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旨在评估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乳房性状的遗传水平。本研究使用DMU(v6.0)软件的AI-REML模块结合EM算法并配合多性状动物模型对宁夏地区12 415头荷斯坦牛,包括111 735个观察值的9个乳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探讨构象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乳房性状遗传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乳房深度遗传力值为0.242,乳房质地为0.080,悬韧带为0.183,前乳房附着为0.230,前乳头位置为0.231,前乳头长度为0.173,后乳房高为0.272,后乳房宽为0.378,后乳头位置为0.169。各性状遗传相关范围为-0.277~0.706,表型相关范围为-0.084~0.316。研究共筛选出特征值≥1的4个主成分,占总方差的64.19%,且9个乳房性状在前3个主成分中已全部体现,荷载系数均在0.4以上。本研究通过对宁夏地区奶牛DHI数据的深入挖掘和遗传参数估计,准确地把握了宁夏奶牛群体的结构特征,对于奶牛的选种选配和育种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荷斯坦牛初产日龄遗传评估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高通量SNPs测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奶牛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的探索提供了契机。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测序芯片的结果,通过DMU(v 6.0)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的动物模型对北京地区2001-2011年10年间19 111头中国荷斯坦母牛初产日龄记录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并应用PLINK(v 1.07)将大群估计的2 172头中国荷斯坦母牛初产日龄性状的育种值(EBV)作为表型值,进行基于无关群体设计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全基因组水平的Bonferroni校正,共检测到1 700个SNPs与初产日龄显著相关。选取P值达到10-15的43个SNPs进行初步分析,其中12个位于X染色体上。显著SNPs上下游200kb范围内存在KLHL4、TRAM1、TRAM2、ZNF438、MATK等繁殖障碍疾病相关基因。7号染色体1 Mb(20.42~21.52 Mb)区域内多个SNPs位点与初产日龄显著相关。这些基因和区域可以作为影响初产日龄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和区域,为揭示奶牛繁殖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积累了素材。  相似文献   

3.
旨在估计荷斯坦成母牛长寿性状遗传参数及评估育种值,为提高生产性能及实施平衡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共收集江苏地区9个规模化牧场2017—2023年间19 756头荷斯坦成母牛的离群记录,分析牛只的长寿性和淘汰情况。利用R软件的GLM程序对影响奶牛长寿性状的固定效应(包括牧场、出生年季、头胎产犊月龄)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BLUPF90软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以及育种值评估,并绘制遗传趋势图。结果表明:江苏地区规模化牧场成母牛平均在群寿命为1 640.87 d,生产寿命为917.15 d,平均利用胎次为2.60胎;长寿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变化范围为0.07~0.15,属低遗传力性状;7个长寿性状(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利用胎次和L1-L4)间均具有中等到较高的遗传和表型相关(0.27~0.99),其中在群寿命与生产寿命的相关性趋近于1;通过计算长寿性状的育种值,绘制遗传趋势图,发现近年来长寿性状遗传进展缓慢且整体呈下降趋势。本研究对江苏地区规模化牧场成母牛长寿性状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分析,可为制定南方地区奶牛长寿性状育种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择了宁夏5个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依据《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规程》(修订),以9分制对1260头荷斯坦牛进行了体型线性鉴定;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了鉴定牛只的五大部位20个描述性状和总体得分性状的表型参数,旨在为宁夏荷斯坦牛体型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尻角度、尻宽、蹄踵深度、后肢后视、悬韧带、后房高度和后房宽度等性状与理想最佳线性评分差距较大。建议以此鉴定结果为依据,在今后的奶牛遗传选育工作中,对尻部、泌乳系统等部位的性状进行重点改良,选择适合的优秀验证种公牛,制定合理可行的选种选配方案,加快宁夏规模奶牛场高产奶牛遗传改良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对大白猪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并评估这些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及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为目标群体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利用R软件对影响大白猪繁殖性状的固定效应进行方差分析,利用DMU软件分别采用单/多性状动物模型计算了大白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并评估这些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及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结果显示:不同固定效应对不同繁殖性状的影响不同。大白猪初配日龄的遗传力为0.19,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其他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在0.045~0.106,属于低遗传力性状。繁殖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在0.071~0.978,遗传相关在0.097~0.989。各性状表型趋势和遗传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固定效应对不同性状的影响不同,应提高各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本群体整体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呈上升趋势,说明本群体的遗传改良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撒坝猪乳头数遗传力及其与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 4个世代共 577头撒坝猪的乳头数进行了分析 ,并用HARVEY程序对乳头数的遗传力进行了估计 ,同时利用 1 2 8头有繁殖性能记录的母猪资料对乳头数与繁殖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各世代的乳头数存在着显著差异 ,且逐代均有显著提高 ;乳头数的遗传力为 0 .331 ;乳头数与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负值 ,与初生窝重、2 0日窝重、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间则存在着正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 ;乳头数与所有繁殖性状的环境相关都较弱 ( -0 .0 0 2~ 0 .0 94 )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荷斯坦牛颈侧部、肋部和后乳房基部皮肤褶皱厚度(分别简称为颈部、肋部和乳房皮褶厚)及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进行大群测定,旨在探究荷斯坦牛不同部位皮肤褶皱厚度和BCS的群体特征,并建模估计荷斯坦牛不同部位皮肤褶皱厚度及BCS的遗传参数。本研究于2015—2020年夏季测定了北京地区12个规模化牧场10 915头泌乳荷斯坦牛的皮肤褶皱厚度,同时对测定牛群进行了体况评分,使用单性状和四性状动物模型分别对颈部皮褶厚、肋部皮褶厚、乳房皮褶厚和BCS进行遗传分析并估计遗传参数,并计算了上述4个性状与奶牛寿命和繁殖等重要功能性状之间的近似遗传相关。结果显示,荷斯坦牛乳房皮褶厚、颈部皮褶厚、肋部皮褶厚和体况评分分别为(7.49±1.45) mm、(7.27±1.34) mm、(11.74±1.90) mm和(2.94±0.79);乳房皮褶厚和颈部皮褶厚为中等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11和0.15;肋部皮褶厚和体况评分为中高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28和0.22;不同部位的皮褶厚之间存在中高遗传相关,颈部和肋部皮褶厚之间的遗传相关最高(0.69),颈部和乳房皮褶厚之间的遗传相关最低(0.21);BCS与不同部位皮褶厚之间遗传相关的差异较大,BCS与颈部、肋部皮褶厚之间为正遗传相关(0.28、0.13),BCS与乳房皮褶厚之间为负遗传相关(-0.25);体况评分和皮褶厚性状与部分重要功能性状之间存在中等遗传相关。本研究对奶牛3个部位的皮肤褶皱厚度和BCS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研究获得的遗传参数有助于通过皮肤褶皱厚度和BCS理解奶牛体脂沉积的遗传基础,助力我国奶牛的平衡育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中国荷斯坦牛热应激耐受力相关遗传标记,本研究从细胞水平探究了HSPB8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其多态与热应激反应性状的相关性。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牛肾细胞经42℃热处理后,HSPB8基因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采用DNA混池测序在1 665头中国荷斯坦牛中筛查到HSPB8基因的2个SNPs,通过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对这2个位点进行分型,与3个热应激反应性状(直肠温度、呼吸评分和流涎指数)的估计育种值(EBVs)进行关联分析,并对2个位点的连锁不平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位于内含子2的位点g.58406728GA与流涎指数显著相关,其中AA型和AG型个体的EBVs显著低于GG型;而位于3’UTR区的位点g.58406042AG则与直肠温度显著相关,AA型个体的EBVs极显著低于GG型。此外,2个位点具有较紧密的连锁关系,选取优势单倍型组合(H1H1、H1H2、H2H2)与各性状EBVs进行关联分析,3种单倍型组合与各性状EBVs均无显著相关。本研究证明了奶牛HSPB8基因的表达受热应激诱导,g.58406728GA和g.58406042AG位点可作为重要的遗传标记用于中国荷斯坦牛耐热性能的选育。  相似文献   

9.
<正> 数量性状遗传参数(遗传力、重复力和遗传相关)是家畜的重要的种性指标。黑白花奶牛育种工作中也作为重要依据。国外应用数量性状遗传参数指导黑白奶牛育种工作收到了显著效果。我们对北京市黑白花奶牛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较全面深入地估测和研究,目的是揭示北京市黑白花奶牛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为北京市黑白花奶牛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提高种牛选择的科学性、计划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10.
旨在估计山东省荷斯坦奶牛体型性状遗传参数,为育种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本研究收集了山东省2010—2020年间的144个牛场31 963头头胎中国荷斯坦母牛的20个体型性状记录,其中性状评分由线性分转为功能分,将场、泌乳月、产犊月龄、鉴定员效应为固定效应,以个体的加性遗传效应作为随机效应,利用 DMU 软件,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并配合动物模型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体型性状的遗传力属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估计值变化范围为0.049(后肢侧视)到 0.282(棱角性),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范围为-0.558(前乳头位置与乳房深度)至0.717(蹄踵深度与蹄角度)。体躯容量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范围为0.118 (体深与体高)至0.461(胸宽与腰强度);尻角度与尻宽的遗传相关为-0.251;肢蹄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范围为-0.035(蹄踵深度与后肢后视)到 0.717(蹄踵深度与蹄角度);泌乳系统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范围为-0.558 (前乳头位置与乳房深度)至0.587(悬韧带与前乳房附着)。另外,体型性状的遗传力估计标准误在查找的系谱世代数为3的情况下为最小,这可能是由于系谱数据完整性的限制导致了该种情况,具体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加强对体型性状中遗传力较高且与泌乳系统遗传相关较强性状的选择,有利于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另外,在本研究数据中,使用前3代系谱估计的遗传力标准误最小,因此,利用前3代系谱估算遗传参数可能较佳。  相似文献   

11.
也门大麦地方品种非常适应也门共和国巴提拉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当地农民的主要作物之一。但是,盐碱程度的逐渐增加以及当地农民用其他高产作物代替大麦,致使大麦生产面临严峻的威胁。本研究从大田搜集了3191个大麦地方品种的7个群体的材料,研究这些材料的穗子和种子的数量及质量性状、量化表型多样性,探索种子和穗子形态特征方面的变异,为进一步筛选和育种奠定基础。试验共评估了319l单个穗子后代中26个形态特征方面的变异。表型多样性指标H’在这些形态特征和群体之间变化非常显著。群体间的表型多样性指标H’均值为0.501;穗子颜色的H’为0.154,每穗小穗数的表型多样性指标为0.853。20个性状的差异足以将各个群体分开。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度显著不同,前者为0.717,后者为0.533,其中7个数量性状和12个质量性状在群体间变异显著。群体内变异顺序为:质量性状(82.12%)〉数量性状(78.34%)〉穗子相关性状(68.50%)〉种子相关性状(67.25%)。质量性状总的遗传变异度和遗传分化估计值比数量性状低25%。4个种子表型标记间的强相关性表明,大麦不同群体在对环境条件和人类选择的适应方面有高有低。这3191个地方品种在本地区种植历史悠久,无疑增加了其变异性。  相似文献   

12.
奶牛生产寿命反映其避免被淘汰的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性状,研究奶牛生产寿命性状对提高奶牛经济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奶牛生产寿命的遗传评估方法、遗传力、表型相关和遗传标记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奶牛生产寿命的研究和利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究中国荷斯坦牛性情的影响因素,估计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并揭示其遗传趋势。本试验收集北京地区2015-2017年13个奶牛场共9 016头健康泌乳牛的性情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情影响因素,利用DMU软件使用动物模型估计性情评分、直肠温度、日产奶量和繁殖性状(产犊到首次配种间隔、重复输精次数)的遗传力及其之间的遗传相关,并根据估计育种值分析其遗传趋势。结果显示,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性情评分1分、 2分和3分比例分别为75.00%、19.25%和5.75%;胎次和场-评定人效应对性情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性情评分估计遗传力为0.03,属于低遗传力性状,与重复输精次数为中度遗传相关(r=0.56),与产犊到首次配种间隔和直肠温度为中度负遗传相关(r=-0.30,r=-0.17),而与日产奶量为低度遗传相关(r=0.07);2001-2017年,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性情遗传趋势总体上无明显变化。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对奶牛性情进行遗传分析,为了解奶牛行为特征、实现平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奶牛的经济效益受牛群的产量和繁殖状况影响。1950~1990年威斯康辛洲奶牛群体平均产奶量增加了一倍。但产奶量和繁殖性状间在遗传和表型上有拮抗作用。美国淘汰的荷斯坦牛有12%是由于繁殖性能低造成的。Freeman等估计用于治疗繁殖机能障碍的费用占兽医费用的21%。为改善牛群的繁殖性能,农场主需要了解产奶量、繁殖、营养、遗传和管理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对来自不同生产水平牛群校正和未校正的生产记录估计方差组分,检验不同生产水平牛群空怀天数和产量间相关。  相似文献   

15.
广西省芒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方差、聚类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分布在我国广西省芒的13个野生居群的18个叶片、茎秆、花序和小穗的表型性状进行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芒种群内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且遗传多样性较高。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17.99%~47.21%,其中,叶片、茎秆、花序和小穗性状分别为38.01%,29.80%,32.84%和27.14%,所有性状均值为32.05%,说明芒表型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阈值5.388处可以将13个居群分为4个类群,聚类结果表明,聚成一类的居群在地理位置上并不靠近。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表型性状的变化与地理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我国芒属能源植物在遗传改良以及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方面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应用随机回归测定日模型对奶牛生产性状进行遗传评估。收集河南省内17个牧场2008年1月2017年5月共16 335头奶牛头胎174 634条生产性能记录,建立筛选标准对数据进行质控。遗传评估采用随机回归模型,场-测定日为固定效应,以固定回归拟合产犊月龄效应,随机效应包括加性遗传和永久环境效应。固定和随机回归均采用4阶Legendre多项式。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牛头胎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总遗传力分别为0.144 1、0.289 1、0.373 2和0.089 8。本研究为区域性中国荷斯坦牛的遗传评估平台建设和育种规划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柱花草(Stylosanthes)遗传多样性分布情况及其遗传背景,本研究采用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来自6个不同种的60份柱花草种质资源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旗瓣条斑,其次是茎生长习性和茎毛类型;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最高的是自然株高,其次是小叶宽和叶柄长;通过聚类分析将60份柱花草种质分为两大类,其中7份头状柱花草(Stylosanthes capitata)、10份大头柱花草(S.Macrocephala)、7份有钩柱花草(S.hamata)和11份矮柱花草(S.humilis)为一类,8份细茎柱花草(S.gracilis)、17份圭亚那柱花草(S.guianensis)为一类。本研究将为柱花草筛选优良种质及提高育种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撒坝猪繁殖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 6个世代共 2 31头撒坝母猪的繁殖性能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在建立混合线性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HARVEY程序估计了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初生窝重、 2 0日龄窝重、 60日龄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等 6个繁殖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 ,撒坝猪繁殖性能在选育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速度平缓 ;上述 6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 0 0 37,0 0 75,0 1 1 1 ,0 1 55 ,0 1 0 3和 0 31 0 ,多为低遗传力性状 ;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介于 0 532~ 0 773之间 ,表型相关和环境相关分别在 0 30 3~ 0 946和 0 442~ 0 972之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估计河北地区荷斯坦牛体型性状遗传参数,为育种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收集了河北省2009-2018年间的103个牛场9 871头中国荷斯坦牛的体型线性鉴定数据,利用DMU软件,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并配合动物模型对体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体型性状中20个线性评分性状的平均值变化范围为4.91(后肢后视、后肢侧视)到6.82(体高),遗传力估计值变化范围为0.01(乳房深度、后房附着宽度)到0.13(体高、骨质地)。体躯容量间的遗传相关范围为-0.02(体高与胸宽)到0.45(体高与腰强度);尻角度与尻宽的遗传相关为-0.14;肢蹄间的遗传相关范围为-0.73(骨质地与后肢侧视)到0.50(骨质地与后肢后视);泌乳系统间的遗传相关范围为-0.40(乳房深度与后房附着宽度)到0.80(后房附着宽度与后房附着高度);骨质地与棱角性的遗传相关为0.80。加强对中高遗传力性状的选择,尤其是乳房性状中的后乳房附着宽度、后乳房附着高度及悬韧带的选择,有利于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我国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选择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基于我国荷斯坦奶牛基因组遗传评估和生产性能测定(DHI)结果,旨在分析我国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的效果。选择1 686头既有基因组遗传评估成绩又有后裔测定成绩的荷斯坦公牛,利用2019年12月基因组遗传评估结果及其女儿的产奶和体型性状数据,通过R软件与Excel计算公牛基因组评估结果与公牛女儿表型数据间的相关性,对我国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选择效果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公牛的基因组性能指数(GCPI)与后裔测定性能指数(CPI)呈正相关(rs>0.3),其中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基因组育种值(GEBV)与估计育种值(EBV)呈较强的正相关(0.4 < rs < 0.8)。对公牛女儿表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女儿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与肢蹄评分的表型值与公牛GEBV分组趋势一致,且公牛不同产奶性状GEBV组间的女儿性状表型值大部分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北京及上海地区公牛产奶性状、体细胞评分和肢蹄评分的GEBV分组与女儿表型值趋势较其他省市(地区)更一致,且GEBV高组与低组之间差值均高于其他省市(地区)。基于1 686头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及其女儿表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荷斯坦公牛的基因组遗传评估准确性较好,其中产奶量、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和肢蹄评分的表型数据更好地反映了基因组选择的效果;北京及上海地区较其他省市(地区)更能反映我国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