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北京地区小麦玉米两熟种植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北京地区小麦和玉米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根据未来气候变化 的研究设计了气候情景,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气候化对小麦玉米一年二熟种植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对小麦和玉米生产有利,玉米产量的提高大于小麦;降水减少首先对小麦生产不利,当降水进一步减少时,对玉米生产也不利。  相似文献   

2.
胶东半岛地区玉米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胶东半岛特殊的自然条件及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6项适宜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栽培技术,供胶东半岛的玉米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3.
卢海珍 《种子科技》2024,(6):140-142
全面分析了影响山东地区玉米产量的因素,运用模型进行产量预测分析。通过预测模型,对未来的玉米产量进行了预测,并对结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山东地区玉米产量受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建议选择优良品种、科学施肥以及改进栽培技术,以提高山东地区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
牛峰 《中国种业》2009,(Z1):10-12
阜阳市是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南片)最大的集中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达20万hm~2。由于该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生态区位和自然气候条件,开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探讨夏玉米高产技术措施,对提高我市玉米的增产潜力、加快玉米生产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概述了阜阳市夏玉米生产现状,分析了制约阜阳市夏玉米高产栽培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理论依据,探讨了近年来主要栽培技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玉米有较大需求。为了更好地提升玉米产量,需要研究玉米生长过程中具体的气候条件,采取有效手段提升玉米产量。文章针对玉米种植的特点、气候条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玉米种植存在的不足以及气象服务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探究了提升玉米产量的措施和气象服务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5年河南省气象因素对玉米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属C4植物,玉米植株产量的90%以上是靠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得能量和赖以生存的基础,光合同化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因此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常常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地理位置承北启南,地域辽阔,常年玉米种植面积240万hm^2,占河南省秋粮生产60%以上,如何根据气象因素等气候特点搞好玉米生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种植玉米的历史悠久。糯玉米作为玉米的特殊品种,在我国大面积种植,受不同地区间气候差异的影响,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亟待改进。从桂林市灵川县灵川镇糯玉米种植概况出发,探究了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提高该地区糯玉米种植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探讨辽宁西部地区玉米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通过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运用数理统计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玉米出苗速度、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发育速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水分基本满足的条件下,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温增加,玉米播种至出苗阶段生长速度加快,出苗至抽雄、抽雄至成熟阶段生长速度减慢,日照时间增加可延长玉米生育期。≥10℃积温每增加(减少)100℃·d,产量每公顷增产(减产)约455 kg。在气候变暖环境下,延长生育期可提高单产,应考虑引用偏晚熟玉米品种,增加喜温作物比例。辽西地区最佳播种期在4月20—30日之间。研究成果可为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霍城垦区玉米制种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受气候、生产管理、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玉米螟的发生量及造成的危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文章简述了霍城垦区玉米螟在玉米制种田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特点,分析了玉米螟偏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寒地玉米覆膜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属于高纬度、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无霜期短,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作物生育期间常遭干旱和低温的威胁;干旱和低温成了本省农业生产上的两大限制因素。为了抗御和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两大限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克服春季干旱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延长作物生长周期,确保晚熟玉米品种正常成熟,是半干旱地区玉米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一穴多株"栽培技术是我国玉米生产中最新的技术成果。由于气候、土壤、区域等因素的限制,各地都有不同的研究与推广方法。南阳地区"一穴多株"栽培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2012年我站进行了玉米"一穴多株"高产栽培技术试验。本试验通过紧凑型玉米品种不同密度试验获取相应的原始试验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找出"一穴多株"栽培技术比普通单株栽培技术在高密度下的增产优势,确立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2.
郭爱萍 《种子世界》2021,(11):0027-0029
玉米是陕西省非常重要的粮食产物,玉米高产、优质生产对于陕西省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提升玉米经济效益,陕西省根据当地的环境特征和生态条件采用了旱作覆膜栽培技术,为玉米单产的有效增长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陕西旱作区玉米产量的因素,其次介绍了旱作覆膜栽培技术对玉米生产的重要意义,最后详细分析了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提升玉米产量的措施要点,为玉米的生产和栽培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德宏州玉米低产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德宏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万hm2,占全州耕地面积的40%多,玉米生产对德宏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德宏州玉米单产低而不稳,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的发展。本文从杂交种覆盖率、品种、栽培技术水平、气候、土壤等方面对德宏玉米低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低产原因,提出了加快德宏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依据高寒阴湿地区气候特点、主栽作物类型和农业生产现状,通过4年蚕豆与地膜玉米、马铃薯、油菜、当归高产高效复合种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蚕豆与地膜玉米、蚕豆与马铃薯、蚕豆与油菜和蚕豆与当归4种复合种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影响豫东地区玉米生产的因素:气候、品种、种植密度、施肥方法等,以及如何提高豫东玉米生产,克服这些影响因素的办法,从而指导豫东地区玉米生产,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国内外研究气候变化和评估气象变化对小麦生产影响的主要技术方法。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产影响研究,主要是围绕气候变暖这条主线进行的。提出评估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研究技术途径是通过气候变化事实趋势外推和气候模式产生未来气候情景,通过冬小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机理或统计模型,模拟未来气候情景下冬小麦生产状况。分析未来气候情景下与现在正常气候状况下,冬小麦生产状况的主要差异及其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得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是从精确栽培的角度研究冬小麦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提出防范气候变化风险的管理措施,为保障冬小麦生产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玉源7879品种为例,对玉米栽培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气候进行研究,分析了栽培技术和气候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出了选种、播种、整地、施肥等环节的建议,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为此需要大力发展玉米种植,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栽培技术不足、过热的气候等因素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基于此,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实现玉米种植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农业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更多先进的农机、农技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工作中。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其种植产量和质量与食品安全供应与贮存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下,玉米生产种植工作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但当前很多地区还存在仍使用传统、落后玉米种植技术的现状,同时存在连续多年大规模种植的情况,导致病虫害高发和玉米产量、质量下降,做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对玉米产业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基于此,分析和探究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旨在通过探究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巴南区气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了重庆市巴南区多年气象观测资料及玉米产量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和统计分析方法,围绕玉米产量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巴南区年平均气温缓慢下降,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缓增;巴南区历年气温、降水、日照突变均不明显。相关分析、丰歉年分析和积分回归分析方法表明,气候对巴南区玉米的产量有较大影响:巴南区气候变化总体上不利于玉米的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