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分离、筛选产纤维素酶益生菌,确定其酶促反应适宜条件,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作为筛选培养基,结合刚果红染色法,从玉米青贮饲料样品中筛选产纤维素酶益生菌,并通过形态学和系统进化树方法鉴定分离菌。同时对培养时间、pH和温度等酶促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1株可降解羧甲基纤维素,并产生清晰透明圈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粗酶液中滤纸酶活为1.5U/mL,外切葡聚糖酶活为1.3U/mL,内切葡聚糖酶活为6.4U/mL,β-葡萄糖苷酶活为2.3U/mL。酶促反应的适宜条件为pH 5.5,温度50℃,粗酶液为培养3d后发酵液上清。解淀粉芽孢杆菌分离株具有一定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在玉米秸秆生物降解与利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通过定向筛选获得能够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试验从生境中筛选到产纤维素酶较高的一株芽孢杆菌,通过菌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对这株菌的耐模拟肠液性、产酶特性和抑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所筛选的芽孢杆菌B1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产纤维素内切葡聚糖酶酶活为7.31 U/ml,纤维素外切葡聚糖酶酶活为5.26 U/ml,木聚糖酶酶活为32.46 U/ml,能够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耐模拟胃液能力较强,而耐模拟肠液能力较弱,不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物质。结果提示,本试验筛选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13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并具有良好生物学特性,为降低粮食加工副产物中纤维素含量、提高其利用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较高的酵母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探讨。试验从生境中筛选到产纤维素酶较高一株酵母菌,通过菌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对这株菌的耐酸性、耐模拟肠液性、产酶特性和抑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所筛酵母菌Y3为酿酒酵母菌,产纤维素内切葡聚糖酶酶活为3.27 U/ml,纤维素外切葡聚糖酶酶活为2.22 U/ml,木聚糖酶酶活为4.21 U/ml,耐酸性、耐模拟胃液较强,而耐模拟肠液能力较弱,不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物质。试验筛选到酿酒酵母菌Y3是一株较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对于提高粮食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拟康氏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草秸秆为主要原料,利用拟康氏木霉3.3002(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3.3002)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系统地测定了各种纤维素酶的酶活.结果表明,最优产酶培养基组成为:稻草秸秆和麸皮的混合比例为4:1,最佳氮源为2.5%(NH4)2SO4,最佳发酵时间120 h,培养温度35℃,接种量15%,pH 5.0,培养基含水率50%.在此条件下,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系中羧甲基纤维素酶(Cx)酶活力达4700 U/mL,葡聚糖外切酶(Cb)酶活力达3440 U/mL,葡萄糖内切酶(C1)酶活力达到1620 U/mL,滤纸酶(FPA)酶活力达到1935 U/mL.  相似文献   

5.
采取广西凭祥市原始森林土样为原料,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分离纯化后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初筛,得到两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PX-10与PX-14)。PX-14有相对较强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其葡聚糖内切酶活达到5.3 U/mL、滤纸酶活达到5.9 U/mL,根据PX-14菌株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鉴定为产黄青霉。对其所产的葡聚糖内切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X-14的葡聚糖内切酶最适温度为50℃,在40~50℃有较高的温度稳定性;最适pH值为8.9,在pH值为8~10之间有较高的pH值稳定性;Co~(2+)、Cu~(2+)对该酶有促进作用,Zn~(2+)、Fe~(2+)等对该酶有抑制作用。该菌具有较强的蔗渣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构建不同纤维素酶的融合表达系统及探讨融合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利用PCR技术从实验室前期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中分别扩增2个纤维素酶基因Cel42和Cel22,设计一段柔性接头(GSGGGS),通过酶切连接将2个纤维素酶基因构建在一个开放阅读框(ORF)内,插入到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el42-Cel2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了2个纤维素酶基因Cel42和Cel22,并构建了重组表达系统BL21(DE3)/pET32a(+)-Cel42-Cel22,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估计其分子质量约为101 ku,粗酶液中葡聚糖内切酶活性为57.62 U/mL,葡聚糖外切酶活性为32.57 U/mL。试验所得融合纤维素酶Cel42-Cel2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6.0,温度在30~70℃范围内时可维持70%以上的纤维素酶活性,pH在4.0~9.0范围内时可保持75%以上的纤维素酶活性,除Mn~(2+)外的其他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的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Hg~(2+)和Cu~(2+)对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由此可见,本试验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出了融合纤维素酶Cel42-Cel22,且该酶具有一定的活性,可适应较宽广的温度和pH范围,对金属离子敏感。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拟从腐朽木材和腐质土壤中获得1种高效的纤维素酶生产菌,利用紫外线诱变技术对其进行改造。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和酶活性试验,筛选出2株纤维素酶产率较高的菌(菌株HS5、菌株1)。经形态学和分子鉴定,菌株HS5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菌株1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在固体产酶培养基中,以水稻秸秆为唯一的碳源,28℃培养4 d后,HS5滤纸酶(FPA)的酶活为306 U/g,羟甲基化纤维素(CMC)的酶活为592.2 U/g;菌株1的FPA酶活为214.2 U/g,CMC酶活为523.8 U/g,表现出了较好的降解纤维素的能力。紫外诱变处理得到产酶能力提高的突变菌株为UR-07和URM-13。与原始菌株相比,UR-07的FPA和CMC酶活分别比原始菌株HS5提高了15.86%、16.68%,URM-13的FPA和CMC酶活比菌株分别提高了26.94%、19.03%。研究表明,经紫外诱变后,产纤维素酶真菌的产酶能力有所提升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两株菌株在纤维素酶的生产和纤维素类物质降解菌剂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具有独特性质的纤维素分解菌株对于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从西藏各种环境进行低温纤维素分解菌种的筛选获得了一株能产高温纤维素酶的低温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被鉴定为青霉属,命名为Penicillium sp. SW-3。该菌株生长温度范围0~30℃,最适温度20℃,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最适p H4.0,最大活性温度70℃。在最适条件下,Penicillium sp. SW-3发酵液中CMC酶活性可达92.4 U/m L。该菌株及其粗酶液对玉米秸秆的处理结果表明,经Penicillium sp. SW-3处理后玉米秸秆中可溶性物质会减少,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这种趋势会更明显,而用粗酶液的处理则不存在这种现象,不论原料灭不灭菌,经粗酶液处理之后玉米秸秆中可溶性物质都会有所增加。此外,不论是菌株处理或是粗酶液处理,都可以在较低的含水率(70%)条件下进行,并且处理之后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含量都有明显降低。菌株Penicillium sp. SW-3性能奇特,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明显,在各类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从发酵饲料的微生物中筛选分离鉴定能够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曲霉菌株。试验利用PDA培养基对黑曲霉进行分离,通过菌株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判定菌株分类地位;检测该菌的菌落形态和生长特性,定性研究该菌的酶谱,选择不同碳源诱导其产内切葡聚糖酶、滤纸酶及木聚糖酶活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采用PDA培养基分离培养得到1株曲霉,经鉴定该菌为黑曲霉,编号为0729。在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30℃,培养第2 d,由木糖诱导黑曲霉产内切葡聚糖酶活和滤纸酶活最高,培养第1 d滤纸诱导的木聚糖酶活最高。研究表明,发酵饲料中富含可降解纤维的微生物资源,黑曲霉可以产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对开发反刍动物饲用微生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成经过密码子优化的葡聚糖外切酶和葡聚糖内切酶基因,并将2个基因在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lactis)中进行分泌表达。[方法]对瘤胃真菌(Piromyces rhizinflatus,P.rhizinflatus)的外切葡聚糖酶cbhYW23-1基因(Gen Bank登录号:EU314937.1)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F.succinogenes)的内切葡聚糖酶end-1基因(Gen Bank登录号:X88561.1)进行L.lactis MG1363密码子偏爱性优化,并在2个基因的上游和下游分别引入ClaⅠ/XbaⅠ和Hind Ⅲ酶切位点,得到含有优化的cbhYW23-1基因和end-1基因的克隆载体p UC57-cbhYW23-1和p UC57-end-1;通过酶切后分别连接到构建的组成型分泌载体p MG36e+P32+SPusp45上,得到2个基因的表达载体,然后电转至L.lactis MG1363中,利用红霉素抗性筛选得到高拷贝转化重组子;以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验证其活性及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地构建了cbhYW23-1基因和end-1基因的分泌型表达载体,2个基因均能够在L.lactis MG1363中高效稳定表达,2株重组菌株表达的外切葡聚糖酶酶活和内切葡聚糖酶酶活分别为118.80 U/mL和294.32 U/mL。[结论]密码子优化后的2个纤维素酶基因在L.lactis中获得理想稳定的表达,其高效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为将来实现这2种纤维素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从西藏地区牦牛瘤胃中分离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兼性厌氧菌,为青贮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制提供支持。试验采集了西藏那曲地区成年牦牛的新鲜瘤胃液,经刚果红染色初筛,滤纸降解复筛,获得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对菌株生长速率及酶活力进行测定,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了菌株对水稻秸秆的降解效果。试验分离出一株兼性厌氧纤维素降解菌,属于肠球菌属,即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JF85。菌株JF85在15~55 ℃,pH 3.0~7.0及3.0%和6.5% 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接种JF85,36 h后可获得最大内切葡聚糖酶活力(0.41 U/mL)和滤纸酶活力(0.13 U/mL)。在模拟发酵试验中,接种菌株JF85,14 d后水稻秸秆干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发酵第7天,JF85处理组显示最高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整个发酵过程中木质素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菌株JF85具有分解纤维素、耐酸、耐盐特性,在青贮饲料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史同瑞  刘宇  王岩  王爽  李丹  陈曦  秦平伟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0):2794-2799
为从秸秆中分离出能够降解纤维的菌株,试验采取秸秆样品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在室温环境下培养,取分离菌接种纤维素刚果红琼脂培养基,筛选能形成较大降解圈的细菌,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其纤维素酶性质。结果表明,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菌为黑曲霉菌,该菌在室温环境能够生长,菌株降解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的比值(H/C)为7.64。筛选菌在20 ℃环境下培养5 d酶活达到最高值,为42.18 U/mL。纤维素酶最适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20 ℃,在20~40 ℃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 h,相对酶活力仍保持在90%以上。综上所述,本试验分离的黑曲霉菌株是低温产纤维素酶菌株,产酶能力较强,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滤纸纤维素平板及发酵产酶鉴定,从腐木下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真茵HM10233.该菌株的CMC酶活为31.04 U/mL,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47.66 U/mL,滤纸酶活为5.28 U/mL.根据形态特征观察初步推测该菌株属于青霉属;经5.8S rDNA基因两侧的内转录间隙ITS序列同源性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该菌株和Penicillium canescens NKRL 35656同源性很高,推测该菌株为灰白青霉(Penicilliumcanescens).  相似文献   

14.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腐殖质土壤中筛选得到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本试验进行了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特性研究。首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A-Na)培养基初步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再经过酶活复筛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17。经过形态学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17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3 d、发酵温度35℃、初始pH为6.0,该条件下测得CMC酶活达85.48 U/mL、FPA酶活达59.85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50℃、pH为6.0,且具在30~60℃、pH为4.0~7.0范围均具有较高酶活。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菌株B17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可应用于农作物秸秆饲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王兴华  孙盈 《中国饲料》2012,(16):21-23
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12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经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产纤维素酶活较高且稳定的菌株F6,其CMC酶活为887 U/mL,滤纸酶活为210.72 U/mL。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获得纤维素酶高产菌株4-2-2。将菌株4-2-2摇瓶发酵4 d后,产CMC酶活达3171.598 U/mL,滤纸酶活达1827.372 U/mL,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3.58倍和8.67倍。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腐殖质土壤中筛选得到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本试验进行了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特性研究。首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A-Na)培养基初步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再经过酶活复筛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17。经过形态学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17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3 d、发酵温度35℃、初始pH为6.0,该条件下测得CMC酶活达85.48 U/mL、FPA酶活达59.85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50℃、pH为6.0,且具在30~60℃、pH为4.0~7.0范围均具有较高酶活。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菌株B17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可应用于农作物秸秆饲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2株兼具除臭功能的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旨在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用于提高养殖废弃物堆肥效果和利用价值。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选择性培养基结合革兰氏碘液水解圈测定法,初步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经纤维素酶(滤纸酶FPA、内切葡聚糖苷酶Cen、外切葡聚糖苷酶Cex、葡萄糖苷酶BG)活性测定,筛选到2株(X-1、X-6)具有高效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其中X-1的纤维素酶活力较高,震荡培养4d后其FPA、Cen、Cex和BG的酶活分别为77.97、105.58、135.64和109.87IU/mL。结果表明,X-1、X-6对H_2S和NH_3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40%以上。经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X-1为类芽孢杆菌属中的灿烂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lautus),菌株X-6为芽孢杆菌属中的烟酸芽胞杆菌(Bacillus niacini)。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 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 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 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玉米秸秆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麸皮添加量、氮源、含氮量、含水量和接种量等因素对一株经航天诱变筛选出的高产纤维素酶菌株黑曲霉ZM-8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并在确定了最佳氮源的基础上对其他各组分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固态培养基组分为:氮源为(NH4)3PO4,含氮量0.6%,含水量250%(m/m),玉米秸秆粉与麸皮质量比为4:1,接种量1:30.在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上测定的滤纸酶(FPU)酶活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CMC)酶活分别为3.32 U/g和12.48 U/g,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约50%和56%.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构建含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重组乳酸杆菌,研究其对秸秆植物性饲料的降解效果,为后期构建高效分解纤维素的工程菌奠定基础。从桑天牛(Apriona germari)体内分离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克隆其内切葡聚糖酶基因,通过酶切连接的方式将目的基因片段与启动子P_(32)、信号肽SP_(lp0373)、乳酸杆菌载体pLEM-415共同构建了内切葡聚糖酶分泌表达重组质粒pLEM-P_(32)SPNqm,并对重组乳酸菌酶学性质和其在秸秆饲料中的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枯草芽孢杆菌中克隆出的目的基因大小为1 490 bp,构建的重组乳酸杆菌其表达产物的蛋白大小约54 ku。进一步测定发现,重组乳酸杆菌产酶最适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7℃、24 h,在最佳条件下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性为2.06 U/mL。酶促反应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60℃、6.0。在50~70℃、弱酸性条件下该酶的稳定性较好。金属离子Na~+、K~+、Mn~(2+)对酶促反应有促进作用,而Mg~(2+)、Cu~(2+)对酶活性抑制作用较大。重组乳酸杆菌发酵粗饲料,对玉米秸秆、苜蓿秸秆、小麦秸秆均发挥了一定的降解作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相对降解率分别为10.42%、21.12%,4.99%、7.85%,4.57%、9.53%。综上,本试验构建的重组乳酸杆菌对常见的秸秆植物性饲料均有一定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