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物候对环境变化影响的响应,新技术在物候学研究中的应用,物候学模型的建立,以及物候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为深层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直接与村民的经济利益挂钩。但有些地方的农村在财务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的收入增加,也影响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加剧政府的财政负担。指出了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引进专业人才、营造财务公开监督环境、完善基层审计工作等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项目管理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现状,指出了退耕还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项目管理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基础上,重新构建了退耕还林项目管理框架,提出了实行退耕还林项目管理的政策前提和所需的配套条件.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国平  钟太洋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05-6607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化现状予以了阐述,对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江苏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农村养老保险的特点入手,对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制度不能满足农村养老需求的原因,最后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敏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9-20,63
近些年来,太和县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新农村建设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转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该文概述了太和县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柳树在我国资源极丰富,木材已充分利用,枝条在编织业也早已开发应用。花序虽早在梁代陶弘景就记载了药用,至明代中国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详细的记载了柳树(S.babylonica)的枝、叶、根白皮等的应用。但柳属花序,还没能充分开发利用其药用的价值。本研究为了扩大柳属花序的药用资源,故对分布广泛的五种花序进行了形态鉴别,四种花序进行了元素种类及含量的测定,为中药药源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对生态系统理论体系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了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简易模型,并揭示了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中三大要素的特点和作用,在分析现代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新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良性循环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并提出如何构建良好的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尚婧 《陕西农业科学》2011,57(5):176-178
分子标记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类重要的遗传标记。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在果树遗传育种研究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介绍分子标记在果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研究方面应用的基础上,对其在果树应用上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岚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486-748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在设计实践和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与途径,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水稻形态的分形特征及其可视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在试验观察的基础上 ,分析了水稻根系、穗、茎叶的分形特征 ,根据水稻的分形特征及L -系统的生成规则 ,建立了水稻根系、穗、茎叶等形态的模拟模型 ,通过模拟 ,实现了水稻形态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12.
寒地水稻不同群体密度品质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插秧苗数与株行距对稻米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秧苗数对水稻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影响显著,随插秧苗数增多,水稻平方米穗数增加,穗粒数则下降;株行距对水稻平方米穗数及空瘪粒、空瘪率、产量影响显著,随株行距减小,水稻平方米穗数增多,产量增加。插秧苗数对稻米垩白率、垩白度、整精米率影响显著,随着插秧苗数增多,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增加,整精米率减少,插秧苗数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株行距对水稻品质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整体来说,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蛋白质含量随插秧苗数的增多而增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栽培密度过大,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食味品质以及外观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3.
李玉嵩  张根  陶诗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86-1387,1466
[目的]探究多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栽培密度的反应差异性。[方法]以四川盆地10个宜栽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在4种栽植密度下单株穗数及穗部经济性状变化的差异性。[结果]栽植密度对供试杂交稻单株有效穗数影响最为明显,与其每穗着粒数、实粒数和穗粒重也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很小。[结论]不同基因型品种单株穗数及穗部经济性状对栽植密度的反应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茎生叶和水稻生产相互关系。[方法]2014、2015年对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心沙分公司水稻进行调查,分析水稻最长叶与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叶片总长度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叶长序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倒2叶最长时穗下节和穗长较长、穗部性状较好;叶长序为213(45)时单穗重最高。[结论]生产上可通过相关措施促进倒2叶生长,构建合理的茎生叶叶长序来实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5.
陈应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46-12448
[目的]明确穗肥施用时期对粳稻(Oryza sativa L.)稻米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施纯氮225 kg/hm2的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穗肥施用时期对郑稻5号和豫粳6号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的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品种郑稻5号,在抽穗期施用穗肥能提高稻米品质。而对于豫粳6号,穗肥施用时期对其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各不相同,对于加工品质以倒3叶时期为佳,外观品质以抽穗期较好。[结论]穗肥施用时期对稻米品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求早稻高产、优质的栽培与育种策略,促进早稻生产及其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四湖地区的一些现有早稻品种的穗部性状和碾米品质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推广的早稻品种在较以往的品种每穗总粒数和碾米品质有所提高的同时,结实率也明显降低,不利于早稻的“优质、高产”双目标的同步实现;优质品种的穗部性状较易受栽培环境的影响,但其碾米品质较好,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前提下,具有取得产量和优质“双高”的潜力;大穗品种的穗部性状和碾米品质均较差,表明早稻品种的优质育种不能一味追求大穗化。  相似文献   

17.
染料废水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与希瓦氏菌对染料的脱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浓度为100mg/L的偶氮染料废水对水稻进行灌溉,探讨染料对水稻生长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在染料灌溉下,水稻的株高、穗长、穗重、千粒重、穗粒数和结实率都比常规灌溉下的低,经SAS软件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偶氮染料废水污染后可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对其中的处理接入脱色希瓦氏菌,发现该菌能够明显提高脱色效果,而且在有Fe3 的存在下,脱色率更高,同时在水稻生境下其能够正常存活、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穗部性状及其籽粒灌浆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方法]选用直立穗型水稻品种辽粳326和弯曲穗品种奥羽316,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研究2品种主穗穗部性状及其籽粒的灌浆特性。[结果]结果表明:2品种主穗上1次枝梗粒数均多于2次枝梗粒数,辽粳326每穗颖花数的差异主要是由2次枝梗数和2次枝梗粒数决定,而奥羽316恰相反。辽粳326的实粒数与结实率均高于奥羽316。2品种各级籽粒灌浆趋势为上部1次枝梗(PBt)籽粒>中部1次枝梗(PBm)籽粒>上部2次枝梗(SBt)籽粒>下部1次枝梗(PBb)籽粒>中部2次枝梗(SBm)籽粒>下部2次枝梗(SBb)籽粒。辽粳326的单茎草重和粒草干重明显高于奥羽316。[结论]辽粳326的灌浆能力优于奥羽316。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53个杂交水稻组合的6个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实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提出了高产杂交稻组合经济性状的选育标准。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均可提高水稻产量,氮肥是增产的主要因子,远高于磷、钾肥增产效果。产量(y)与施氮量(x1)、施磷量(x2)、施钾量(x3)呈抛物线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21 9x12+18.255x1+5 063.8;y=-0.135 3x22+29.049x2+7 159.4;y=-0.033 7x32+15.238x3+7 057.2。不同肥料因子对水稻产量构成影响不一,氮肥促进有效穗数、穗粒数增加,而降低千粒重;磷肥促进有效穗数、千粒重增加,而对穗粒数影响不大;钾肥促进穗粒数、千粒重增加,而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氮、磷、钾肥对水稻形态影响不一,3种肥料因子均能增加叶面积,但氮肥增加幅度显著高于磷肥和钾肥;氮肥增加株高和穗长显著,而磷钾肥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