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城市森林对周边小气候时空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城市森林生态效应的动态评价为目的,研究绿地和非绿地之间的物质交换特点与规律,描述和揭示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时空格局。试验对森林周边温度和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梯度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杨树林对其周边环境有着明显的降温和增湿效应,中午时段绿地生态场效应最高,下午测试时段对周边空气温湿度的影响与常规是逆反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森林斑块对温湿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量化城市森林斑块对周边环境温湿度的影响,为城市森林建设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对南昌市的2处森林斑块的温湿度影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森林斑块对周边温度的影响差异显著,在斑块中心与斑块外围1 km距离的差异在4℃左右,有着明显的降温效果;而对于湿度的影响则不明显。因此,城市森林建设应充分考虑其实际影响范围,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它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结合当地历史、文物、古建筑,通过景观设计所构成的城市景观可美化市容市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温度、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调节城市小气候;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其他子系统不可替代的特殊生态功能。该文就此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住宅及公寓内部和周边的绿化能够改善城市社区的居住环境,为城市居民带来有益的健康福祉.同样,医院、诊所、疗养院等医疗保健机构的室内外及周边环境绿化,有利于改善空间小气候,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康复,以及工作人员和来访者的总体福祉都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以一些科学参考文献为依据,提供了绿色植物对城市居住环境和医疗康复保健有益影响的相关信息,并对如何更好地在城市空间应用绿色植物、发挥健康作用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5种典型城市绿化植物的生态保健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绿地的建设在关注实用性、美学性的基础上,逐渐向关注生态保健效益的方向转变。试验针对目前关于典型的园林绿化树种的生态保健功能的研究较少的情况而展开。通过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紫竹院公园、天坛公园这些北京市人流量大、典型的城市绿地中选取5种典型城市绿化植物作为试验对象,在不同空间以及不同的季相条件组合下,对形成绿地保健功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噪音等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乔灌草结构的绿地类型较其他乔木纯林有更好的生态保健功能,从相同季节、不同林种绿地的CO2浓度随时间的半日变化特征来看,乔灌草结构绿地的最大φ(CO2)为435×10-6,小于杨柳林451×10-6、杨树林488×10-6、侧柏492×10-6、油松614×10-6和草坪635×10-6;相对于常绿针叶树种,落叶树种在有叶期有较好的生态保健功能,以相同季节、不同林种的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为例,旱柳林的负离子浓度为1500个/cm3,杨树林为1300个/cm3,侧柏林1300个/cm3,均高于油松林的750个/cm3;以侧柏为代表的常绿针叶树种较落叶阔叶树种有更稳定的生态保健功能,以有叶期和落叶期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之差的平均值为例,杨树林林内空气负离子之差的平均值为301个/cm3,而侧柏林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之差的平均值为154个/cm3。本研究获得的数据支持了城市绿地生态保健功能理论,可为合理设计城市绿地增强其生态保健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防护功能为主,兼顾游憩功能的防护绿地以其特殊的形式和较大的服务半径,正在成为许多小城市的景观廊道和游憩绿地。本文以山西省稷山县城西防护绿地规划设计为例,依据稷山县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周边环境等,对绿地进行了总体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城西生态公园总体规划,创造出集防护性、休闲性、景观性、文化性于一体的纵贯稷山县城西部的绿色景观廊道,营造一处城市与自然共荣共生的生态绿地。  相似文献   

7.
以济南城市绿地系统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综合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进行实际评判验证。结果表明:济南城市绿地系统环境效益较好,评价结果为0.5033分。济南市绿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人均绿地指标偏低、绿地斑块分布不均、城市氧源绿地分布欠佳等。  相似文献   

8.
光景观在城市带状绿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牮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6):216-220
以“光”作为景观要素,探讨城市带状绿地中如何营造良好的景观光环境。目前对园林景观中的光环境,社会及业内已开始逐渐关注,但对特定的城市绿地类型中光景观的应用几乎没有系统的论述。笔者以丽水市大溪江滨江景观带为例,对城市带状绿地光环境营造的规划原则和设计方法进行初步总结和探讨,指出城市带状绿地光景观规划应基于掌握规划对象所在地光气候条件及解读规划对象属性的基础上,遵循功能性、连续性和整体性原则,设计时可使用建构空间、引导流线;突出焦点、塑造形象;烘托氛围、营造意境;彰显四季,见证朝暮等具体方法。通过研究,以期为光景观与城市绿地的和谐相融提供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城市墓园绿地相关领域的论文检索.讨论了城市墓园绿地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内外对城市基园绿地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环境效益的研究方法和城市墓园绿地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城市绿地信息的提取,笔者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的绿地信息提取的研究,发现中低分辨率的影像主要用基于像元的方法,高分辨率的影像主要利用面向对象化的方法。中低分辨率的影像获取成本比高分辨率的影像低。基于像元的方法存在椒盐现象,精度不高,但操作简便。面向对象化的方法操作复杂,但精度高,能满足景观生态学的意义。城市绿地信息的提取还存在不足,不符合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标准,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按照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提取绿地信息。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为了精确了解成都市高新区城区绿地分布结构,利用Quickbird影像数据,结合其他地学信息,以GIS、RS为主要技术手段,辅以人工实地调绘信息,对成都市高新区南部园区进行了绿地景观信息分类与提取,完成了对高新区南部城区的绿地现状GIS成图。在GIS成图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分别从斑块水平指数、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层面研究了高新区南部园区景观格局的特征,提出了研究区域内的绿地景观分布格局的问题,旨在为高新区南部园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洛阳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及综合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地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基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质与环境,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载体,以洛阳市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RS)技术获取绿地的景观信息,建立了洛阳市绿地信息专题数据库,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下,从绿地量、绿地规模、连接程度、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洛阳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利用主成分与贡献率乘积的累积值,对不同区域绿地进行景观格局综合评价,将评价指标综合为景观格局、分离度和廊道密度3项指标,由于涧西区的人均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斑块平均面积、景观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为最大;得出涧西区最优,西工区次之,老城区第三,洛龙区第四,瀍河区最差。该方法为绿地景观格局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为洛阳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上海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调查与群落景观优化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群落密度、冠幅、树种出现频率等对群落景观的影响,并按生态园林景观分类方法对部分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分类探讨,列举了适合上海公园绿地生境的群落结构模式和植物群落优化调整的技术途径,以期更好地满足上海市公园绿化建设的需要,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显得极其重要。目前土地整理还存在着理论上的落后和实践上忽视生态方面上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在土地整理观念中引入景观生态理论和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引入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做出了一些探索,结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市主城区滨水绿地植物景观效益数量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园林植物景观效益的数量化是今后园林绿化的一个发展趋势。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唐东芹等人的AHP模型与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柳州市主城区滨水绿地植物景观效益进行数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绿化树种丰富,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群落多样化,观花和其他观赏特征并存,季相变化明显,植物配置将美观与实用结合起来,真正实践了“以人为本”的植物景观设计理念。但地方文化树种、特色树种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应用,滨水绿地的养护管理与生态建设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16.
探讨苏州城市景观公园不同群落温湿效应及其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为公园内部绿地系统的布局和植物种植规划提供参考。以苏州市中国花卉植物园园外道路和园内的道路、香樟林、栀子花林、槐树林、复合林6种不同样地为研究对象,测量分析各样地温湿度变化以及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园外沥青道路作为对照,在降温强度方面,园内不同样地的降温幅度0~4.2℃,依次为乔草>乔灌草>灌草>园内沥青道路;在增湿强度方面,园内不同样地的增湿幅度0~11.7%,香樟林、槐树林、复合林在白天的增湿效果十分明显。在不同季节,整个植物园相比于园外沥青道路有降温增湿的作用,人体舒适感增加,为人们户外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今后在公园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在植物配植方面,可以考虑以乔木为主体,选择单一或复合混交结构,合理建设游憩林等林下休闲场所,以最大限度改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游客。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初步分析了郑州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等景观生态建设指标,探讨了4种景观类型:植物群落组成、种数、层次、色彩在郑州市道路绿化带上的应用以及对道路绿化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植物群落生活型组成上看,郑州市各道路绿化带植物景观多样性差异不大,整体组成单一,类型较少;从种数上看,景观多样性指数最高,说明不同地段道路绿化带植物种数差别较大;从层次上看,多样性指数偏低,说明不同地段道路绿化带层次差别不大;从色彩上看,多样性指数偏高,说明不同路段绿化带色彩上差异较大,而且色彩的景观优势度最大,说明道路绿化带中某一类色彩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The urban green landscape in Chongqing was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landscape ecology.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urban green landscape w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cluding mainly: (1) the structure of green landscape was unreasonable, (2) the quality of green patches was low, and (3) the function of green corridors was incomplet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n some urban regions there were lack of green patches, furthermore, some patches were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due to lack of green corridors. In the last, taking account of the foundational theory about patch and corridor, some aspects for the design of urban green landscape in Chongqing were proposed: connecting the river and road green corridors and increasing the green patches at the ecological strategic points.  相似文献   

19.
三明市梅列区绿地景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全面了解三明市梅列区绿地分布结构,采用目视解译技术,提取三明市梅列区2007年航空遥感影像绿地信息,并分析其绿地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梅列区绿地率为23.58%,绿地斑块密度为147.4776个/hm2,平均分维数为1.5840,蔓延度(或聚集度)为72.7777,绿地多样性指数SHDI为0.9494,均匀度指数SHEI为0.4879。6种绿地类型面积:公共绿地PU>居住区绿地R>交通绿地T>公共建设绿地PC>防护绿地PR>农业绿地A。从斑块特征看,梅列区绿地斑块类型以中型斑块为主(45.54%),Ⅱ中型斑块(116.9398 hm2)>Ⅲ中大型斑块(72.5536 hm2)>Ⅳ大型斑块(51.9676 hm2)>Ⅰ小型斑块(15.3127 hm2)。对8个景观破碎化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后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9.782%。不同绿地类型的破碎化水平为R> PC> PR> T> A> PU。从空间关系看,R、A、T、PR斑块较连续、紧凑,而PC和PU斑块相对比较孤立。研究结果旨在为三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