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简阳市生产建设项目数量持续增多,由此引发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加大了水土流失防治和监管的压力。简阳市持续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总结出包括水土保持方案资料收集整理、数据整理和填报、扰动图斑现场复核、认定查处和成果整理的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模式,构建了水土保持方案电子版资料库,完成了无人机监管技术试验,摸清了全市生产建设项目空间分布和类型特征,实现了违法违规项目数量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2020年11月25—29日,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派出信息化项目组赴新余、抚州等市,开展了2020年生产建设项目水保信息化区域监管成果现场复核工作。项目组对已审批的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解译了项目区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了防治责任范围图叠加和合规性分析、复核等前期工作,对照图斑组织开展了现场复核,补全了相关属性信息,取得了高质量外业复核成果。  相似文献   

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开展以来,全国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高寒高海拔地区由于自身气候、地形地貌的特殊性,遥感监管开展外业工作面临难度大、时间受限等问题,相关工作经验也比较欠缺,尚缺乏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流程。基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经验,首先对高寒高海拔区域开展遥感监管外业复核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然后在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工作效率、作业安全的基础上,对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的经验进行总结,可为高寒高海拔地区遥感监管合理安排作业流程,确保遥感监管外业核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推进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福建省漳州市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信息化监管手段,对漳州内87个重点项目开展了项目监管工作;通过遥感普查、遥感详查、现场无人机调查,逐步掌握重点建设项目48个水土流失问题,按照水土保持问题分类和责任追究标准,明确问题类型和责任对象,以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为平台,支撑水行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督检查工作。通过省、市、县各级联动,动态会商和技术培训,实现了省级在建生产建设项目项目监管全覆盖,市县重点项目监管初次试点,为福建省漳州市项目监管全覆盖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5.
运用新技术手段和方式,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是实现水土保持现代化、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梳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发展历程,总结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特点,构建包括遥感大范围识别发现、现场监测与重点部位拍摄、无人机精细化识别、视频实时监控、大数据整合分析等多种新技术融合的水土保持监管技术体系,以期为水土保持监管新技术运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无人机遥感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玉杰  屈创 《中国水土保持》2019,(4):57-61,I0001
无人机遥感作为一种新型的遥感平台,为水土保持监测、监管等相关工作提供了一种可以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数据的技术手段。在分析无人机遥感系统特点和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对无人机数据获取、处理及指标提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对无人机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监管,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初步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及水土流失危害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该项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深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督促生产建设单位抓紧问题整改、指导基层水行政主管机构做好问题查处等工作,水利部组织开展了抽查工作。经现场与地方主管机构、建设单位及技术服务单位的交流与研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完善形成了基于遥感监管的在建项目抽查工作基本做法,对完善遥感监管工作、促进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消除水土流失隐患、防止人为水土流失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区域监管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区域监管实践,对设计资料矢量化、扰动图斑解译、合规性分析、现场复核等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根据区域监管的实践体会,提出了关于生产建设项目区域监管的几点思考,一是项目各方要顺畅沟通、协调和密切配合,这是监管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二是设计资料要尽可能详细,以保障矢量化结果的准确性;三是监管成果分析中,应对已批项目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四是现场复核中发现的疑似未批先建、未批先弃且信息不详的图斑如何认定处置仍需进一步研究;五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宣传力度要加大。  相似文献   

9.
遥感监管工作,已成为防控人为水土流失的关键一环。河南省积极践行党中央及水利部有关指示精神,切实推进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信息化监管手段在生产建设项目现场检查、自主验收核查中得到广泛应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效能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奠定了基础。主要做法是:精心组织,务求实效;落实经费,保障有力;强化督导,加强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化、精细化、定量化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监管,基于高分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了水土保持工程“天地一体化”遥感监管体系。阐述了监管体系的总体路线、基础数据条目及格式要求、图斑核查指标及方法等,并在安徽省2020—2021年水土保持工程管理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工程“天地一体化”遥感监管体系是科学合理的。提出了在水土保持工程“天地一体化”遥感监管体系中增加资金全过程管控模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发展总基调,水土保持工作要“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自2018年开始,水利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土保持监管工作中的应用,为及时精准发现、依法查处人为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撑。绍兴市继2018年实施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试点后,不断对遥感监管技术进行迭代升级,在2021年遥感监管工作中引入主成分分析和图像非监督分类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图斑的快速提取,可以及时快速发现大部分未批先建的违法违规项目和存在重大水土流失隐患的生产建设活动,实现生产建设项目和生产建设活动监管全覆盖。  相似文献   

12.
晋陕蒙接壤地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颁布的《开发建设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规定》明确,晋陕蒙接壤地区为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区。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及区域内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为推行水土保持法治管理开展了法规体系建设、执法体系建设、技术体系建设,在该地区开展了水土保持执法试点工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水土保持补偿费返还治理试点建设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形式多样的监管、示范带动,在国家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实现了“三个100%”,开展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试点工作,对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地表、重点防治区域等进行遥感监测监管,为全面推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技术提供了第一手现场实践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从2013年开始以房山区为试点开展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工作,而后拓展至全市范围,探索建立了北京市遥感监管关键技术。通过影像处理、协同解译、防治责任范围空间化、扰动土提取、疑似违规图斑判读、现场核查及处理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与深入,形成了遥感监管"北京模式",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率目标确定和应用工作的安排部署,甘肃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积极开展全省水土保持率目标确定有关工作。经深入分析研判,甘肃省水土保持率目标确定还存在工作任务繁重、技术难度高,工作涉及部门多、收集数据难度大,科研支撑力度不足,市(州)县(区)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专班、联合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开展现场复核、发挥市县级主体作用等解决对策,以期为全省各市(州)县(区)研究水土保持率提供参考,为下一步落实水土保持率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利部连续两年组织实施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项目,目前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技术路线,其中遥感解译与判别是遥感监管的关键技术环节,是疑似违法违规图斑现场核查处置的基础工作。通过对遥感解译与判别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了一套标准的技术执行体系,以期为遥感监管在全国各级开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急需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基于当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对相关支撑技术的新需求,分析了遥感、GIS等技术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多项技术集成的"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关键技术体系,并对其在当前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可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信息化工作思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示范总体实施方案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2013—2020年)》和《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实施方案(2014—2016年)》,水利部印发了《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2015—2016年实施计划》。为做好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工作,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组织编制了《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实施方案》。该方案基于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用GIS工具和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阐述了开展项目建设扰动遥感识别、建设扰动合规性分析、数据入库管理、信息即时交换与共享的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该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监管示范工作的目标与任务、监管对象及其主要指标、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组织实施与进度安排等。  相似文献   

18.
在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及水土保持工作总思路的指导下,围绕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的重点工作,结合"保障数据统一规范、促进信息全面共享、提高监管工作质效"等核心问题与需求,研究建立了具备"监管流程全覆盖、组织模式全融入、信息上下全贯通、图斑变化全闭环"的信息化协同监管技术模式与体系。该模式高效、科学地支撑了2019年水利部组织的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为创新监管方式、形成各级水土保持监管合力、提高水土保持监管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抓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水土保持行业的深入应用,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已成为推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陕西省自2015年启动信息化建设示范工作以来,在横山县先期进行试点,2017年分别对陕西境内的9个县区进行推广性示范。在工作实际中,从影像处理、影像解疑、图斑勾绘、防治责任范围上图到现场复核及信息填报等多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组织实施和技术实践经验,为后期实现全省全覆盖的"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嘉兴市水土流失易发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区内水土保持方案和遥感影像资料,开展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工作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针对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