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天津市某大学SBS(改性沥青)屋面为研究对象,2018年8-9月考察了3次典型降雨事件中屋面径流中污染物随降雨历时的出流规律和影响因素、各降雨事件的事件平均浓度(EMC)以及初始冲洗效果强度。研究表明,初期径流水质较差,污染较严重,随时间的延长,各污染物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且降雨量越大、屋面污染总负荷越高,雨水对屋面的冲刷作用越强,降低趋势和初始冲洗效果越显著;结合各污染物EMC分析可知,3次降雨事件中COD污染最严重,均超出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TP污染较轻,最小质量浓度可达0.08 mg/L(降雨事件Ⅰ和降雨事件Ⅲ),同时其他指标也达到湖泊、水景类水质标准,可作为景观类用水水源。  相似文献   

2.
科学有效的水质评价方法是分析河流污染原因、制定污染治理措施的前提。以海河流域滦河下游段及冀东沿海诸河为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数学法和主成分分析5种方法分别评价该流域内17个监测断面逐月水质状况。结果表明:①所有监测断面均为劣Ⅴ类水质,饮马河、汤河等断面污染严重,NH_3-N为主要污染物;②不同的水质分析方法各有优势,单因子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简便,能满足识别水质类别、主要污染物及超标倍数的要求,更适于本研究区的水质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3.
使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分析2016年~2020年嘉陵江四川段中下游10个自动监测断面的水质状况,并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进行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琼江大安2017年为IV类水质,最大超标因子为TP,超标倍数为1.23;西充河彩虹桥2018年为IV类水质,最大超标因子为NH3-N,超标倍数为1.60;其余断面均未出现超标。2017年大安断面内梅罗污染指数为1.00,轻度污染,最大污染因子是TP;2018年彩虹桥断面内梅罗污染指数为1.33,轻度污染,最大污染因子是NH3-N;其余断面均为清洁。西充河彩虹桥断面各年月际内梅罗污染指数呈下降或平稳趋势,琼江大安断面先上升后下降至平稳趋势,嘉陵江沙溪、巴河江陵、渠江团保岭、渠江赛龙、涪江百顷均有平稳或上升趋势。2016年~2020年各年份Spearman相关系数(rs)为-0.9~0.3,|rs|≤Wp,各监测断面年际水质变化平稳。  相似文献   

4.
北方干旱地区水库承担供水、灌溉、防洪及生态调节等多项功能,故进行水库突发污染事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汾河水库为载体,结合水库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考虑事件源、排放入口及风的影响,研究不同情景下污染物的扩散情况以及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污染物的扩散路径由风向决定,扩散速率由风速决定,污染物扩散面积、超标面积与风速近似服从线性关系;污染物扩散面积在东侧排放口处最大,北部上游入口大于西部涧河入口;建立汾河水库突发事件应急预估表可对水库突发污染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5.
科学评价海城河水质现状和研究水质的演变趋势,对海城河水系污染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海城河上游红土岭监测断面和下游海城监测断面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对水质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城河主要污染物为总氮,丰水期总氮超标情况要优于平水期和枯水期,在总氮不参评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采用索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黄河内蒙古段头道拐断面沉积物中的六六六(HCH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HCHs和∑PCBs在黄河内蒙古段头道拐断面沉积物中均有检出,α-HCH和β-HCH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70 ng/g和6.24 ng/g,处于中等污染水平;除八氯联苯外,PCBs的各异构体在该断面沉积物中均有检出,且检出率均在65%以上,∑PCBs平均浓度为1.46 ng/g,处于较低污染水平;HCHs和PCBs的残留水平随时间均没有明显的变化.对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HCHs和PCBs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解析,HCHs污染的最大贡献源是河套灌区的农业退水,PCBs的主要来源是历史残留.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秦皇岛市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本研究收集秦皇岛市17个监测断面2017年1-12月逐月COD、NH~+_4-N、TP、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数据,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水环境质量,结合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因分析。结果显示:①时间上,研究区污染物浓度全年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春、冬季受TP污染严重,夏、秋季污染相对较低,汛期、非汛期水质差异不显著,汛期污染物主要为NH~+_4-N,非汛期为TP;②空间上,64.7%的监测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其中减河、饮马河污染相对严重,下游沿海诸河污染程度大于上游山区;③子流域污染物浓度与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性表明居民用地等人类活动用地的增加是造成研究区内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反之,林地、草地等自然用地面积的增加有助于缓解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秦皇岛境内八条河流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河流20个断面的监测数据年平均值(2010-2015年)进行分析,运用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对河流不同地段进行污染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秦皇岛市境内河流首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从时空变化来看,近年来秦皇岛市水质整体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部分河流断面显著改善,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度下降,但同时也存在超标河流,主要为饮马河以及人造河。该研究可为秦皇岛地区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海岸带环境治理以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2-2006年资水流域益阳段的水质监测资料,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法,评价该河段总体水质现状,评价结果表明:(1)资水流域益阳段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是粪大肠菌群、石油类、挥发酚、NH3-N,其中粪大肠菌群污染十分严重,各监测断面均严重超标;(2)从上游到下游,监测断面水质污染程度逐渐增加;(3)资水流域益阳段污染源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及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的工业源,因此进行流域水质规划时应将生活污染源与农业非点源污染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以南方河流袁河为例,北方河流太子河为代表,通过对两河流沉积物中氨氮、总氮、总磷和COD的含量监测,分别分析它们的分布规律;当同一水体个别断面沉积物中污染物含量较高时,研究其污染来源;对比两条河流的监测结果发现,太子河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含量是袁河的2~5倍,通过分析得出造成南北方河流沉积物中污染物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水文条件、废污水排放及河流含沙量等。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并改善承德地表水水质现状,实现研究区域内生态可持续发展。现采用加拿大水质指数(CCME WQI)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水污染源探讨和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对象为区域内四条主要支流,河流水质检测结果显示:TN浓度超标2.25~12.80倍,部分断面存在粪大肠菌群、TP、COD浓度超出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情况;柳河上、下游断面CCME WQI水质评价结果基本稳定在80.74~89.00,武烈河及伊逊河近年来源头污染问题加重,单因子评价水质类别基本符合水功能区目标水质;初步认定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农田耕作、降雨径流、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石油泄漏;瀑河主要农业面源污染物浓度与水质评价结果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瀑河农业化肥施用量和畜禽粪尿的减少对水质评价结果存在正向影响;但城镇污水仍然是伊逊河、武烈河、柳河、瀑河主要的污染贡献来源。近年来承德主要支流水质有所改善,但水质污染问题依旧存在,且各支流在地理条件和土地利用的影响下存在不同的污染现状。因此应积极推动各支流专项治理工作,搭建城市地下市政管道系统,改革现代化污水处理技术厂区,加强工业企业生产的监督管理;精耕细作,科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柑桔汁微滤澄清技术及微滤膜污染阻力,建立膜清洗方法,研究以0.2 mm陶瓷膜微滤柑桔汁时膜通量变化及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温度30℃、压差0.16 MPa及膜面流速4 m/s时,全循环模式下稳定膜通量为22.4 L/(m2·h),浓缩模式下体积浓缩因子为12时,膜通量为10.6 L/(m2·h),澄清汁得率达91.67%;澄清汁浊度仅为0.62 NTU,澄清度高达99.93%,且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不大。通过建立膜污染阻力模型,考察操作参数对各分解阻力的影响,进而研究膜污染动力学后发现:压差对不可逆极化层阻力影响最为明显;增大膜面流速显著降低各极化层阻力,但对不可逆污染阻力作用不大;升高温度使得各阻力下降;膜污染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描述。研究污染膜清洗过程,结果表明采用去离子水、1% NaOH和0.5% NaClO混合液、0.2% HNO3溶液依次清洗膜,膜通量可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尼洋河沿程水质状况,分析丰水期干流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科学合理的说明尼洋河流域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方法】基于2018年丰水期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尼洋河干流上10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指标,同时依据干流各个监测断面的水体指标检测结果,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断面所在河流分为3组,监测断面分组结果与尼洋河流域上、中、下游分布基本一致。【结果】第1组水体以有机污染为主,TP与TN的质量浓度较高,水体污染程度较轻,污染源单一;第2组水体受有机污染与重金属多个指标的污染,水体水质较第1组差,污染来源相对复杂;第3组水体水质污染最为严重且污染指标最多。【结论】分析结果与单因子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尼洋河干流水质随河流方向有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漓江流域中上游青狮潭灌区内会仙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灌区小流域氮磷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对小流域内4条河流的水质进行连续定位监测,分析监测断面污染物氮磷输出浓度的污染特征及降雨对氮磷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河流氮磷质量浓度在时空分布上差异较大。在时间分布上,4条河流总磷质量浓度表现出灌溉期非灌溉期的特征,总氮则表现出非灌溉期灌溉期的特点;氨氮的排放浓度较为复杂,其中,古桂柳运河、会仙河的氨氮浓度表现出灌溉期非灌溉期,而睦洞河和相思江氨氮浓度则相反。在空间分布上,睦洞河氮磷浓度沿程呈现波动性变化,会仙河、古桂柳运河氮磷浓度呈沿程增大趋势,相思江氮磷质量浓度沿程呈减小趋势。试区年际间的降雨量和氮磷排放浓度差异不显著,但降雨对氮磷浓度变化存在一定的影响,枯水期到平水期氮磷浓度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进入丰水期后雨量大幅增加,河流氮磷浓度增幅变缓或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绿色建筑、节约水资源的理念下,对杭州市下沙经济开发区不同取样点的雨水水质进行监测。着重分析:天然降水水质特征;降雨强度和下垫面两个影响因素,影响形成径流后在不同时间段雨水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雨水回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天然降水和径流初期下垫面的雨水污染均较严重,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径流时间的持续,各污染物浓度呈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对武汉市汉阳区5种不同下垫面不同场次降雨径流进行取样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区主干道、支路及绿地径流COD、TN污染程度劣于Ⅲ类水体水质标准,SS浓度劣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降雨特征对降雨径流污染影响显著:对于特定采样点降雨强度越大、雨前干期越长,则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EMC)相对越高;降雨强度大、雨峰靠前、雨前干期长其初期冲刷效应显著,且雨峰越靠前的降雨事件其场均降雨累积径流量比例为30%时所对应的累积污染负荷比例(FF30)值越大。  相似文献   

17.
水体的水文条件、污染物降解系数、水质浓度、排污口概化方式等是影响纳污能力的参数。论文分析了各参数的不确定性特征,从理论上阐述了它们的影响机理,并通过实例定量分析了排污口概化方式、水文条件、降解系数、水质浓度等对纳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均匀概化和中断面集中概化两种方式计算的纳污能力较为接近;采用集中概化方式进行计算时,纳污能力随概化点源到末断面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增长。目标水质浓度、初始水质浓度、降解系数和设计流速对纳污能力影响程度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8.
太滆运河流域水环境污染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源解析法对工业污染点源和生活污染、水产养殖污染、种植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干湿沉降等非点源污染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了太滆运河全线常规监测断面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现状、客水水质及主要支浜水质现状。结果表明,生活污染源是太滆运河流域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太滆运河及周围河网以氮磷污染为主;两岸河浜的汇水使太滆运河水质下降;武宜运河与太滆运河交汇后,高锰酸盐指数与总磷污染均有好转,其中总磷由Ⅴ类转为Ⅳ类;锡溧漕河与太滆运河交汇后,使其污染更为严重,总磷由原来的Ⅳ类转为劣Ⅴ类,随后虽稍有好转,但入太湖前一直处于Ⅳ类水质状态。  相似文献   

19.
邯郸市屋面雨水径流污染物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邯郸市城区屋面雨水径流水质进行分析测定,发现城区雨水径流水质污染严重.一般规律为:初期径流污染最为严重,随降雨历时的延长,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并最终趋于一个稳定值.影响雨水径流水质的主要因素有屋面材料、气温、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间等,其中屋面汇水面性质对雨水径流水质影响较大,水质污染状况主要取决于屋面材质.根据实验结果结合邯郸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雨水径流水质的建议,为城区屋面雨水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薄露灌溉对水体环境质量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薄露灌与传统灌溉对比试验研究,从田间排水水质、田间污染物排放负荷及田间污染物排放净负荷等方面论述了水稻薄露灌溉对稻田周围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薄露灌溉有利于降低氮、磷及有机物等污染物的田间排放浓度;对附近水体总磷、磷酸盐及COD的污染程度要比传统灌溉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