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草制矮砧密植园苹果园草势生长状态可有效控制果园水分,协调果园微域环境。为此,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平行四杆机构的运动参数,确定了割茬高度调节手柄转动角度与割茬高度间对应的数学关系。分析表明,高度调节手柄转动角度α为-16.13°,-9.59°,-3.18°,3.18°,9.59°和16.13°等6个角度时,对应割茬高度为50,60,70,80,90,100mm,实现了割茬高度精确控制;同时,应用AIP软件创建割茬高度调整机构数字样机,满足割茬高度的有级调整要求。  相似文献   

2.
摇杆滑块机构及其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部件的位置调节可以通过摇杆滑块机构来进行控制。针对机械原理教材与著作中对摇杆滑块机构介绍不足的现状,阐述摇杆滑块机构的定义、分类及特性,并分析其在农业机械中的相关应用,为农业机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割茬高度的调整 割茬高度的调整主要取决于地面平整度、作物生产长高度及作物是否倒伏等因素。根据设计要求可控制在5~15cm之间,如用户无特殊要求,适当提高割茬高度有利于延长割刀使用寿命。 二、割幅的调整 洋马联合收割机的割幅为1.37m,有些机手为提高作业效率总以为割幅越宽越好,实际作业时一般不进行满幅收割,而应空出5~15cm的幅宽,这样不易产生漏割,机器容易操作,劳动强度小。机器作业过程中如发现负荷较大还应减小割幅。  相似文献   

4.
为了针对不同地形的果园,满足果园对不同草茬高度的需求,基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Adams仿真等技术,创新设计出一种遥控型果园割草机.该机由行走机构、刀具升降机构、控制系统等组成.本文提出一种通过电动推杆来实现自动调整刀具位置角度的方案,来实现在不同地形果园切割不同高度的草茬,通过机构运动简图算出自由度,基于Adams仿...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大豆收获机割台高度自动控制系统成本较高、可靠性较差的问题,研制一种基于恶劣环境运动控制器的割台高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割台、仿形机构、ECU控制单元、液压系统和HMI触摸屏等组成。在阐述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仿形机构及硬件电路。为提高系统可靠性,选用SPC-SFMC-X2214运动控制器为ECU,基于CODESYS软件编写自动控制程序,基于工业触摸屏开发人机交互界面。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开启割台高度自动控制系统作业时,割茬平均高度与设定的割茬高度偏差4 mm,割茬高度变异系数为0.1,相比人工对照组降低28.6%,割台高度控制精度为93%,相比人工对照组提高32.9%,该系统提高大豆割茬高度的整体稳定性,控制精度高,工作稳定性较好,能够满足大豆低割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6.
果园垄面割草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矮砧密植型果园生草制管理所面临的垄面草体处理困难的问题,设计一种果园垄面割草机。割草机主盘刈割行间草体,侧盘可随垄面仿形并处理垄面草体。应用AIP软件对侧盘传动系统的压带支柱进行应力分析,得出其最大等效应力为146.8 MPa,最大位移为0.024 06 mm,安全系数最小值为2.38 ul,满足设计要求。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果园垄面割草机工作性能良好,割茬的平均高度64.4 mm,割草机的平均漏割率为5.6%,割茬高度标准差为5.15,变异系数为8.3%,稳定系数为92.7%,符合标准。割草机作业质量良好,为标准化果园机械化割草作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联合收割机属于一种复杂的农业机械,对机手的操作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机手必须掌握联合收割机的结构原理及使用调整方法,才能使联合收割机的优势得以正常发挥。本文就联合收割机主要部件的调整依据进行分析。一、割台部分的调整1.割茬高度当作物生长高度低或倒伏较多时,应降低割茬高度,避免产生切穗、漏穗;反之,应适当提高割茬高度,以减少喂入的茎秆量,同时可适当加快机器的前进速度,提高生产率。割茬过低,当遇到地面不平时,切割器容易切入土中,这样会损坏切割器刃口,而且易把田间杂草切下喂入机器,增加作业负荷,也影响籽粒…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割晒机切割器、扶禾器、分禾器、输送带、割茬高度、升降机构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9.
手扶式胡麻割晒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胡麻种植区域的机械化收获程度,设计一款采用手持拖拉机为动力源,双排横向输送链进行茎秆输送,异形链片带动拨禾星轮转动,适用于胡麻收获的割晒机,实现了胡麻的机械化收获,并进行田间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割晒机前进速度调至0.65 m/s时,割晒机的平均割茬高度为100~150 mm,割茬高度可根据不同地形进行调整,铺放角为95°±10°,漏割率为0.6%。各项作业指标均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该款胡麻割晒机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割茬低、铺放整齐等特点,适宜胡麻割晒,为胡麻的机械化收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果园垄面割草机作业时振动剧烈从而导致割茬高度稳定性差、机械寿命短、作业效率低等问题,通过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垄面切割装置进行基础模态分析和振动动力学分析。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切割装置各关键特征节点的振动位移进行响应分析,从而探究其工作状态下激振频率对切割装置各特征节点加速度载荷值的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切割装置1阶模态频率对应的极限转速远低于其危险转速范围;经过加速度载荷值数据的比对,得出工作状态下的Z向主要振动传递路径;对切割装置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出在180 Hz时甩刀顶端的径向振幅达到最大值,为12.3 mm;在250 Hz时,花键套与刀盘连接处的径向振幅达到峰值,为7.7 mm;通过田间试验得出平均切割高度偏移最大值为28 mm,与切割装置的一阶振动偏移量32.43 mm接近,数据可靠;改进后田间试验数据显示平均割茬高度与设定高度最大差值为10 mm,有效的保证了割茬高度的稳定性。通过振动分析和田间试验表明,在作业前将拖拉机提前启动并维持稳定动力输出进行作业可有效避开切割装置自身的共振频率,采用更换加厚甩刀和在花键套与主轴的连接处加设橡胶垫圈的方法,可降低切割装置的振动,保证割茬高度的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果园割草机垄面切割装置减振措施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红花采收机花丝夹取机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红花采收主要靠人工采摘,为实现红花机械采收,提出了一种梳齿式花丝夹紧采摘方式。以红花夹取机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解析法得到凸轮轮廓曲线,使用UG软件建立了夹取机构的凸轮模型,设定工作参数后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分析动轴x方向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特征。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理论设计相吻合,验证了仿真设计的正确性,保证了夹取的准确性。采用设计仿真技术可提高机械关键部件的设计水平,为红花采摘机的设计制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打结器脱扣失效和刚性碰撞的问题,分析割绳脱扣机构与绕绳机构的相互作用机理,仿真刀臂的受力-形变,得到刀臂沿打结嘴轴方向的刚度为801.05 N/mm,脱扣凹槽与打结嘴的过盈量合理设计范围应为[0.38 mm,0.59 mm];同时得到最大正压力下割刀在刀臂变形后与Oxy、Oxz和Oyz平面夹角变化分别为0.659°、0.475 9°和0.455 5°,这为割刀安装补偿量提供数据支持;依据刚-柔碰撞原理,设计一种弹性化打结嘴轴系,仿真得到该轴系使脱扣凹槽-打结嘴首次接触力在脱扣和回程阶段分别比原轴系减小46.3%和83.9%,因此该方案可减轻碰撞,同时具备提升脱扣率的优点,最后成功试制样品,实际打捆试验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唐利平  刘海雄 《农业工程》2017,7(5):124-126
竹席编织机能准确完成编织动作,主要取决于不完全齿轮机构。在设计不完全齿轮机构时,需全面分析出现的问题,保证不完全齿轮机构运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生态补偿定义重新界定的基础上,从生态资本、可持续发展、外部性、公共物品角度阐述了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公共支付、市场贸易、一对一交易、生态标志补偿模式的内涵特点,系统阐发了生态补偿的遵循原则,提出了生态补偿理念拓展的概念.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当前生态补偿存在机制不全、实施框架不完备的问题,从生态补偿基础研究、政策制定、机制实施、监管方面提出基于国情的、可持续的有效生态补偿机制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土壤风蚀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伟  梁远  汪春 《农机化研究》2006,(2):43-44,47
阐述了土壤风蚀研究的历程及产生风蚀的根源足来自于农田和退化草地,论述了风蚀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风蚀的主要因子。由风蚀的研究历程可知:风蚀研究经历了定性描述、动力学试验分析及定量模型研究3个阶段。目前,风蚀科学的研究体系已初步形成,研究内容包括风蚀动力学、风蚀因子、风蚀模型、风蚀防治、风蚀环境效应、风蚀评价及研究方法论等。  相似文献   

16.
介绍双置油缸推拉转向机构的设计,此机构能满足机器行进中方便快捷地调整轮距的要求,并以某型号喷药机转向机构设计为例,说明了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三七干燥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应用三七的历史已有400多年,在三七的栽培、药理作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根据产地和感观指标标准来评价三七指标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对三七的评价指标已扩大为标准的规格大小、有效成分含量、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等多项指标来综合考虑和计定.在新的形式下,使用机械化干燥最大限度地保证三七的品质、提高等级和减少污染是三七干燥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介绍了文山三七的干燥作业现状,对三七的干燥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三七的干燥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目前干燥三七最适宜的方法和实现三七干燥机械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针对3-P(4S)并联平台,首先对其进行了位置反解,提出了由BP神经网络和拟Newton法相结合的混合数值法,并以此对机构进行了位置正解,求解精度可达到10-8数量级,求解时间在20 ms内。然后通过对位置解求导可得到机构动平台和分支杆件的速度和加速度。根据运动学分析的结果,应用牛顿欧拉方法构建该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机构的数值算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验证。最后综合考虑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刚度性能和速度性能,分别推导了其评价指标,并应用改进的加权求和法对该机构进行多目标的尺寸优化。通过多目标的尺寸优化,该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和速度性能提升了2倍,刚度性能提升了3倍。  相似文献   

19.
移栽机自动分钵式栽植器机构分析与运动仿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移栽机自动分钵式栽植器,并对分钵原理、栽植器的机构以及钵苗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栽植器两机械手配合准确、运行稳定,可实现自动连续分钵.田间试验测得,栽植角度为88.08°~88.34°,其变异系数为2.37%~2.92%;栽植株距为350.67~351.17mm,其变异系数为1.42%~1.60%.结果表明该栽植器运行稳定,不受前进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扇形雾喷头雾滴飘失机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分析雾滴飘失机理和提出针对性的防飘措施,使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 PDPA)对常规扇形雾喷头雾化产生的喷雾扇面中的雾滴粒径与运动速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喷雾截面上雾滴体积中值直径(VMD)分布为中间低、边缘高的凹面形态,在喷雾扇面横向和纵向对称面上,VMD形态呈二次多项式分布;易飘失雾滴主要集中在距离喷头300~500 mm喷雾扇面的中心位置;喷雾扇面截面上的夹带气流速度符合高斯分布,气流分布与空气淹没射流类似;喷雾扇面中易飘失区域是喷雾扇面末端、喷雾扇面两翼、喷雾扇面迎流面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