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施家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期为2019—2020年,投资1 455.99万元,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7 km2。根据小流域基本情况、人口分布状况、规划治理总体要求等,将规划治理区域分为封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经果林示范区进行分区施策治理。治理后,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流域内水土流失防治体系逐渐趋于完善,植被覆盖率达到74.4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7.88%;据调查及估算,待项目区内的经果林达到盛果期时,每年可新增经济产值1 443.71万元;改善了区域内人居环境,增加了群众收入,培育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施家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了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当前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北票市于2020年春季启动了刘家杖子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治理面积219.09 hm2,主要包括保土耕作、营造经济林、封育治理等措施,同时为了方便管理,规划新建2条共2 km的作业道路。综合治理后,各措施区分别设置监测点,监测工程实施效果。通过对各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现场调查,刘家仗子小流域综合治理2 a后工程效果为:年蓄水14.86万m3、年保土0.57万t,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8.72%提高到治理后的51.21%,每年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43.20万元,产生了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苏烟小流域是全国首批81条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中在广西的唯一项目。由于水土流失及村庄周边环境脏乱等综合原因,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水源地水质造成不利影响,按照国家实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治理原则,以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促进水环境保护,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土保持》2014,(4):F0003-F0003
<正>自2011年3月1日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以来,流域内一系列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稳步推进,实施范围覆盖了流域18个省(区、市)的400多个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万km2。各地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和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促进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巩固脱贫成果,适应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相继在西畴县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开展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本文主要介绍了云南省2020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西畴县甘塘子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并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要点,以期为相似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取得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降低的显著效果,新时期对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水源涵养、改善生态、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改善人居环境等多项重要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贵州省水土流失及治理概况、存在问题及治理难点,在深入研究总结传统水土流失防治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规划工作实践,从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出发,探讨提出贵州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重点阐述了生态、清洁、经济、生活4种类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石漠化区坡耕地综合治理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途径、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价溪小流域为例,深入探讨饮用水源地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重点阐述项目区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并对项目实施后的效益按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项目实施后可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量3.65万t,增加涵蓄水量103.03万m^3,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减少洪涝、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促进美丽乡村建设;3)项目实施后可增加经济收益26.52万元。工程的成功实施,可为相似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赣州市在贡水流域水保重点治理中 ,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猪—沼—果”工程 ,建设生态小流域经济 ,推行股份合作制 ,培育治理专业大户等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水保治理综合效益。 1998年以来 ,该市贡水流域共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95条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 33万hm2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普遍达到 70 %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区域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型形式。佳木斯市自1980年代以来,坚持采用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方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目前佳木斯市有25.4%尚未得到充分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十四五”期间采用重点防治区的方式,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耕作措施等方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够达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关岭县属于珠江上游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区域内石漠化程度高,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3—2013年,关岭县先后实施了"珠治"试点工程、"珠治"重点工程、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10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山区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岩溶地区工程性缺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山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项目区农民每年每户平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万元。在治理思路和方法上也取得了突破,为今后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为喀斯特地区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东北部,属阴山北麓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自治区级水土流失局部重点治理区。2021年乌拉特中旗土壤侵蚀模数最高达4 500 t/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6 901.93 km2,占总面积的73.91%,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将全旗小流域划分为水源区小流域和集镇及重点村庄区小流域两个类型,分别按照生态自然修复区、综合治理区和河(沟)道及水库周边整治区,因地制宜制定防治目标及治理重点,并分区配置防治措施,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另外,采取加强组织领导、拓宽资金渠道、强化监测监管等措施,保障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全旗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玠溪小流域为例,深入探讨饮用水源地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重点阐述项目区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并对项目实施后的效益按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项目实施后可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量3.65万t,增加涵蓄水量103.03万m3,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减少洪涝、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促进美丽乡村建设;3)项目实施后可增加经济收益26.52万元。工程的成功实施,可为相似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东北黑土区振祥小流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坡面防护、沟道治理等工程措施,配置相应的林草措施,并辅之以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振祥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初步评价。经过5a的实践,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各项措施全部生效,每年拦蓄径流30.65万m3,保土总量1.71万t,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350 t/(km2.a)下降到416t/(km2.a),年增加经济收益29.39万元,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9.0%增加到12.3%。证明该综合治理措施适用于黑土区,为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现场核查手段,对2019年上杭县东里片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实施前后的林草植被覆盖变化情况、水土保持措施保存情况和水土流失消长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评估年与实施前对比,水土流失率下降了0.49%,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1.56%,封禁、水保林、沟(河)道整治、生态护岸、清淤清障等措施保存情况良好,总体治理成效可观。本文旨在为后续上杭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同类工程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广德县九龙小流域以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为主线,立足自然、人文资源,统筹布局实施美好乡村工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治理工程、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实现了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有序、居民幸福生活指数大幅提高等建设目标,做到了新时代生态治理体系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6.
汉源县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制度创新,尤其重视水土保持科技创新。介绍了双溪乡石漠化水利工程治理模式、桂贤小流域红岩子片区坡面水系综合治理、大田乡建设村坡改梯重点片倒虹管喷灌节水措施、桂贤小流域松林五组小流域生态家园试验示范等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略阳县水土流失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及分区依据,将略阳县划分成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针对分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防治措施布局:西北部山地轻度水蚀综合治理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粮食生产、特色生态产品生产、秦蜀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县城周边景观建设,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东北部山地微度水蚀水源涵养区以涵养水源、保护土壤为目标,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增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植被自然恢复;西南部山地轻度水蚀预防保护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东南部山地轻度水蚀生态修复区以加强矿产资源类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及矿区生态修复为主,促进区域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8.
在河北省怀来县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范围内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高精度正射影像图,建立了9种治理措施的14个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勾绘了水土保持措施图斑并矢量化,以便提取各类措施工程量,计算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以及分析水土流失消长情况。结果表明:东沟小流域经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4%,未新增强烈及以上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实现了双下降,林草覆盖率达到63%,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达到100%,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性的改善;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评估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红砂岩特殊地质力学特性下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问题,对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重要基础成果,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典型案例,将红砂岩侵蚀劣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采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区进行设计,完成了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具体实践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在红砂岩侵蚀劣地综合治理展示区、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示范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对侵蚀坡面进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优化配置,形成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还安小流域治理度达到86%。实践证明,生态恢复和农林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遏制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可为红砂岩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探讨了基于宏观调控、生态防护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与配套设施、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甘肃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并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水土流失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继续搞好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注重产业开发,保证效益持续发挥;加大预防保护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