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宋理平  冒树泉  马国红  张延华  许鹏 《水产学报》2014,38(11):1879-1888
以鱼油为脂肪源,分别配制脂肪水平为3.7%、6.8%、9.6%、13.1%、15.6%的5种实验饲料,对平均初始体质量为(7.13±0.03)g的许氏平鲉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许氏平鲉形体指数、脂肪沉积、血液生化指标与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肝体指数、脏体指数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提高(P0.05),脂肪水平对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许氏平鲉鱼体脂肪沉积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显著提高(P0.05),15.6%全鱼、肌肉、肝脏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3.7%、6.8%组(P0.05)。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许氏平鲉肝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苹果酸脱氢酶(MHD)活性显著降低(P0.05),15.6%与13.1%组G6PDH、MHD活性显著低于3.7%和6.8%组(P0.05);肝酯酶(HL)和脂蛋白酯酶(LPL)活性显著升高(P0.05),15.6%与13.1%组HL和LPL活性显著高于3.7%和6.8%组(P0.05)。血液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有下降的趋势,15.6%组的TG和CHO含量显著低于3.7%和6.8%组(P0.05);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呈上升趋势(P0.05),15.6%组最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研究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对许氏平鲉形体指数、脂肪沉积、血液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酶活性影响显著,但过高的脂肪水平将使许氏平鲉肝脏脂肪沉积增多,当饲料脂肪水平高于9.6%时不利于鱼类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垂盆草提取物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脂肪性肝病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实验配制对照组 (0%大豆油, 0%垂盆草提取物)、高脂组(4%大豆油, 0%垂盆草提取物)和垂盆草干预组(4%大豆油, 0.12%垂盆草提取物) 3 种等氮饲料, 饲养初始体重为(11.63±0.66) g 的吉富罗非鱼 8 周后, 取吉富罗非鱼血清和肝脏, 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方法, 并结合肝脏组织透射电镜观察、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高脂组体重、增重率 (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垂盆草干预组(P<0.05), 肝体比(HSI)、饲料系数(FRC)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垂盆草干预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高脂组与对照组相比, 肝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异常, 垂盆草干预组与高脂组对比有所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显示垂盆草干预组较高脂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 8 (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白细胞介素 10 (IL-10) 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代谢组学检测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高脂组有 27 个差异代谢产物(DM), 富集到 19 条通路, 主要代谢通路为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 与高脂组相比, 垂盆草干预组有 23 个差异代谢产物, 富集到 9 条代谢途径, 主要代谢通路为 β-丙氨酸代谢和亚油酸代谢。上述结果表明, 垂盆草提取物对于干预吉富罗非鱼因高脂饮食引起的脂肪性肝病有积极作用, 其作用通路与 β-丙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胰腺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酵母水解物添加量分别为0%、1%、3%和5%,配制4种等氮等脂(42.5%粗蛋白和8.5%粗脂肪)的实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1.86±0.02)g的凡纳滨对虾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酵母水解物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该组饲料系数(FCR)最低(P0.05)。对虾全虾粗蛋白含量随饲料中酵母水解物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5%酵母水解物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5%的酵母水解物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血清总蛋白(TP)和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P0.05)。各处理组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3%酵母水解物添加组的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酵母水解物添加组的对虾肠道皱襞高度和皱襞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5%添加组的微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3%~5%的酵母水解物能有效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消化吸收以及改善肠道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周梦馨  田娟  文华  陆星  蒋明  吴凡  刘伟  喻丽娟 《水产学报》2019,43(4):1058-1068
为研究34 ℃水温下吉富罗非鱼对饲料脂肪的需求量,选用初始体质量为(50.88±1.57) g的吉富罗非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饲喂脂肪含量分别为0.22%(对照组)、2.83%、4.98%、7.45%、9.23%和12.47%的6种纯化饲料,在34 ℃水温下饲养56 d后,测定并分析了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部分血清生化和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等指标。结果显示,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吉富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与蛋白质保留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呈现相反的趋势;12.47%实验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其他指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对照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当饲料脂肪含量为7.45%~12.47%时,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粗脂肪含量在饲料脂肪含量为2.83%~9.23%时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肝脏脂肪酶和脂蛋白酯酶活性随脂肪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12.47%组达到最大值;肝脂酶的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脂肪水平为2.83%时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经回归分析,在34 ℃水温下,吉富罗非鱼要获得最佳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最低饲料系数对饲料脂肪的需求量分别为4.92%、5.67%和6.49%。  相似文献   

5.
在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高脂饲料中添加地黄粉或山药粉,旨在探讨两种添加物能否改善高脂对鲤生长、生理和脂代谢的不利影响。分别配制基础饲料、高脂饲料(脂肪含量14%)、高脂饲料+4%地黄粉、高脂饲料+2%山药粉4种实验饲料。将360尾初始体重为(79.97±9.86)g的健康黄河鲤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C)、高脂组(HLD)、地黄添加组(HLD+R)和山药添加组(HLD+Y),并分别饲喂上述饲料。养殖实验共进行12周,其中前3周饱食投喂,之后改为等量投喂。分别在第3周、第7周和第12周末进行取样,检测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肝胰脏脂肪含量和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高脂饲料显著降低了黄河鲤的生长速度,而在高脂饲料中添加地黄粉或山药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作用。高脂饲料可引起黄河鲤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地黄或山药均可显著降低血清ALT活性,而对ALP活性无影响;在前三周饱食投喂的情况下, HLD组和HLD+R组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低于NC组(P<0.05),之后各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在低鱼粉型膨化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混合型小麦蛋白(GWT,由小麦蛋白、低筋面粉和牛磺酸分别以77.5%、20.5%和2.0%的比例混合而成),逐步替代饲料中低温干燥鱼粉(LT-FM)或大豆浓缩蛋白(SPC),饲喂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初始体重为(12.83±0.91)g]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初始体重为(15.40±0.02)g]59 d,研究其对2种鱼类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配制8种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44.1%–45.6%、总能:21.5–22.0 MJ/kg),其中,对照组饲料以LT-FM(20.0%)和SPC(21.4%)为主蛋白源,6种实验饲料以GWT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33.3%、66.7%和100%的LT-FM或SPC蛋白,另配制1种实验饲料(联合替代组),用GWT替代对照组饲料中50%的LT-FM和SPC蛋白。结果显示,用GWT替代对照组饲料中的LT-FM对日本黄姑鱼血清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含量(P0.05)。相较对照组,GWT高比例(66.7%和100%)替代LT-FM引起日本黄姑鱼血清SOD活性的显著升高(P0.05)。GWT替代对照组饲料中LT-FM或(和)SPC均未对黑鲷幼鱼血清中的TP、TG、TC、GLU含量、肝脏MDA含量和血清SOD活性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GWT完全替代LT-FM组、GWT替代33.3%和66.7%SPC组以及GWT联合替代组的黑鲷幼鱼肝脏SOD活性均显著上升(P0.05)。总之,在本研究中,日本黄姑鱼相较黑鲷对低鱼粉饲料中鱼粉用量的进一步下降更为敏感,GWT高比例甚至完全替代LT-FM和SPC,未对黑鲷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造成显著影响。本研究首次以小麦蛋白作为饲用蛋白源替代LT-FM和SPC在日本黄姑鱼和黑鲷中开展研究;实验采用低鱼粉型(20%)膨化实用饲料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选取体质健康、均重为(180±28)g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420尾,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3个不同菌剂水平的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投喂添加1%、3%和5%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复合益生菌制剂(BSCP)的基础饲料42 d。结果发现,大西洋鲑投喂1%–5%的BSCP后生长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和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呈升高的趋势,5%组蛋白质消化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肠道和肝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中5%组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肝脏免疫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其血清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仅中高剂量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BSCP可以显著提高大西洋鲑的生长性能,提高部分消化酶活性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西洋鲑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其饲料中适宜添加水平为3%。  相似文献   

8.
选取450尾健康的异育银鲫鱼种[体重为(7.46±0.2)g],随机分成5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2、3、4和5为试验组,投喂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溶血卵磷脂、0.1%的溶血卵磷脂、0.1%甜菜碱和0.15%氯化胆碱(共含氯化胆碱0.21%),在室内可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67d,研究3种添加剂对异育银鲫生长、脂肪代谢和血液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异育银鲫的增重率比对照组均有提高,其中0.1%甜菜碱组和高剂量氯化胆碱(0.21%)组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28%和9.23%,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饲料系数均比对照组有所下降,其中高剂量氯化胆碱(0.21%)组、0.1%的溶血卵磷脂组和0.1%甜菜碱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而肝体比、肝脏中脂肪含量、肌肉中脂肪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所降低,其中试验组肝体比、肝脏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生化指标显示:高剂量氯化胆碱(0.21%)组和添加0.1%甜菜碱组血浆中的甘油三酯比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而0.05%溶血卵磷脂、...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胆汁酸对高脂饲料饲喂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生理、脂代谢和胆汁酸代谢的影响, 配制基础饲料(脂肪含量 10.6%, 对照组 C)、高脂饲料(脂肪含量 17.5%, 高脂组 HF)、高脂饲料+300 mg/kg 胆汁酸 (HFB1)、高脂饲料+600 mg/kg 胆汁酸(HFB2)、高脂饲料+900 mg/kg 胆汁酸(HFB3) 5 种试验饲料。将 750 尾大口黑鲈随机分为 5 组, 每个组设置 3 个平行缸, 每缸 50 尾, 进行 7 周养殖实验。结果表明: 高脂饲料显著降低大口黑鲈生长性能, 而添加胆汁酸后可改善高脂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的不利影响。饲喂高脂饲料组血浆和肝脏中甘油三酯 (TG)含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胆汁酸后, 肝脏中 TG 含量显著降低(P<0.05), 而血浆中 TG 含量在胆汁酸添加量为 900 mg/kg 时显著下降(P<0.05)。肝脏和血浆中总胆酸(TBA)含量随着胆汁酸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 胆汁酸添加量为 600 mg/kg 时, 肝脏中法尼醇 X 受体基因(fxr)表达量上调(P<0.05), 胆汁酸合成和转运相关基因 (cyp7a1bsepasbt)均显著上调(P<0.05)。同时对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进行检测, 发现 fxr 诱导 shp 的表达, 抑制肝脏中 srebp1 及脂肪合成相关基因(fasacc2)的表达。此外, 胆汁酸增加肝脏中脂肪分解和 β 氧化相关基因(lplhlhslcpt1acox1)的表达水平。综上所述, 高脂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改善大口黑鲈生长性能, 通过 FXR/SHP/ SREBP1 信号通路调节脂质代谢, 并促进胆汁酸合成和循环, 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胆汁酸在鱼类中的营养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脂肪源对施氏鲟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饲料蛋白质水平和能量水平均能满足生长需要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油脂(添加水平均为6%)配制成6种试验饲料,投喂施氏鲟幼鱼7周,分析脂肪源对幼鱼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GPT)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猪油组、葵花籽油组和氧化鱼油组幼鱼的TG和TC都高于鱼油组、混合油组,而其HDL-C、TC含量显著低于鱼油组、混合油组。表明猪油、葵花籽油和氧化鱼油都不利于鲟鱼的脂肪代谢;而鱼油能够调节和平衡鱼体内的脂肪代谢,降低体脂和肝脂的含量,有利于施氏鲟的健康生长。这与不同油脂具有不同的脂肪酸种类和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