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原蚕区雄蚕品种一代杂交种繁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蚕系列品种在浙江省繁育推广多年,由于该系列品种在繁育过程中的特殊要求,一般选择在专业场场本部饲养,近年来由于专业场场部饲养规模缩小,制约了雄蚕品种在我省的繁育和推广。目前我省饲养的雄蚕一代杂交种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山东调入的。为解决雄蚕一代杂交种繁育问题,必须探索在原蚕区繁育雄蚕一代杂交种。近年来已有省内多家蚕种繁育单位在原蚕区试繁。海宁市新兴蚕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在2009年春期在原蚕区试繁雄蚕杂交种秋华×平30,饲养原种180g,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2.
顾锦华 《中国蚕业》2006,27(2):94-95
专养雄蚕是传统农业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雄蚕的繁育和推广已成为提高蚕茧出丝率,增加茧丝绸生产效益的重大突破口,是21世纪蚕业发展的制高点。为在蚕业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提高茧丝绸生产的经济效益,海盐县于1999年开始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引进雄蚕品种进行繁育并试养推广,至2005年秋期已饲养了6年12期,期间先后试养了8对雄蚕品种共计6500余张。秋华×平30是经过多年试养选育出来的优良雄蚕品种,到2005年秋期全县共试养了5年8期计4725.5张。同时海盐县蚕种场也于2000年开始了雄蚕的自繁工作,目前已形成了年生产雄蚕种2万张的生…  相似文献   

3.
开发高新技术推广雄蚕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蚕的繁育与推广是提高蚕茧出丝率,增加茧丝绸生产经济效益的重大突破口,是二十一世纪蚕业发展的科技制高点。为在蚕业高科技领域拥有一席之地,迅速提升我县茧丝绸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新世纪我县蚕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站于1999年开始从浙江省农科院蚕研所引进繁育、试养与推广了雄蚕品种,到2000年晚秋蚕止,共计繁育了雄蚕品种1800余张。其中饲养了第一代雄蚕种夏5×平2、夏4×平1。第二代雄蚕种夏华×平8共三对品种计323张。1 推广雄蚕品种的主要实绩2.1 雄蚕品种(尤其是第二代)具有强健好养、食…  相似文献   

4.
"秋华×平30"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雄蚕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生产上的雄蚕主推品种.在蚕种饲养量不断下降的产业形势下,雄蚕品种"秋华×平30"饲养量以稳中有升的势态进入大众视线,2016年累计推广近7万张,较2015年增加39%.由于雄蚕技术的成熟及前景诱人,该品种在全国的杂交种繁育权2016年被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买断而体现出该品种的生命力.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自2013年开始繁育雄蚕杂交种至今已连续四年,现将繁育总体情况与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海盐县雄蚕种在农村原蚕区繁育中,通过对基地的选择与扶持、与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提高群众繁育雄蚕种生产技能、增加投入、开展试验等措施,使基地的雄蚕种繁育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建议继续加大对原蚕区农户的反哺力度,进一步挖掘雄蚕种繁育潜力,加快雄蚕品种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雄性与常规家蚕品种的雌性相交,下一代雌性在胚胎期死亡,仅雄性能正常孵化、发育并结茧,可实现专养雄蚕,从而实现农村专养雄蚕这一蚕业技术的革命,为实现蚕业的高效、省力奠定了技术基础。2005年,秋·华×平30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培育并通过浙江省省级审定,同时也是国内外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杭州地区是全国率先大规模推广雄蚕品种的蚕桑主产区,杭州蚕桑技术推广总站也是较早繁育雄蚕杂交种的专业蚕种场站。由于雄蚕繁育难度大、繁育系数低、繁育成本高,加上杭州蚕桑技术推广总站由专业场向原蚕业转移等原因,导致中间有几年繁育间断。为实现雄蚕杂交种繁育自主化,促进杭州地区雄蚕的大面积推广,从2012年开始,杭州蚕桑技术推广总站开始在原蚕区进行雄蚕品种秋·华×平30这一对品种试繁。经过6年的实践,不断摸索经验,逐步掌握了原蚕区雄蚕繁育的技术,实现了雄蚕繁育稳产、高产、优质的综合目标,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下繁育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雌29×平30"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雌29"与平衡致死系"平30"杂交育成的新型雄蚕品种。"雌29×平30"品种的主要优势在于蚕种繁育环节解决了雄蚕种质量标准中的雄蚕率问题,提高了雄蚕种的质量,降低了雄蚕种的生产成本。2017年春期在淳安县威坪镇进行了农村生产试养,该品种孵化齐一,各龄眠起快而齐,群体生长发育整齐,抗病性强,好养,食桑旺、不踏叶,上蔟涌,营茧速度快,张种产茧量高。  相似文献   

8.
秋华×平30是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选育,于2005年通过浙江省省级审定,在国内外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杭州蚕桑技术推广总站(杭州蚕种场)从2012年开始承担“秋华×平30”蚕种的专业繁育,助推雄蚕品种在浙江大范围推广,杭州地区也成为全国率先大规模推广雄蚕品种的蚕桑主产区。  相似文献   

9.
秋丰白玉性状变化及繁育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丰白玉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的耐氟型优质中丝量品种。九十年代初期率先在湖州市繁育推广,至今在我省推广已长达18年之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起,我省嘉、湖主蚕区实行“秋种春养”.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启用改良系秋丰,其推广量迅速增加。塔山蚕种自1993年秋期繁育该对品种以来.已生产合格蚕种121万张,通过14年22次繁育,对该对品种的性状变化以及在繁育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取建设雄蚕茧生产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DB 3305/T 26.2—2009《雄蚕茧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抓雄蚕茧生产技术的培训,与蚕农签订订单,实施雄蚕新品种的推广及种、茧、丝一体化开发应用等技术措施;加快了雄蚕饲养的推广步伐,提高了雄蚕种繁育技术,规范了雄蚕饲养技术,提高了雄蚕饲养水平,体现了雄蚕的"优质优价",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雄蚕种无论是产茧量、产值、丝质均比普通品种提高。2006—2009年共推广雄蚕种99 654盒,饲养雄蚕种比饲养普蚕种共增加效益2 558.6万元,平均每盒雄蚕种的产值比普通种增加256.7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