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新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17个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经济、社会、生态指标数据为依据,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2003~2006年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样本点,以STATISTICA软件为手段,进行新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域性时空差异评价,得出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2003~2006年间新疆17个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结果为基础,通过时间变化趋势分析,通过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可以看出,新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在4年中变化不大,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新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地域分布上空间特征十分显著,呈现出一个梯度:从东向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呈下降趋势.这充分反映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不平衡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2.
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有助于遏止城市土地的粗放利用,实现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可持续利用。本文以广西为例,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划分为4个集约利用梯度区。从整体上说,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还相对落后,应加大对城市土地的投入,努力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耦合机制,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评价模型,利用ArcGIS10和SPSS21进行了新疆16个城市2005年以及2012年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度和相对发展度时空分析。结果发现:(1)7年来,新疆地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参数指标随时间在不断增加,新疆地区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各城市之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较大,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且有上升趋势,另一类城市如石河子、哈密、阿勒泰等土地集约水平有较大程度提高,第三类城市如阿图什、喀什、和田等集约水平不高,但略有提升。(2)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与城市化进程交互作用,相互促进,但两者并非同步发展;新疆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是动态变化的,两系统间耦合关系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劣化。(3)通过耦合协调性分析发现,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不相匹配而且呈现地域性特征,且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空间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解决城市土地空置和低效利用根本途径是内部挖潜,提高土地集约利用。该文从福建省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入手,总结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福建省九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利用ARCGIS实现集约水平的空间差异展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呈阶梯状分布,靠近沿海的南部城市厦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福州市次之,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莆田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处于中度利用水平,南平市、宁德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文章最后给出造成土地集约利用差异的原因,以期为实现城市规模有序扩张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对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将其与西部其他城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尚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挖掘。据此提出了4点促进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2000-2005年间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现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依赖于对土地的高投入和高产出,土地利用水平对土地集约度的贡献较小;从时间上看,进入21世纪以来,山东省整体上通过简单的增加投入来获取高产出的粗放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所改善,土地集约利用向着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从空间上讲,山东省17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距较大,且不同城市中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贡献率有所不同.最后提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差异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分析2000-2009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09年全国城市土地整体集约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东、中、西部城市土地集约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城市化是影响全国城市土地整体集约水平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由城市化发展带动.  相似文献   

8.
采用德尔斐法和理想值比例推算法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投入产出效益2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异规律。其次,以2008~2016年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约利用度的时序特征及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结果表明:新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平均得分为61.41; 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呈现较高集约及以上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天山北坡一带,欠集约及以下开发区分布于北疆北部和南疆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时序变化特征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强度的逐渐走强带动了集约利用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长期上涨的同步性和短期波动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2009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鞍山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得分最高,为80.46;葫芦岛得分最低,为40.46;辽宁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明显,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凸"形分布,中部高,东西两翼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自相关水平显著,空间集聚明显,在鞍山、营口城市周围呈现一个高度集约的热点区,集约利用水平低洼聚集区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罗雄飞  周勇  聂艳  于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40-10042
在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态处于中等集约利用水平。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今后土地集约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使用1949~2006年统计数据,求出耕地数量、GDP、人口和粮食产量逐年变化率,选择Morlet小波对其作多尺度分解。结果表明:各要素均存在多尺度波动周期;15年尺度为耕地数量、人口和粮食产量波动的主周期,5~10年尺度为GDP波动主周期;1978年以后耕地数量和人口数量波动呈负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后耕地数量和GDP表现出负相关,大量耕地被占用是启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处理GDP增长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加快绿色GDP增长,进一步落实好国家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2.
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飞  孙爱军  孔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16-8118
介绍了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的由来,从占用耕地方、补充耕地方及全国的角度分析了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的利弊,提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关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耕地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高慧卿  高敏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6):595-598,604
山西是一个人均耕地资源不足、耕地质量较差、后备资源缺少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耕地被各类建设用地大量占用,数量持续减少。"十二五"时期是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建设用地需求必将旺盛,耕地资源保护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必须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措施,保持耕地总量相对稳定,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耕地综合素质和抗灾能力大力提高,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借鉴地理信息技术,对青岛市土地利用转型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表明,青岛市土地利用转型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虽然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但是,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大量补充为耕地,使耕地面积在研究时段内略有增加;从影响因素来看,自然地理条件起决定作用,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交通条件对土地利用转型表现出廊道效应,而区域规划项目的建设则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同时,土地利用转型也产生了明显的效应,促进了青岛市的经济发展,改变了青岛市的产业结构,为青岛市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给青岛市带来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亟待解决.最后,提出青岛市土地利用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55年来策勒绿洲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的变化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耕地变化驱动力的研究有助于宏观调控耕地动态.研究利用策勒绿洲1949~2004年长序列耕地统计以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 分析了策勒绿洲55年来耕地变化总体趋势,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对策勒绿洲55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绿洲耕地总面积和人均面积持续减少,而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压力、农业科技进步是引起策勒绿洲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白雪  安放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92-6293,6296
根据乌鲁木齐市1988~2003年耕地面积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耕地数量的变化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SPSS10.0统计软件定量分析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社会系统压力与经济发展动力、农业科技的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55年来梅州市耕地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华科  郑春燕  凌益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74-3775,3777
利用55年来的长序列统计资料,对梅州市耕地总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78年以来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科技进步是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做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耕地资源贫乏,由于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土地开发整理是目前实现耕地总量平衡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耕地资源安全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延波  张祖陆  陈敏  吴珊珊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01-1203,1239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非农业用地的规模不断扩大,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以耕地的快速减少最突出。根据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态势,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对山东省耕地资源供需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对耕地供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未来10年耕地安全保障程度及安全状态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上海的耕地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对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都构成严重威胁。根据上海市及郊区范围内1995~2004年的耕地面积数据及其他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对耕地变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并对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定量分析: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可以归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动力、工业化和社会系统压力以及农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