S在24℃处理时异交结实率最高,分别为58.87%、54.22%、50.50%,Y58S在27℃处理时异交结实率最高,为58.96%;33℃处理时,4个不育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36℃处理时,4个不育系丙二醛(MDA)和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综合以上结果,培矮64S育性敏感期以24℃处理较好,Y58S、广占63-2S、H638S育性敏感期以27℃处理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培矮64S、Y58S、广占63–2S、H638S为材料,R527为恢复系,在育性敏感期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4、27、30、33、36℃5个温度连续处理6 d,以田间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CK,平均温度29.8℃),研究温度对不育系幼穗生理生化特性和抽穗开花期异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矮64S和Y58S在27℃处理时柱头总外露率最高,分别为86.81%、86.06%,广占63–2S和H638S在24℃处理时柱头总外露率最高,分别76.24%、81.76%;4个不育系的柱头活力系数均在24℃处理时表现最好,分别为1.96、2.12、1.74、1.94;培矮64S、广占63–2S和H638S在24℃处理时异交结实率最高,分别为58.87%、54.22%、50.50%,Y58S在27℃处理时异交结实率最高,为58.96%;33℃处理时,4个不育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36℃处理时,4个不育系丙二醛(MDA)和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综合以上结果,培矮64S育性敏感期以24℃处理较好,Y58S、广占63–2S、H638S育性敏感期以27℃处理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培矮64S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试验,分析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福龙S2的育性与特征特性表现,结果表明:福龙S2播始历期86~89 d;稳定不育期从7月20日开始;开花习性好,柱头活力强,午前花比率达70%以上;柱头外露率较高,单边外露率高于双边外露率;福龙S2比培矮64S具有更好的异交结实特性。  相似文献   

5.
5个水稻三系新不育系异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个新育成的水稻不育系和金23A(CK)的开花习性、柱头外露率、柱头活力、田间异交结实率等异交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井冈5A异交性能总体最好,柱头外露率高,花时集中,开花率高,田间异交结实率高达48.1%;其次是井冈2A、井冈3A,开花率高,柱头活力强,田间异交结实率分别为38.5%、39.2%;井冈1A、井冈4A异交特性表现较一般。  相似文献   

6.
肖辉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33-6235
[目的]为了明确水稻eui基因对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若干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长穗颈温敏核不育系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对长选3S与培矮64S的包穗、育性、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及其若干其他重要农艺性状作了比较研究。[结果]长选3S既保留了培矮64S主要农艺性状和不育性,又从遗传上改善了异交特性,包括植株较高,穗颈伸长,完全或基本解除包穗,柱头外露率显著提高及对赤霉素更敏感等。[结论]建立了不用或少用赤霉素的两系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利用其组配的杂种具有增产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 ,对培矮 64S、890 2S、H6S、H7S 4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开花习性、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培矮 64S、H6S、H7S在不育期内的育性稳定 ,可育期内不育系具有较高的结实率 ,而 890 2S有波动 ;柱头外露率以培矮 64S最高 ,其次分别为H6S、H7S、890 2S ;4个不育系花时也较为集中 ,多在 1 2∶0 0左右 ,且农艺性状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对8个籼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开颖时间、柱头外露率、柱头活力等8个花器官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颖时间和异交结实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达显著相关水平。开颖时间和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 640和0. 383,是影响异交结实率的重要性状。不育系异交结实率(y)与开颖时间(x1)、柱头外露率(x2)、柱头长度(x3)、开颖角度(x4)和柱头活力系数(x5)的回归方程为y=-53. 709+0. 269x1+0. 137x2+10. 241x3+0. 730x4+5. 060x5。通径分析表明,开颖时间的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对异交结实率的作用最为重要,而柱头外露率主要通过开颖时间来影响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9.
曹新国  黄一飞  胡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759+10766
[目的]分析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宣F116S(Orza sativa L.)的特征特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宣F116S是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10年利用宣69S为母本、培矮64S为父本杂交选择育成的,2011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为充分了解其特征特性,在选育鉴定过程中,采用分期播种试验和相关指标测试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宣F116S育性稳定,花粉镜检以无花粉败育为主,败育率99.98%,套袋自交结实率100.00%;开花习性较好,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较高,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合力强。[结论]宣F116S适合配制早熟和中熟杂交中籼组合,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加强优质原种繁育、优选父本配组和配套安全生产技术,有利于不育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玉A不育系是广西玉林市农科所从培矮64分离株回交转育成的早灿优质不育系。早造从播种至始穗70天;晚造64天。主茎叶片数13叶。柱头外露率85%,异交结实率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李梅  吴献强  奉志高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69-7171
[目的]了解几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和开花习性。[方法]在南宁自然栽培条件下,观察、分析香125S、安湘S、培矮64S、贺S共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和开花习性。[结果]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育期由短到长依次为:香125S、安湘S、培矮64S、贺S;农艺性状各不相同且各有优势;育性表现均较好,不育花粉以典败为主,不育性稳定,花粉不育率高;开花时间较长,花时高峰明显,基本集中在10:00~11:00,午前开花百分率高;除香125S外,其他光温敏核不育系柱头外露率均达80.0%以上;张颖时间长,颖尖距离大,张颖角度较大;柱头生命力除香125S保持5d外,其他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均能保持6d。[结论]该研究为香12S等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在南宁的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异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C815S在抽穗2~6d后进入盛花期,表现为开花集中,日开花高峰为9:30~12:00,午前花率达76.7%,张颖历期较长;柱头活力强,持续时间达6d,柱头外露率90.5%;包颈粒率低,为4.6%;对"920"较敏感,解除包颈的最佳用量为15~20g/667m2。与不同类型父本制种的异交结实潜力均显著高于培矮64S,制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13.
以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W7415S、安农S、培矮64S和4个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夜公胞质)、珍汕97A(野败胞质)、华农A(夜公胞质)和华农A(野败胞质)为材料,通过观察各不育系成熟胚囊结构,并对异交结实率进行调查,以明确水稻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是否与胚囊育性有关.结果表明:不同水稻雄性不育系的胚囊育性与异交结...  相似文献   

14.
籼粳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针对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生育期偏长、结实率偏低、制种产量较低等问题,开展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实践。【方法】通过籼粳渐渗杂交,选育花时早、柱头外露高的粳型保持系,进一步转育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通过籼粳渐渗杂交、广亲和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籼粳成分定向选择等技术手段,选育穗型大、茎秆粗壮、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并比较与普通粳稻恢复系在主要农艺性状、程氏指数、广亲和特性、广亲和基因、恢复谱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粳不籼恢”和“籼不粳恢”2种配组方式,比较两者的光温反应类型表现与异交结实率差异。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6A、籼型不育系五丰A与CH58、C84、C927等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选育“粳不籼恢”或“籼不粳恢”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结果】在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创制方面,转育出早花时粳型不育系春江16A以及春江99A、春江23A等早花时、高柱头外露率粳型不育系,制种产量明显提高;在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创新方面,选育出CH58、C84、C927等穗型大、茎秆粗壮、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晚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较强的感光特性,中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感温特性,早籼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光温反应类型则表现不一。无论是“粳不籼恢”还是“籼不粳恢”配组,父母本的花时差小、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则有利于提高制种的异交结实率。采用“粳不籼恢”和“籼不粳恢”的配组方式,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6A、籼型不育系五丰A与C84等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选育出春优84、五优84等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并通过品种审定,表现出穗型大、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抗倒性强、结实率高、后期耐寒性好等优点。【结论】通过籼粳渐渗杂交,成功转育出花时早、柱头外露率高的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携带有S5-n,恢复谱广,明显不同于普通粳稻恢复系。中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感温特性,有利于缩短全生育期。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父母本的花时差小,有利于提高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制种的异交结实率;选育出春优84等籼粳超级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5.
对13个籼型杂交稻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异交、花器、农艺和米质等24个性状较系统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近选育的籼型不育系趋于长颖花、长柱头、长花柱、较高的柱头外露率和天然异交率;较长、窄的剑叶和倒二叶,穗也较长;稻米的外观品质也相对较优.本文还对柱头外露率和米质性状的选育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5个新育成的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其开花习性及异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27S的单穗和单株开花历期最短,118S和对照N5088S相近,B30S、116S、117S相对较长。Y27S、116S、118S、117S单穗日开花动态与恢复系41678接近,B30S落后于41678,对照N5088S早于41678。Y27S、B30S和对照N5088S与恢复系41678的花时分布动态较接近;116S虽花时分散,但开花较早,午前花率较高;117S花时集中但开花较晚,118S花时分散且高峰偏迟。张颖时间以116S和118S最长,117S最短。柱头外露率以118S最高,116S最低;118S、B30S和117S柱头外露率都在60%以上。Y27S柱头活力保持时间最长,对照N5088S柱头活力下降最慢。参试不育系包颈率都较高,而闭颖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新育成反向核不育水稻FHS开花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不育期和可育期,生产上要求在不育期制种尽量提高异交结实产量,在可育期繁殖时尽量避免异交以保证繁种纯度。因此在选育不育系时,应趋利避害,选不育时开花较早、花时集中、开花高峰与正常品种吻合,受环境影响小的材料,以提高不育系的实用价值。同时由于育性和环境的影响,不育系间柱头外露率有明显差异,应选择可育时柱头外露率低,不育时柱头外露率高而且受环境影响变异小的材料。这将有利保证制种高产稳产,同时又能保证繁殖的高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