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状指标的影响,可以为玉米生产上合理密植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号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设52 500、60 000、67 500、75 000和82 500株/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号种植密度在52 500~82 500株/hm2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其中,在60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低。2个品种穗行数、行粒数和粒长随密度变化不大,穗粒重随密度增大均呈下降趋势。丹玉86号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均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75 000株/hm2密度时最小;丹3363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号穗粗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出籽率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3363穗粗在60 0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小,出籽率在52 500~75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在82 500株/hm2密度时降低。丹玉86号在75 0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大、粒厚最小,在67 5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小、粒厚最大;丹3363粒宽和粒厚随密度变化不明显。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生产上应结合品种自身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2.
以棉花品种邯郸885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行长10 m、行距0.6 m条件下,设种植密度分别为37 500株/hm2、45 000株/hm2、52 500株/hm2、60 000株/hm2和67 500株/hm2计5个处理(种植密度由株距调节),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邯郸885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邯郸885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该密度下不仅产量高,而且纤维品质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朝天椒高产栽培最佳定植密度和群体生理指标,以豫欣12号春椒为研究对象,通过7个定植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生长发育时期、植株性状、叶面积系数、光合生产率、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欣12号春椒以18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5 740.5kg/hm2),始收期最大叶面积系数为7.35,光合生产率达到2.55 g/(m2·d),盛收期叶面积系数为6.61,平均光合生产率2.36 g/(m2·d).在6万~24万株/hm2定植密度范围内,定植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经计算,最佳定植密度为18.57万株/hm2,产量5 703.0 kg/hm2,与实际产量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簇生朝天椒高产栽培的最佳定植密度,以望天红3号为研究对象,通过5个定植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望天红3号以12.0万株/hm2处理的株高、开展度、有效分枝数、果长、果肉厚度、果粗均达到理想的朝天椒商品价值。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单株果数、样品鲜重、样品干重呈递减趋势,产量呈递增趋势。望天红3号在定植密度为15.0万株/hm2时产量略高于定植密度为12.0万株/hm2时,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综合经济效益,认为望天红3号以12.0万株/hm2定植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播种日期、不同施肥量对山地附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地附子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硫酸钾施用量为2 700 kg/hm2,附子产量达到最佳水平,而播种日期对附子产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中高肥力土壤玉米新品种衡玉1182的适宜种植密度,2018年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衡玉1182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空秆率增加、秃尖长度增大,千粒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密度后产量最高,继续增加密度产量反而下降,呈抛物线型。在本试验中,衡玉1182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0 527.28 kg/hm2。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可知,本地区中高肥力地块,衡玉1182玉米种植密度在67 500~69 995株/hm2之间较为适宜,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揭示再生对茄子产量的影响,试验以嫁接茄子为试材,采用三种密度(4.1万株/hm~2、4.8万株/hm~2、5.5万株/hm~2),三种再生方式(长截、中截和短截),日光温室吊绳栽培,探讨不同再生方式、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密植配合短截再生使茄子根系和茎生长增强,增加了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在植株体内的运输,从而使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黑芝麻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密植是芝麻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措施。以黑芝麻品种赣芝6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2万株/hm2、14万株/hm2、16万株/hm2、18万株/hm2和20万株/hm2)对黑芝麻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黑芝麻植株生物学性状如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单株侧根数、根重,以及经济性状如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结蒴部位、千粒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黑芝麻植株个体性状变化总趋势是逐渐变差,株高和最低结蒴部位提高,单位面积群体的叶面积、侧根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产量也增加。但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再增加密度,则产量降低。种植密度对黑芝麻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黑芝麻最适宜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该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 825.0 kg/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中地77,丹玉405共3种不同类型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不同密度下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丹玉405最适密度为52 500株/hm2,中地77最适密度为60 000株/hm2,郑单958最适密度为5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揭示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科早玉9号、科玉9572、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60 000、67 500、75 000和82 500株/hm2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的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穗行数、穗长、秃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3个玉米品种的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的影响均不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科早玉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科玉9572和先玉335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以洛薯8号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相同施肥管理水平下的密度试验,探索洛薯8号获得最好经济效益的栽培密度.结果表明:群体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但个体转弱,导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植株的抗病性、抗逆性变差;随着密度加大(45 000~90 000株/hm2),单株结薯个数由4.8个减少到3.6个,单株结薯质量由684.71 g减小到410.41 g,平均薯块质量由142.64 g减小到114.00 g,大薯率由75.26%减小到38.92%,商品率逐渐变差,由90.64%下降到63.54%;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栽植密度为45 000株/hm2时产量最低,为30 811.80 kg/hm2,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到峰值,为38 426.10 kg/hm2,随后产量逐渐降低.密度67 500株/hm2与密度为60 000、75 000、82 500株/hm2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其他密度(45 000、52 500、90 000株/hm2)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得出洛薯8号在河南两季作区的适宜栽植密度为60 000~82 500株/hm2,最适宜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K32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种植密度(13 500、15 000、16 500和18 000株/hm2)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烟株株高增加,最大叶长宽和平均叶重显著降低;烤烟产量、产值和均价呈先升后降趋势;当种植密度为16 500株/hm2时,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综合分析认为,试验条件下K326的种植密度为13 500株/hm2对达到烤烟优质适产目标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索在旱作节水技术条件下,选择出适宜当地饲料玉米合理种植密度,布设了种植密度在52 500~97 500株/hm2之间7个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经试验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在97 500株/hm2、90 000株/hm2时,产量分别较当地常规种植密度67 500株/hm2增产25 147.5 kg/hm2、17 997 kg/hm2,经济效益显著,可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对红缨子高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不同种植密度度对"红缨子"高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红缨子"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茎粗、株高、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及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种植密度为112 500株/hm2时,平均产量达4 075.2 kg/hm2,在各处理中最高。金沙县种植"红缨子"高粱品种的适合密度为112 500~12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5.
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青贮发酵后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富农1号、酒125号、中单2号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90 000、82 500、75 000、67 500、60 000、52 500株/hm2 6个种植密度,玉米籽实乳浆线达到1/2时收割,测定全株玉米的产量,并进行青贮发酵处理,测定青贮营养品质。【结果】结果表明:①3个品种比较:富农1号的产量和青贮营养品质最好,中单2号的产量高于酒125号,但青贮营养品质低于酒125号。②不同密度比较:富农1号90 000株/hm2的产量、干物质、粗纤维最高,82 500株/hm2果穗重、粗蛋白最高;酒125号90 000株/hm2产量最高,82 500株/hm2果穗重最高,60 000株/hm2干物质、粗纤维最高,67 500株/hm2粗蛋白最高;中单2号67 500株/hm2产量最高,82 500株/hm2果穗重最高,75 000株/hm2干物质最高,90 000株/hm2粗蛋白最高、60 000株/hm2hm2粗纤维最高。③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和干物质,富农1号和酒125号密度90 000株/hm2最好,中单2号75 000株/hm2最好。【结论】品种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和青贮营养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适当地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4月16日5月26日播种)、不同种植密度(450005月26日播种)、不同种植密度(4500067500株/hm67500株/hm2)对玉米新品种中地175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玉米叶面积指数和产量都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播期为5月6日时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且产量最高(9023 kg/hm2)对玉米新品种中地175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玉米叶面积指数和产量都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播期为5月6日时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且产量最高(9023 kg/hm2)。因此中地175的最佳播期为5月6日,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因此中地175的最佳播期为5月6日,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DK638和DK667这2个玉米新组合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6.0万~8.25万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直线上升,而穗长、穗粒重、行粒数和穗周长趋于直线降低。DK638密度不宜低于6.75万株/hm2,DK667不宜低于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种植环境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有机旱作农业和高粱机械化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以高粱品种晋杂108号、汾酒粱1号、晋杂3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环境,即旱地、瘠薄地、水肥地,裂区为种植密度,设15万、18万、21万、24万、27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处理、不同环境条件下高粱12个农艺性状指标和产量的变化规律,旨在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种植环境对高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机械化栽培高粱合理种植密度及最佳种植环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对高粱主要性状指标和产量影响明显,相比水肥地种植环境,在瘠薄地和旱地种植环境下高粱株高降低,千粒质量减少,产量下降;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降低,而穗柄长随密度增加而增长,其中,正常水肥地在密度为15万株/hm2条件下,晋杂108号产量达到最高(7 143.7 kg/hm2),瘠薄地处理条件下汾酒粱1号在种植密度为21万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1 177.2 kg/hm2),旱地环境在密度为15万株/hm2条件下,晋杂34号产量表现优异(799.5 kg/hm2)。说明种植环境和种植密度均会影响高粱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在适宜的种植环境下,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是提升机械化栽培高粱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海陆嫁接棉在江苏沿海地区推广提供科学栽培依据.[方法]以海岛棉比玛为砧木,以陆地棉中棉所75为接穗的海陆嫁接棉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海陆嫁接棉生长发育进程影响不大,对产量影响较大.适度增加施肥量、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籽棉产量.[结论]尿素931.5 kg/hm2、三元复合肥486 kg/hm2、过磷酸钙675kg/hm2、菜籽饼2700 kg/hm2与密度15000株/hm2的组合海陆嫁接棉籽棉产量最高,僵瓣花率较低,霜前花率较高.这是江苏沿海地区海陆嫁接棉合理的栽培施肥量与密度配比.  相似文献   

20.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特色优质油料作物。提高芝麻单产水平是实现我国粮油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为建立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本研究以耐密植黑芝麻新品种豫黑芝1号为试验材料,在3个产区(漯河、信阳和三门峡),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12万株/hm2、15万株/hm2、18万株/hm2、21万株/hm2)下豫黑芝1号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变化分析。结果显示,豫黑芝1号在不同产区的生育期差异明显;种植密度对豫黑芝1号的株高、有效果节数、主茎果轴长、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变化程度不同;对小区产量及单株产量影响显著。在21万株/hm2密度下,豫黑芝1号单产水平最高达到1463.33 kg/hm2(三门峡)。研究为芝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