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土保持区划可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与宏观管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在《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确立的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全省和九江市水土保持区划划分方法,分析濂溪区各乡镇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防治及经济社会发展等的区域差异,将全区划分为城市人居环境维护区、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3个五级区,同时基于水土保持功能,提出了各分区的详细水土流失防治布局,为濂溪区及其他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与宏观决策,加快推进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市级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根据江津区各镇街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等分析水土流失现状与分布特点,进一步对江津区进行五级分区划分。采用图层叠加分析法,将全区划分为北部城区人居环境维护区、中部浅丘土壤保持区、南部低山生态维护区等3个不同的水土保持分区,并根据各分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生产发展方向、水土流失治理要求或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各分区科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是区域开展水土保持宏观管理及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湖南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在湖南省省级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将耒阳市划分为耒阳西南部山地丘陵土壤保持区、耒阳西北部丘陵岗地土壤保持区、耒阳中部丘陵岗地人居环境维护区、耒阳东南部山地丘陵土壤保持区、耒阳东北部山地丘陵农田防护区5个水土保持功能区,并基于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分区防治措施布局,为耒阳市水土保持规划成功编制奠定了基础,是今后一段时期耒阳市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深刻剖析水土保持率内涵基础上,以湖北省水土保持四级区为单元,确定了湖北省水土保持率研判规则,分析了各四级区水土保持率特征。湖北省各四级区水土保持率现状差异较大,远期目标差异不明显,鄂西地区由于自然禀赋条件较差,水土保持率现状和远期目标均较低;鄂东北低山丘陵水源涵养保土区、大洪山丘陵保土区、鄂东南山地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鄂西北丹江口水库周边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等4个区水土流失消减面积存量相对较大;水土流失消减面积以中轻度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和林地。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细化水土保持分区,科学指导枣庄市市中区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国家、省、市三级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枣庄市市中区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采用叠图分析法,划分水土保持区并确定各区的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将枣庄市市中区划分为北部及东部低山丘陵水源涵养区、西南部低山丘陵生态维护蓄水保水区、东南部低山丘陵蓄水保水区、中部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西部平原城区人居环境维护区5个水土保持功能区,并确定了各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通过合理分区,有利于建立完善的防治措施体系,为枣庄市市中区防治水土流失与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提供重要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兰州市西固区为研究区域,以地块属性信息为单元,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进行统计,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县级城市型水土保持区划的原则、指标(标准)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地貌特征、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土地开发利用方向、多年平均降水量、人口密度、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等作为划分各水土保持分区的指标。通过对地块属性的统计与水土保持功能的对比分析,将西固区划分为南缘生态维护区、南部蓄水保土区、北部保土减沙区、中部人居环境维护区4个六级区,确定了各功能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布局、土地利用方向,为西固区水土保持规划及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的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全面系统开展的水土保持综合性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主要任务包括:根据区域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特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水土保持区划方案;统筹兼顾整体与局部、开发与保护、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规划成果,结合区划方案拟定总体防治目标及分区防治方略;确定分区水土保持工作与生产发展方向,完成区域布局与规划,提出各区水土保持目标和任务;开展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的复核与划定工作;分析不同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及防治模式,提出重点项目规划和布局;完成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8.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的体系保障,对水土保持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区划是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主要是明确各区的生产发展方向(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依据三级分区体系,选定海拔、大于10℃积温、年均降水量、水土流失成因及强度等指标组成各级分区指标体系,将全国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含港、澳、台地区)。简要介绍了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并提出了区划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土保持规划是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实现水土流失依法治理和依法监管的重要科学依据。结合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的发展历程,探讨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的总体思路,并将全市划分为地表水源涵养区、地下水源涵养区、城市径流控制区、土壤侵蚀控制区四大水土保持类型区。针对每个分区提出防治对策,并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督管理、监测、科技支撑和信息化等方面对规划的重点任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所属单位分布在喀什地区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4个县市境内。区域内风沙活动强烈,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以风力侵蚀为主,兼有水力侵蚀,个别地区人为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明显,水土流失形式复杂多样、危害严重。在综合分析水土流失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划分了山地牧场生态维护减灾区、山麓平原防洪减灾区、沙漠绿洲农田防护防沙区、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农田防护区4个水土保持分区,并提出"一带、一麓、两山"的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和分区防治策略,希望能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水土保持规划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确立的原则与方法基础上,根据全国、全省和九江市水土保持区划,分析修水县各乡镇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防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的区域差异,将全县划分为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中低山地生态维护区、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区等3个五级区,同时基于水土保持功能提出了3个五级区的防治布局,为修水县水土保持规划与宏观决策,加快推进修水县以及其它区域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区域水土保持宏观管理和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在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重要基础技术支撑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确立的原则与方法基础上,将九江市划分为鄱阳湖丘岗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和幕阜山九岭山山地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2个三级区,又将鄱阳湖丘岗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划分为鄱阳湖丘岗平原水质维护区、鄱阳湖丘岗平原土壤保持区2个四级区,并基于水土保持功能提出了各分区的防治布局,为江西省首部设区市水土保持规划《九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优质高效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九江市及其他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与宏观决策及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分类分区、水土保持区划、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和生态自然修复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水土保持规划是以土壤侵蚀分类分区为科学依据,在大区域区划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弄清土壤侵蚀分类分区、各类区划与规划之间的关系是做好水土保持前期工作的关键问题。因此,针对我国现行的水土保持区划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分析水土保持区划和规划的区别及联系入手,说明其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可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域水土保持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7个水土保持三级分区的产业布局和水土流失特点,立足各三级分区的水土保持功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三级分区的详细防治布局。  相似文献   

15.
依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体系,可以将珠江流域划分为南岭山地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区、岭南山地丘陵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桂中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华南沿海丘陵台地人居环境维护区、黔中山地土壤保持区、滇黔川高原山地保土蓄水区、黔桂山地水源涵养区、滇黔桂峰丛洼地蓄水保土区8个三级区。根据分区特点,提出了各分区的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现状,编制了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土保持规划,确定了近期和远期规划目标,进行了重点防治区划分,确定了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范围,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水系生态建设、城市水土保持、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等治理措施,还提出了详细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措施,以期为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安顺市基本情况和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市生态建设的几种成功模式,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结合该市实际,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研究适合安顺市经济发展需求、可操作性强的水土保持发展规划。将安顺市水土流失划分为中北部山原丘陵轻度侵蚀区、西南部高原山地中度侵蚀区、东南部山地谷盆中度侵蚀区,并分区探讨了水土保持重点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水土流失分布特征、构建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ArcGIS空间叠置等方法划定了昌吉州水土保持四级区划,即南部中高山冻融区、南部中低山丘陵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南部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中部绿洲人居环境农田防护区、北部荒漠生态维护防风治沙区、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并提出了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相似文献   

19.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复杂,水土流失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区域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需求存在差异,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布局要求,兼顾水土流失的分布及强度类型和水土流失防治的区域需求差异,科学合理制定可操作的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方案.文章综合分析我国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明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总体思路,建立区划体系和指标体系,采用资料统计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提出区划成果,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划分8个一级区、40个二级区、115个三级区,成果具有区划界线清晰、分区命名规则、区划手段先进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分区布局和项目布局,并对下级区划(分区)、区域水土保持功能和技术体系确定具有指导意义,将长期用于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水土保持功能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土保持区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作用和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布局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为指导,以乡(镇)为基本信息单元,采用层次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甘肃省水土保持功能区划的原则、指标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地貌特征、林草覆盖率、≥10℃积温、多年平均降水量、垦殖指数、土壤侵蚀类型及强度、人口密度等水土保持功能分区的指标。在GIS软件中通过对乡(镇)分区指标的叠置分类、水土保持基础功能的对比分析,将甘肃省划分为4个一级、6个二级、8个三级、23个四级水土保持功能区,确定了各功能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土地利用方向,为甘肃省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的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