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立安  陈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51-6752
[目的]为了研究"人防"山洞蘑菇栽培技术。[方法]采用荷兰技术,利用"人防"山洞种植双孢蘑菇,对六化建前洞菇房、后洞菇房的生产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在5 417.6 m2菇床上,采收蘑菇131 105.9 kg,单位面积产量24.2 kg/m2。后洞采菇期自3月11日至5月3日,共54 d,全生产周期123 d,采收鲜菇59 567.0 kg,单位面积产量为23.5 kg/m2。前洞采菇期3月21日至5月4日,共45 d,采收鲜菇71 538.9 kg,单位面积产量24.8 kg/m2。两洞平均采菇期达47.5 d,前洞产量比后洞高出约44%。[结论]利用"人防"山洞种植双孢蘑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荷兰技术,在国内开展山洞内种植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uge) Sing]试验,在7 167m2菇床上,采收鲜菇104 490 kg,单位面积产量14.58 kg/m2.全栽培周期92 d.  相似文献   

3.
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茭白鞘叶中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且明显高于稻草。茭白鞘叶堆制发酵温度较稻草前期偏低,但全期平均温度两者持平。茭白鞘叶配方的蘑菇现蕾期和开始采菇时间分别比稻草配方迟3 d和4 d;茭白鞘叶配方采菇时间达156 d,较稻草配方延长12 d,且可采收5批,比稻草配方多1个批次;茭白鞘叶配方蘑菇产量和稻草配方接近,分别是6.65 kg/m2和6.29 kg/m2。表明茭白鞘叶是栽培蘑菇的理想材料。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每667m2的净收入可达11 886元。利用茭白鞘叶作为栽培蘑菇是解决茭白鞘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甜玉米秸秆为原料栽培双孢蘑菇研究示范表明:甜玉米秸秆栽培蘑菇,出菇早,产量高,质量好。效益转化率最高,产量多5~10kg/m2,效益多15~20元/m2,采菇期长25d。  相似文献   

5.
棉秆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棉秆能否用于栽培双孢蘑菇,不同类型菇房(砖砌房和简易草棚房)栽培双孢蘑菇对其产量影响为目的。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棉秆做原料,麦秸为对照,设计了8个原料配方试验,在砖砌和简易草棚两种菇房中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用棉秆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率快,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提前,出菇期集中,且当棉秆用量一定时,牛粪和鸡粪同时施用对双孢蘑菇产量的提高比单纯施用牛粪效果更好。棉秆和粪肥以1∶1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物学效率较高。棉秆是双孢蘑菇的优质栽培料且在砖砌房比简易草棚房中的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以双孢蘑菇菌株AS2796为试材,选用双孢蘑菇床式栽培模式为对照,以双孢蘑菇筐式栽培模式为处理,研究了2种栽培模式对双胞蘑菇发菌速度、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筐式栽培模式较床式栽培模式发菌速度快0.7 d,产量增加0.7 kg/m2,利润减少11.3元/m2。但是栽培筐可重复循环利用,从长远经济效益考虑,筐式栽培模式更利于降低成本,适于发展循环经济。双孢蘑菇筐式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双孢蘑菇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筛选适宜新疆栽培的高产优质双孢蘑菇品种,为双孢蘑菇品种示范推广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主栽品种AS2796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双孢蘑菇品种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研究各试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特性和商品性等特征。【结果】品种W192和SBG003产量均高于对照AS2796(7.98 kg/m2),分别为8.34和8.30 kg/m2,产量增幅分别为4.54%和3.97%,同时这两个品种的菌丝生长健壮、洁白,气生菌丝少,子实体形态较饱满、品相较好。【结论】品种W192和SBG003在生物学特性、栽培特性和商品性方面较AS2796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高温蘑菇又称大肥菇高温洋菇、双环蘑菇,这在分类上有别于双孢蘑菇。高温蘑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比双孢蘑菇有更强的适应性,更为耐热,菌丝生长的湿度要比双孢蘑高出5℃。即菌丝30℃下生长要比25℃时更快,子实体在23~25℃下仍有较高的出菇率;二是高温蘑菇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它适用于粗放栽培,较耐热、耐旱、耐水、耐二氧化碳,对防御线虫、蘑菇病害,甚至对双孢蘑菇致病性病害疣孢霉、胡桃肉状菌等有较强的抵抗力;三是该菇开伞迟、受伤不易  相似文献   

9.
两个双孢蘑菇菌株在高海拔地区夏季栽培中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品比和中试试验,观察了双孢蘑菇菌株W2000、W192在甘肃省高海拔地区夏季栽培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菌株W2000、W192在甘肃省高海拔地区夏季采用一次性发酵料平面栽培,菇体洁白,圆整,肉厚,菌柄短小。在品比试验中产量分别为11.05、10.9kg/m2,较当地主栽品种As2796分别增产28.8%、27.0%;在中试中产量分别为10.07、9.91kg/m2,较当地主栽品种As2796分别增产19.2%、17.3%。两个菌株均表现耐高温,死菇少,病虫害发生轻,适宜在高海拔地区夏季栽培。  相似文献   

10.
王宏 《农技服务》2014,(3):52+51-52,51
<正>1、种植模式双孢蘑菇于9月上旬培养料建堆发酵,10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覆土、出菇,翌年1月中旬采收结束;番茄于12月上旬播种育苗,翌年1月下旬移栽,4月中旬开始上市,6月上旬收获结束;萝卜于6月下旬播种,8月中旬收获。2、效益分析日光温室双孢蘑菇—番茄—萝卜一年三种三收高产高效栽培,亩产双孢蘑菇3000kg,产值6000元;番茄亩产4000kg,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工厂化双孢蘑菇隧道发酵工艺进行培养料制备,将制备后的培养料制作不同投料量的菌包,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对比双孢蘑菇的菌丝长势、出菇期、产量和效益。结果表明,采用投料量为22 kg/包的菌包,单菇重、商品菇率均优于20 kg/包的菌包。产量为18.97 kg/m2,比投料量20 kg/包的菌包增产1.45 kg/m2,增产率8.28%;纯收入达40.68元/m2,比投料量20 kg/包的菌包增加2.57元/m2,增值6.74%。22 kg/包可作为双孢蘑菇农法栽培最佳的菌包发酵料投料量。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采用稻田栽培方式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一是集约利用耕地、时间、空间和农作物废弃物生产双孢蘑菇;二是选用的双孢蘑菇新品种"2796"经稻田栽培试验,该蘑菇抗性好、产量高,每平方米菇床产鲜菇7.5kg,按8元/kg计算,667m2稻田产值可达2.35万元.  相似文献   

13.
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2个双孢蘑菇新品种(W192和福蘑38),对其进行品比试验及示范研究,以As2796为对照,比较其产量、菇质、形态特征等,分析其在闽南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品比试验结果显示2个新菌株的菌丝长势和菇质均要优于对照。规模示范栽培结果显示福蘑38平均产量为18.4 kg/m2,比对照增产7.9%。菌种播种后萌发快,出菇早,转潮较明显;子实体多单生,平均单粒重23.6 g,子实体结实,不易开伞,鲜菇商品性状明显优于对照。由此可见,双孢蘑菇新菌株福蘑38可以在闽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菇房建造、培养料配制、栽培工艺等方面,总结了双孢蘑菇生产中的一些栽培要点,旨在帮助生产者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4~2005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唐家堡进行了双孢菇的高效节水试验,通过对双孢菇的生长及产量的分析研究表明:随着供水量的增加,双孢蘑菇的菇高、菇盖直径、菇盖厚度、柄直径、菌丝的长势、菌丝的干重等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当供水量为400 mL/(m2.次)时,双孢蘑菇的生长量与各经济性状均达到最大值,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0.040kg/(mm.m2),水转化效益亦最佳,约为596.28元/t.当供水量为600 mL/(m2.次)时,双孢蘑菇的生长量与各经济性状均最小,水分利用效率亦最小,为0.020 kg/(mm.m2),水转化效益约为333.52元/t.  相似文献   

16.
以烟草秸秆为试材,利用烟秸秆替代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原料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对比了3种不同原料对双孢菇产量及单品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烟秸秆栽培的双孢蘑菇出菇集中,第一潮菇占总产量的60%以上;前三潮菇产量达18 kg/m2以上;与玉米秸秆相比,用烟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总产量和平均单品重显著增加;与玉米芯相比较,用烟草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总产量和平均单品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合在菇房智能化调控模式下生长的双孢蘑菇菌株,特进行了相关双孢蘑菇菌株比较试验。结果表明,"W192"和"W2000"这两个双孢蘑菇菌株的产量较高且集中,子实体性状优良,比较适合在智能化调控的菇房内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简易通风对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质量的影响,为双孢蘑菇轻简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简易风机人为向料堆内送风,以传统不通风料堆为对照(CK),开展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试验,监测发酵期间培养料的颜色、气味、韧度、pH、电导率(EC)、水分和C/N等理化性状及双孢蘑菇产量.[结果]简易通风发酵16 d、翻堆3次的双孢蘑菇培养料质量基本达到与CK发酵20 d、翻堆4次培养料相近的水平,颜色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氨味中等,韧度0.42~0.76 kg,水含量67.0%~71.2%,pH 7.3~7.5,EC 3.62~4.22μs/cm,C/N 23.1~26.1.简易通风发酵翻堆3次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为8.7 kg/m2,略高于CK(8.0 kg/m2);翻堆4次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达9.6 kg/m2,显著高于CK(P<0.05).[结论]简易通风发酵可加快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进程,简化发酵步骤,提高一次发酵培养料的质量和双孢蘑菇产量,可在双孢蘑菇小规模农法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大肥菇又名双层环伞菇、大肥蘑菇,是生于草地上的一种高温型草生菌。近几年来已驯化引种,与双孢蘑菇相比,具有更广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适于粗放栽培,较耐热、耐旱、耐水、耐二氧化碳,不产生菌被,不吐黄水,比双孢蘑菇早上市1个月,具有产季的优越性。国外报道大肥菇的产量,每  相似文献   

20.
以泥炭土为对照,筛选出椰糠、木屑、珍珠岩3种持水性较好的覆土材料,采用混料均匀设计将这3种覆土材料混合后以40%的比例添加到泥炭土中进行配方优化。以双孢蘑菇产量为响应值,筛选得到3种覆土材料最优配方:X_1(椰糠)=0.283,X_2(木屑)=0.427,X_3(珍珠岩)=0.290。在最优条件下,双孢蘑菇筐栽两潮菇产量预测值为1 519 g/筐,实际产量为1 636 g/筐。在床架栽培中,配方覆土三潮菇总产量36.5 kg/m~2,较对照提高11.6%;同时商品菇质量提高,子实体单重增加18.8%,商品菇率提高11.7%,商品菇产量增加5.6 kg/m~2。该覆土配方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覆土成本降低7%。对优化后覆土的持水特性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该配方覆土在覆土后到双孢蘑菇采收期间,饱和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高于对照覆土3%-5%,这可能促进了双孢蘑菇产量的提高以及品质的改善,并导致子实体含水量增加0.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