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福建省水田土壤pH和土壤养分状况,为土壤改良、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8~2020年共采集福建省5 359个水田土壤样品,通过测定pH和土壤养分,分析了土壤酸碱性与土壤养分间相关性,研究了水田土壤养分的缺素问题。结果表明,土壤pH平均为5.18,处于酸性水平;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9.17 g/kg,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35.96 mg/kg,处于较丰富水平;有效磷含量平均为43.12 mg/kg,处于丰富水平;速效钾含量平均为93.82 mg/kg,处于中等水平。水田土壤pH与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无相关关系。综上,调节土壤pH,减少磷肥、补充钾肥、合理施用氮肥是今后全省水田土壤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晋江市水稻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田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总体偏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丰富水平,大部分水田土壤的酸碱度处于酸性至微酸水平。  相似文献   

3.
利用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9 632个耕地表层土壤(0~20 cm)数据,系统分析评价皖江经济带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丰缺状况及空间分布,探讨科学施肥方法。结果表明,皖江经济带耕地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1.07、1.21、0.59、16.47 g/kg;不同耕地类型养分含量差异明显,有机质、全氮含量为水田>旱地>水浇地,全磷、全钾含量为水浇地>旱地>水田;耕地有机质处于中等—较缺乏水平,全氮以中等水平为主,全磷处于较缺乏水平,全钾处于中等—较缺乏水平;耕地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中等等级(14 632 km2、占比51.52%)为主,较缺乏等级(11 430 km2、占比40.24%)次之,不同耕地类型土壤养分综合等级差异显著;建议根据养分评价结果结合农作物种植现状,在合肥、滁州西部、六安东部等养分缺乏区适当增加相应缺肥比例。该研究结果可为皖江经济带耕地科学管护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是我国油菜优势产区之一,多为油菜—水稻轮作。本文研究了常年油—稻轮作模式下,油菜籽重金属含量与土壤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关系,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油菜重金属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常年油—稻轮作模式下油菜种植区的耕层土壤较肥沃,全氮、有效磷含量丰富。土壤中砷与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H与铬、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铅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与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速效钾与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油菜籽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镉>汞>铅>铬>砷,油菜籽中砷含量与汞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铬含量与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油菜籽铬含量与土壤铅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凤山县为例,研究桂西北地区表层土壤中氮、磷、钾元素含量及有机质含量、pH值的分布情况与地球化学特征,计算单元素养分等级及养分综合等级,综合讨论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样品pH值以强酸性—酸性为主;土壤氮元素比较丰富,有机质相对丰富,磷元素比较缺乏,钾元素相对缺乏;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绝大部分为3等(中等),面积占评价总面积的72. 08%。不同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养分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氮元素含量与有机碳含量表现为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红壤其他土壤水稻土、林地其他地类水田旱地;磷元素含量与pH值各统计值表现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其他土壤水稻土红壤;钾元素中石炭系的各统计值普遍高于二叠系、三叠系,其他土壤红壤水稻土、林地旱地水田。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不同水稻轮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与土壤养分供给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不同轮作模式下(水稻-小麦轮作、水稻-紫云英轮作、水稻-休耕)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紫云英连续翻压还田后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总氮(TN)和有效氮(AN)的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不同种植模式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真菌。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中优势菌群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等的富集有助于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生态健康。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养分的变化如TN、AN、总钾(TK)及速效钾(AK)等可能是导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稻田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对于土壤养分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真菌。综合来看,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是更加适合水稻生态可持续栽培的种植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和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我国南方稻油轮作区土壤酸化趋势日趋严重,降低了作物产量。研究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明确土壤速效养分、产量与作物养分吸收量对土壤pH的响应关系,为水田两熟区酸化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8年在江西进贤县选择pH 4.5的水稻土,以熟石灰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通过实验室模拟,计算出获得不同土壤pH情况下的熟石灰用量,试验设6个土壤pH梯度,分别为4.5、5.0、5.6、6.3、6.8、7.3,2015年匀地一年,为保证各处理土壤pH与匀地一年后实测pH基本一致,以一年为周期用熟石灰进行定量调整。【结果】(1)随着石灰用量和土壤pH的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2)随着石灰用量和土壤pH的增加,作物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pH 6.4时(相当于6 145 kg·hm -2熟石灰用量)油菜产量达到最高,较土壤pH 4.5处理增加了202.2%;土壤pH 6.8时(相当于7 474 kg·hm -2熟石灰用量),水稻产量达到最高,较土壤pH 4.5处理增加了61.2%。油菜、水稻产量降低50%时的酸害阈值分别为4.7、4.2;(3)土壤pH显著影响作物养分吸收量。随着熟石灰用量的增加,油菜氮磷钾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16—2018年油菜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石灰处理相比,施石灰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9.5%—181.4%、36.2%—188.8%、65.7%—198.9%;水稻氮磷钾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H 6.8左右水稻氮磷钾吸收量最大。2016—2018年水稻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石灰处理相比,施石灰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11.1%—88.6%、13.5%—68.5%、9.7%—66.1%。【结论】施用熟石灰的情况下,随着土壤pH升高,土壤速效氮、交换性钙镁等含量增加,提高了产量,促进了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在本试验条件下,稻油轮作区酸性土壤(pH 4.5)施用熟石灰的最佳用量为6 500 kg·hm -2左右,改良土壤的目标为pH 6.5左右,可获得我国南方稻油轮作区的作物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8.
为弄清鄱阳湖区洪涝地区稻田土壤养分及质量状况,选取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地区,开展稻田土壤的取样调查和分析工作,以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等理化指标为评价因子,分析其养分状况,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整体为壤土和黏壤土,土壤pH均值为5.18,属酸性;有机质含量均值为34.22 g/kg,养分丰富;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14.62、115.22mg/kg,整体处于丰富水平。鄱阳湖洪涝灾害区的稻田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值为0,其中余干、进贤和鄱阳县的综合水平较高,南昌县和永修县的低于平均水平。PCA结果表明,土壤质量整体处于平均水平,永修县与南昌县土壤质量处于平均水平之下。研究区域土壤磷含量较高,应减少磷肥的施用,防止土壤酸化,并对永修县及南昌县的土壤进行养分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水稻-油菜轮作和水稻-冬闲模式下不同施肥措施对稻田土壤团聚体特性及团聚体钾素分布的影响,为我国南方水旱轮作区钾素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始于2016年不同轮作模式钾肥定位试验,选取CK(F)(不施肥和冬闲)、NPK(F)(氮磷钾肥和冬闲)、NPK(R)(氮磷钾肥和冬种油菜)、NPK(SR+R)(氮磷钾肥配稻草还田和冬种油菜)、NP50%K(SR+R)(氮磷减钾50%配稻草还田和冬种油菜)5个处理,在试验第3年(2019年)于油菜收获后取0—2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团聚体组分以及团聚体组分中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组分中钾素的分布规律。结果 (1)所有处理均以<0.053 mm团聚体组分最高。与NPK(F)相比,NPK(R)处理提高了1—2、0.5—1、0.25—0.5 mm团聚体的比例,增幅为26.2%—82.6%,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加,>0.25 mm团聚体组分比例、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显著提高了30.6%、31.2%和82.0%。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稻草还田配施化肥(NPK(SR+R))比施化肥处理(NPK(R))显著提高了>2 mm团聚体比例,增幅为69.7%。(2)所有处理土壤各团聚体组分中交换性钾含量随团聚体粒级的减小逐渐降低,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稻草还田配施化肥(NPK(SR+R))比施化肥处理(NPK(R))显著提高了所有粒级团聚体组分的交换性钾含量,增幅为22.2%—46.0%。相比较NPK(SR+R),减钾处理(NP50%K(SR+R))显著降低了>0.5 mm团聚体中交换性钾的含量,降幅为19.4%—20.6%。与水稻-冬闲下的化肥处理(NPK(F))相比,水稻-油菜轮作下3个施肥处理均降低了团聚体中的非交换性钾含量。(3)所有处理以<0.053 mm团聚体中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最高。水稻-油菜轮作(NPK(R))比水稻-冬闲(NPK(F))显著提高了1—2和0.5—1 mm团聚体中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增幅分别为82.6%、52.1%(交换性钾)和105.5%、36.9%(非交换性钾)。结论 水稻-油菜轮作可提高MWD、GMD、大团聚体比例和大团聚体中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改善土壤结构。在该轮作模式下稻草还田配施化肥可提高所有粒级团聚体中交换性钾含量,改善稻田土壤钾素供应,但水稻-油菜轮作因需钾量高而降低了团聚体中的非交换性钾含量,应适当增加钾肥投入。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成都市猕猴桃园施肥的科学性,促进优质高产,利用2017—2018年度成都市耕(园)地土壤普查积累的资料,分析了成都市猕猴桃主产区(蒲江县、邛崃市、都江堰市)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现状。结果表明,成都市猕猴桃主产区土壤明显偏酸性,80.5%的土壤不太适合猕猴桃生长,需要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适量水平,但仍有28.7%的样点处于缺乏到很缺乏水平,特别是邛崃市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需适当增施有机肥;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很丰富,分别有83.2%和88.2%的样品达到适量及以上水平,但邛崃市应适当增加氮肥、磷肥的用量;土壤速效钾整体处于适量水平,但仍有25.9%的土壤处于缺乏到极缺水平,特别是都江堰市和邛崃市应适当增加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
蒋云舞  王建新  鲁耀  杨景华  周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63-2066,2217
[目的]通过了解云南不同典型作物种植模式、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正确识别和评估农田土壤肥力质量,为当地精准施肥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田间土壤采集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不同种植模式以蔬菜-休闲和蔬菜-蔬菜轮作模式土壤肥力最高,土壤养分含量达到或接近极丰富水平,然后依次是水稻-蔬菜、水稻-休闲、水稻-春玉米,玉米-休闲种植模式土壤肥力最低。不同土壤类型以石灰性土肥力最高,土壤主要养分基本上达到极丰富水平或丰富水平,然后依次是新积土、黄壤和水稻土,红壤肥力最低。不同土壤质地,砂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肥力大小相当,重壤土肥力相对较低。同时,研究区域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有效硼含量在临界值以下,其他主要养分指标基本上达丰富或极丰富水平。[结论]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下土壤养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确定最佳施肥量时,既要考虑土壤自身养分含量现状,又要充分考虑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秸秆还田对巢湖地区油菜-水稻两熟制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为源头控制巢湖流域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连续3年(2017—2019年)的田间小区实验,设置无秸秆+无施肥(CK)、常规施肥(F)、秸秆还田+常规施肥(SF)和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15%(SDF)4个处理。通过测定油菜-水稻轮作下农田地表径流中氮磷浓度和流失量,油菜水稻作物收获时土壤养分、作物氮磷养分吸收和产量,探讨秸秆还田对农田径流养分流失规律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配施化肥降低了农田径流中氮的质量浓度,增加了磷的质量浓度。SF较F处理油菜和水稻季总氮(TN)平均质量浓度减少15.6%和26.0%,总磷(TP)增加12.5%和8.1%。SF、SDF处理降低了油菜-水稻轮作农田氮磷流失量。2017—2019年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径流TN、TP的流失量分别为11.9—26.7、1.3—2.8和15.6—27.0和0.8—2.0 kg·hm-2,较F相比,S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季TN显著降低18.4%—29.7%和21.9%—28.1%,TP流失量则降低1.3%—4.0%和1.0%—6.6%。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短期内均能够降低土壤pH值,与F相比,S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季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平均含量增幅分别6.2%、8.4%、27.3%、19.5%、5.0%和7.0%、10.9%、17.7%、7.5%、5.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够提高作物地上部氮磷累积量。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地上部作物氮素、磷素累积量均值分别为105.0、20.4和134.3、36.7 kg·hm-2,SF较F处理油菜和水稻季氮素累积量增加28.9%和7.8%,磷素增加12.1%和5.9%。秸秆还田提高了油菜-水稻轮作的周年产量,其中SF较F处理显著提高7.8%(2017年)和6.4%(2019年)。【结论】油菜-水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够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氮磷流失负荷。  相似文献   

13.
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泉州市洛江区水田土壤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全区水田土壤以酸性和微酸性居多,有机质含量属于中上水平,碱解氮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丰富,速效钾含量偏低;土壤交换性钙总体属于中上水平,有效硫、有效硼缺乏,交换性镁、有效锌缺乏和中等丰富的比例各占一半;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弱.并据此提出土壤改良及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盐源烟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及植烟土壤适宜性,在盐源烟区取土壤样品30个,测定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和肥力适宜性进行直接评价。结果表明:盐源烟区大部分植烟土壤pH值在5.20~7.90,能够种植烤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分布不均,但基本能够满足烤烟生长需求;80%的土壤有效磷缺乏,需要注意增施磷肥;有50%的土壤缺钾,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55.87 mg/kg,勉强处于中等水平,需要注意增施钾肥;仅有13.34%的土壤钙含量处于丰富及以上水平,大部分区域均缺乏钙元素,需注意钙元素的补充;所有采样区域均处于缺镁状态,需要增加对镁元素的调控;56.67%的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需注意补充土壤锌元素;所有样品有效硼含量均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土壤大面积缺硼;86.66%的土壤氯离子含量处于缺乏及以下水平,需注意补充氯元素。总体而言,盐源烟区大部分植烟土壤适宜种烟,但需要因地制宜地补充缺乏的元素,注意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5.
王得强 《农家顾问》2008,(10):29-29
通过对湖北十堰烟区不同类型的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的含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十堰烟区植烟土壤多呈微酸性或中性,有利于优质烤烟的生长发育,施肥时应尽量不施或少施碱性肥料;对于偏碱性的石灰土,可施用酸性肥料进行改良;各类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较丰富,应进一步提高土壤中活性有机质的比例。②除极少数黄棕壤和紫色土的全氮含量不足外,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了解重庆市巫溪植烟区土壤养分情况,于2021年在巫溪植烟区进行实地勘测调研,对土壤各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获得巫溪植烟区土壤养分现状,并由此进行施肥区划、制定施肥方案。结果表明:2021年,巫溪植烟区土壤pH均值为6.15,其中,有33.2%的烟田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平均含量分别为24.60 g/kg、120.56 mg/kg、35.95 mg/kg、287.06 mg/kg、5.93 cmol/kg和0.80 cmol/kg;处于较缺乏水平的分别占15.3%、18.8%、11.4%、16.3%、35.2%、48.5%;处于过量水平的分别占10.9%、3.0%、54.9%、63.4%、40.6%、1.5%。相较于2017年,土壤酸化情况加剧,pH低于5.5的酸性土壤增加了18.2%,有33.2%的土壤酸化情况亟待改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交换性钙镁含量与土壤pH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但在地块分布上二者均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分布不均衡。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含量与pH呈现线性负相关。巫溪植烟区应遵循“改良...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对云南省12个地州91个县的植烟土壤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较丰富,有25.4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了4%,78%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在 100 mg/kg 以上;全省绝大部分土壤pH值在植烟的适宜范围,只有少数(约16.69%)的极酸或碱性土壤;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植烟土壤较为适宜,但变异系数较大,均匀性较差,局部地区的磷含量过高或过低;土壤钾含量全省总的较丰富。在12个地州中,昆明、玉溪、大理、楚雄等老烟区的土壤养分较丰富,生产上施肥要适量控制;新烟区丽江和临沧的土壤养分也较高,应注意合理平衡施肥;土壤养分相对较贫乏的烟区如思茅在生产上需适量增加施肥量并注意各种肥料的合理搭配比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水稻(Oryza sativa)轮作技术在南方农区的应用,对多花黑麦草—水稻轮作种植下土壤肥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年轮作种植周期完成后,多花黑麦草—水稻轮作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5.31%和9.81%、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4.83%和7.5%、全磷含量分别增加13.85%和18.94%,全钾含量分别增加16.96%和21.3%。在南方农区水稻水稻收获后种植多花黑麦草不仅能为农区养殖业提供大量饲草,还能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养分,为后作水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9.
江苏扬州地区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江苏扬州耕地土壤养分中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90%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40g/kg之间,速效磷含量在2—29mg/kg之间,速效钾含量在25—125mg/kg之间;在集中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呈偏正态分布,速效钾近似于呈正态分布;各养分的变异程度以速效磷最大、速效钾最小;在各县(市、区)中,以宝应、高邮两地的土壤肥力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盐源烟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状况及植烟土壤适宜性。盐源新烟区取土壤样品30个,测定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和肥力适宜性进行直接评价。盐源烟区植烟土壤大部分酸碱度在5.2 - 7.9,烤烟能够种植; 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较丰富; 碱解氮分布不均,变异较大,但多数区域能够满足烤烟生长需求;46.67 % 的土壤速效磷较缺乏,需要注意增施加磷肥;有50%的区域处于缺钾,平均含量为155.87 mg /kg,勉强处于中等水平,需要注意增施钾肥; 仅有13.34%的土壤钙含量处于丰富及以上水平,大部分区域均缺乏钙元素,需注意钙元素的补充。所有采样区域都处于缺镁状态,需要增加对镁元素的调控。56.67%的区域的锌水平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需注意补充土壤锌元素。所有样品中的有效硼的含量均处于中等及以下,土壤大面积缺硼。但有66.67%的土壤硼元素处于丰富及以上水平。有86.66%的区域,氯离子含量处于缺乏及以下状态,注意补充氯元素。盐源新烟区大部分植烟土壤养分适宜适宜种烟,但需要因地制宜地补充缺乏的元素,注意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