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玉米不同套作模式种植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威宁马铃薯主产区粮食增产途径,在种植优特势作物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马铃薯—玉米不同套作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一套一效果最好,可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技术是一种从时间和空间都充分利用光照、热量、水分以及土地资源的复合型种植模式,以高投入实现高产出和高效益。冬季马铃薯套种冬玉米在栽培技术应用上需结合不同种植地区进行差异化讨论,该文主要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糯扎渡镇进行冬季马铃薯套种冬玉米栽培技术的分析,包括马铃薯栽培技术及套种玉米的播种与管理技术,希望为种植条件相近地区改善套种收益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玉米和马铃薯间作种植对玉米病害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玉米和马铃薯多样性种植对玉米主要病害的控病效果,对玉米和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的控病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马铃薯间不同的种植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均有所下降.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在12.15%~20.12%;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效达10.93%~21.12%;试验还证明,不同种植模式的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产量均高于单作玉米或马铃薯,其土地当量比在1.19~1.28.  相似文献   

4.
春马铃薯/春玉米-秋玉米-青菜生态高效种植模式可以实现一年收获四季作物,既保证了优质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又提高了种植效益。现从种植环境、茬口安排、春马铃薯种植及春玉米连套种、秋玉米种植、青菜种植等方面,对该模式的种植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毕节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毕节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栽培技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因子复合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玉米种植密度>马铃薯种植密度>分带带距.建立了毕节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复合产值在1070.64元的栽培技术措施分带带距1.7471~1.9100m,马铃薯种植密度3256~3863株/667m2,玉米种植密度3536~4050株/667m2.  相似文献   

6.
潜在石漠化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不同方式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对比法,在15°左右潜在轻度石漠化坡耕地上进行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配置地埂绿肥、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和马铃薯套玉米顺坡聚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玉米横坡聚垄配置地埂绿肥种植处理的马铃薯单产15 853.95 kg·hm-2,玉米单产6 285.75 kg·hm-2,马铃薯+玉米复合产量22 139.70 kg·hm-2,复合产值13 878.90元·hm-2;与马铃薯套玉米顺坡聚垄种植处理相比,马铃薯产量增10.94%,玉米产量增8.29%,复合产量增10.17%,复合产值增9.36%;能有效减轻土壤水分、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7.
探索春马铃薯间作春玉米高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市种植春马铃薯、春玉米的面积逐渐扩大.2001年种植春马铃薯22400亩,种植春玉米73666亩.为充分利用种植空间,把春马铃薯、春玉米间作,在种植规格和茬口安排上稍作改进后,种植效益有较大提高.马铃薯亩产1650kg、玉米亩产达626kg,比纯作春玉米亩增效益640元,比纯作马铃薯每亩增收626kg玉米.  相似文献   

8.
<正>青岛地区属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零度以上积温为3950~4500℃,完全可以满足马铃薯玉米一年两作。基本种植模式为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种植地膜覆盖马铃薯,6月中下旬马铃薯收获后种植玉米,10月中旬玉米收获后种植小麦。每667平方米(1亩)马铃薯可获得3500~5000千克产量,玉米可获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地膜马铃薯、晚茬玉米轮作种植与过去冬小麦与玉米轮作种植亩收入进行比较,让当地群众认识到地膜马铃薯种植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接受了这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玉米马铃薯套作是一种新型高效栽培模式。马铃薯全面积种植,玉米虽然沟内种植,但单位面积株数不减,种植面积相当于增加1倍,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1.
正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河北省邱县农牧局近几年通过示范方建设摸索出了一条"马铃薯-玉米-叶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实现了一年三收。其种植技术要点如下。一、茬口安排2月底前地膜覆盖播种马铃薯,4月15日在马铃薯中间作玉米,6月15日左右收获马铃薯,7月25日左右收获玉米,净茬后种植大白菜、芥菜或其他叶菜。  相似文献   

12.
根据陕南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经过多年栽培实践,将马铃薯玉米间套技术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有机结合,总结出了马铃薯-玉米-大豆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在玉米基本不减产的基础上,增收一季马铃薯和一季大豆,增加了粮豆产出,提高了种植效益,在陕南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本文对该模式及关键技术做了详细介绍,以期能够进一步指导种植户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正马铃薯的深加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外,马铃薯亩产较比玉米高出1.3倍,而收购价和玉米持平,故此对于阜蒙县紫都台镇来说,种植马铃薯比种植玉米更有效益。只是马铃薯能否高产,取决于土壤、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本文就此进行浅议,希望可以对阜蒙县乃至于其他地区马铃薯种植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马铃薯栽培涉及到了种薯选择以及处理、整地施肥、播种时间、播种密度以及田间管理。马铃薯病害主要有:晚疫病、  相似文献   

14.
一、选地整地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对连作反应很敏感,生产上一定要避免连作。如果一块地上连续种植马铃薯,不但引起病害严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养分失调,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马铃薯生长不良,植株矮小,产量低,品质差。马铃薯与玉米、小麦等植物轮作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粮油安全,对近年来赣北地区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超级稻-再生稻、马铃薯-早稻-晚稻、马铃薯-水稻、马铃薯-玉米-玉米、大豆-大豆-马铃薯5种种植模式适合赣北地区,每667 m~2纯收入均突破千元,可为赣北地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作种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马铃薯与玉米则是在各地都有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所以为了保证种植效率,就需要在栽培期间合理安排作物茬口,以此来保证种植时的增产增收。本文通过对马铃薯与玉米种植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针对马铃薯与玉米的套种模式提出个人观点,希望为关注其套种模式的人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对三种不同的作物(向日葵、玉米、马铃薯)"一膜两年用"后作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垄全膜覆盖种植食用向日葵在"一膜两年用"后作效益中重茬不宜种植,首选作物是玉米,其次是马铃薯,可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承德地处山区丘陵,为典型的一季作种植区域。中南部无霜期162天,北部110天,坝上仅为80天,主要种植玉米、谷子、小面积杂粮、马铃薯及鲜食玉米。随着2015年农业部正式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在承德市的种植面积每年都在逐年递增,种植区域逐年扩大,承德中南部马铃薯早春错期栽  相似文献   

19.
高寒且水源相对比较稀缺的地区,种植条件都较为艰苦,且可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也较为有限,通常情况下选取山地蔬菜进行种植,例如马铃薯、玉米等,而为了达到产量的最大化,马铃薯套种玉米的栽培形式逐渐变成了主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完善马铃薯—玉米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薯玉套作体系下获取马铃薯、玉米共同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和马铃薯密度单因素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下,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幅宽1.4m,马铃薯密度为47643穴/hm2,玉米密度为52937株/hm2时,田间单位面积的总产值最高,为65676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